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十二章點燃木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薩沙放下遮陽屏的處理相當及時。一剎那間,那顆小星爆炸了——現在即使是透過黑過濾器也無法用眼觀察。但光度最亮的一瞬僅持續了幾分之一秒,然後木星——或者説是過去的木星——開始向外拓展。

它不斷地變大,直到遠超過它變化前的體積。不久,那光球又迅速地暗淡下來,降到與太陽光大致相似的亮度。現在,弗洛伊德能看出那只是一個空殼,中心的小星仍然清晰可見。

他迅速心算了一下,飛船現在離木星為大於一光分的距離,而那正在擴張的殼——現在變成了一個邊緣明亮的光環——已經遮住了四分之一的天空。這意味着它正向他們襲來——老天!——以約為一半的光速!幾分鐘內,它就會沒整艘飛船。

自從薩沙發出警報直到現在,一直沒有人説一句話。有些危險是如此令人震懾,而且大大超過了人類的一般體驗,以致頭腦拒絕把它們當作現實,呆呆地靜觀厄運的降臨。目睹漲飛速而至、雪崩從天而降、或龍捲風旋的漏斗的人,並不會試圖逃避,只是無法控制地被恐懼嚇呆了,或是無可奈何地面對命運。也許,他只是不能相信他雙眼看到的景象是真的。這種反應可能會發生在任何人的身上。

正如所料,坦婭第一個打破了沉默,下達了一系列命令,要瓦西里和弗洛伊德趕到船橋。

“我們現在能做什麼?”當他們趕到時她問道。

我們當然無法逃開,弗洛伊德想,但也許我們可以令活下來的機會有所增加。

“現在是船舷面對衝擊,”他説“我們可否轉一下角度,儘量縮小目標?並讓它和我們之間充滿儘可能多的物質,作為一種輻屏蔽?”瓦西里的手指已飛快地在控制面板上舞動着。

“你是對的,伍迪——雖然現在對付γ線和x線已經太晚了,但也許還有慢中子和α線,亦或是天知道的什麼東西正在途中。”當飛船繞着自己的軸線笨重地轉身時,光影開始從牆壁上滑下。不久它們就完全消失了,列奧諾夫號現在掉過身來,使整艘飛船擋在脆弱的人類和近的輻之間。

我們會到衝擊波嗎,弗洛伊德猜度着,亦或那些擴散的氣體在到達我們這裏時,已經稀薄到了不會產生任何物理影響?從外部攝像機中看到,那光環現在幾乎包圍了整個天空,但它正迅速地變暗,一些較亮星星的光芒已可穿透它。我們會活下來的,弗洛伊德想。我們目擊了行星至尊的毀滅——而且我們活下來了。

現在,攝像機中除了星星什麼都看不到了——而其中之一曾比其他所有的光亮百萬倍。木星產生的火焰光環雖然令人震恐,但卻無害地掃過了他們。在他們的距離上,只有飛船的儀器記下了它的光臨。

慢慢地,飛船上的緊張氣氛放鬆下來。正如這種情況下通常發生的一樣,人們開始歡笑,並互相開着一些傻傻的玩笑。弗洛伊德幾乎沒有聽到這些,雖然他到很欣,但也到了一絲悲傷。

一個偉大而奇妙的事物毀滅了。木星帶着它的美麗、莊嚴和現在永遠無法解釋的神秘消亡了,眾神之父自他的御座轟然傾坍。

然而也要看到這種情況的另一面。他們失去了木星:他們從它那兒又獲得了什麼呢?

坦婭適時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瓦西里——有損傷嗎?”

“沒什麼嚴重的——一隻攝像機燒燬了。所有輻測量儀讀數都在正常標準之上,但沒有一個接近安全極限。”

“卡特琳娜——去檢查一下我們所有的藥劑。我們似乎很走運,除非還會出現更多的驚奇。我們應該謝鮑曼——還有你,海伍德。你認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只是木星變成了一顆太陽而已。”

“我總覺得要做這種改變它還不夠大。有人不是曾稱木星為‘不成功的太陽’嗎?”

