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十五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二月己酉朔,以商州刺史嚴謨為黔中觀察使。乙卯,敕淄青行營諸軍,所至收下城邑,不得妄行傷殺,及焚燒廬舍,掠奪民財,開發墳墓,宜嚴加止絕。以鎮、冀水災,賜王承宗綾絹萬匹。辛酉,襄陽節度使孟簡舉鄖鄉鎮遏使趙潔為鄖鄉縣令,有虧常式,罰一月俸料。壬戌,田弘正奏,今月九,淄青都知兵馬使劉悟斬李師道並男二人首請降,師道所管十二州平。甲了,上御宣政殿受賀。己巳,上御興安門受田弘正所獻賊俘,羣臣賀於樓下。庚午,制以淄青兵馬使、金紫光錄大夫、試殿中監、兼監察御史劉悟檢校工部尚書、滑州刺史,充義成軍節度使,封彭城郡王,食邑三千户,賜錢二萬貫、莊宅各一區。癸酉,田弘正加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三月己卯朔。丁酉,上以齊、魯初平,宴羣臣於麟德殿,賜物有差。戊子,以華州刺史馬總鄆、濮、曹等州觀察等使;己丑,以義成軍節度使薛平為青州刺史,充平盧軍節度、淄青齊登萊等州觀察等使;以淄青四面行營供軍使王遂為沂州刺史,充沂、海、兗、密等州都團練觀察等使:析李師道所據十二州為三鎮也。庚寅,浙西觀察使李翛卒。辛卯,李師道魏氏並男沒入掖庭,堂弟師賢師智、侄弘巽配。乙未,以中書舍人衞中行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辛丑,上顧謂宰臣曰:“聽受之間,大是難事。推誠選任,所謂委寄,必合盡心;及至所行,臨事不無偏黨。朕臨御已來,歲月斯久,雖不明不,然漸見物情,每於行為,務詳審。比令學士集前代昧政之事,為《辯謗略》,每披閲,以為鑑誡耳。”崔羣對曰:“無情曲直,辯之至易;稍懷欺詐,審之實難。故孔子有眾好眾惡之論,浸潤膚受之説,蓋以曖昧難辯故也。若擇賢而任之,待之以誠,糾之以法,則人自歸公,孰敢行偽?陛下詳觀載籍,以廣聰明,實天下幸甚。”以撫州司馬令狐通為右衞將軍。給事中崔植封還制書,言通前刺史壽州,用兵失律,未宜獎用。上令宰臣諭植,以通父彰有功,不忍遂棄其子,其制方行。

夏四月戊申朔。乙卯,太白順行近東井。戊午,以刑部尚書李願為鳳翔尹,充鳳翔、隴右節度使。丙寅,詔:“諸道節度、都團練、防禦、經等使所管支郡,除本軍州外,別置鎮遏、守捉、兵馬者,併合屬刺史。如刺史帶本州團練、防禦、鎮遏等使,其兵馬額便隸此使。如無別使,即屬軍事。其有邊於溪連接蕃蠻之處,特建城鎮,不關州郡者,不在此限。”辛未,工部侍郎、同平章事、諸道鹽鐵轉運等使程異卒。丙子,制金紫光錄大夫、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弘文館大學士、上柱國、晉國公、食邑三千户裴度可檢校左僕,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太原尹、北都留守,充河東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五月戊寅朔,以刑部侍郎柳公綽充鹽鐵轉運等使。庚辰,以楚州刺史李聽為夏州刺史、夏綏銀宥等州節度使。丙戌,以河東節度使、檢校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張弘靖為吏部尚書;以忠武軍節度使李光顏為邠、寧、慶節度使,仍以忠武軍六千人赴鎮。庚寅,以工部尚書郗士美檢校刑部尚書、許州刺史,充忠武軍節度使。是夜,月近心大星。己亥,置臨海監牧,命淮南節度使兼之。敕李師古裴氏、女宜娘於鄧州安置,李宗奭韋氏放出掖庭:坐李師道族人籍沒,上愍之,宥以輕典。以宣歙觀察使竇易直為潤州刺史,充浙西觀察使韓弘進助平淄青絹二十萬匹,女樂十人。女樂還之。

