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四年二月乙亥,上親策試舉人,凡九百人,惟郭待封、張九齡五人居上第,令待詔弘文館,隨仗供奉。三月,以左驍衞大將軍、郕國公契苾何力往遼東經略。夏四月己未,太子太傅、尚書左僕、燕國公于志寧為太子太師,仍同中書門下三品。乙丑,黃門侍郎許圉師同中書門下三品。丙戌,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燕國公于志寧免官,放還私第。戊戌,太尉、揚州都督、趙國公無忌帶揚州都督於黔州安置,依舊準一品供給。五月丙申,兵部尚書任雅相、度支尚書盧承慶並參知政事。秋七月壬子,普州刺史李義府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冬十月乙巳,皇太子加元服,大赦天下,文武五品己上子孫為父祖後者加勳官一級,大酺三。閏十月戊寅,幸東都,皇太子監國。戊戌,至東都。十一月,以中書侍郎許圉師為散騎常侍、檢校侍中。戊午,兼侍中辛茂將卒。癸亥,以邢國公蘇定方為神丘道總管,劉伯英為昆夷道總管。
五年正月甲子,幸幷州。二月辛巳,至幷州。丙戌,宴從官及諸親、幷州官屬父老,賜有差。曲赦幷州及管內諸州。義旗初職事五品已上身亡歿墳墓在幷州者,令所司致祭。佐命功臣子孫及大將軍府僚佐已下今見存者,賜階級有差,量才處分。起義之徒職事一品己下,賜物有差。年八十已上,版授刺史、縣令。佐命功臣食別封身已歿者,為後子孫各加兩階。賜酺三。甲午,祠舊宅,以武士、殷開山、劉政會配食。
三月丙午,皇后宴親族鄰里故舊於朝堂,命婦婦人入會於內殿,及皇室諸親賜各有差,及從行文武五品以上。制以皇后故鄉幷州長史、司馬各加勳級。又皇后親預會,每賜物一千段,期親五百段,大功已下及無服親、鄰里故舊有差。城內及諸婦女年八十已上,各版授郡君,仍賜物等。己酉,講武於幷州城西,上御飛閣,引羣臣臨觀。辛亥,發神丘道軍伐百濟。丁巳,左右領始改左右千牛。
夏四月戊寅,車駕還東都,造八關宮於東都苑內。癸亥,至自幷州。五月壬戌,幸八關宮,改為合璧宮。六月庚午朔,有蝕之。辛卯,詔文武五品己上四科舉人。甲午,駕還東都。秋七月乙巳,廢梁王忠為庶人,徙於黔州。戊辰,度支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盧承慶以罪免。八月庚辰,蘇定方等討平百濟,面縛其王扶余義慈。國分為五部,郡三十七,城二百,户七十六萬,以其地分置熊津等五都督府。曲赦神丘、昆夷道總管已下,賜天下大酺三。九月戊午,賜英國公勣墓塋一所。
冬十月丙子,代國夫人楊氏改榮國夫人,品第一,位在王公母之上。十一月戊戌朔,邢國公蘇定方獻百濟王扶余義慈、太子隆等五十八人俘於則天門,責而宥之。乙卯,狩於許、鄭之郊。十二月己卯,至自許州。
六年正月乙卯,於河南、河北、淮南六十七州募得四萬四千六百四十六人,往平壤帶方道行營。二月乙未,以益、綿等州皆言龍見,改元。曲赦洛州。龍朔元年三月丙申朔,改元。壬戌,幸合璧宮。夏五月丙申,命左驍衞大將軍、涼國公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大總管,左武衞大將軍、邢國公蘇定方為平壤道大總管,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樂安縣公任雅相為浿江道大總管,以伐高麗。是,皇后請天下婦人為俳優之戲,詔從之。甲子晦,有蝕之。
六月庚寅,中書令許敬宗等進《累璧》六百三十卷,目錄四卷。秋七月癸卯,車駕還東都。八月丙戌,令諸州舉孝行尤著及累葉義居可以勵風俗者。九月甲辰,以河南縣大女張年百三歲,親倖其第。又幸李勣之第。天宮寺是高祖潛龍時舊宅,上週歷殿宇,愴久之,度僧二十人。皇后至許圉師第。壬子,徙封潞王賢為沛王。是,以雍州牧、幽州都督、沛王賢為揚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牧如故。以洛州牧、周王顯為幷州都督。是,敕中書門下五品已上諸司長官、尚書省侍郎並諸親三等已上,並詣沛王宅設宴禮,奏《九部樂》。禮畢,賜雜彩等各有差。
冬十月丁卯,狩於陸渾。癸酉,還宮。是歲,新羅王金秋卒,其子法嗣立。
