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八十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初,聽為羽林將軍,有名馬,穆宗在東宮,令近侍諷聽獻之,聽以職總親軍,不敢從。及即位之始,幽、冀不廷,太原與二鎮接境,方議易帥,宰臣進擬,上皆不允,謂宰臣曰:“李聽為羽林將軍,不與朕馬,是必可任。”長慶二年二月,授檢校兵部尚書、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代裴度。四年七月,轉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大和二年,討李同捷。時魏博行營將丌志沼潛結滄、鎮,擅回戈攻其帥史憲誠。詔聽帥師援之,大破其叛卒,志沼奔鎮州,為王庭湊所殺,聽遂凱旋,以功封涼國公,授一子五品官。王庭湊再違朝旨,詔聽以全師屯貝州。路由魏州,史憲誠懼聽見襲,衷甲郊,候吏密白呼,乃令兵士匣刃櫜弓,休於野外,魏人遂安。後憲誠入覲,竭其府庫,魏人怨之,殺憲誠,衙軍立其大將何進滔。詔聽兼領魏博節度使,將兵北渡,魏人不納聽,乘城拒守,乃屯兵館陶。魏兵遽襲,聽不為備,其軍大敗,無復部伍,晝夜奔走,僅而獲免,喪師過半,輜車兵仗並皆委棄。御史中丞温造、殿中侍御史崔蠡彈之曰:臣聞賞罰不立,無以示天下;是非一貫,莫能建大中。竊見義成軍節度使李聽,昨者資其承藉,委以統戎,俾代憲誠,付之雄鎮。總二萬虎貔之旅,位極寵榮;兼兩籓節制之權,心無報效。況陛下授以神算,假以天威,入魏之期,剋先定。而聽擁旄觀望,按甲遷延,熒惑人心,逗撓軍政。遂使憲誠陷於屠戮,亂眾肆其姦凶,失六郡於垂成,固危巢於已覆。委貝州而不守,燒劫無遺;望淺口而疾驅,狼狽就道。自圖苟免,不吝苞羞,蔑棄朝章,有同兒戲。魏州之亂,職聽之由,論其負恩,萬死猶幸。伏以封常清河南失律,斬於關門;高霞寓唐鄧破傷,投諸遐裔;渾鎬節制易定,將戰而兵力不支;袁滋逗留西川,進而兇渠尚在。或親當矢石,或躬歷艱危,勢屈賊鋒,竟申朝典,未曾貸法,必震皇威。今李聽罪狀夙聞,中外憤惋,比之常清等輩,萬萬過之。若陛下猶示含弘,不置極法,臣等恐憲章墜地,天下寒心。伏請付法。

上不之罪,罷兵柄,為太子少師。

聽頗賂遺權幸以為援,居無何,複檢校司徒,起為邠寧節度使。邠州衙,相傳不利葺修,以至隳環,聽曰:“帥臣鑿凶門而出,豈有拘於巫祝而隳公署耶!”遂命葺之,卒無變異。大和六年,轉武寧軍節度使。時聽有蒼頭為徐州將,不聽至,聽先使親吏勞徐人,為蒼頭所殺。聽不敢進,固以疾辭,用為太子太保。七年,出守鳳翔,時人榮之。九年,改陳許節度,未至鎮,復除太子太保分司。開成元年,出為河中尹、河中晉慈隰節度使。四年,以疾求代,除太子太保。是歲十月卒,時年六十一,贈司徒。

聽十領節旌,所不至者三鎮。蒞官苛細,好將遺賂,故急於聚斂,窮極侈。位至一品,竟終牖下,非西平之遺德,焉能及此乎!

憲,晟第五子。晟十子,憲、愬最仁孝。及長,好儒術,以禮法修整,起家太原府參軍、醴泉縣尉。於頔鎮襄陽,闢為從事。時吳少誠據淮西,獨憚頔之威,當時鹹以憲謀畫致之。元和八年,田弘正以魏博奉朝旨,闢憲為從事,授衞州刺史,遷絳州,所至以理行稱。入為宗正少卿,遷光祿卿。穆宗即位,以太和公主降回鶻,命金吾大將軍胡證充送公主使,命憲副之。使還,獻《入蕃道里記》,遷檢校左散騎常侍,兼太府卿。出為洪州刺史、江西觀察使。大行二年,轉嶺南節度使。憲雖勳伐之家,然累歷事任,皆以吏能擢用,所履官秩,政績聞。本明恕,尤律學,屢詳決冤獄,活無罪者數百人。以能入官,官無敗事,士君子多之。大和三年八月卒,時年五十六。

憑累歷諸衞大將軍,恕太子洗馬,並以廕授官,累遷至少卿監。惎累官至右龍武大將軍,沉湎酒,恣為豪侈,積債至數千萬。其子貸回鶻錢一萬餘貫不償,為回鶻所訴,文宗怒,貶惎為定州司法參軍。

王佖,晟之甥。雄武善騎,自晟河西、河北出師,佖無役不從。硃泚之亂,晟攻賊於光泰門,賊鋒尚勁,佖與兵馬使李演逾苑牆血戰,敗賊前鋒,諸軍方振,論功為神策將。吐蕃之寇涇原,佖伏卒擊尚結贊,幾獲,由是深為吐蕃所畏。晟視佖恩寵與願、愬不殊,給與過之。晟既為張延賞媒孽罷兵權,亦不用佖為將帥,入為左衞上將軍。元和中,願、愬醖兄弟在方鎮,佖檢校工部尚書、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靈鹽節度使。先是,吐蕃成烏蘭橋於河需,先貯材木,朔方節度使每遣人潛載之,委於河,終莫能成。至是,蕃人知佖貪而無謀,先厚遺之,然後亻並忠於事君,長於應變,誠一代之賢將也。觀恆山之役,立談釋二帥之憾;涇師之亂,號哭赴奉天之危,可不為忠義乎!對白華之進軍,知平涼之必詐,沮星變之議,移渭橋之軍,可不為應變乎!解帶結孝忠之心,請婚釋延賞之怨,嫉惡有楚琳之請,懲亂行希鑑之誅,可不為明於決斷乎!而德宗皇帝聽斷不明,無人君之量,俾功臣困讒慝之口,人秉衡石之權,丁瓊之言,誠堪太息。雖齪齪刻渭橋之石,區區賜煙閣之銘,亦何心哉!作善遺慶,諸子俱才,元和平賊之功,聽、愬居其半。父子昆弟,皆以功名始終,道家所忌之談,李氏以善勝矣。

