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六月壬寅夜,東都暴雨,谷水泛漲。新安、澠池、河南、壽安、鞏縣等廬舍蕩盡,共九百六十一户,溺死者八百一十五人。許、衞等州掌閒番兵溺者千一百四十八人。秋九月,突厥谷寇甘、涼等州,涼州都督楊敬述為所敗,掠契苾部落而歸。以御史大夫王晙為兵部尚書兼幽州都督,黃門侍郎韋抗為御史大夫、朔方總管以御之。甲子,太子少師兼岐州刺史、岐王範兼太子太傅,太子少保兼虢州刺史、薛王業為太子太保,餘並如故。
冬十月辛巳,幸長宮。壬午,畋於下邽。十一月乙丑,至自長宮。辛未,突厥寇涼州,殺人掠羊馬數萬計而去。
九年正月丙辰,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丙寅,幸新豐之温湯。
夏四月庚寅,蘭池州叛胡顯首偽稱葉護康待賓、安慕容,為多覽殺大將軍何黑奴,偽將軍石神奴、康鐵頭等,據長泉縣,攻陷六胡州。兵部尚書王晙發隴右諸軍及河東九姓掩討之。甲戌,上親策試應制舉人於含元殿,謂曰:“古有三道,今減二策。近無甲科,朕將存其上第,務收賢俊,用寧軍國。”仍令有司設食。
秋七月戊申,罷中都,依舊為蒲州。己酉,王晙破蘭池州叛胡,殺三萬五千騎。丙辰,揚、潤等州暴風,髮屋拔樹,漂損公私船舫一千餘隻。辛酉,集諸酋長,斬康待賓。先天中,重修三九禮,至是,給事中許景先抗疏罷之。
九月己巳朔,有蝕之。丁未,開府儀同三司、梁國公姚崇薨。丁巳,御丹鳳樓,宴突厥首領。庚申,幸中書省。癸亥,右羽林將軍、權檢校幷州大都督府長史、燕國公張説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冬十一月丙辰,左散騎常侍元行衝上《羣書目錄》二百卷,藏之內府。庚午冬至,大赦天下,內外官九品己上加一階,三品已上加爵一等。自六月二十、七月三匡衞社稷食實封功臣,坐事削除官爵,中間有生有死,並量加收贈。致仕官合佩魚者聽其終身。賜酺三。十二月乙酉,幸新豐之温湯。壬午,至自温湯。是冬無雪。
十年正月丁巳,幸東都。甲子,省王公已下視品官參佐及京三品已上官伏身職員。乙丑,停天下公廨錢,其官人料以税户錢充,每月準舊分例數給。戊申,內外官職田,除公廨田園外,並官收,給還逃户及貧下户欠丁田。二月戊寅,至東都。三月戊申,詔自今內外官有犯贓至解免已上,縱逢赦免,並終身勿齒。
夏四月丁酉,封契丹首領松漠都督李鬱於為松漠郡王,奚首領饒樂都督李魯蘇為饒樂郡王。五月,東都大雨,伊、汝等水泛漲,漂壞河南府及許、汝、仙、陳等州廬舍數千家,溺死者甚眾。閏五月壬申,兵部尚書張説往朔方軍巡邊。戊寅,敕諸番充質宿衞子弟,並放還國。六月辛丑,上訓注《孝經》,頒於天下。癸卯,以餘姚縣主女慕容氏為燕郡公主,出降奚首領饒樂郡王李魯蘇。己巳,增置京師太廟為九室,移孝和皇帝神主以就正廟。秋八月丙戌,嶺南按察使裴伷先上言安南賊帥梅叔鸞等攻圍州縣,遣驃騎將軍兼內侍楊思勖討之。丁亥,遣户部尚書陸象先往汝、許等州存撫賑給。丙申,博、棣等州黃河堤破,漂損田稼。
九月,張説擒康願子於木盤山。詔移河曲六州殘胡五萬餘口於許、汝、唐、鄧、仙、豫等州,始空河南朔方千里之地。甲戌,秘書監、楚國公姜皎坐事,詔杖之六十,配欽州,死於路。都水使者劉承祖配雷州。乙亥,制曰:“朕君臨宇內,子育黎元。內修睦親,以敍九族;外協庶政,以濟兆人。勳戚加優厚之恩,兄弟盡友于之至。務崇敦本,克慎明德。今小人作孽,已伏憲章,恐不逞之徒,猶未能息。凡在宗屬,用申懲誡:自今已後,諸王、公主、駙馬、外戚家,除非至親以外,不得出入門庭,妄説言語。所以共存至公之道,永協和平之義,克固籓翰,以保厥休。貴戚懿親,宜書座右。”又下制,約百官不得與卜祝之人遊來往。乙卯夜,京兆人權梁山偽稱襄王男,自號光帝,與其黨權楚璧,以屯營兵數百人,自景風、長樂等門斬關入宮城構逆。至曉兵敗,斬梁山,傳首東都。廢河陽柏崖倉。
