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八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o李抱玉李抱真王虔休盧從史李芃李澄族弟元素李抱玉,武德功臣安興貴之裔。代居河西,善養名馬,為時所稱。羣從兄弟,或徙居京華,習文儒,與士人通婚者,稍染士風。抱玉少長西州,好騎,常從軍幕,沉毅有謀,小心忠謹。

乾元初,太尉李光弼引為偏裨,屢建勳績,由是知名。二年,自特進、右羽林軍大將軍、知軍事,遷鴻臚卿員外置同正員,持節鄭州諸軍事兼鄭州刺史、攝御史中丞、鄭陳潁亳四州節度。時史思明陷洛陽,光弼守河陽,賊兵鋒方盛,光弼謂抱玉曰:“將軍能為我守南城二乎?”抱玉曰:“過期若何?”光弼曰:“過期而救不至,任棄城也。”賊帥周摯領安太清、徐黃玉等先次南城,將陷之,抱玉乃紿之曰:“吾糧盡,明當降。”賊眾大喜,斂軍以俟之。抱玉因得繕完設備,明,堅壁請戰。賊怒欺紿,急攻之。抱玉出奇兵,表裏夾攻,殺傷甚眾,摯軍退。光弼自將於中氵單城,摯舍南城攻中氵單,不勝,乃整軍將攻北城。光弼以兵出戰,大敗之。固河陽,復懷州,皆功居第一,遷澤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代宗即位,擢為澤潞節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兼御史大夫,加領陳、鄭二州,遷兵部尚書。抱玉上言:“臣貫屬涼州,本姓安氏,以祿山構禍,恥與同姓,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賜姓李氏,今請割貫屬京兆府長安縣。”許之,因是舉宗並賜國姓。

廣德元年冬,吐蕃寇京師,乘輿幸陝,諸軍潰卒及村閭亡命相聚為盜,京城南面子午等五穀羣盜頗害居人,朝廷遣薛景仙領兵為五穀使招討,連月不捷,乃詔抱玉兼鳳翔節度使討之。抱玉探知賊帥行止之處,先分屯諸谷,乃設奇潛使輕鋭數百南自洋州入攻之。賊帥高玉方與諸偷會,遽為鋭卒數十人掩擒之,因大搜獲偷黨,悉斬之,餘黨不討自潰,旬內五穀平。以功遷司空,餘並如故。

時吐蕃每歲犯境,上以岐陽國之西門,寄在抱玉,恩寵無比,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兼山南西道節度使、河西隴右山南西道副元帥、判梁州事,連統三道節制,兼領鳳翔、潞、梁三大府,秩處三公。抱玉以任位崇重,抗疏懇讓司空及山南西道節度、判梁州事,乞退授兵部尚書。上嘉其謙讓,許之。抱雲凡鎮鳳翔十餘年,雖無破虜之功,而暴安人,頗為當時所稱。大曆十二年卒,上甚悼之,輟朝三,贈太保。

李抱真,抱玉從父弟也。抱玉為澤潞節度使,甚器抱真,任以軍事,累授汾州別駕。當是時,僕固懷恩反於汾州,抱真陷焉,乃身歸京師。代宗以懷恩倚回紇,所將朔方兵又勁,憂甚,召見抱真問狀,因奏曰:“郭子儀領朔方之眾,人多思之。懷恩欺其眾,曰‘子儀為朝恩所殺’,詐而用之。今復子儀之位,可不戰而克。”其後懷恩子瑒為其下所殺,懷恩奔遁,多如抱真策,因是遷殿中少監。居頃之,為陳鄭、澤潞節度留後,抱真因中謝言曰:“臣雖無可取,當今百姓勞逸,系在牧守,願得一郡以自試。”上許之,改授澤州刺史,兼為澤潞節度副使。居二年,轉懷州刺史,復為懷澤潞觀察使留後,凡八年。抱玉卒,抱真仍領留後。抱真密揣山東當有變,上黨且當兵衝,是時乘戰餘之地,土瘠賦重,人益困,無以養軍士。籍户丁男,三選其一,有材力者免其租徭,給弓矢,令之曰:“農之隙,則分曹角;歲終,吾當會試。”及期,按簿而徵之,都試以示賞罰,覆命之如初。比三年,則皆善,抱真曰:“軍可用矣。”於是舉部內鄉兵,得成卒二萬,前既不廩費,府庫益實,乃繕甲兵,為戰具,遂雄視山東。是時,天下稱昭義軍步兵冠諸軍。無幾,復代李承昭為昭義軍及磁邢節度觀察留後,加散騎常侍。