贊曰:桓桓太師,義勇天資。運鍾禍亂,力拯顛危。愬事章武,誅蔡平齊。凌煙畫圖,父子為宜。

部分譯文李晟的字叫良器,是隴右道臨洮縣人。祖父是李思恭,父親是李欽,世代在隴右任偏將。李晟出生幾年後父親就去世了,他侍奉母親行孝恭謹,格剛強,有才幹,擅長騎馬箭。十八歲參軍,身高六尺,勇猛果斷沒人比得上。當時河西節度使王忠嗣攻打吐蕃軍,敵軍有位勇將憑藉城牆抵抗,殺傷不少兵將,王忠嗣懸賞軍隊中善的人他。李晟拉弓一箭就把他倒了。全軍都大喊稱讚,王忠嗣稱讚他,並拍着他的背説:“這是能對抗萬人的人。”鳳翔節度使高升常聽説他的名字,召去封為將領。他曾在高當川攻打疊州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攻打宕州連狂羌,都得勝了,多次提升後任左羽林大將軍同正員。廣德初年,鳳翔節度使孫志直任命李晟統領遊軍,打敗了項羌高玉等,因功授特進官、光祿卿,後調任太常卿。

大曆初年,李抱玉任鳳翔節度使,任命李晟為右軍都將。大曆四年(769),吐蕃包圍靈州,李抱玉派李晟率五千人馬進攻吐蕃,李晟推辭説:“靠兵力太少了,靠計謀又太多了。”於是請求率一千兵馬急出大震關,到臨洮,攻破定秦堡,燒燬堡內屯積物,俘虜堡中首領慕容谷鍾而歸,吐蕃因此解除了對靈州的包圍撤退了。官拜開府儀同三司。不久,兼任右金吾衞大將軍,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總領遊軍。沒多久,節度使馬王。。與吐蕃在鹽倉作戰,戰敗,李晟率部下衝上去,將馬王。。從亂軍中救出,因功封合川郡王。馬王。。忌妒李晟的名聲,加上對他禮節不周,命李晟去京城朝拜,唐代宗將李晟留在軍裏,任右神策軍都將。唐德宗即位,吐蕃進犯劍南道,當時節度使崔寧在京城朝拜,三川地區驚恐不安,於是下詔令李晟率神策兵救援,授官太子賓客。於是李晟到了蜀地,攻下飛越,收復了肅寧三城,渡過大渡河,殺頭千餘顆,吐蕃就退兵了,因此在成都停留了幾個月才回京。

建中二年(781),魏博節度使田悦反叛,率軍包圍了臨氵名、邢州,有詔命李晟任神策軍先鋒都知兵馬使,率軍和河東節度使馬燧、昭義節度使李抱真會合援救臨氵名。不久加封兼任御史中丞。河東軍、昭義軍在臨氵名南邊進攻楊朝光,李晟和河東軍騎兵將領李自良、李奉國在雙岡進攻田悦,田悦敗退,於是殺死了楊朝光。後又在臨氵名會戰,唐各軍都敗退了。李晟率軍來到氵名水,乘河結冰過了河,突然攻擊田悦軍,唐軍又振作起來,進攻田悦,大敗其軍。建中三年(782)正月,又和各路軍一起在洹水打敗了田悦軍,於是進軍攻打魏州,因功加封為檢校左散騎常侍、食實封一百户。不久,兼任魏府左司馬。當時朱滔、王武俊配合田悦,就派兵在趙州包圍了康知。李抱真分出兩千兵駐守邢州,馬燧因此很生氣,想撤軍。李晟對馬燧説:“當初奉旨討賊,三將一同進軍。李抱真尚書因邢州與趙州相鄰,分兵守城,也不是壞事,他的兵強將都在這裏,您突然率軍離去,皇上託付的事怎麼辦?”馬燧想通了,向李晟道了歉,又自己到李抱真軍營,和他好如同以前一樣。

王武俊攻打趙州,李晟就奏本請求去趙州解圍,想然後率軍去定州和張孝忠會合,謀攻范陽。唐德宗讚賞他,加封他為御史大夫,使軍將軍莫仁擢、趙光銑、杜季氵此都隸屬他。李晟從魏州率軍北進,直指趙州,王武俊聽説後,撤除包圍離去。李晟在趙州停留了三天,和張孝忠軍會合後,北征恆州,在清苑包圍了朱滔部將鄭景濟,決堤灌水攻城。田悦、王武俊都派兵來救援,在白樓會戰。叛軍攻擊張孝忠軍,張孝忠略後退,李晟率步騎兵擊潰了敵軍,李晟的馬接連被中。一個月後,城中更吃緊了,朱滔、王武俊很擔心,就把魏博的軍隊全調來,又包圍了李晟的軍隊。李晟向內圍攻鄭景濟,在外與朱滔等作戰,一天幾仗,從正月直到五月。遇到李晟得了重病,幾次不省人事,部將共同商議,就用馬把他運回了定州,叛軍不敢追擊。

李晟病稍好,又要進軍,遇上京城發生事變,唐德宗逃到奉天,傳令李晟勤王。李晟接到命令下了眼淚,當天就想回師長安。張孝忠處在朱滔、王武俊之間,以李晟為依靠,不想讓李晟離去,幾次想要阻止李晟的軍隊。李晟對部將説:“皇上在外避難,臣下應一路不停地去勤王,哪怕累死。張孝忠想不要我去,我將用心愛的兒子做抵押,並送好馬安他。”於是留下兒子李憑和張孝忠結為親家。張孝忠軍中有位被張孝忠信任的大將請求見李晟,李晟就解下玉帶送給他,並説:“我想西去,希望用這做道別禮物。”並述説了救國難的心意,接受玉帶的人果然李晟,就勸張孝忠不要阻止李晟。李晟這樣才能率軍通過了飛狐口,部隊抵達代州,皇帝降詔加封李晟為檢校工部尚書、神策行營節度使,食實封兩百户。李晟軍隊紀律嚴明,經過處秋毫無犯。從河中經過蒲津進軍渭北,在東渭橋紮營威朱氵此。當時劉德信率親兵救襄城,在扈澗被打敗,聽説天子蒙難,率領殘部先抵達渭南,和李晟會合。軍隊沒有統一號令,李晟不能控制,就乘劉德信到李晟軍營時,宣佈罪狀把他殺了,李晟率幾名騎兵跑進劉德信的軍營,安撫他的軍隊,沒有人敢妄動。合併了劉德信的軍隊後,軍威更盛了。