冬十月癸丑,乾元殿依舊題為明堂。甲寅,幸壽安之故興泰宮。畋獵於土宜川。庚申,至自興泰宮。波斯國遣使獻獅子。十一月乙未,初令宰相共食實封三百户。十二月,停按察使。
十一年正月丁卯,降都城見楚囚徒,、死罪減一等,餘並原之。己巳,北都巡狩,敕所至處存問高年、鰥寡惸獨、徵人之家;減、死罪一等,徒以下放免。庚辰,幸幷州、潞州,宴父老,曲赦大辟罪已下,給復五年。別改其舊宅為飛龍宮。辛卯,改幷州為太原府,官吏補授,一準京兆、河南兩府。百姓給復一年,貧户復二年,元從户復五年。武德功臣及元從子孫,有才堪文武未有官者,委府縣搜揚,具以名薦。上親制《起義堂頌》及書,刻石紀功於太原府之南街。戊申,次晉州。壇場使、中書令張嘉貞貶為幽州刺史。壬子,祠后土於汾陰之脽上,升壇行事官三品已上加一爵,四品已上加一階,陪位官賜勳一轉。改汾陰為寶鼎縣。癸亥,兵部尚書張説兼中書令。三月庚午,車駕至京師,制所經州、府、縣無出今年地税,京城見囚徒並原免之。
夏四月丙辰,遷祔中宗神主於太廟。癸亥,張説正除中書令,吏部尚書、中山公王晙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五月己巳,北都置軍器監官員。王晙為朔方節度使,兼知河北郡、隴右、河西兵馬使。六月,王晙赴朔方軍。秋八月戊申,尊八代祖宣皇帝廟號獻祖,光皇帝廟號懿祖,始祔於太廟之九廟。九月己巳,頒上撰《廣濟方》於天下,仍令諸州各置醫博士一人。秋二時釋奠,諸州宜依舊用牲牢,其屬縣用酒酺而已。
冬十月丁酉,幸新豐之温泉宮。甲寅,至自温泉。十一月戊寅,親祀南郊,大赦天下,見囚徒死罪至徒已下免除之。升壇行事及供奉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級,四品轉一階。武德以來實封功臣、知政宰輔淪屈者,所司具以狀聞。賜酺三,京城五。是月,自京師至於山東、淮南大雪,平地三尺餘。丁亥,廢軍器監官員,少府監加置少監一人以充之。十二月甲午,幸鳳泉湯。戊申,至自鳳泉湯。庚申,王晙授蘄州刺史。
十二年正月。
夏四月,封故澤王上金男義珣為嗣澤王。嗣許王瓘左授鄂州別駕,以弟璆為上金嗣故也。癸卯,嗣江王禕降為信安郡王,嗣蜀王礻俞為廣漢郡王,嗣密王徹為濮陽郡王,嗣曹王臻為濟國公,嗣趙王琚為中山郡王,武陽郡王堪為澧國公。禕等並自神龍之後外繼為王,以瓘利澤王之封,盡令歸宗改封焉。秋七月壬申,月蝕既。己卯,廢皇后王氏為庶人。後弟太子少保、駙馬都尉守一貶為澤州別駕,至藍田,賜死。户部尚書、河東伯張嘉貞貶台州刺史。冬十一月庚申,幸東都,至華陰,上制岳廟文,勒之於石,立於祠南之道周。戊寅,至自東都。庚辰,司徒、申王捴薨,追諡曰惠莊太子。五溪首領覃行璋反,遣鎮軍大將軍兼內侍楊思勖討平之。閏十二月丙辰朔,有蝕之。
十三年正月乙酉,以幽州都督府為大都督府。戊子,降死罪從,已下罪悉原之。分遣御史中丞蔣欽緒等往十道疏決囚徒。二月戊午,幸龍門,即還宮。乙亥,初置彍騎,分隸十二司。丙子,改豳州為邠州,鄚州為莫州,梁州為褒州,沅州為巫州,舞州為鶴州,泉州為福州,以避文相類及聲相近者。三月甲午,皇太子嗣謙改名鴻;郯王嗣直改名潭,徙封慶王;陝王嗣升改名浚,徙封忠王;鄫王嗣真改名洽,徙封棣王;鄂王嗣初改名涓,徙封郎王;嗣玄改名滉,封榮王。又第八子涺封為光王,第十二男濰封為儀王,第十三男沄封為潁王,第十六男澤封為永王,第十八男清封為壽王,第二十男洄封為延王,第二十一男沐封為盛王,第二十二男溢封為濟王。丙申,御史大夫程行諶奏:“周朝酷吏來子珣、萬國俊、王弘義、侯思止、郭霸、焦仁亶、張知默、李敬仁、唐奉一、來俊臣、周興、丘神勣、索元禮、曹仁哲、王景昭、裴籍、李秦授、劉光業、王德壽、屈貞筠、鮑思恭、劉景陽、王處貞等二十三人,殘害宗枝,毒陷良善,情狀尤重,子孫不許仕宦。陳嘉言、魚承曄、皇甫文備、傅遊藝四人,情狀雖輕,子孫不許近任。請依開元二年二月五敕。”夏四月丁巳,改集仙殿為集賢殿,麗正殿書院改集賢殿書院;內五品已上為學士,六品已下為直學士。癸酉,令朝集使各舉所部孝悌文武,集於泰山之下。五月庚寅,妖賊劉定高率其黨夜犯通洛門,盡擒斬之。六月乙亥,廢都西市。
