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一百二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上自即位,承敬宗盤遊荒怠之後,恭儉惕慎,以安天下。以晉王謹願,且建為儲貳。未幾,晉王薨,上哀悼甚,不復言東宮事久之。今有是命,中外慶悦。後以王起、陳夷行為侍讀。

開成三年,上以皇太子宴遊敗度,不可教導,將議廢黜。特開延英,召宰臣及兩省御史台五品已上、南班四品已上官對。宰臣及眾官以為儲後年小,可俟改過,國本至重,願寬宥。御史中丞狄兼謨上前雪涕以諫,詞理懇切。翌,翰林學士六人洎神策六軍軍使十六人又進表陳論,上意稍解。

一更,太子歸少陽院,以中人張克己、柏常心充少陽院使;如京使王少華、判官袁載和及品官、白身、內園小兒、官人等數十人,連坐至死及剝竄。尋詔侍讀竇宗直、周敬慎依前隔入少陽院。

其年薨,敕兵部尚書王起撰哀冊文曰:維大唐開成三年,歲次戊午,十月乙酉朔,十六庚子,皇太子薨於少陽院。十七辛丑,遷座於大吉殿。十一月乙卯朔,二十四戊寅,命冊使太子太師兼右僕、門下侍郎、國子祭酒、平章事鄭覃,副使中書侍郎、平章事楊嗣復,持節冊諡曰莊恪。十二月乙酉朔,十二丙申,葬於驪山之北原莊恪陵,禮也。玉琯歲窮,金壺漏盡,祖奠告徹,哀笳將引。庭滅燎而月寒,路搖旍而風緊。皇帝念主鬯之缺位,悼佩觿之夭年。銅樓已閉,銀牒徒懸。方追思於對,遽冥寞而賓天。典冊具舉,文物鹹備。爰詔侍臣,顯揚上嗣,其詞曰:皇矣帝緒,肇基綿古;種德尊道,宗文祖武。上聖開成,天下和平;儲祉發祥,是生元良。覃訏之初,岐嶷用彰;藴才遊藝,玉裕金相。既免孩提,是加封殖;俾維城於東魯,錫介珪於上國。辭榮硃邸,正位青宮;尊師重傅,養德含聰。畏馳道而不絕,問寢門而益恭。招賢警戒,齒胄謙沖;冀躋於三善,奉天慈於九重。漢莊好學,既顯於外;魏丕能文,方循於內。美不二於顏過,嘉得三於鯉退。焜耀甲觀,鏗鏘瑜珮。方積善於為山,何反真而遊岱。嗚呼哀哉!

憂兢損壽,沉痾始遘;羣望並走,百靈宜祐。吳客之問徒為,越人之方靡救。佔前星之掩曜,知東朝之降咎;天垂象而則然,人由己而何有?嗚呼哀哉!税駕乘華兮即宮夜台,鳳笙長絕兮蜃輅徐來。啓青宮而右出,歷玄灞而左回;度凋林兮魂斷,入曠野兮心摧。水助挽而幽咽,雲帶翣而徘徊;悲佳城之已掩,見新廟之方開。嗚呼哀哉!授經兮曷期,執紼兮增欷;九原作兮何嗟及,七還兮安可希。有少海之波逝,無西園之蓋飛;商山之羽翼已散,望苑之賓客鹹歸。瑟彼玉簡,閟於泉扉;用傳信於文字,願不昧於音徽。嗚呼哀哉!