德宗即位,拜檢校工部尚書,兼潞州長史、昭義軍節度支度營田、澤潞磁邢觀察使。建中二年,田悦以魏博反,乃悉兵圍邢州及臨洺益急,詔河東節度使馬燧及神策兵救之。抱真與燧敗悦兵於雙岡,斬悦將楊朝光,又擊破悦於臨洺,遂解臨洺及邢州之圍,以功加檢校兵部尚書。復與燧大破悦於洹水,悦以數百騎走歸魏州。復與燧圍魏州,又敗悦於城下,以功加檢校右僕。時悦窘蹙,硃滔、王武俊皆反,聯兵救悦,抱真與燧等退次魏縣。上幸奉天,中使告問至,諸將皆仰天慟哭。李懷光席捲奔命,馬燧、李芃各引兵歸鎮。硃泚既汙宮闕,時李希烈陷大梁,李納亦反鄆州。無何,上幸梁州,李懷光又竊據河中。抱真獨於擾攘傾潰之中,以山東三州外抗羣賊,內輯軍士,羣賊深憚之。

興元初,遷檢校左僕、平章事。時硃滔悉幽薊軍,借兵回紇,擁眾五萬,南向以應泚,攻圍貝州。初,羣賊附於希烈,希烈僭偽,有臣屬羣賊意,羣心稍離。上自奉天下罪己之詔,悉赦羣賊,抱真乃遣門客賈林以大義説武俊,合從擊硃滔,武俊許之。時兩軍尚相疑,抱真乃以數騎徑入武俊營。其將去也,賓客皆止之,抱真遣軍司馬盧玄卿勒軍部分曰:“僕今此舉,系天下安危。僕死不還,領軍事以聽朝命,亦唯子;奮勵士馬,東向雪僕之恥,亦唯子。”言訖而去。武俊設備甚嚴,抱真曰:“硃泚、希烈僭竊大位,硃滔攻圍貝州,此輩皆陵駕吾屬。足下既不能自振數賊之上,舍九葉天子而北面臣反虜乎?乃者聖上奉天下罪己之詔,可謂禹、湯之主也。”因言及播越,持武俊哭,涕泗下,武俊亦哭,動左右。因退卧武俊帳中,酣寢久之。武俊其不疑,待之益恭,指心仰天曰:“此身已許公死敵矣。”遂與結為兄弟而別,約明合戰,遂擊破硃滔於經城,以功加檢校司空,實封五百户。貞元初,朝於京師,居頃之,還鎮。

抱真沉斷多智計,嘗招致天下賢俊,聞人之善,必令持貨幣數千裏邀致之;至與語無可採者,漸退之。時天下無事,乃大起台榭,穿池沼以自娛。晚節又好方士,以冀長生。有孫季長者,為抱真練金丹,紿抱真曰:“服之當昇仙”遂署為賓僚。數謂參佐曰:“此丹秦皇、漢武皆不能得,唯我遇之,他年朝上清,不復偶公輩矣。”復夢駕鶴沖天,寤而刻木鶴、衣道士衣以習乘之。凡服丹二萬丸,腹堅不食,將死,不知人者數矣。道士牛玄以豬肪谷漆下之,殆盡。病少間,季長復曰:“垂上仙,何自棄也!”益服三千丸,頃之卒。初,抱真久疾,好礻幾祥,或令厭勝,為巫祝所惑,請降官爵以禳除之。是年,凡七上章讓司空,復為檢校左僕。貞元十年卒,時年六十二,廢朝三,贈太保,賻以布米粟有差。

