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一百一十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o王播子式弟炎起起子龜龜子蕘炎子鐸李絳楊於陵王播,字明揚。曾祖璡,嘉州司馬。祖升,咸陽令。父恕,揚府參軍。播擢進士第,登賢良方正制科,授集賢校理,再遷監察御史,轉殿中,歷侍御史。貞元末,倖臣李實為京兆尹,恃恩頗橫,嘗遇播於途,不避。故事,尹避台官。播移文詆之;實怒,後奏播為三原令,挫之。播受命,趨府謁謝,盡府縣之儀。及臨所部,政理修明,恃勢豪門,未嘗貸法。歲終考課,為畿邑之最。實以其人有政術,甚禮重之,頻薦之於上。德宗奇之,將不次拔用,會母喪。

順宗即位,除駕部郎中,改長安令。歲中,遷工部郎中,知台雜,刺舉綱憲,為人所稱。轉考功郎中,出為虢州刺史。李巽領鹽鐵,奏為副使、兵部郎中。

元和五年,代李夷簡為御史中丞。振舉朝章,百職修舉。十月,代許孟容為京兆尹。時軍諸鎮佈列畿內,軍人出入,屬鞬佩劍,往往盜發,難以擒。布播奏請畿內軍鎮將卒,出入不得持戎具,諸王駙馬權豪之家,不得於畿內按試鷹犬畋獵之具。詔從之,自是盜弭息。六年三月,轉刑部侍郎,充諸道鹽鐵轉運使。

播長於吏術,雖案牘鞅掌,剖析如,黠吏詆欺,無不彰敗。時天下多故,法寺議讞,科條繁雜。播備舉前後格條,置之座右。凡有詳決,疾速如神。當時屬僚,歎服不暇。

十年四月,改禮部尚書,領使如故。先是,李巽以程異為江淮院官,異又通泉貨,及播領使,奏之為副。當王師討吳元濟,令異乘傳往江淮,賦輿大集,以至賊平,深有力焉。及皇甫鎛用事,恐播大用,乃請以使務命程異領之,播守本官而已。十三年,檢校户部尚書、成都尹、劍南西川節度使。

穆宗即位,皇甫鎛貶,播累表求還京師。長慶元年七月,徵還,拜刑部尚書,復領鹽鐵轉運等使。十月,兼中書侍郎、平章事,領使如故。長慶中,內外權臣,率多假借。播因銅鹽擢居輔弼,專以承為事,而安危啓沃,不措一言。時河北復叛,朝廷用兵。會裴度自太原入覲,朝野物論,言度不宜居外。明年三月,留度復知政事,以播代度為淮南節度使、檢校右僕,領使如故。仍請攜鹽鐵印赴鎮,上都院印,請別給賜,從之。播至淮南,屬歲旱儉,人相啖食,課最不充,設法掊斂,比屋嗟怨。

敬宗即位,就加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司空,罷鹽鐵轉運使。時中尉王守澄用事,播自落利權,廣求珍異,令腹心吏內結守澄,以為之助。守澄乘閒啓奏,言播有才,上於延英言之。諫議大夫獨孤朗、張仲方,起居郎孔行、柳公權、宋申錫,補闕韋仁實、劉敦儒,拾遺李景讓、薛廷老等,請開延英面奏播之結寵幸,復求大用。天子衝幼,不能用其言。自是,物議紛然不息。明年正月,播復領鹽鐵轉運使。播既得舊職,乃於銅鹽之內,巧為賦斂,以事月進。名為羨餘,其實正額,務希獎擢,不恤人言。

時揚州城內官河水淺,遇旱即滯漕船。乃奏自城南閶門西七里港開河向東,屈曲取禪智寺橋通舊官河,開鑿稍深,舟航易濟;所開長一十九里,其工役料度,不破省錢,當使方圓自備,而漕運不阻。後政賴之。

文宗即位,就加檢校司徒。太和元年五月,自淮南入覲,進大小銀碗三千四百枚、綾絹二十萬匹。六月,拜尚書左僕、同平章事,領使如故。二年,進封太原公、太清宮使。四年正月,患喉腫暴卒,時年七十二。廢朝三,贈太尉。

播出自單門,以文辭自立;踐昇華顯,鬱有能名。而隨勢沉浮,不存士行;進取,君子恥之。然天勤於吏事,使務填委,胥吏盈廷取決,簿書堆案盈几,他人若不堪勝,而播用此為適。播子式,弟炎、起。