六月丁未朔。癸丑,以福建觀察使元錫為宣州刺史、宣歙池觀察使。庚申,以户部侍郎歸登為工部尚書。以鄭州刺史裴乂為福州刺史、福建觀察使。辛酉,敕定州大都督府覆上州。甲子,以前兵部尚書李絳檢校吏部尚書、河中尹,充河中晉張慈隰觀察使。癸酉,詔左金吾大將軍胡證充京西北巡邊使,所經鎮戍,與守將審量利害,具事實奏聞。

秋七月丁丑。戊寅,汴州韓弘來朝。己卯,左散騎常侍致仕薛蘋卒。乙酉夜,月掩心大星。辛巳,羣臣上尊號曰元和聖文神武法天應道皇帝。是,御宣政殿受冊,禮畢,御丹鳳樓,大赦天下。京畿今年秋税、青苗、榷酒等錢,每貫量放四百文;元和五年已前逋租賦並放。甲午,韓弘進糹也絹二十八萬匹,銀器二百七十事。丁酉,以河陽三城懷州節度使、朝議郎、使持節懷州諸軍事、守懷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賜紫金魚袋令狐楚可朝議大夫、過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壬寅,以永州刺史韋正武為邕管經略使。癸卯,以前黔中觀察使魏義通為懷州刺史、河陽三城懷孟節度使。沂州軍亂,殺節度使王遂。甲辰,以棣州刺史曹華為沂州刺史,充沂、海、兗密等州都團練觀察使。乙巳,罷晉州防禦使。

八月丁未朔。乙酉,制宣武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汴宋亳潁等州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司徒、兼侍中、汴州刺史、上柱國、許國公、食邑三千户韓弘可守司徒、兼中書令,宣武軍節度使。甲寅,於襄州谷城縣置臨漢監以牧馬,仍令山南東道節度使兼充監牧使。戊午,王承宗進位檢校左僕。己未,田弘正來朝。上謂宰臣曰:“天下事重,一不可曠廢。若遇連假不坐,有事即詣延英請對。”崔羣以殘暑方甚,目同列將退。上止之曰:“數一見卿等,時雖暑熱,朕不為勞。”久之方罷。丁亥,宴田弘正與大將判官二百人於麟德殿,賜物有差。戊辰,陳許節度使、檢校刑部尚書郗士美卒。

九月丙子朔。戊寅,考功郎中蕭祐進古畫、古書二十卷。斬沂州亂首王弁於東市。癸未,以國子祭酒李遜檢校禮部尚書、許州刺史、忠武軍節度、陳許溵蔡等觀察使。庚寅,貶右衞大將軍田縉為衡王傅。縉前鎮夏州,私用軍糧四萬石,強取項羊馬,致項引吐蕃入寇故也。甲午,以太子少師鄭餘慶兼判國子祭酒。辛丑,以田弘正兄相州刺史田融檢校刑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分司東都。甲辰,以魏博節度使、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同平章事、兼魏州大都督長史、上柱國、沂國公、食邑三午户田弘正依前檢校司徒、兼侍中,賜實封三百户。時弘正三上表乞留闕庭,不許。乙巳,上顧謂宰臣曰:“朕讀《玄宗實錄》,見開元初鋭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後,稍似懈倦,開元未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羣對曰:“玄宗少歷民間,身經迍難,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蘇頲、盧懷慎等守正之輔,孜孜獻納,故致治平。及後承平久,安於逸樂,漸遠端士,而近小人。宇文融以聚斂媚上心,李林甫以惑上意,加之以國忠,故及於亂。願陛下以開元初為法,以天寶未為戒,即社稷無疆之福也。”時皇甫鎛以諂刻欺蔽在相位,故羣因奏以諷之。

冬十月丙午朔。壬戌,安南軍亂,殺都護李象古並家屬,部曲千餘人皆遇害。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為安南都護,州刺史韓愈為袁州刺史。是月,吐蕃寇鹽州。