初,上以太子稍長,不循法度,暱近小人,加廢黜。迫於公卿之請,乃止。太子終不悛改,至是暴薨。時傳雲:太子德妃之出也,晚年寵衰。賢妃楊氏,恩渥方深。懼太子他不利於己,故加誣譖,太子終不能自辨明也。太子既薨,上意追悔。四年,因會寧殿宴。小兒緣橦,有一夫在下,憂其墮地,有若狂者。止問之,乃其父也。上因泣,謂左右曰:“朕富有天下,不能全一子。”遂召樂官劉楚材、宮人張十十等責之,曰:“陷吾太子,皆爾曹也。今已有太子,更踵前耶?”立命殺之。

蔣王宗儉,文宗第二子,開成二年封。

武宗五子:杞王峻,開成五年封;益王峴、兗王岐、德王嶧、昌王嵯,皆會昌二年封。

宣宗十一子:懿宗皇帝,餘並封王。

靖懷太子漢,會昌六年封雍王,大中六年薨,冊贈靖懷太子。

雅王涇,宣宗第二子。大中元年封。

衞王灌,大中十一年封,十四年薨。

夔王滋,宣宗第三子也。會昌六年封,鹹通四年薨。

慶王沂,第四子也。會昌六年封,大中四十年薨。

濮王澤,第五子也。大中二年封。

鄂王潤,第六子也。大中五年封,乾符三年薨。

懷王洽,第七子也。大中八年封。

昭王汭,第八子也。大中八年封,乾符三年薨。

康王汶,大中八年封。

廣王澭,大中十一年封。

懿宗八子:僖宗皇帝、昭宗皇帝,餘並封王。

魏王佾,鹹通三年封。

涼王健,鹹通三年封,乾符六年薨。

蜀王佶,鹹通三年封。

鹹王侃,鹹通六年封郢王,十年改封今王。

吉王保,鹹通十三年封,文德元年八月九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傅,仍加食邑三百户。

睦王倚,鹹通十三年封。

僖宗二子:建王震,中和元年九月十六封。

益王升,光啓三年十一月十四封。

昭宗十子:哀帝,餘並封王。

德王裕,昭宗長子也。大順二年六月二十八封,乾寧四年二月十四冊為皇太子。時駕在華州,韓建畏諸王主兵,誘防城卒張行思、花重武相次告通王以下殺建。建他又造訛言云:諸王劫遷車駕,別幸籓鎮。諸王懼,詣建自陳。建乃延入卧內,密遣人奏雲:“今睦王、濟王、韶王、通王、彭王、韓王、儀王、陳王等八人到臣理所,不測事由。臣竊量事體,不合與諸王相見,兼恐久在臣所,於事非宜。忽然及門,意不可測。”又上疏抗請歸十六宅。如是者數四,帝不允。建懼為諸王所圖,乃以甲數千圍行宮,請誅定州護駕軍都將李筠。帝懼甚,詔斬筠於大雲橋。其三都軍士,尋放還本道。殿後都,亦與三都元繞行宮扈蹕。至昌,並急詔散之。罷諸王兵柄。建慮上不悦,乃上表請立德王為皇太子。其年八月,嗣延王戒丕自太原還,詔與通王已下八王並賜死於石堤谷。

光化末,樞密使劉季述、王仲先等幽昭宗於東門,冊裕為帝。及天覆初誅季述、仲先,與寺人藏於右軍。羣臣請殺之,昭宗曰:“太子衝幼,為賊輩所立。”依舊令歸少陽院。及硃全忠自鳳翔駕還京,以德王眉目疏秀,秋漸盛,常惡之。謂崔胤曰:“德王曾竊居寶位,天下知之。大義滅親,何得久留?是教後代以不孝也。請公密啓。”胤然之,昭宗不納。他言於全忠,全忠曰:“此國家大事,臣安敢竊議?乃崔胤賣臣也。”尋以哀帝為天下兵馬元帥。

後昭宗至洛下,一幸福先寺,謂樞密使蔣玄暉曰:“德王,朕之愛子,全忠何故須令廢之,又殺之?”言訖淚下,因齧其中指血。玄暉具報全忠,由是轉恚。昭宗遇弒之,蔣玄暉於西內置社筵;酒酣,德王已下六王皆為玄暉所殺,投屍九曲池。