炎,貞元十五年登進士第,累官至太常博士,早世。子鐸、鐐。

起,字舉之,貞元十四年擢進士第,釋褐集賢校理,登制策直言極諫科,授藍田尉。宰相李吉甫鎮淮南,以監察充掌書記。入朝為殿中,遷起居郎、司勳員外郎、直史館。元和十四年,以比部郎中知制誥。穆宗即位,拜中書舍人。

長慶元年,遷禮部侍郎。其年,錢徽掌貢士,為朝臣請託,人以為濫。詔起與同職白居易覆試,覆落者多。徽貶官,起遂代徽為禮部侍郎。掌貢二年,得士尤。先是,貢舉猥濫,勢門子弟,相酬酢;寒門俊造,十棄六七。及元稹、李紳在翰林,深怒其事,故有覆試之科。及起考貢士,奏當司所選進士,據所考雜文,先送中書,令宰臣閲視可否,然後下當司放榜。從之。議者以為起雖避是非,失貢職也,故出為河南尹。入為吏部侍郎。

文宗即位,加集賢學士、判院事。以兄播為僕輔政,不典選部,改兵部侍郎。太和二年,出為陝虢觀察使、兼御史大夫。四年,入拜尚書左丞。居播之喪,號毀過禮,友悌尤至。遷户部尚書、判度支。以西北邊備,歲有和市以給軍,勞人饋挽,奏於靈武,邠寧起營田。六年,檢校吏部尚書、河中尹、河中晉絳節度使。時屬蝗旱,粟價暴踴,豪門閉糴,以邀善價。起嚴誡儲蓄之家,出粟於市,隱者致之於法,由是民獲濟焉。七年,入為兵部尚書。八年,檢校右僕、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度。江、漢水田,前政撓法,塘堰缺壞。起下車,命從事李業行屬郡,檢視而補繕,特為水法,民無凶年。九年,就加銀青光祿大夫。時李訓用事,訓即起貢舉門生也,援起為相。八月,詔拜兵部侍郎,判户部事。其冬,訓敗,起以儒素長者,人不以為累,但罷判户部事。

文宗好文,尤尚古學。鄭覃長於經義,起長於博洽,俱引翰林,講論經史。起僻於嗜學,雖官位崇重,耽玩無篸;夙夜孜孜,殆忘寢食,書無不覽,經目靡遺。轉兵部尚書。以莊恪太子登儲,令儒者授經,乃兼太子侍讀,判太常卿,充禮儀詳定使,創造禮神九玉,奏議曰:邦國之禮,祀為大事;珪璧之議,經有前規。謹按《周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青珪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琥禮西方,黑璜禮北方。”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

“兩圭有邸以祀地”

“圭璧以祀月星辰”凡此九器,皆祀神之玉也。又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鄭玄雲:“禋,煙也,為玉幣,祭訖燔之,而升煙以報陽也。”今與《開元禮》義同,此則焚玉之驗也。又《周禮》:“掌國之玉鎮大寶器,若大祭,既事而藏之。”此則收玉之證也。梁代崔靈恩撰《三禮義宗》雲:“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禮神,一則燔之。禮神者,訖事卻收;祀神者,與牲俱燎。”則靈恩之義,合於《禮經》。今國家郊天祀地,祀神之玉常用;守經據古,禮神之玉則無。臣等請下有司,求良玉,創造蒼璧、黃琮等九器,祭訖則藏之。其燎玉即依常制。

從之。為太子廣《五運圖》及《文場秀句》等獻之。三年,以本官充翰林侍講學士。莊恪太子薨,詔起為哀冊文,辭情婉麗。

四年,遷太子少師,判兵部事,侍講如故。以其家貧,特詔每月割仙韶院月料錢三百千添給。起富於文學,而理家無法,俸料入門,即為僕妾所有。帝以師友之恩,特加周給。議者以與伶官分給,可為恥之。

武宗即位,八月,充山陵鹵簿使。樞密使劉弘逸、薛季稜懼誅,因山陵兵士謀廢立。起與山陵使知其謀,密奏,皆伏誅。尋檢校左僕、東都留守,判東都尚書省事。

會昌元年,徵拜吏部尚書,判太常卿事。三年,權知禮部貢舉。明年,正拜左僕,復知貢舉。

起前後四典貢部,所選皆當代辭藝之士,有名於時,人皆賞其鑑徇公也。其年秋,出為興元尹,兼同平章事,充山南西道節度使。赴鎮,延英辭。帝謂之曰:“卿國之耆老,宰相無內外,朕有闕政,飛表以聞。”宴賜頗厚。在鎮二年,以老疾求代,不許。大中元年,卒於鎮,時年八十八。廢朝三,贈太尉,諡曰文懿。文集一百二十卷,《五緯圖》十卷,《寫宣》十卷。起侍講時,或僻字疑事,令中使口宣,即以榜子對,故名曰《寫宣》。子龜嗣。