十一月乙亥朔,以户部尚書李鄘為太子賓客、東都留守。辛卯,靈武大將史敬奉破吐蕃於鹽州城下,賜敬奉實封五十户賞之。丁酉,以原王傅鄭權為右金吾大將軍,充右街使。上服方士柳泌金丹藥,起居舍人裴濆上表切諫,以“金石含酷烈之,加燒煉則火毒難制。若金丹已成,且令方士自服一年,觀其效用,則進御可也。”上怒。己亥,貶裴濆為江陵令。十二月乙巳朔。庚戌,國子祭酒鄭餘慶奏見任文官一品至九品,外使兼京正員官者,每月於所請秋錢每貫十文,修國子監,從之。乙卯,以諫議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崔羣為潭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湖南觀察使。為皇甫鎛所譖。及羣被貶,人皆切齒於鎛。

十五年正月甲戌朔,上以餌金丹小不豫,罷元會。庚辰,鎮冀觀察使王承宗奏鎮冀深等州,每州請置錄事參軍一員,判司三員,每縣請置令一員,從之。壬午,以前湖南觀察使崔倰權知户部侍郎、判度支。丙戌,沂、海四州觀察使府移置於兗州,改觀察使曹華為兗州刺常陰晦,微雨雪,夜則晴明,凡十七方霽。丙申,月犯心大星,光彩相及。廢齊州豐齊縣入長清,廢全節縣入歷城,廢亭山縣入章丘縣。義成軍節度使劉悟來朝。戊戌,上對悟於麟德殿。上自服藥不佳,數不視朝,人情恟懼,及悟出道上語,京城稍安。庚子,以少府監韓璀為鄜州刺史、鄜坊丹延節度使。是夕,上崩於大明宮之中和殿,享年四十三。時以暴崩,皆言內官陳弘志弒逆,史氏諱而不書。辛丑,宣遺詔。壬寅,移仗西內。

五月丁酉,羣臣上諡曰聖神章武孝皇帝,廟號憲宗。庚申,葬於景陵。

史臣蔣系曰:憲宗嗣位之初,讀列聖實錄,見貞觀、開元故事,竦慕不能釋卷,顧謂丞相曰:“太宗之創業如此,玄宗之致理如此,既覽國史,乃知萬倍不如先聖。當先聖之代,猶須宰執臣僚同心輔助,豈朕今獨為理哉!”自是延英議政,晝漏率下五六刻方退。自貞元十年已後,朝廷威福削,方鎮權重。德宗不委政宰相,人間細務,多自臨決,佞之臣,如裴延齡輩數人,得以錢穀數術進,宰相備位而已。及上自籓邸監國,以至臨御,訖於元和,軍國樞機,盡歸之於宰相。由是中外鹹理,紀律再張,果能剪削亂階,誅除羣盜。睿謀英斷,近古罕儔,唐室中興,章武而已。任異、鎛之聚斂,逐羣、度於籓方,政道國經,未至衰紊。惜乎服食過當,閹豎竊發,苟天假之年,庶幾於理矣!

贊曰:貞元失馭,羣盜箕踞。章武赫斯,削平嘯聚。我有宰衡,耀德觀兵。元和之政,聞於頌聲。

部分譯文憲宗本紀(下)元和七年(812),正月初一為辛酉。正月初九,任命刑部尚書趙宗儒為檢校吏部尚書、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正月初十,命兵部尚書王紹掌管户部的事務。正月十一,任命京兆尹王義方為。。州刺史、。。、坊、丹、延等州觀察使,任命司農卿李釒舌為京兆尹。當夜,月亮掩蔽熒惑星。正月十二,撤銷信州的永豐縣、越州的山陰縣、衢州的盈川縣。正月十三,振武地區的黃河氾濫,沖毀東受降城。

二月初一為庚寅。二月初三,詔令:因為去年秋天乾旱歉收,賑濟京畿地區三十萬石糧食;其元和六年(811)季賑濟、借貸給百姓的二十四萬石糧食,全部應當免於收回。二月十二,尚書省重新確定左、右僕上奏的禮節。二月十三,任命兵部侍郎許孟容為河南尹。二月二十二,山南西道節度使裴玢去世。二月二十四,入蕃使不得參與收贄禮私賣正員官,或用別項支出充作私賣的贄禮。原來出使極遠地方的使臣允許賣放正員官十餘名,用實物以充作私賣的贄禮,雖然這只是從寬優待出使遠地的使臣,卻完全不合法令制度,故予以革除。敕令“:銅錢貴重,實物輕賤,是很嚴重的弊端。周到地尋求適當的變化,將會有利於百姓。重要的是緡錢通行,百姓們能夠寬裕,有所助濟。應當令羣臣將各自所見到的利弊情況奏聞朝廷。”三月初一為己未。三月初三,因為惠昭太子下葬,停止在曲江亭上巳的宴會。三月十二,因為發生旱災,敕令各司從寬判處在押的囚犯。