抱真薨之,其子殿中侍御史緘匿喪不發。營田副使盧會昌令抱真從甥元仲經潛與緘謀,其明,將吏會集,仲經詐為抱真令曰:“吾疾甚,不能蒞職,今令緘掌軍事,諸軍善佐之。”節度副使李説及諸將吏俯首,皆曰:“諾”須臾,緘盛服而出,眾皆拜之,緘乃悉府藏頒賞軍士。盧會昌仍詐為抱真表,請以職事付緘。翌,又令諸將連奏請緘領軍。上已聞真疾病,請見明。如此者凡三,緘乃出造中使,左右皆陳兵,甚嚴備。中使謂緘曰:“朝廷已知相公薨歿,令以兵務屬延貴,侍御宜歸發喪行服也。”緘愕然,出謂諸將曰:“有詔不許緘掌事,諸公意若何?”將吏莫有對者。緘懼而退,遽以使印及管鑰歸監軍。是,乃發喪,畢一哭。中使召延貴,以口詔令視事,趣遣緘赴東都。元仲經逃於外,延貴捕得殺之。既歸罪仲經,盧會昌得不坐。緘初謀亂,遣裨將陳榮詐以文書告成德節度使王武俊,求假財,武俊大怒曰:“吾與汝府公善者,冀恭王命,非同惡也。今聞已亡,孰詐令其子而不俟朝旨耶?何敢告我,況有求也!”乃囚陳榮而遣使讓緘焉。

王虔休,字君佐,汝州梁人也。本名延貴。少涉獵書籍,鄉里間以信義畏慕之,尤好武藝。大曆中,汝州刺史李深用之為將。久之,澤潞節度李抱真聞名,厚以財招之,累授兵馬使押衙。建中初,抱真統兵馬與諸將征討河北,其雙岡、水寨營等陣,虔休攻戰居多,擢為步軍都虞候,累加兼御史中丞、大夫,賜實封百户。洎抱真卒,裨將元仲經等議立抱真子緘,軍中擾亂,虔休正言於眾曰:“軍州是天子軍州,將帥闕,合待朝命,何乃云云,妄生異意!”軍中服從其言,由是竟免潰亂。朝廷知而嘉之,以邕王為昭義節度觀察大使,授虔休潞州左司馬,依前兼御史大夫,掌留後,仍賜名虔休。號令安撫。軍州大理。二歲,遷潞州長史、昭義軍節度、澤潞磁邢洺觀察使,尋加檢校工部尚書。貞元十五年卒,年六十二。廢朝三,贈左僕,賻以布米粟。

虔休恭勤,儉省節用,管內州倉庾皆積糧儲,可支軍人數歲。又嘗撰《誕聖樂曲》以進,其表曰:臣聞於師,夫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音以知聲,審樂以知政,則理道備矣。清明廣大,終始周旋,與天地同其和,與四時合其序,豈止於鐘鼓管磬云乎哉!臣伏見開元中天長節著於甲令,每於是海縣歡娛,稱萬壽之無疆,樂一人之有慶,故能追堯接舜,邁禹逾湯,自周已後,不能議矣。臣竊以陛下降誕之辰,未有惟新之曲。雖太和已佈於六氣,而大樂未宣於八音,無乃臣子之分,或有所闕。愚臣不揆頑昧,敢思祖述,每思歌竊抃,忘寢與食久矣。適遇有知音者,與臣論及樂章,探微賾奧,窮理盡,臣乃遣造《繼天誕聖樂》一曲。大抵以宮為調,表五音之奉君也;以土為德,知五運之居中也。凡二十五遍,法二十四氣而足成一歲也。每遍一十六拍,象八元、八凱登庸於朝也。所冀《雲門》、《咸池》,永傳於律呂,空桑、孤竹,合薦於宮懸,不聞沾滯之聲,長作中和之樂。可使九域之人,頓忘於味;四夷之俗,皆播於薰風。與唐惟休,終古盡善。臣不勝懇款屏營之至,謹昧死陳獻以聞。其所造譜,謹同封進。

先時,有太常樂工劉玠落至潞州,虔休因令造此曲以進,今《中和樂》起此也。

盧從史,其先自元魏已來,冠冕頗盛。父虔,少孤,好學,舉進士,歷御史府三院、刑部郎中、江汝二州刺史、秘書監。從史少矜力,習騎,遊澤、潞間,節度使李長榮用為大將。德宗中歲,每命節制,必令採訪本軍為其所歸者。長榮卒,從史因軍情,且善奉中使,得授昭義軍節度使。漸狂恣不道,至奪部將妾,而辯給矯妄,從事孔戡等以言直不從引去。前年丁父憂,朝旨未議起復,屬王士真卒,從史竊獻誅承宗計,以希上意,用是起授,委其成功。及詔下討賊,兵出,逗留不進,陰與承宗通謀,令軍士潛懷賊號,又高其芻粟之價,售於度支,諷朝廷求宰相;且誣奏諸軍與賊通,兵不可進。上深患之。