棣王祤。乾寧元年十月八封。

虔王禊、沂王禋、遂王禕,並與棣王同時封冊。

景王秘,乾寧四年十月二十二封。

祁王祺與景王同時封冊。

雅王禛、瓊王祥,並光化元年十一月九封。

嗣襄王襜,柔善,無他能。光啓二年,車駕在寶雞,西軍請幸岐隴;帝以數十騎自大散關幸興元。時襜有疾,不能從,因為硃玫所挾至鳳翔。有台省官從行未及者僅百人。四月,玫乃與宰相蕭遘、裴澈率羣僚冊襜為監國。襜以鄭昌圖判度支,而鹽鐵、户部各置副使,三司之事,一以委焉,目曰“廢置相公”五月,襜遣偽户部侍郎柳陟等十餘人,分諭關東、河北諸道,納偽命者甚眾。十月,硃玫率蕭遘等冊襜為帝,改元曰永貞,遙尊僖宗為太上元皇聖帝。

初,河中王重榮表率東諸侯進貢,唯蔡賊與太原不順。秦宗權自僭號,太原不協於硃玫故也。及王行瑜殺硃玫,襜奔至渭上,王重榮使人之,襜與偽百官泣別,謂曰:“朕見重榮,當令與卿等各備所服以接卿。”殺硃玫之翌,襜為鄜州亂軍所殺,行瑜遂函首送行在。襜四月監國,至十二月死,凡在偽位九月矣。

硃玫者,邠州人也。少從邊,以功歷郡守。乾符末,領邠寧節制。中和中,收復京師,與太原李克用、東方達同制加使相。光啓元年冬,受詔招討河中,軍敗。以軍容使田令孜失策,時諸軍皆怒,乃徇人情,表請誅令孜。令孜與楊復恭挾帝西幸,玫又失策。乃虜嗣襄王襜,與蕭遘等同立為帝,大行封拜,以啖諸侯;而天下之人,歸者十五六焉。與李昌符始謀冊立,及後,玫自稱大丞相,吐握在己。昌符怒之。乃以表送款行在,復密結樞密使楊復恭,人心乃離。

時行在出令,有能斬硃玫首者,則授以邠帥。賊將王行瑜以大唐峯不利,退保鳳州。終慮得罪,與腹心密謀,徑入京師。時玫有第在和善裏,行瑜率兵仗入見。玫猶責以擅還,行瑜曰:“我要代爾領邠州節制,何復多言?”遂斬之。

王行瑜者,邠州人也。少隸本軍,事硃玫為偏將,平巢寇有功。光啓二年,玫冊嗣襄王襜為偽帝,授天平軍節度使。領兵守大散關,攻大唐峯,為李鋌所敗,乃送款行在。以部下反攻硃玫於闕下,斬之,因授邠州節度使。後平楊守亮于山南,以功累加至中書令。景福中,朝廷加尚書令。宰臣韋昭度密奏不可。會韓建、李茂貞稱兵入覲,行廢立。不果,乃請殺昭度與李磎。是歲,又遣弟行約攻河中;河中引太原軍至,由是大敗。行約、行實劫駕不獲,遂歸邠州。行瑜率兵屯梨園,王師圍急。行實、行約先敗,次保龍泉。行瑜又遁至邠州,不能守。乾寧二年十一月,挈族至慶州,為部下所殺。

史臣曰:自天寶已降,內官握旋,中闈纂繼,皆出其心。故手才攬於萬機,目己睨於六宅;防閒錮,不近人情。文守好古睦親,至敦友悌。悔前非於齊湊,褒以儲闈;付後事於陳王,歸其胄席。或降輿硃邸,對食瓊筵,怡怡申肺腑之情,穆穆盡棣華之義;近朝盛美,可洽風謠。昭肅惑讒,毒安邸。雖覽大臣之議,使磐維;竟無出閣之儀,終身幽枉。《穀風》之怨,可為傷心。大中、鹹通已來,寶圖世及。犬牙麟趾,雖不迨於姬周;平什布謠,未甚悲於宗籍。於姬不足,比魏有餘。

贊曰:周封子弟,運祚綿長。管、蔡剿絕,魯、魏克昌。誅叛賞順,王者大綱。法不私親,棣萼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