夏,四月初一為戊子。四月初六,敕令天下各州府的民户,每畝田種兩株桑樹,由地方的長官逐年檢查統計以奏聞朝廷。四月二十四,鹽鐵使王播上奏説,元和六年所賣的鹽鐵,除去峽州以內的井鹽之外,共計收入六百八十五萬九千二百貫錢。

五月初一為戊午。五月初三,皇上對宰臣説“:你們多次説吳越地區去年發生水災和旱災,昨有御史從江淮地區回來,説沒有達到災害的程度,百姓並不十分貧困。”李絳回答説:“臣得知兩浙、淮南的情況,才接着上奏這些地方因旱災而荒歉。每個地區授任的官員,都是朝廷依賴、重視的大臣。御史如果心懷不善,説不定企圖取媚於皇上,這正是佞幸之臣。希望明白披這個御史的姓名,以將其訴諸刑律。”皇上説:“你的話是對的。朝廷最重要的,是以救助百姓為本,一處地方不豐收,就應當賑濟,救助他們的飢寒,情況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先前沒有思索而提出這個疑問,朕的話説錯了。”李絳等向皇上拜賀。五月初六,熒惑星靠近太微垣右執法星。

六月初一,舒州桐城縣的梅天陂內,有一黃一白的兩條龍,從陂中乘着風雷躍起,高二百尺,飛行了六里,落入浮塘陂。六月初七,任命金紫光祿大夫、暫署司徒、同平章事、崇文館大學士、太清宮使、上柱國、岐國公杜佑為光祿大夫、署理太保,離任退休,應在每月朔和望上朝覲見皇上,這是杜佑多次懇請退休的緣故。六月十三,月亮靠近鬥宿魁星的第四星。鎮州的十三間甲仗庫發生火災,武器甲仗全部焚燬。王承宗常常懷着叛亂的陰謀,到這時才畏懼遭到天罰,兇暴之氣逐漸收斂,但仍舊殺死主管的庫吏一百餘人。七月九,任命兵部員外郎執掌制誥之事。七月十九,決定立遂王李宥為皇太子,改名為李恆。七月二十三,任命新羅國大宰相金彥升為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使持節、大都督雞林州諸軍事、雞林州刺史,兼任寧海軍使、上柱國,晉封為新羅國王;並冊封金彥升之貞氏為王妃。

八月初一,新授任的新羅國大宰相金崇斌等三人,應當令其本國按照先例賜予門戟。八月十二,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去世。八月十五,撤銷蓬州的宕渠縣。八月十八,宣歙觀察使房式去世。八月二十,任命蘇州刺史範傳正為宣歙觀察使。八月二十二,制令:“各州府五品以上的官員免職後,委託本道的長官衡量其才德、政績、資歷,每年冬季奏聞舉薦一次。那些被免職的郎官、御史,允許朝臣每年冬季按照這個原則奏聞舉薦。各使府的參佐官、檢校官,從最初授職的時間算起,如果是五品以上的官員及中書、門下、尚書省和御史台的官員,經過三十個月以後,任其轉調改授他職;其餘的官員則經過三十六個月以後上奏轉調改任。如果未經考核即發生事故,以及停職的官員,除了原來的限期之外再加十個月,即任其申奏轉調改任。”八月二十五,任命左龍武大將軍薛平為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