當時朔方節度使李懷光也從河北來勤王,駐紮在咸陽,不想要李晟獨當一面分自己的功勞,就奏本請求和李晟會合,皇帝降詔李晟軍移到李懷光軍處駐紮。李晟接令後率軍到了陳濤斜,營壘還沒築好,叛軍突然來了,李晟就出營列陣,並對李懷光説:“叛軍堅守宮城,攻打他們不一定能取勝;現他們離開營地,敢來挑戰,這大概是上天將叛賊賜給您了!”李懷光怕李晟立功,就説:“我軍才到,馬未餵食,兵將沒吃飯,怎能作戰?不如養蓄鋭,等待時機決戰。”李晟知道他的用意,就收兵回營了,當時是興元元年(784)正月。後每次要會戰,李晟必定穿着不同,穿錦繡皮衣、戴繡彩帽走在前面,並親自指路。李懷光遠遠看見了討厭這樣,就對李晟説:“將領應穩重,怎能自設標誌給敵人當靶子!”李晟説:“我長期在涇原,兵將較敬畏我,我就是想讓他們先認出來叫他們害怕。”李懷光更不高興了,暗地有叛意,拖延不進軍。李晟派人勸李懷光説:“叛賊佔據京城,皇帝逃出呆在外邊,兵權指揮,都給了您。您應指揮軍隊快速進兵,我願率部下聽從將令,做您的先鋒,死而無悔。”李懷光對他更牴觸了。李晟軍駐紮在朔方軍北面,每次李晟和李懷光一起進軍到長安城下,李懷光軍就擄掠牛馬,老百姓痛恨他們,李晟軍秋毫無犯。李懷光軍不願李晟軍獨有好名聲,就將搶來的東西分給他們,李晟軍不肯接受。

過了一陣,李懷光想算計李晟的軍隊,沒有找到機會。當時神策軍按慣例比各軍待遇高,李懷光奏本説:“叛賊尚未討平,軍隊待遇,都應一樣。現單單神策軍待遇高,各軍都有怨言,我無法制止,請皇上處理。”李懷光的用意是想讓李晟自己同意削減自己軍隊的待遇,以打擊分化他的部隊,唐德宗擔憂此事,想讓各軍待遇和神策軍一樣,國家財力又不夠,沒辦法,就派翰林學士陸贄去李懷光軍營中宣讀諭旨,命李懷光和李晟商量出辦法再奏報。陸贄、李晟都到李懷光軍營商議,李懷光説:“兵將待遇不同,怎麼打仗?”陸贄不説話,多次看着李晟。李晟説:“您是主將,一切命令,一人説了算。我只管一支軍隊,聽從您的命令,以死報效。至於增減待遇,應由您決斷。”李懷光無話可説,沒辦法為難李晟,又不想自己承擔剋扣神策軍待遇的責任,就不提了。

李懷光駐軍咸陽,紮營八十多天,不肯進軍,唐德宗擔心,多次派出宮中使者,催問出兵期。李懷光藉口兵將勞累,不斷請求休整,以等待時機,但偷偷與朱氵此往來,逐漸被人知道了。李晟怕被他併,就秘密奏本請求移駐東渭橋以分散叛軍兵力。皇帝開始不同意。李晟因李懷光反叛跡象已經明顯,應有應急準備,通往蜀地、漢中的道路,不能堵,請求派部將趙光銑任洋州刺史、唐良臣任利州刺史、李晟女婿張。。任劍州刺史,各率兵五百防患於未然。皇帝開始答應了,但沒實施。不久,吐蕃請求派兵幫助討平朱氵此,皇帝想親率唐軍,駕臨咸陽,以催促各軍進擊。李懷光得知後大驚,懷疑皇帝要奪他的兵權,就加速謀反。當時。。坊節度李建徽、神策軍將領陽惠元和李晟,都和李懷光一起紮營,李晟因形勢緊急,碰到有宮中使者從軍中路過,李晟就宣佈説:“奉旨移駐渭橋。”於是列陣而去,到了渭橋。沒過幾天,李懷光果然劫持李建徽、陽惠元併並了他們的軍隊,李建徽逃了出來,陽惠元被李懷光殺害了。

這天,皇帝逃向梁州。當時事變發生突然,跟隨皇帝的大臣只有十分之二三,駱谷路險難行,供給沒有保障,隨從官員缺糧,皇帝嘆氣説:“早聽李晟的話,蜀地可輕鬆抵達。”李晟大將張少弘從皇帝駐地傳口頭命令任命李晟為尚書左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以使部隊安心。李晟哭着跪拜接受任命,並説:“長安是皇帝祖廟所在地,是天下的本,如果都跟皇上去了,誰收復京城呢?”於是疏浚護城河,修理兵器甲冑,為收復京城做準備。李晟因孤軍與強敵對壘,怕兩支敵軍合力進攻,就用好話重禮,假裝和李懷光拉關係,表面崇敬,暗地戒備。當時糧草不多,他就命令檢校户部郎中張。。代理京兆少尹,選拔官吏在渭北郊縣收賦税。不到十天,糧草都備足了,李晟就集合軍隊,對他們説:“國家多次蒙難,叛亂接連發生,眼下皇上避難西去,關中無人主持。我世代受國家恩典,在危難時獻身,是臣子的本份,何況在這種時候,如不能殺死賊首,以建功名,不是英雄。渭橋橫跨大江,隔斷叛賊,我願和你們合力報效皇上,選擇有利時機進軍,復興唐朝,建立少有的大功,你們願意聽從我嗎?”全軍都振奮淚,説道:“聽您吩咐。”李晟也哽咽淚。

這時,朱氵此佔據長安,李懷光陰謀併李晟,河北有三處叛賊,李納盤踞河南,李希烈割據汴州、鄭州。李晟內無財寶,外無供給,率孤軍抗強敵,鬥志不減,全靠忠義動人心,所以英雄豪傑都歸附他。戴休顏率領奉天軍隊,韓遊腢統率。。寧軍隊,駱元光率領華州軍隊把守潼關,尚可孤率神策軍駐守七盤,都聽李晟指揮,李晟軍威很盛。李懷光因戴休顏、韓遊腢服從李晟,更害怕了。李晟又送信給李懷光,以禍福相勸,要他打敗朱氵此接回皇帝,將功抵過。李懷光最終不肯改變,軍隊逃散的漸漸多了,軍糧也快光了。擄掠不到糧食,又怕遭到李晟的襲擊。這年三月,李懷光從三原、富平東行開往奉先,所到處放火搶劫,又從馮翊進佔河中。李懷光部將孟涉、段威勇,本是神策軍將領,對李懷光反叛不滿,到富平後,在軍營中列陣,高喊着向外離去,李懷光不能制止。孟涉、段威勇率幾千人歸附李晟,李晟列陣接受孟涉等人的降軍,於是奏本封孟涉為檢校工部尚書,段威勇兼任御史大夫。