護軍中尉吐突承璀將神策兵與之對壘,從史往往過其營博戲。從史沓貪好得,承璀出寶帶、奇玩以炫燿之,時其愛悦而遺焉,從史喜甚,益狎。上知其事,取裴垍之謀,因戒承璀伺其來博,揖語,幕下伏壯士,突起,持捽出帳後縛之,內車中,馳以赴闕。從者驚亂,斬十數人,餘號令乃定,且宣諭密詔,追赴闕庭。都將烏重胤素懷忠順,乃嚴戒其軍,眾不敢動。會夜,使疾驅,未明出境,道路人莫知。元和五年四月,制曰:以蓄眾,自致覆車;以事君,所宜用鉞。故楚人告變,韓信患釋於事先;蜀土徵災,鍾會禍生於部下。況害深楚、蜀,功匪鍾、韓,構此厲階,佈於公議。懷私負德,合置於嚴科;屈法申恩,尚從於寬典。前昭義軍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盧從史,擢自裨將,居於大籓,不思報國之誠,每設徇身之計。比丁家禍,曾無戚容,行棄人倫,孝虧大。屬常山稱亂,朝制未行,固願興師,苟求復位。刻期效用,請以身先;指投誠,誓雲獨致。示於懷撫,推以信誠。排眾論以釋其苴麻,決中心而授之鈇鉞,委以重任,命之專征。章奏所陳,事無違者;恩光是貸,予何愛焉。而乃冒利蓄,隳政敗度,成師既出,保敵而通;計以行,臨戎而向背。諸侯盡力而不應,遺寇遊魂而是託。臣節既喪,恩豈念於生成;台位於求,禮頓虧於忠敬。肆其醜行,熾以兇威,至於脅軍中,潛施賊號;陵污麾下,實玷皇風。貨以籓身,而用眾,士庶怨而罔恤,將校勞而不圖。稟於陶鈞,行事至此,視於天地,負我何多,且辜覆載之仁,寧逭神鬼之責。況頃年上請,就食山東,及遣旋師,不時恭命,致動其眾,覬生其心,賴劉濟抗忠正之辭,使豎絕遲迴之計。加以遍毀鄰境,密疏事情,反覆百端,高下萬變,心無恥愧,事至滿盈。朕念以始終,務於含貸,所期悔過,豈謂逾兇。而昭義軍忠節夙彰,義聲昭著,發其眾怒,葉以一心,顧大惡而不容,幸全軀而自免,宜從大戮,以正彝章。尚以曾列方隅,嘗經任使,惜君臣之體,抑中外之情,俾投魑魅之鄉,以解人神之憤。可貶驩州司馬。嗚呼!由事驗,自開棄絕之門;禍實己招,豈漏恢疏之網。凡百多士,宜諒朕懷。

子繼宗等四人並貶嶺外。

李芃,字茂初,趙郡人也。解褐上邽主簿,三遷試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山南東道觀察支使。嚴武為京兆尹,舉為長安尉。李勉為江西觀察使,署奏秘書郎、兼監察御史,為判官。永泰初,轉兼殿中侍御史。

時宣、饒二州人方清、陳莊聚眾據山,西絕江路,劫商旅以為亂。芃乃請於秋浦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謀。李勉然其計,以聞,代宗嘉之,以宣州之秋浦、青陽、饒州之至德置池州焉。芃攝行事,無幾,乃兼侍御史。居無何,魏少遊代勉為使,復署奏檢校虞部員外郎,賜金紫,為都團練副使。頃之,攝江州刺史,州人便之。丁母憂,免喪,永平軍節度李勉署奏檢校工部郎中、兼侍御史,為判官,尋攝陳州刺史。歲中,即值李靈曜反於汴州,勉署芃兼亳州防禦使,練達軍事,兵備甚肅;又開陳、潁運路,以通漕輓。

德宗嗣位,授檢校太常少卿、兼御史中丞、河陽三城鎮遏使。撫勞備至,資廩善者,必先軍士。間一年,為節度使路嗣恭之副,加檢校左庶子、河陽三城懷州節度觀察使,以東畿汜水等五縣隸焉。時河南北連大兵,詔益以神策、汝、陝之師。芃進收新鄉、共城,遂圍衞州。明年,詔與河東節度馬燧等諸軍破田悦於洹水,以功加檢校兵部尚書,累封開郡王,實封一百户。進圍悦於魏州,將符璘以騎五百夜降,芃耳開營以納之。明,歸璘於招討使。上居奉天,斂軍還。