冬十月癸丑,新造銅儀成,置於景運門內,以示百官。辛酉,東封泰山,發自東都。
十一月丙戌,至兗州岱宗頓。丁亥,致齋於行宮。己丑,南至,備法駕登山,仗衞羅列嶽下百餘里。詔行從留於谷口,上與宰臣、禮官升山。庚寅,祀昊天上帝於上壇,有司祀五帝百神於下壇。禮畢,藏玉冊於封祀壇之石,然後燔柴。燎髮,羣臣稱萬歲,傳呼自山頂至嶽下,震動山谷。上還齋宮,慶雲見,抱戴。辛卯,祀皇地祇於社首,藏玉冊於石,如封祀壇之禮。壬辰,御帳殿受朝賀,大赦天下,人未還者放還。內外官三品已上賜爵一等,四品已下賜一階,登山官封賜一階,褒聖侯量才與處分。封泰山神為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近山十里,其樵採。賜酺七。侍中源乾曜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中書令張説為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甲午,發岱嶽。丙申,幸孔子宅,親設奠祭。十二月己巳,至東都。時累歲豐稔,東都米鬥十錢,青、齊米鬥五錢。是冬,分吏部為十銓,敕禮部尚書蘇頲、刑部尚書韋抗、工部尚書户從願等分掌選事。
十四年正月癸亥,改封契丹松漠郡王李召固為廣化王,奚饒樂郡王李魯蘇為奉誠王,封宗室外甥女二人為公主,各以之。二月庚戌朔,邕州獠首領梁大海、周光等據賓、橫等州叛,遣驃騎大將軍兼內侍楊思勖討之。三月壬寅,以國甥東華公主降於契丹李召固。
夏四月癸丑,御史中丞宇文融與御史大夫崔隱甫彈尚書右丞相、兼中書令張説,鞫於尚書省。丁巳,户部侍郎李元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庚申,張説停兼中書令。丁卯,太子少師、岐王範薨,冊贈惠文太子。辛丑,於定、恆、莫、易、滄等五州置軍以備突厥。五月癸卯,户部進計帳,今年管户七百六萬九千五百六十五,管口四千一百四十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二。
六月戊午,大風,拔木髮屋,毀端門鴟吻,都城門等及寺觀鴟吻落者殆半。上以旱、暴風雨,命中外羣官上封事,指言時政得失,無有所隱。秋七月癸丑夜,瀍水暴漲入漕,漂沒諸州租船數百艘,溺者甚眾。九月己丑,檢校黃門侍郎兼磧西副大都護杜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秋,十五州言旱及霜,五十州言水,河南、河北尤甚,蘇、同、常、福四州漂壞廬舍,遣御史中丞宇文融檢覆賑給之。
冬十月,廢麟州。庚申,幸汝州廣成湯。己巳,還東都。十一月甲戌,突厥遣使來朝。辛丑,渤海靺鞨遣其子義信來朝,並獻方物。十二月丁巳,幸壽安之方秀川。己未,赤如赭。壬戌,還東都。
十五年正月戊寅,制草澤有文武高才,令詣闕自舉。庚子,太史監復為太史局,依舊隸秘書省。辛丑,涼州都督王君掞破吐蕃於青海之西,虜輜車、馬羊而還。二月,遣左監門將軍黎敬仁往河北賑給貧乏,時河北牛畜大疫。己巳,尚書右丞相張説、御史大夫崔隱甫、中丞宇文融以朋黨相構,制説致仕,隱甫免官侍母,融左遷魏州刺史。夏五月,晉州大水,漂損居人廬舍。癸酉,以慶王潭為涼州都督兼河西諸軍節度大使,忠王浚為單于大都護、朔方節度大使,棣王洽為太原冀北牧、河北諸軍節度大使,鄂王涓為幽州都督、河北節度大使,榮王滉為京兆牧、隴右節度大使,光王涺為廣州都督、五府節度大使,儀王濰為河南牧,潁王潭為安東都護、平盧軍節度大使,永王澤為荊州大都督,壽王清為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大使,延王洄為安西大都護、磧西節度大使,盛王沐為揚州大都督,並不出閣。秋七月甲戌,雷震興教門樓兩鴟吻,欄檻及柱災。禮部尚書蘇頲卒。庚寅,鄜州洛水泛漲,壞人廬舍。辛卯,又壞同州馮翊縣廨宇,及溺死者甚眾。丙申,改武臨縣為潁陽縣。己亥,赦都城繫囚,死罪降從,徒已下罪悉免之。