唐德宗向山南進發,已進入駱谷,對渾王鹹説:“渭橋在叛軍腹地,兵力懸殊,李晟能成功嗎?”渾王鹹答道:“李晟忠誠堅毅,遇事有主見,依我看來,一定能打敗叛軍。”皇帝心裏才安穩了。這月裏,渾王鹹的步兵將領上官望從小路帶詔令加封李晟為檢校右僕、兼任河中府尹、河中晉絳慈隰節度使,增食實封三百户,又兼任京畿、渭北、。。坊丹延節度招討使。李晟接詔下了眼淚。當時皇帝想轉移到西川去,李晟奏本説:“請坐鎮梁州漢中,維持天下百姓的信心,擺出收復京城的態勢。如偏居一角放棄全局,建都蜀地,就會使民心失望,武將謀臣無法施展了。”這年四月,有詔加封李晟為京畿、渭北、。。坊、商、華兵馬副元帥。當時京兆府司錄李敬仲從長安逃來,諫議大夫鄭雲逵從奉天到來,李晟任命京兆少尹張。。任副使,鄭雲逵任行軍司馬,李敬仲任節度判官,讓他們一同決定軍事謀略。又請求安排過去李懷光的部將唐良臣駐守潼關,封為河中節度使,戴休顏駐守奉天,請求封為。。坊節度使,皇帝都採納了。渭橋過去有十多萬斛糧食,度支郎中以前供應李懷光軍快用完了,李晟又奏本説:“京畿道雖遭兵禍,還能收賦税,如叛賊一時不能消滅,長期用兵,人民不能耕耘,又沒積蓄,這不是防患取勝的辦法。”皇帝採納了這意見。李晟就在京畿道所有村邑徵收賦税,官吏百姓都樂意納,這樣防禦就更穩固,從此軍隊不缺糧食了。

神策軍的家人多陷在朱氵此控制地區,李晟家裏也有一百人在敵佔區,侍從有談到家的,李晟就淚説:“皇上蒙難,我們還敢顧家嗎?”朱氵此又派李晟手下小官王無忌的女婿到李晟軍中,並對李晟説:“你家沒事,城中有信來。”李晟説:“你敢為叛賊做細!”立刻下令殺了他。當時補給未到,盛夏兵將有的還穿着厚衣,李晟也和他們同樣辛勞艱苦,常用忠義勵軍心,故始終無人叛離。有幾個將領和官員從叛賊中逃出,説朱氵此軍隊分裂可以消滅的情況,軍心更加振奮。此前叛軍將領姚令言和叛賊中丞崔宣都派探子刺探唐軍情況,被巡邏騎兵抓獲,押送給李晟,李晟解開捆綁他們的繩索,供飯吃後打發他們走,對他們説:“你們告訴崔宣,好好給叛賊防守,其他人也應努力堅守,不要不忠於叛賊!”五月三,李晟率軍抵達通化門,顯示兵力後返回,叛軍不敢出擊。次召集將領,商量軍隊進攻方向,眾將説:“先攻外城,佔有街市,然後北攻宮殿。”李晟説:“如先攻街市,街巷狹窄,中有居民,叛軍如埋伏巷戰,居民哭亂,這不是好辦法。叛軍的兵強將,都在宮苑,如從宮苑攻擊他們的心臟,他們將只顧逃跑,這樣宮殿能保全,街市無破壞,這是上策。”眾將都説:“好主意。”於是送信給渾王鹹、駱元光、尚可孤,約期進兵長安城下。

這月二十五夜裏,李晟從東渭橋進兵到光泰門外的米倉村,威長安。李晟登高指揮,命挖壕溝設柵欄防備敵軍進攻。不久大批叛軍湧來,叛軍猛將張庭芝、李希倩近營壘挑戰,李晟對眾將説:“我擔心叛賊不出來,現送死前來,是上天助我!”於是指揮吳詵、康英俊、史萬頃、孟涉等出兵攻擊敵軍。當時華州軍營在北面,軍隊少,叛軍合力進攻他們,李晟派李演、孟華率兵援救他們。大營擊鼓吶喊,李演奮力拼殺,大敗叛軍,乘勝攻進光泰門;叛軍再來接戰,又被打敗,叛軍死屍遍地,殘兵逃進白華,夜裏還聽見痛哭聲。

第二天,李晟想再出兵,眾將請求等待西邊軍隊到來,可以左右夾攻。李晟説:“叛軍已被打敗,應乘勝消滅,如等他們做好準備,難道對我軍有利嗎!如等待西邊的軍隊,怕失掉戰機。”二十八,李晟召集眾將駱元光、尚可孤,兵馬使吳詵、王亻必,都虞候邢君牙、李演、史萬頃,神策將孟涉、康英俊,華州將領郭審金、權文成,商州將領彭元俊等,發令宣誓完畢,在光泰門外列陣。派王亻必、李演帶騎兵,史萬頃領步兵。直衝神颭村宮苑牆。李晟此前夜裏已派人拆開苑牆兩百多步寬,到這時叛軍已設木柵攔死了,叛軍依靠木柵抵抗。李晟訓斥軍官説:“怎能讓叛軍這樣,我要先殺了你們!”史萬頃害怕了,搶先攀登,拆除柵欄衝了進去,王亻必率騎兵跟進,叛軍立刻潰逃,抓獲了叛軍將領段誠諫,大部隊分路同時攻入,擊鼓吶喊聲像打雷一樣。姚令言、張庭芝、李希倩還拼命抵抗唐軍,李晟命決勝軍使唐良臣,兵馬使趙光銑、楊萬榮、孟華等步騎兵一起進攻,叛軍列陣後屢次戰敗。接戰十多次,李晟乘勝緊追,直到白華。突然有千餘敵騎從唐軍背後殺出,李晟率帳下百餘騎兵衝去,侍衞喊道:“相爺來了!”叛軍聽説嚇得跑散了,唐軍追擊,殺敵無數。朱氵此、姚令言、張庭芝還有萬餘軍隊,相繼逃跑,李晟派田子奇追擊他們,他們的餘黨紛紛投降。

這天,李晟的部隊進入了長安,他指揮軍隊駐紮在含元殿前面,自己駐右金吾仗,又對駐紮各軍發令説:“我其實無武德,上賴皇帝英明,下靠將士忠心,僥倖打敗了叛賊,奪回了皇宮,這都是各軍將士的功勞。京城的百姓,長期受叛賊欺壓,如稍有驚擾,就背離了討伐叛賊拯救人民的宗旨。我和諸位都有家庭,分別幾年了,現已勝利,見面不會很遠了,五天內不能擅自與家裏人聯繫,違令者斬首。”又派京兆尹李齊運、代理長安令陳元眾、代理萬年令韋上亻及安撫居民,因此百姓安居,秋毫無犯。尚可孤士兵有擅自擄獲敵人馬匹的,李晟大將高明曜搶叛賊的樂一名,司馬亻由搶叛賊的馬兩匹,李晟馬上將他們斬首,沒有人敢不滿。官吏民眾都動喜悦,讚歎落淚,住在偏街的居民,有的隔天才知道光復了。二十九,李晟命孟涉駐軍白華,尚可孤駐軍望仙門,駱元光駐軍章敬寺,自己駐軍安國寺。這天,他將叛軍將領李希倩等八人斬首,在街上示眾。