冬季,十月初十,魏博節鎮三軍推舉其偏將田興執掌軍州事務。當時田季安死去,兒子田懷諫年方十一歲,擔任節度副使,執掌軍府的事務,軍政大事全部由其家僮蔣士則決定,幾次更換大將,軍心不安定。因田興進入府衙,士兵們圍着他而強行請他主持軍務,田興立即仆倒在地推辭,士兵們不肯散去。田興説:“要想讓我聽從你們的要求,就不要傷害副大使。”士兵們説“:可以。”只殺了蔣士則等十幾個人就罷休了。當天就把田懷諫搬遷到府衙外,令他到京師朝見皇上。十月十九,任命魏博都知兵馬使、兼御史中丞、沂國公田興為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工部尚書,兼任魏州大都督府長史,充任魏博節度使。十月二十五,澧王李寬改名為李惲,梁王李察改名為李。。,洋王李寰改名為李忻,絳王李寮改名為李悟,建王李審改名為李恪。任命鄭滑節度使袁滋為户部尚書。

十一月初一為丙辰。十一月初十,詔令:“田興請求任命其為魏博節度使,應當派司封郎中、知制誥裴度前往該地問,賜給三軍賞錢一百五十萬貫,用河陰院各道應當進貢給內庫的物資抵充。六州的百姓減免租賦一年,並赦免轄區內目前在押的囚徒。”及至裴度抵達魏州,田興的禮遇非常恭敬,並請裴度到六州的各縣去傳達朝廷的聖旨。十一月十六,以太保銜離任退休的杜佑去世。東川觀察使潘孟陽奏報龍州武安縣長出嘉禾,有麒麟來吃嘉禾。麒麟來到的時候,羣鹿環繞着它,其光彩照耀,不能正眼相看。命畫工畫成圖獻上。十一月二十,命令給事中李逢吉、司勳員外郎李巨共同擔任皇太子諸侯王侍讀。十一月二十三,吏部尚書鄭餘慶請求再設置吏部的考官三名,吏部郎中楊於陵堅持上奏認為不妥。於是下詔令考官韋豈頁等三人只考察進士及第科目的人,其餘的由吏部侍郎自定。十一月二十四,江西觀察使崔艹凡去世。十一月二十六,任命前魏博節度副使田懷諫為右監門衞將軍,賜予住宅一所、糧草等。十一月二十九,任命同州刺史裴堪為江西觀察使。

十二月初一,任命吏部尚書鄭餘慶為太子少傅。十二月十一,左拾遺楊歸厚因自己娶婦,進呈訴狀借會院以成禮,貶職為國子主簿分司。十二月十三,任命京兆尹裴向為同州防禦使。十二月十四,魏博上奏説,轄區內州縣的官員二百五十三名,請吏部銓選授官入籍。

元和八年(813),正月初一為乙卯。正月十六,冊封大言義為渤海國王,授予秘書監、忽汗州都督。正月十七,決定任命正議大夫、署理禮部尚書、同平章事、上柱國、扶風郡開國公權德輿暫署禮部尚書,停止執掌政務。正月二十九,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李夷簡為檢校户部尚書、成都尹、充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任命户部尚書袁滋為檢校兵部尚書、襄州刺史,充任山南東道節度使。

二月初一為乙酉。二月初七,田興改名為田弘正。宰相李吉甫進呈所編撰的《元和郡國圖》十三卷,又進呈《六代略》三十卷,又著《十道州郡圖》五十四卷。宰相於由頁的兒子太常丞于殺死梁正言家的奴僕,棄屍在廁所中。事發之後,於由頁和兒子於季友穿着素服等着治罪。將於由頁貶職為恩王太傅。于發配到雷州,戴着刑具發遣。殿中少監、駙馬都尉於季友欺騙公主,藏匿宮女,轉給犯罪的兄長,轉移隱藏到外宅;傷風敗俗輕侮禮教,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應當削除其所任的官職,令他在家中修身反省。贊善大夫於正、秘書丞於方均罷免現任官職———他們都是於由頁的兒子。逮捕接受於由頁賄賂,為其羅致出任鎮將者的梁正言,以及結權貴的僧人鑑虛,均給京兆府以杖刑處死。三月十一,任命劍南西川節度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吏部尚書、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上柱國、臨淮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武元衡重新進入中書省執掌政務,兼崇玄館大學士、太清宮使。三月十八,皇上因為久旱不雨,親自在宮中求雨,當夜,落下充足的雨水。三月二十三,大風損壞崇陵寢殿屋頂上的鴟尾,折斷門戟六支。