興元初,檢校右僕,無何,以疾固讓罷歸。芃將請告,謂所親曰:“今年夏被蝗旱,人主厭兵革,然則天下城壘堅厚矣,戈鋋銛利矣,以力勝之,則有得失,其可盡乎!除弊之急,莫先德化,循而理之,斯易致耳。方鎮之戴翼時主,宜先退讓,貪權持祿,吾所不取也。吾既疾病,豈能言而不踐乎!”乃手疏乞罷。貞元元年卒,年六十四,廢朝一,贈太子太保。

李澄,遼東襄平人,隋蒲山公寬之後也,居京兆。父鎬,清江太守,以澄贈工部尚書。澄以武藝為偏將,累除試將作監,隸於江淮都統李峘。建中初,以檢校太子賓客、兼御史中丞隸於永平軍節度使李勉。及勉移理汴州,乃奏澄為滑州刺史。四年冬,李希烈陷汴州,勉奔歸行在,澄遂以城降希烈,偽署尚書令,兼滑州永平軍節度使。

興元元年,澄密令親信人盧融間道賚表達於奉天,上嘉之,乃以詔藏於蠟丸中,加澄刑部尚書,兼汴州刺史、汴滑節度觀察使。澄秘而未宣,乃集州兵嚴加訓習。希烈頗疑之,乃令養子六百人戍之,以虞其變。希烈苦攻寧陵,邀澄率其眾至石柱。澄令縱火焚營,而偽遁,誘六百人因驚行剽而加其罪,果大俘掠,悉令斬之以告。希烈不能窮詰焉。無凡,希烈遣其將翟暉等寇陳州,久之未復。是歲十月,澄以汴州兵寡,度希烈不能制己,又會中官薛盈珍持節且至,加檢校兵部尚書,封武威郡王,賜實封五百户。澄乃乘勢力焚賊旌節,誓眾歸國。及十一月,希烈既失澄,又聞翟暉大敗,由是奔歸蔡州。澄遽率眾將復汴州,屯於城北門,恇怯不敢進。及宣武軍節度使劉洽師至城東門,賊將田懷珍開關以納之。翌,澄方自北入,洽已據子城。澄乃舍於浚儀縣,兩軍將士,有忿競,不自安。會鄭州賊將孫通款於澄,澄遣其子清赴之。先是,河陽軍節度使李芃遣其將雍顥攻鄭州,顥所過縱掠,拒之尤固;及清至,遂納之。顥怒攻,清以眾助之,殺登城者數十人,顥方引退,又焚陽武而歸。澄乃出赴鄭州,朝廷特授清檢校太子賓客、兼御史中丞,更名克寧。

貞元元年三月,就加澄檢校左僕、義成軍鄭滑許等州節度使。二年卒,年五十四,廢朝一,贈司空,賵布粟有差,仍令左散騎常侍歸崇敬充弔祭使,所緣喪葬,並勒官給。澄實以八月癸未終,克寧秘之,以九月庚寅,自起視事。其行軍司馬馬鉉不許,克寧陰遣殺之,乃墨絰而出,加卒於城門,將為不順。劉洽出師屯於境上以制之,且使告諭切至,由是克寧不敢妄發,然道路絕商旅者凡十四五。及賈躭代澄,克寧護喪將歸,乃悉索府中財貨,以夜出城,軍人從而剽奪,及明殆盡。澄柩至京師,又賜克寧莊一所、錢千貫、粟麥二千石。澄初封隴西郡公,進武威郡王,每上疏連稱二封,頗為時人所哂。

李元素,字大樸,蒲山公密之孫。任侍御史,時杜亞為東都留守,惡大將令狐運,會盜發洛城之北,運適與其部下畋於北郊,亞意其為盜,遂執訊之,逮繫者四十餘人。監察御史楊寧按其事,亞以為不直,密表陳之,寧遂得罪。亞將逞其宿怒,且以得賊為功,上表指明運為盜之狀,上信而不疑。宰臣以獄大宜審,奏請覆之,命元素就決,亞路以獄成告。元素驗之五,盡釋其囚以還。亞大驚,且怒,親追送,馬上責之,元素不答。亞遂上疏,又誣元素。元素還奏,言未畢,上怒曰:“出俟命。”元素曰:“臣未盡詞。”上又曰:“且去”元素復奏曰:“一出不得復見陛下,乞容盡詞。”上意稍緩,元素盡言運冤狀明白,上乃寤曰:“非卿,孰能辨之!”後數月,竟得其真賊,元素由是為時器重,遷給事中。時美官缺,必指元素。遷尚書右丞。數月,鄭滑節度盧羣卒,遂命元素兼御史大夫,鎮鄭滑,就加檢校工部尚書,在鎮稱理。