六月四,李晟打敗叛軍的報告送到了梁州,皇帝看後動落淚,百官沒有不哭的,都賀喜高呼萬歲,並上奏説:“李晟聽從皇帝命令,殲滅了叛賊。古代建立功勳、收復京城的,不斷有人;但不驚動皇帝宗廟,不擾集市,京城人民不遭戰亂安居如舊,從夏、商、周以來還沒有這樣的事。”皇帝説:“上天降生李晟,是為了國家人民,不光為我。”羣臣跪拜祝賀後退下。這天,李晟將叛賊宰相李忠臣、張光晟、蔣鎮、喬琳、洪經綸、崔宣等斬首,又表彰謹守臣子節不向叛賊屈服的程鎮之、劉。。、蔣氵允、趙曄、薛岌等人。

李晟當初駐兵東渭橋時,火星出現在歲星附近,很久才移開,有幕僚將佐勸道:“現火星已經移開,天象對國家有利,可趕快進軍。”李晟説:“皇上蒙難出京,臣下只應盡忠,天象莫測,我怎知天象規律呢?”到這時,他對部下説:“以前諸位勸我進兵,不是膽敢拒諫,軍隊可以指揮,但不能讓他們知道得太多。曾聽説五個行星運行週期增減不定,我怕火星又出現在歲星附近,那麼我軍會不戰自敗。”部下讚歎佩服,都説:“這不是我們能想到的。”不久封李晟為司徒,兼任中書令,封爵食實封一千户。

李晟清理各處為百官做準備,命大將吳詵率兵三千到寶雞警戒,又請求到鳳翔接,皇帝不同意。七月十三,唐德宗從興元回京,渾王鹹、韓遊腢、戴休顏率他們的軍隊接。當時原來隨駕的軍和山南、隴州、鳳翔的軍隊,步騎兵共十幾萬,軍旗連綿幾十裏,全城官民,夾道歡呼。李晟穿軍服在三橋拜見,皇帝停下勞他。李晟跪拜行禮,先祝賀消滅了叛賊,收復了皇帝宗廟和宮殿,喜極淚下,接着跪着説:“我身為武官,不能早打敗叛賊,致使皇上兩次避難。兵臨城下,過幾個月才打敗叛賊,這都是我無能軟弱不稱職的過錯,請求判處死罪。”説完跪伏路邊。皇帝被他動得落淚,命給事中齊映傳令,令侍從在馬前扶起李晟。這月,皇帝上朝並大赦,封李晟的父親李欽為太子少保,母親王氏為代國夫人,賞給永崇裏宅院和涇陽的良田、延平門的園林和女樂師八人。住進宅院的那天,京兆府為他陳設擺酒,派出教坊樂隊,奏樂接開路,宰相大將也去送他,京城認為榮耀。皇帝懷念李晟的功勳,做了紀功碑,讓皇太子寫碑文,刻好樹在東渭橋,使事蹟傳千古,又命皇太子抄寫碑詞送給李晟。

李晟因涇州靠近邊境,多次殺害主帥、發生兵變,就上書請求追查不服從命令的人,同時屯田儲糧,抵禦吐蕃,皇帝都批准了。下詔任命李晟兼任鳳翔尹、鳳翔和隴右節度使,並仍任隴右和涇原節度,兼管內儲軍和四鎮、北庭行營兵馬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先前,皇帝在奉天時,鳳翔發生兵變,殺了他們的節度使張鎰,擁立偏將李楚琳。這時李楚琳在朝中,李晟請求押李楚琳同去鳳翔,要殺了他,皇帝因為剛收復京城,要讓擔心的人安心,不批准。八月,李晟到了鳳翔,追查殺張鎰的罪責,將王斌等十多人斬首。早先,朱氵此叛亂時,涇州軍也殺了他們的節度使馮河清,擁立另一將領田希鑑,當時皇帝避難,顧不上征討,就任命他為涇州節度使。到這時,李晟奏本説:“最近關中戰亂,都起於涇州,而且它的地域靠近吐蕃,容易反叛。田希鑑兇狠,手下將領驕橫不忠,如不懲處改任,最終是今後的禍患。”皇帝答應了他。李晟到了鳳翔,假託巡邊,到了涇州,田希鑑接拜見,就在帳中把他抓住殺了,又處死殺害馮河清的石奇等三十多人,並詳細記錄此事彙報。皇帝説:“涇州是叛逆的源頭和巢,除李晟沒人能肅清!”李晟回到鳳翔,上表舉薦右龍武將軍李觀任涇原節度使,吐蕃很怕他。李晟常説:“河州、隴州地區的丟失,並非是吐蕃用軍隊奪取的,都因我們將領貪婪殘暴,部族不安,人民不能安心耕種,陸續東遷,自己丟棄了那裏。而且那裏不產絲,人們害怕兵役,東歸的念頭,就無法遏止!”於是用全部私財賞賜歸降的人,以招撫當地部族。歸降的吐蕃人息曩,被李晟奏本封王,每次吐蕃使者來,李晟一定請息曩一同會見,讓他穿着錦袍、繫着金帶來表示寵愛。吐蕃人都互相傳告,羨慕息曩。

吐蕃宰相尚結贊會設計,尤其討厭李晟,和其他人商量説:“唐朝著名的將領是李晟和馬燧、渾王鹹。不除掉這三人,必定是我們的禍害。”於是採用反間計,派使者通過馬燧求和,和議達成,就請求結盟,又借結盟之機劫持渾王鹹,用這讓馬燧丟臉。貞元二年(786)九月,吐蕃採用尚結讚的計策,就調大批部隊進入隴州,抵達鳳翔,並不擄掠,還説:“請我們來,怎麼不用酒犒勞?”慢慢才退兵,用這來離間李晟。這一次,李晟先派衙將王亻必選兵三千人,埋伏在氵開陽,告誡他説:“吐蕃兵經過城下時,不要攻前後軍,前後軍雖被打敗,但中軍無損,如果他們再合力進攻你,你必然被他們打敗。你等他們前軍過後,看見舉五方旗、穿武豹衣的,就是他們的中軍,出其不意,可以立大功。”王亻必按李晟的部署,果然和尚結贊遭遇。他出城襲擊,吐蕃兵都敗逃了,他的兵將不認識尚結贊,因此尚結贊僥倖逃了。十月份,李晟出兵襲擊吐蕃摧沙堡,攻克了此地,殺死了守堡將領扈屈律悉蒙等人,從此尚結贊多次派使者求和。十二月份,李晟到京城朝拜,上奏説:“吐蕃不講信用,不能答應。”宰相韓氵晃也贊同李晟的意見,請求調軍隊糧食給李晟,派兵進攻吐蕃。皇帝正不想用兵,懷疑將領貪功惹事。碰上韓氵晃去世了,張延賞當權,和李晟有矛盾,多次在皇帝面前説李晟的壞話,並説不能讓他長期帶兵。張延賞想任命劉玄佐、李抱真,負責西北邊境,讓他們立功來壓倒李晟,唐德宗聽了張延賞的話,罷免了李晟的軍職。貞元三年(787)三月,封李晟為太尉、中書令,只是上朝請安。這年閏五月,渾王咸和尚結贊在平涼盟誓,吐蕃果然來劫盟,渾王鹹單騎逃,同行的將領官員都被抓去了。六月份,又罷免了河東節度使馬燧的軍職任命為司徒,全中了尚結讚的計。