九月丙子,吐蕃寇瓜州,執刺史田元獻及王君掞父壽,殺掠人吏,盡取軍資倉糧而去。丙戌,突厥毗伽可汗使其大臣梅錄啜來朝。閏月庚子,突騎施蘇祿、吐蕃贊普圍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擊走之。庚申,車駕發東都,還京師。回紇部落殺王君掞於甘州之鞏筆驛。制檢校兵部尚書蕭嵩兼判涼州事,總兵以御吐蕃。是秋,六十三州水,十七州霜旱;河北飢,轉江淮之南租米百萬石以賑給之。
冬十月己卯,至自東都。十二月乙亥,幸温泉宮。丙戌,至自温泉宮。
十六年正月庚子,始聽政於興慶宮。、瀧等州獠首領瀧州刺史陳行範、廣州首領馮仁智、何遊魯叛,遣驃騎大將軍楊思勖討之。壬寅,安西副大都護趙頤貞敗吐蕃於曲子城。甲子,黑水靺鞨遣使來朝獻。秋七月,吐蕃寇瓜州,刺史張守珪擊破之。乙巳,檢校兵部尚書蕭嵩、鄯州都督張志亮攻拔吐蕃門城,斬獲數千級,收其資畜而還。丙辰,新羅王金興光遣使貢方物。八月己巳,特進張説進《開元大衍曆》,詔命有司頒行之。辛卯,蕭嵩又遣杜賓客擊吐蕃於祁連城,大破之,獲其大將一人,斬首五千級。九月丙午,以久雨,降死罪從,徒以下原之。
冬十月己卯,幸温泉宮。己丑,至自温泉宮。十一月癸巳朔,檢校兵部尚書、河西節度判涼州事蕭嵩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餘如故。十二月丁卯,幸温泉宮。丁丑,至自温泉宮。
十七年二月丁卯,巂州都督張審素攻破蠻,拔昆明城及鹽城,殺獲萬人。庚子,特進張説復為尚書左丞相,同州刺史陸象先為太子少保。甲寅,禮部尚書、信安王禕帥眾攻拔吐蕃石堡城。夏四月癸亥,令中書門下分就大理、京兆、萬年、長安等獄疏決囚徒。制天下繫囚死罪減一等,餘並宥之。丁亥,大風震電,藍田山崩。
五月癸巳,復置十道按察使。右散騎常侍徐堅卒。六月甲戌,尚書左丞相源乾曜停兼侍中,黃門侍郎杜暹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中書侍郎李元紘為曹州刺史。兵部尚書蕭嵩兼中書令。户部侍郎兼鴻臚卿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秋七月辛丑,工部尚書張嘉貞卒。八月癸亥,上以降誕,宴百僚於花萼樓下。百僚表請以每年八月五為千秋節,王公已下獻鏡及承囊,天下諸州鹹令宴樂,休暇三,仍編為令,從之。丙寅,越州大水,漂壞廨宇及居人廬舍。己卯,中書侍郎裴光庭兼御史大夫,依舊知政事。乙酉,尚書右丞相、開府儀同三司兼吏部尚書宋璟為尚書左丞相,尚書左丞相源乾曜為太子少傅。九月壬子,宇文融左遷汝州刺史,俄又貶昭州平樂尉。壬寅,裴光庭為黃門侍郎,依舊知政事。
冬十月戊午朔,有蝕之,不盡如鈎。癸未,睦州獻竹實。庚申,前太子賓客元行衝卒。十一月庚申,親饗九廟。辛卯,發京師。丙申,謁橋陵。上望陵涕泣、左右並哀。制奉先縣同赤縣,以所管萬三百户供陵寢,三府兵馬供宿衞,曲赦縣內大辟罪已下。戊戌,謁定陵。己亥,謁獻陵。壬寅,謁昭陵。乙巳,謁乾陵。戊申,車駕還宮。大赦天下,移人並放還,左降官移近處。百姓無出今年地税之半。每陵取側近六鄉供陵寢。內外官三品巳上加爵一等,四品已下賜一階,五品已上清官父母亡者,依級賜官及邑號。十二月辛酉,幸温泉宮。乙丑,校獵渭濱。壬申,至自温泉宮。是冬無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