元和初,徵拜御史大夫。自貞元中位缺,久難其人,至是元素以名望召拜,中外聳聽。及居位,一無修舉,但規求作相。久之,浸不得志,見客必曰:“無以某官散相疏也。”見屬官必先拜,脂韋在列,大失人情。李錡為亂江南,遂授元素浙西道節度觀察處置等使。數月受代,入拜國子祭酒,尋遷太常卿,轉户部尚書、判度支。

元素少孤,奉長姊友敬加於人,及其姊歿,沉悲遘疾,上疏懇辭,從之。數月,以出免官。初,元素再娶王氏,石泉公方慶之孫,柔弱,元素為郎官時娶之,甚禮重,及貴,溺情僕妾,遂薄之。且又無子,而前之子已長,無良,元素寢疾昏惑,聽譖遂出之,給與非厚。族上訴,乃詔曰:“李元素病中上表,懇切披陳,雲‘王氏,禮義殊乖,願與離絕’。初謂素有醜行,不能顯言,以其大官之家,所以令自處置。訪聞不曾告報族,亦無明過可書,蓋是中情不和,遂至於此。脅以王命,當遣歸,給送之間,又至單薄。不唯王氏受辱,實亦朝情悉驚。如此理家,合當懲責。宜停官,仍令與王氏錢物,通所奏數滿五千貫。”元和五年卒,贈陝州大都督。

史臣曰:李抱玉、李抱真,以武勇之材,兼忠義之行,有唐之良將也。且如農隙教潞人之,數騎入武俊之營,非有奇謀,孰能如是。惜乎服食求仙,為藥所誤。王虔休不黨僭命,有足可嘉;盧從史動多懷,自貽伊戚。芃則老也知足,澄則過而改圖。元素為御史時,執德不回;居大夫,其心甚短。因緣七出,益醜聲,善少惡多,又何足算。

贊曰:抱玉、抱真,我朝良將。虔休之心,亦多可尚。史懷謀,芃將祿讓。澄卻行,素貪一響。吾誰與欺,豈如忠諒。

部分譯文李抱玉是武德年間的功臣安興貴的後代。世代住在河西,因善於餵養好馬,受當時人稱讚。他的侄兒們,有的遷居京城,成了儒生,和儒士結成了親家,逐漸受到了儒士的影響。李抱玉從小在西州長大,喜歡騎馬箭,經常在軍營任隨從,沉着、堅毅、有計謀、忠誠並細心謹慎。

乾元初年,太尉李光弼命他任偏將,多次立有功績,因此出了名。乾元二年(759),從特進官、右羽林大將軍、知軍事,升任鴻臚卿員外置同正員;持節鄭州諸軍事兼鄭州刺史,代理御史中丞,鄭、陳、潁、亳四州節度。當時史思明攻陷了洛陽,李光弼據守河陽,叛軍兵力正強,李光弼對李抱玉説:“您能替我守兩天南城嗎?”李抱玉説:“過了兩天怎麼辦?”李光弼説:“過了兩天沒有救兵來,可以放棄城池。”叛軍元帥周摯率安太清、徐黃玉等先抵達南城,要攻城,李抱玉就騙他們説:“我軍糧食吃完了,明天就投降。”叛軍很高興,收兵等他們投降。李抱玉因此能修好守衞設施,第二天,他堅守城牆求戰。叛軍因被騙發怒而猛烈攻城。李抱玉乘敵兵沒防備進攻,內外夾攻,殺死了很多敵軍,周摯軍退卻了。李光弼親自率軍守中贖城,周摯放棄南城進攻中贖城,沒獲勝,就整頓軍隊要攻北城。李光弼率軍出城進攻,大敗叛軍。固守河陽,收復懷州,他的功勞都最大,因此升任澤州刺史、兼任御史中丞。唐代宗登基,提升他為澤潞節度使、潞州大都督府長史、兼任御史大夫,兼管陳、鄭兩州,升任兵部尚書。李抱玉上書説:“我的籍貫是涼州,本來姓安,因為安祿山反叛,我不願與他同姓,至德二年(757)五月,承蒙皇帝賜我姓李,現請求改籍貫為京兆府長安縣。”皇帝同意了,從此全族都姓李了。