李晟免軍職後,上朝之外,很少與人來往。通王府長史丁瓊,也遭張延賞排擠,心裏怨恨,就請求見面談話,説道:“您功勞這麼大,還被免去了軍職,古來功大的人,沒能活命的。國家如有變亂,我願跟隨您,狡猾的兔子有多處,為什麼不早做準備?”李晟發怒説:“你哪裏聽來這不吉利的話!”馬上把丁瓊抓起來報告了這事。貞元四年(788)三月,下詔給李晟建立五代家祠,追封李晟高祖父李芝為隴州刺史,曾祖父李嵩為澤州刺史,祖父李思恭為幽州大都督。祠建成後,命官府供應祭品、用具、陳設,掌禮儀的官員做司儀舉行祭禮。

貞元五年(789)九月,李晟和侍中馬燧在延英殿被召見,皇帝嘉獎他們的功勞,降詔説:“過去我的祖先,在天下動盪的時候,清除隋末的寇盜,登上帝位,保護人民;也有善戰的將領,忠心的大臣,輔佐籌劃,參與幫助,施行仁政,打敗敵寇,威武不屈,平定動亂,秉承上天的仁德,施行於海內。到天下平定、年號確立、帝業穩固、大臣就位;於是畫好功臣的容貌,排列在凌煙閣上,宣揚他們的功績,錄下他們的儀表,一來當時不忘,二來傳給後人,君臣情誼,非常深厚。貞元五年(789)秋天九月,我到西宮去,遠望高閣雄偉,近看功臣遺容,莊嚴肅穆、和氣恭敬,想到輔佐的功勳,更創業的艱辛。看往昔想今天,時代相近。況且功勳人才各代都有,只要才能優異,生逢其時,使皇帝尊榮人民安寧,賢臣哪朝沒有?中宗皇帝時,有桓彥範等立輔佐大功;肅宗皇帝時,郭子儀平定叛亂;現在李晟等保衞我。都勤勉盡力,為國平叛,與開國名臣比,哪裏差多少?不錄功績,不算表彰賢臣。何況紀功頌德,是聖祖開創的,我怎敢荒怠!有關部門應排列年代先後,畫好他們各人的像排在原有名臣的後邊,再命皇太子書寫我這命令,刻在牆上。頌揚大功,做臣民的榜樣,使後人能瞻仰容顏,知道大功臣的不朽業績。”又令皇太子抄錄這命令賜給李晟,李晟把它刻在碑上樹在大門左邊。

當初,李晟在鳳翔時,對幕僚説:“魏徵能直説強諫,使太宗皇帝超過堯、舜,是真正的忠臣,我敬仰他。”行軍司馬李叔度説:“這是文臣諫官的事,不適合您做。”李晟嚴肅地説:“司馬説錯了。經傳説:‘國家政治清明,實話直説。’現在是清明時期,我僥倖被任命為將相,心裏認為不對,瞞着不説,怎能算得上敢諫不瞞、知無不言的人呢!説得對錯供皇上判定。”李叔度慚愧地退了出去。因此李晟任宰相時,每當皇帝問事,他一定説出所有的意見而不阿諛奉,盡大臣的職責。他生不多説話,不曾對親近者過政情。他了解部下情況,每次治軍,都説某人有功勞,某人辦事能幹,即使是當差的小功勞,他也一定記下姓名。他尤其討厭部下結黨傾軋,喜歡善良痛恨惡,是他的本。對曾有恩情的人,厚予報答。當初,譚元澄任嵐州刺史時曾對李晟有恩情,後因罪貶到嶽州,到李晟顯貴了,奏本重審昭雪,皇上下詔追贈譚元澄為寧州刺史。譚元澄有三個兒子,李晟撫養照顧殷勤周到,使他們在從政學問上都有成就,當時人都推崇他。他治家以嚴聞名,眾兒子侄兒不是早晚不能拜見他,談話不涉及公事,他待王氏外甥和自己的兒子一樣。有年正月,嫁到崔家的女兒回家探親,還沒上台階,李晟攔住她説:“你有家庭,婆婆健在,媳婦應在家辦酒做菜、接待客人。”就不見她而打發她回家,懂禮節重家教到了這樣的地步。他貞元九年(793)八月去世,享年六十七歲。皇帝為這悲痛淚,停止上朝五天,命羣臣到他家裏去哀悼,令京兆尹李充監督保護辦喪事,官府供應喪葬用具,喪禮加厚。到入殮時,皇帝親筆寫信問,送到靈柩前,上寫:“皇帝派第五守進對已故太尉、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官太傅的靈位説:上天降福我國,降生您這人才,這是陰陽造化、山嶽顯靈。您力平叛亂,保護了皇朝;消滅了叛軍、收復了京城。忠心使人民和神仙動,為國家建立功勳,救時局平叛亂,靠您這大功臣,位至三公,使中外和諧,為皇帝謀劃,輔佐扶助。常盡力勸諫,拾遺補闕,情意深厚,君臣無間。正希望共享國家盛世,讓您永做國家棟梁。您生病後,十多天來,我每天都希望能夠痊癒,好再次相見,佐我皇位,爭取太平。哪知醫藥無效,突然去世,奪去了我的賢臣和輔佐,天不留情,多麼可惜!啊!大樓正建,卻丟失了棟樑;大江未渡,卻失去了船槳。君臣情誼,追念更增悲傷,看了您臨終的奏章,倍添慨。您一家後代,我一定始終保護。何況李願和弟弟們,受您教導得好;我知恩圖報,怎能忘了您的功勳?即使您不説,我也牢記在心。以前您活着時,沒能受到我的深情,現在與我長辭,將能知道我的厚誼。沒什麼能表達我的懷念,説這話時淚滿面,因此親筆寫這幾行字,主要表達我的懷念,為了早點派人送來,詞句沒有潤,忠魂有靈,將能體察我的心意。”又頒文追贈為太師,賜諡號叫忠武。李晟死後,朝廷在鹽州築城,修復了鹽池,皇帝賞賜宰相新鹽,難過地想到了李晟,就命把鹽送到他的靈前。又常派宮中使者到李晟家問候照顧他的兒女們,教導告誡無微不至。聽説李願等有一點功績,皇帝就喜笑顏開,自始至終受到寵愛,沒有人比得上李晟。