龜,字大年。簡淡蕭灑,不樂仕進。少以詩酒琴書自適,不從科試。京城光福裏第,起兄弟同居,斯為宏敞。龜意在人外,倦接朋遊,乃於永達裏園林深僻處創書齋,嘯其間,目為“半隱亭”及從父起在河中,於中條山谷中起草堂,與山人道士遊,朔望一還府第,後人目為“郎君谷”及起保釐東周,龜於龍門西谷構松齋,棲息往來,放懷事外。起鎮興元,又於漢陽之龍山立隱舍,每浮舟而往,其閒逸如此。武宗知之,以左拾遺徵。久之,方至殿廷一謝,陳情曰:“臣才疏散,無用於時,加以疾病所嬰,不任祿仕。臣父年將九十,作鎮遠籓,喜懼之年,闕於供侍。乞罷今職,以奉晨昏。”上優詔許之。明年,丁父憂。服闋,以右補闕徵,遷侍御史、尚書郎。

大中末,出為宣歙團練觀察副使,賜緋。入為祠部郎中、史館修撰。前從崔璵貳宣歙,及璵鎮河中,又奏為副使。入為兵部郎中,賜金紫,尋知制誥。

鹹通末,以弟鐸在中書,不掖,改太常少卿,尋檢校右散騎常侍、同州刺史。牙將白約者,甚狡蠹,前後防禦使不能制。龜因事發,笞死以徇,人皆畏威自效。十四年,轉越州刺史、御史大夫、浙東團練觀察使。先是,龜兄式撫臨此郡,有惠政;聞龜復至,舞抃之。屬徐、泗之亂,江淮盜起,山越亂,攻郡,為賊所害。贈工部尚書。子蕘。

蕘苦學,善屬文。以季父作相,避嫌不就科試。乾符初,崔瑾廉察湖南,崔涓鎮江陵,皆闢為從事。蕭遘作相,奏授藍田尉,直史館,遷左拾遺、右補闕,中丞盧涯奏為侍御史。從僖宗幸山南,拜右司員外郎,卒。子權,中興仕至兵部尚書。

式以門廕,累遷監察御史,轉殿中,亦巧宦。太和中,依倚鄭注,謁王守澄,為中丞歸融所劾,出為江陵少尹。大中後,踐更省署。鹹通初,為浙東觀察使。草賊仇甫據明州叛,來攻會稽,式討平之。式有威略。三年,徐州銀刀軍叛,以式為徐州節度使。式至鎮,盡誅銀刀等七軍,徐方平定。天子嘉之。後累歷方任,卒。

鐸,字歸範。會昌初進士第,兩闢使府。大中初,入為監察御史。鹹通初,由駕部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五年,轉禮部侍郎,典貢士兩歲,時稱得人。七年,以户部侍郎、判度支,遷禮部尚書。十二年,以本官同平章事。時宰相韋保衡以拔擢之恩,事鐸尤謹,累兼刑部、吏部尚書。僖宗即位,加右僕。保衡得罪,以鐸檢校右僕,出為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鐸有經世大志,以安邦為己任,士友推之。乾符二年,河南、江左相繼寇盜結集,內官田令孜素聞鐸名,乃復召鐸,拜右僕、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四年,賊陷江陵,楊知温失守,宋威破賊失策。朝議統率,宰相盧攜稱高駢累立戰功,宜付軍柄,物議未允。鐸廷奏曰:“臣忝宰執之長,在朝不足分陛下之憂。臣願自率諸軍,盪滌羣盜。”朝議然之。五年,以鐸守司徒、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江陵尹、荊南節度使,充諸道行營兵馬都統。鐸至鎮,綏懷散,完葺軍戎,期年之間,武備嚴整。

時兗州節度使李系者,西平王晟之孫,以其家世將才,奏用為都統都押衙,兼湘南團練使。時黃巢在嶺南,鐸悉以甲付系,令分兵扼嶺路。系無將略,微有口才,軍政不理。廣明初,賊自嶺南寇湖南諸郡,系守城自固,不敢出戰。賊編木為伐,沿湘而下,急攻潭州,陷之。系甲兵五萬,皆為賊所殺,投屍於江。鐸聞系敗,令部將董漢宏守江陵,自率兵萬餘會襄陽之師。江陵竟陷於賊。天子不之責。罷相,守太子太師。宰相盧攜用事,竟以淮南高駢代鐸為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