“對極了,”瓦西里説。

“木星太小,無法開始聚變——單憑它自身的力量。”

“你的意思是,我們剛看到了一個天文學工程的範例?”

“毫無疑問。現在我們明白冉戈達克的目的了。”

“它是如何完成的呢?如果你獲得了合同,瓦西里,你如何點燃木星?”瓦西里思考了一分鐘,然後無奈地聳了聳肩。

“我只是一個理論天文學家——在商務方面可沒什麼經驗。但讓我們看看…呃,如果不允許將木星質量增大十倍,或是改變引力常數,我想我會增大它的密度——嗯,這是個辦法…”他不開口了,每個人都耐心等待着,眼光不時瞟向觀測屏。曾是木星的那顆小星在爆炸中誕生後,如今似乎穩定了下來,現在它是一個眩目的亮點,幾乎和太陽一樣光采奪目。

“我剛才在不停地思考——事情可能是這樣的。木星是——曾經是——由氫氣組成的,如果大部分氣體變成了密度更大的物質——誰知道呢,或許是中子狀態?——就會向中心坍縮。也許那就是上億的冉戈達克所做的,收各種氣體並進行核合成(核合成(nucleosynthesis):元素合成的過程。質量很大的恆星經過一連串的核聚變,製造越來越重的元素(直至鐵iron)。除了氫和氦在宇宙誕生的時候出現外,其餘81種在地球上找到的穩定元素都是在恆星內部合成的。比鐵輕的元素由恆星核心的核子聚合產生,比鐵重的元素是在超新星爆發那一瞬的光芒中產生的,所以金、銀、鈾等元素較為罕有。——重校者注)——用純氫來製造更重的元素。那可值得深究!不會再有任何金屬短缺——金子變得和鋁片一樣便宜!”

“但那又怎麼能解釋所發生的一切呢?”坦婭問。

“當內核密度夠大時,木星就會坍塌——也許只是幾秒鐘的事兒,温度高到可以完成聚變。哦,我能看出一打以上的缺欠——他們怎樣克服了鐵最小值、輻如何傳遞、錢德拉卡極限(天文學家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卡(subrahmanyanchandrasekhar,1910-1995)。美籍印度人,因在白矮星理論研究方面作出傑出貢獻而獲得1983年諾貝爾物理獎。錢德拉卡極限意謂相當於1。5倍太陽質量的冷恆星便無法抵抗自己的重力,而造成坍縮。——重校者注)等等。沒關係。這理論説得通,我過會兒再研究細節,或想出更好的解釋。”

“我相信你會的,瓦西里,”弗洛伊德贊同道“但還有一個重要問題,為什麼他們要這麼幹?”

“一次警告?”卡特琳娜通過對講機嘴。

“警告什麼?”

“我們不久就會知道了。”

“我不這麼想,”冉尼婭躊躇地説“會不會是個意外事故?”這令討論靜默了幾秒。

“多麼可怕的念頭!”弗洛伊德説“但我認為我們可以排除這種可能。如果真是那樣,就不會有什麼警告了。”

“也許,如果你由於不小心而引起一場森林大火,至少你可以盡全力去警告別人。”

“而且還有一件事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知道了,”瓦西里嘆道。

“我總希望卡爾·薩是對的,木星上存在着生命。”

“但我們的探測沒有看到一絲這種跡象。”

“這種探測能發現什麼呢?如果你只見到撒哈拉或是南極的一小部分,你會發現地球上有任何生命嗎?那就是我們在木星上的所作所為。”

“嗨!”佈雷羅夫斯基説“發現號怎麼樣了?——哈爾呢?”薩沙打開了長距離接收儀,並開始搜索發送頻率,但沒有任何信號。

過了一會兒,他向靜靜等待的人們宣佈:“發現號不見了。”沒有人朝錢德拉博士看,只有一兩聲表示同情的嘟囔,就象是在安一個剛失去兒子的父親。

但是哈爾給了他們最後一個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