元和四年(809),唐憲宗下詔説:“能使國家安定,人民安寧,揚名千古,建不朽功業的人,我一定用特別的寵遇、親切的眷念報答他,國存榮存,載入典冊。已故為國平叛的功臣、太尉、兼中書令、上柱國、西平郡王、食實封一千五百户、追贈太師的李晟,是不常有的英雄,天生忠誠,有扭轉乾坤的韜略、用兵的才幹,用自己的忠貞,使軍隊齊心,在國家遭難之時,立平叛之功。叛賊殲滅,宮殿收復,懷念這功績,雖已經褒獎過。要使國家永遠太平,應永記賢臣的功績,想增加對昔功臣的褒獎,將他家和皇室後代並列,成為皇室親族,來表達一片心意。他的家族應編入皇室名冊,李晟靈位應放進德宗皇帝祠廟享受祭祀。”李晟的十五個兒子:李侗、李亻由、李偕,無官早逝;以下李願、李聰、李兑、李訹、李憑、李恕、李憲、李訫、李懿、李聽、李。。、李。。之中,李聰、李兑,任小官去世;而李願、李訫、李聽最出名。

李愬因父親的功勞封官,任太常寺協律郎,後升任衞尉少卿。他的生母早逝,由晉國夫人王氏撫養,到王氏去世,李晟因為他不是王氏親生兒子,命他穿糹思麻喪服服喪,他哭叫着不願意,李晟被他動了,因此讓他穿對親生母親的齊衰喪服服喪。長大後,父親去世了,他和二弟李憲在墓邊搭棚住着守孝,唐德宗怕傷身體不讓,下詔書命他們回家。過了一夜,他光着腳又去了,皇帝知道不能改變他的意願,就允許他服滿喪期。服喪期滿,任命他為右庶子,後調任少府監、左庶子。又出京任坊、晉二州刺史。因政績優異,加封金紫光祿大夫。又任庶子,多次升官後任太子詹事、宮苑閒廄使。

他有謀略,擅長騎馬箭。元和十一年(816),朝廷出兵討伐蔡州吳元濟。七月份,唐鄧節度使高霞寓打了敗仗,又命袁滋掛帥,袁滋也沒戰功。李訫奏本自薦,願到前線效力。宰相李逢吉也認為他的才能可以任用,於是任命他為左散騎常侍,兼任鄧州刺史、御史大夫、隨唐鄧節度使。當時兵將戰敗之後,士氣低落,他了解到這情況,就不整理訓練軍隊。有人説部隊渙散,他説:“叛軍正對袁尚書的無所作為到放心,我不想讓他們加強戒備。”於是假裝告訴各軍説:“皇帝知道我慈愛並忍耐心強,所以讓我來安撫調養你們。至於作戰,不是我的事。”兵將們相信了並很高興。他又遣散他的樂,不曾設宴奏樂,兵將受傷的,他親自去探望。叛軍因曾打敗高霞寓、袁滋兩位將軍,又因李訫的名聲地位都不能使叛軍害怕,因此叛軍沒有增加戒備。

李訫沉着勇敢擅長謀略,對部下真誠,因此能利用這不利形勢,出敵不意進行襲擊。過了半年,他知道兵將可以任用了,就計劃襲擊蔡州,上表請求派兵增援。皇帝下詔調河中、。。坊的兩千名騎兵增援他。他從此修整軍中器械,暗中籌劃軍事行動。先前抓獲了叛軍將領丁士良,他就把丁士良召來談話,丁士良毫不畏懼,李訫看重他,就給他鬆綁,任命他為捉生將。丁士良他,就説:“叛軍將領吳秀琳率兵幾千人,一時無法打敗的原因,是因為陳光洽為他出謀劃策。我能抓住陳光洽並使吳秀琳投降。”李訫聽從了他的辦法,果然抓住了陳光洽。十二月份,吳秀琳率文成柵的軍隊三千人投降。李訫就直接移駐新興柵,派吳秀琳的軍隊攻打吳房縣城,攻下了外城。事前,將要攻打吳房縣城時,軍中官員説:“這天是凶,請避開這天。”他説:“叛軍因為凶認為我們不會去,正好可以進攻。”仗打起來,得勝歸來。叛軍派五百名鋭騎兵追擊他,他下馬坐在摺疊椅上,命軍隊全力作戰,死了叛軍將領孫忠憲,叛軍才敗退了。有人勸他乘機攻下吳房縣城,他説:“如攻佔此城就使叛軍合兵去鞏固他們的巢,不如留着它分散叛軍的力量。”當初,吳秀琳投降時,李訫獨自騎馬到寨門和他談話,親手給他鬆綁,任命他為衙將。吳秀琳他的恩德,希望效力報答,對他説:“如想打敗吳元濟,只要抓到李。。,他就沒有能耐了。”李。。是吳元濟的騎兵將領,有膽量謀略,駐守興橋柵,常常侮辱輕視唐軍,來去無法防備。李訫把部將史用誠喊來對他説:“現李。。率兵在張柴收麥子,你可以率三百名騎兵埋伏在附近樹林中,再派人打着旗幟,裝作要燒麥子。李。。一貫輕視我軍,一定輕易來驅趕,你率輕騎衝出,一定能抓住李…”史用誠按他説的做了,果然抓回了李…唐軍常遭李。。欺侮,都要求殺死他,李訫不同意,給他鬆綁並用對賓客的禮節對待他。空閒時常叫李。。和李忠義去,支開僕人和侍衞談話,有時談到半夜。李忠義也是投降的將領,本來叫李憲,是李訫召來的。軍隊中很多人勸李訫,他卻更加寵信李…他着手招募了三千不怕死的士兵做突擊隊,親自訓練他們。他想要襲擊吳元濟,碰到雨天,從五月到七月下個不停,溝堤都潰決溢出,不能出兵。兵將官吏都説這是不殺李。。造成的,每天都有書信要求殺李。。,並且説抓到叛軍的探子都供説李。。詐降。他沒法制止他們,就拉着李。。的手哭着説:“難道是天意不想討平這叛賊嗎?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要奪去你的生命!”他又擔心各軍先奏報言,就無法保全李。。,於是用刑具把李。。送到京城,事先上奏要求釋放他,並説:“一定要殺死李。。,就不能成功地襲擊吳元濟。”等李。。到了京城,皇帝下詔把他釋放還給李訫,他於是任命李。。為散兵馬使,命他帶刀巡查,進出營帳,毫不懷疑。又改任他為六院兵馬使。過去有軍令,誰放了敵人探子就抄斬滿門,李訫廢除了這命令,並對敵人探子很好,他們反而將敵人情況告訴了他,他對敵人情況就更加了解了。