二年正月乙巳,太府寺更置少卿一員,分兩京檢校。丙午,東都初置國子監,並加學生等員,均分於兩都教授。二月甲子,改京諸司及百官名:尚書省為中颱,門下省為東台,中書省為西台,左右僕為左右匡政,左右丞為肅機,侍中為左相,中書令為右相,自餘各以義訓改之。又改六宮內職名。甲戌,司戎太常伯、浿江道總管、樂安縣公任雅相卒于軍。三月甲申,自東都還京。癸丑,幸同州。蘇定方破高麗於葦島,又進攻平壤城,不克而還。
夏四月庚申朔,至自東都。辛巳,造蓬萊宮成,徙居之。五月丙申,左侍極許圉師為左相。乙巳,復置律、書、算三學。
六月己未朔,皇子旭輪生。乙丑,初令道士、女冠、僧、尼等,並盡禮致拜其父母。乙亥,制蓬萊宮諸門殿亭等名。秋七月丁亥朔,以東宮誕育滿月,大赦天下,賜酺三。八月甲午,右相許敬宗乞骸骨。壬寅,許敬宗為太子少師,同東西台三品,仍知西台事。九月,司禮少常伯孫茂道奏稱:“八品、九品舊令著青,亂紫,非卑品所服,望令著碧。”詔從之。戊寅,前吏部尚書、河間郡公李義府起復為司列太常伯,同東西台三品。
冬十月丁酉,幸温湯,皇太子弘監國。丁未,至自温湯。庚戌,西台侍郎上官儀同東西台二品。十一月辛未左相許圉師下獄。癸酉,封皇第四子旭輪為殷王。十二月辛丑,改魏州為冀州大都督府,改冀州為魏州。又以並、揚、荊、益四都督府併為大都督府。沛王賢為揚州大都督,周王顯為幷州大都督,殷王旭輪遙領冀州大都督。左相許圉師解見任。
三年正月,左武衞大將軍鄭仁泰等帥師討鐵勒餘種,盡平之。乙丑,司列太常伯李義府為右相。二月丙戌,隴、雍、同、岐等一十五州户口,徵修蓬萊宮。癸巳,置太子左右諭德及桂坊大夫等官員,改司經局為桂坊館,崇賢館罷隸左坊。丁酉,減京官一月俸,助修蓬萊宮。庚戌,詔曰:“天德施生,陽和在節,言念幽圄,載惻分宵。雖復每有哀矜,猶恐未免枉濫。在京繫囚應死者,每將二十人過。”於是親自臨問,多所原宥,不盡者令皇太子錄之。詔以書學隸蘭台,算學隸秘閣,律學隸詳刑寺。改燕然都護府為瀚海都護府,瀚海都護府為雲中都護府。二月,前左相許圉師左遷虔州刺史。太子弘撰《瑤山玉彩》成,書凡五百卷。
夏四月乙丑,右相李義府下獄。戊子,李義府除名,配巂州。丙午,幸蓬萊宮新起含元殿。秋八月癸卯,彗星見於左攝提。戊申,詔百僚極言正諫。命司元太常伯竇德玄、司刑太常伯劉詳道等九人為持節大使,分行天下。仍令內外官五品已上各舉所知。
冬十月丙申,絳州麟見於介山。丙午,含元殿前麟趾見。十一月癸酉,雨冰。十二月庚子,詔改來年正月一為麟德元年。
麟德元年正月甲子,改雲中都護府為單于大都護府,官品同大都督府。二月丁亥,加授殷王旭輪單于大都護。戊子,幸萬年宮。三月辛亥,展大禮。丁卯,長女追封安定公主,諡曰思,其鹵簿鼓吹及供葬所須,並如親王之制,於德業寺遷於崇敬寺。
夏四月,衞州刺史、道王元慶薨。五月,許王孝薨。乙卯,於昆明之棟川置姚州都督府。秋八月丙子朔,至自萬年宮,便幸舊宅。己卯,降萬年縣繫囚,因幸大慈恩寺。壬午,還蓬萊宮。戊子,兼司列太常伯、檢校沛王府長史、城陽縣侯劉祥道兼右相,大司憲竇德玄兼司元太常伯、檢校左相。九月己卯,詔曰:“周京兆尹、左右宮伯大將軍、司衞上將軍、少冢宰、廣陵郡公宇文孝伯,忠亮存心,貞賢表志。刑既逞,方納諫而求仁;忍忌將加,甘捐軀而徇節。年載雖久,風烈猶生,宜峻徽章,式旌胤胄。其孫左威衞長史思純,可加授朝散大夫。”十二月丙戌,殺西台侍郎上官儀。戊子,庶人忠坐與儀通,賜死。右相、城陽縣侯劉祥道為司禮太常伯。太子右中護檢校西台侍郎樂彥瑋、西台侍郎孫處約同知政事。是冬無雪。
二年正月壬午,幸東都。丁酉,幸合璧宮。戊子,慮雍、洛二州及諸司囚。甲子,以發向泰山,停選。三月甲寅,兼司戎太常伯、永安郡公姜恪同東西台三品。辛未,東都造乾元殿成。閏月癸酉,有蝕之。四月丙午,曲赦桂、廣、黔三都督府管內大辟罪已上。丙寅,講武邙山之陽,御城北樓觀之。戊辰,左侍極、仍檢校大司成、嘉興縣子陸敦信為檢校右相,其大司成宜停。西台侍郎孫處約、樂彥瑋並停知政事。
五月辛卯,以秘閣郎中李淳風造歷成,名《麟德歷》,頒之。以司空、英國公李勣,少師、高陽郡公許敬宗,右相、嘉興縣子陸敦信,左相、鉅鹿男竇德玄為檢校封禪使。六月,鄜州大水,壞城邑。秋七月,鄧王元裕薨。
冬十月戊午,皇后請封禪,司禮太常伯劉祥道上疏請封禪。癸亥,高麗王高藏遣其子福男來朝。丁卯,將封泰山,發自東都。是歲大稔,米鬥五錢,麥不列市。十一月丙子,次於原武,以少牢祭漢將紀信墓,贈驃騎大將軍。庚寅,華州刺史、燕國公于志寧卒。十二月丙午,御齊州大。乙卯,命有司祭泰山。丙辰,發靈巖頓。