夏,四月初一為癸未。四月初三,任命邕管經略使房啓為桂管觀察使,任命開州刺史竇羣為邕管經略使。四月初四,因為錢的價值重,物的價值輕,從內庫撥出緡錢五十萬貫,令兩處常平倉收購布,每段匹在舊價的基礎上加價十分之一…坊觀察使元義方去世。四月初九,任命將作監薛亻丕為。。坊觀察使。四月十三,長安西市的一頭豬生有三耳、八足、二尾。僧人鑑虛為高崇文向宰相杜黃裳納賄賂四萬五千貫錢,共同引薦吳憑任永樂縣令,把錢付給杜黃裳的兒子杜載。敕命將吳憑發配,放到昭州,當時杜黃裳、高崇文已經死亡,所用的錢不必查問,杜載釋放。四月二十九,賜給魏博節度使田弘正二十萬貫錢,用於收購軍糧。五月初九,河中尹張弘靖上奏修建古舜城。

六月初一為辛巳。當時連下雨,延英殿有十五未開。這一天,皇上對宰臣説:“今後每隔三天,下雨也要聽取奏對。”六月初五,離任退休的工部尚書裴佶去世。六月初六,任命東都留守韓皋為檢校吏部尚書,兼任許州刺史,充任忠武軍節度使。六月初十,京師大風雨,房屋被毀,屋瓦飄落,許多人被壓死。各處的河川猛漲,行人的道路不通。六月二十一,放出宮女二百車,任憑她們到何處去,這是因為水災的緣故。六月二十二,宰臣武元衡、李吉甫、李絳,前宰相鄭餘慶、權德輿,各奉詔令進呈舊作詩賦。

秋,七月初一為辛亥。七月初三,任命權德輿為檢校吏部尚書、東都留守。七月十七,任命振武軍節度使李光進為靈州大都督府長史、靈武節度使。七月二十三,命中尉彭中獻修建興唐觀,擴大其規模體制,北面與紫城相隔,開通複道以便於皇上通行、臨幸。當夜,月亮靠近五諸侯星。七月二十七,新授職的桂管觀察使房啓降職為太僕寺少卿。房啓初被授予桂管觀察使時,房啓的屬吏賄賂吏部的主管官員,私下裏得到職務的委任狀而給房啓。接着有詔令,命中使把委任的文書給房啓,房啓説“:拿到已經五天了。”皇上發怒,杖責吏部的令史官,處分郎官,房啓也就降了職。任命安南都護馬總為桂管觀察使,任命江州刺史張面力為安南都護、本管區經略招討使…坊觀察使薛亻丕去世。

八月初一為辛巳。八月初三任命蘄州刺史裴行立為安南都護、本管區經略招討使,因為張面力的年齡太老了。八月初七,任命司農卿裴武為。。坊觀察使。八月初十,詔令:毀家殉國的已故徐州刺史李洧等十家的子孫都應當甄選、獎賞。八月十四,太白金星靠近軒轅星座。八月二十一,任命東川節度使潘孟陽為户部侍郎,掌管度支事務。任命盧坦為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八月二十五,撤銷天武軍建制,合併入神策軍。

九月初一為庚戌。九月初七,淄青的李師道進獻十二隻鶻鷹,皇上命退還給他。九月初九,在曲江亭向羣臣賜宴。九月十六,詔令:“近來聽説嶺南五管以及福建、黔中等道,很多以南方的人口作為禮物贈送,甚至於各地以人口進行賭博、易,致使骨分離,良莠難分。從此以後應嚴加止,如有違犯,當地長官必定按刑律處罰。”淮西的吳少陽進獻三百匹馬。九月十七,詔令:“將死囚減免死罪派去戍守邊境是前代的善政,酌量其戍邊的遠近以施行,也有好處。今後東西兩京、關內、河南、河東、河北、淮南、山南東道、山南西道等州府,除了處死刑的大罪之外,輕犯不得發配放到天德軍五城。”九月十九,任命給事中竇易直為陝虢防禦使,並賜予金章紫綬。九月二十三,任命恩王的太傅於由頁為太子賓客。任命前朔方靈鹽節度使王亻必為右衞將軍。將相任免的詔書,由翰林院起草,稱為“白麻”到王亻必時,上奏罷除由中書省起草的制度,並以此作為先例。太常寺演習音樂,開始重新用大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