陳許節度使李光顏在各軍中勇敢稱第一,叛軍用全部兵抵抗李光顏,這時李訫乘叛軍沒有戒備,十月份,準備襲擊蔡州。這月七,派判官鄭氵解把出兵期報告了裴度。十夜晚,派李。。率突擊隊三千人做前鋒,李忠義做副手,他親自率領中軍三千人,田進誠率後軍三千人做後衞出兵了。剛出文成柵,眾將請示進軍方位,他説:“向東推進六十里紮營。”到了叛軍境內,一個叫張柴砦的地方,殺死了全部防守士兵,命兵將略事休息,修整馬具甲冑,磨刀修弓後,又打着旗幟出發了,這天天陰暗並下着雪,大風把旗幟都吹破了,軍馬全身戰抖不能跳躍,兵將都凍壞了,抱着戈倒在地上凍僵了的一路都有。那裏河湖泊堤岸道路是險阻還是平坦,張柴砦的東邊,是唐軍沒有到過的地方,他們都認為是到極危險的地方去。剛到張柴砦,眾將請示紮營地點,他説:“到蔡州去捉吳元濟。”眾將嚇得臉都變了,監軍使哭着説:“果然中了李。。的計!”李訫不聽他的,催促出發,眾將都認為肯定不能活着回來了;但已經跟着出來了,沒有人敢為自己考慮。李訫在路上分兵五百人駐守通往洄曲道路的橋樑,這天夜裏這批人凍死了十分之二三。他又分兵五百人切斷通往朗山的道路。從張柴砦走了七十里路,等到了懸瓠城,已是半夜了,雪下得更大。城邊有養鵝鴨的池塘,他命令趕打鵝鴨,以遮掩軍隊行進的聲音。叛軍仗恃吳房、朗山的堅固城牆,戒備鬆弛沒有一個人發現。李。。、李忠義在城牆上挖坑先爬上城去,勇敢強壯的士兵跟着爬了上去,殺死了守門的敵兵並佔領了城門,只留下打更的。天亮了,雪也停了,李訫進了城,駐紮在吳元濟牙城外的宅院裏。蔡州官吏報告吳元濟説:“外城已被唐軍攻佔了。”吳元濟説:“那是泗曲士兵回來要冬裝的。”不久聽到唐軍對兵將下令説:“常侍有命令。”他就説:“哪個常侍能到這裏來呢?”於是率領部下登上內城抵禦。田進誠率兵包圍並進攻內城,李訫估計吳元濟還希望董重質來救援他,就命找到了董重質的家並安撫他的家人,要他們送信去招降董重質。董重質隻身騎馬來投降,穿着白服裝頭上塗着泥,李訫用對待賓客的禮節接待他。田進誠點火燒內城的南門,吳元濟在城上請求投降,田進誠放梯子讓他從城上下來,於是把他用囚車裝着送到京城去了。他佔據的申州、光州和各地的軍隊還有兩萬多人,相繼來投降了。吳元濟被抓獲後,李訫沒有殺一個人,那些給吳元濟管事帶兵和管理膳食馬匹的人,他都恢復了他們的職務,讓他們安心。他把軍隊駐紮在球場等待裴度。第二天,裴度來了,李訫全副戎裝在裴度的馬前侍候。裴度想要謙讓,他説:“這兒的人不懂得上下級威嚴的不同已經很久了,請求您借這次機會做給他們看看。”裴度用宰相的禮節接受他的接和拜見,眾人都恭敬地觀看。第二天,他的軍隊回到文成柵。十一月份,皇帝下詔書任命他為檢校尚書左僕,兼任襄州刺史,山南東道節度,襄、鄧、隨、唐、復、郢、均、房等州觀察等使,上柱國,封為涼國公,食邑三千户,食實封五百户,一個兒子封五品正員官。

唐憲宗想要收復隴右過去的國土,元和十三年(818)五月,任命他為鳳翔、隴右節度使,詔書要求他從京城經過。他還沒上路,碰到李師道再次叛變,皇帝下詔田弘正、義成、宣武等軍征討李師道,於是調他任徐州刺史、武寧軍節度使,取代他的哥哥李願。兄弟倆換鳳翔和徐州兩處節鎮,他十天以內接連擔任父親和哥哥的職務。他到了徐州,治軍有計謀策略。當時蔡州將領董重質被貶為州司户,他上奏請求寬恕董重質並賜給他,以便在軍中任用,皇帝立即下詔書把董重質徵調回來派到武寧軍,他任命為牙將。李訫在金鄉打敗了叛軍,共接戰十一次,俘獲叛軍將領五十名,俘虜殺死叛軍上萬名。

淄青平定了,又準備征討燕、趙。元和十五年(820)九月份,任命他為檢校左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長史、昭義節度使,賜給他興寧裏宅院一處。十月份,王承宗去世了,魏博田弘正移任鎮守鎮州。李訫到了潞州,四月份,改任魏州大都督府長史、魏博節度使。長慶元年(821),幽州、鎮州又發生了叛亂,李訫聽説這事後,穿白服裝對全軍發命令説:“魏博人民之所以富裕人多而且能服從皇帝管轄,是田公治理得好。皇帝因為他仁德又愛護人民,派他去治理鎮州。田公是從魏博去的,治軍七年,鎮州軍人一時胡來,就敢於這樣殘害,他們認為魏博沒有勇士了嗎?你們父親哥哥兒子們受田公恩惠的,應怎樣報答呢?”眾人都痛哭。他又將玉帶、寶劍給牛元翼,並派使者對他説:“我父親曾用這把寶劍立下大功,我又用這把寶劍討平了蔡州叛賊,現鎮州人叛亂,您也用這把寶劍討平他們。”牛元翼接受命令後動,就用這寶劍和玉帶在軍中動員,並稟報他説:“願率軍聽令,竭盡我的所有力量。”正準備出兵,碰上李訫疾病發作,不能處理軍務,兵將違反軍紀,於是沒能建功。皇帝派田布接替他,任命他為太子少保,回到了洛陽。這年十月,他在洛陽去世,享年四十九歲。唐穆宗聽説這消息非常悲痛,命助喪禮物增加一等,贈官為太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