譯文高宗本紀(上)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名治,是太宗的第九個兒子。母親是文德順聖長孫皇后。貞觀二年(628)六月,出生在東宮的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封為晉王。貞觀七年(633),不到任所而接受幷州都督之職。幼而聰慧,端莊安詳,寬厚仁慈,和睦兄弟。開始由著作郎蕭德言教授《孝經》,太宗問道:“這部《孝經》説的什麼最重要?”對答道:“孝,開始是事奉雙親,長大後是事奉君王,最終是修身。君子事奉皇上,進朝廷想着盡忠,退居在家想到彌補皇上的過錯,將順從其美,糾正其惡。”太宗大喜道:“按此行事,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做好臣子了。”等到文德皇后去世,晉王時年九歲,悲哀思念之情動左右的人,太宗多次加以安,從此特別受到寵愛。不久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
貞觀十七年(643),皇太子承乾被廢棄,魏王泰也因犯罪被貶,太宗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責力等人計議,立晉王為皇太子。太宗每次上朝,常令晉王在旁邊,讓他觀看自己決斷各種政務,有時候讓他參加議事,太宗多次稱讚他好。貞觀十八年(644),太宗將討伐高麗,命令太子留守定州。等到太宗基本確定了發兵期,太子悲哀,整天啼哭,因而請求驛站飛馬傳遞自己生活工作起居的表章,並傳遞邊境情況的報告,太宗都同意了。用快馬奏事,從此開始。等到太宗大軍凱旋,太子跟從皇上到幷州。當時太宗生了個大毒瘡,太子親自用口毒膿,扶着車輦步行跟從了幾天。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太宗去世。二十七,以禮部尚書、兼太子少師、黎陽縣公于志寧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書左丞張行成為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代理户部尚書高季輔為兼中書令、檢校吏部尚書,太子左庶子、高陽縣男許敬宗兼禮部尚書。二十八,太子回京。
六月一,皇太子即皇帝位,時年二十二歲。八,改民部尚書為户部尚書。疊州都督英國公李責力為特進、檢校洛州刺史,仍在洛陽宮留守。十,詔令司徒、揚州都督、趙國公長孫無忌為太尉兼檢校中書令,主持尚書省、門下省二省政事,其餘官職依前一樣,賜物三千緞。二十,特進、英國公李責力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
秋七月三,有關衙門請求改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諸州治中為司馬,別駕為長史,治禮郎為奉禮郎,以避諱皇上李治的名。因為貞觀時不避諱先帝太宗“世民”二字,所以不同意,有關衙門上奏道“:先帝兩個名字,在禮制上不偏向某一避諱。皇上既是單名,臣下不應指斥。”皇上於是聽從之。六,于闐王伏。。信來朝見。
八月一,河東地震,晉州尤其厲害,毀壞了房屋,壓死了五千多人。三又發生地震。詔令派遣使者問,免賦税三年,壓死的人家各賜給絹綢三匹。以開府儀同三司、英國公李責力為尚書左僕、同中書門下三品。僕開始連帶同中書門下。十八,在昭陵安葬太宗。
九月十二,加授。。州刺史、荊王元景為司徒,前安州都督、吳王恪為司空兼梁州刺史。二十四,贈梁國公房玄齡為太尉;贈申國公高士廉為司徒,贈蔣國公屈突通為左僕,都可在太宗廟庭配祭。
冬十一月二十三,以瑤池都督阿史那賀魯為左驍衞大將軍。二十四,晉州又地震。這年冬天無雪。
永徽元年(650)正月一,皇上不受諸侯朝拜,詔令改元。二,皇上登太極殿,接受諸侯朝拜而不按時會見。六,立妃子王氏為皇后。七,以陳王忠為雍州牧。
二月二十二,封皇子孝為許王,上金為杞王,素節為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