廣德元年(763)冬天,吐蕃進犯京城,皇帝逃到陝州,各軍散兵和各地亡命之徒聚集成為草寇,京城南邊子午等五條山谷的草寇對人民危害較大,皇帝派薛景仙率軍任五穀使征討,幾個月都沒有獲勝,於是下詔命李抱玉為鳳翔節度使討伐草寇。李抱玉探聽到匪首住處,先派兵分別駐守各條山谷,又出奇兵暗暗派幾百名兵從洋州進攻草寇。匪首高玉正和眾匪首聚會,突然被幾十名兵抓獲,於是又大舉搜捕匪首,把他們都殺了,其餘匪徒不攻自散,十天以內五穀都平定了。因此升任司空,其他職務和過去一樣。

當時吐蕃每年進犯邊境,皇帝認為岐陽是國家西邊的大門,靠李抱玉鎮守,對他無比寵信,提升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又兼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河西、隴右、山南西道副元帥、判梁州事,同時兼任三道節度,又掌管鳳翔、潞、梁三大府,官任三公。李抱玉認為職務太高,堅持上奏懇切辭讓司空官職和山南西道節度、判梁州事,又請求辭去兵部尚書。皇帝讚賞他的謙遜禮讓,同意了。李抱玉鎮守鳳翔十多年,雖然沒有打破敵軍的戰功,但絕強暴安撫百姓,很受當時人讚揚。大曆十二年(777),他去世了,皇帝非常悲痛,為此停止上朝三天,贈官為太保。

李抱真是李抱玉的堂弟。李抱玉任澤潞節度使時,很器重李抱真,任命他掌管軍中事務,他多次升官後任汾州別駕。這時候,僕固懷恩在汾州反叛,李抱真陷身在叛軍中,後逃回了京城。唐代宗因僕固懷恩倚仗回紇,所率朔方軍又強大,非常擔心,召見李抱真問他們的情況,李抱真上奏説:“郭子儀長期統率朔方軍隊,兵將多懷念他。僕固懷恩欺騙他的軍隊,説‘郭子儀被魚朝恩殺死了’,靠欺騙指揮他們。現如恢復郭子儀的官職,能不作戰就戰勝他。”後來僕固懷恩的兒子僕固。。被部下殺死,僕固懷恩逃走,多應驗了李抱真的計謀,因此升任殿中少監。過了一段時間,又任陳鄭、澤潞節度留後,李抱真乘到朝中謝恩的機會上奏説:“我雖然沒有才能,但現在老百姓是勞累還是安逸,和刺史很有關係,希望能任命我掌管一州試試。”皇帝答應了,改任他為澤州刺史,兼任澤潞節度副使。過了兩年,調任懷州刺史,又任懷、澤、潞觀察使留後,共任職八年。

李抱玉去世後,李抱真仍任留後,李抱真私下判斷東邊將有變亂,上黨地區將遭進攻,這地區當時剛經戰亂,地貧瘠賦税重,人民更加貧困,不能供應軍隊。他就登記每户的男丁,三名中選一名,選有才能力氣的,免除租税徭役,發給弓箭,對他們下令説:“農閒時,分班比賽箭,年底,我將召集比賽。”到年底,按記載徵調他們,會合比賽並給以獎賞和懲罰,後又命他們像從前那樣練習。過了三年,他們都善於箭了,李抱真説:“軍隊可以作戰了。”於是召集轄區內各鄉的士兵,共有兩萬軍隊,此前因沒花軍費,倉庫更充實了,於是修整鎧甲及兵器,製造作戰用具,成了制約東方的重要力量。這時,全國都認為昭義軍的步兵是各軍中最好的。不久,他又接替李成昭任昭義軍和磁邢節度觀察留後,被加封為散騎常侍。

唐德宗登基後,任命他為檢校工部尚書,兼任潞州長史、昭義軍節度使、支度、營田和澤潞、磁邢觀察使。建中二年(781),田悦率魏博反叛,用全部軍隊猛烈進攻邢州和臨氵名,皇帝下詔命河東節度使馬燧和神策軍援救他。李抱真和馬燧在雙岡打敗了田悦的軍隊,殺死了田悦的將領楊朝光,後又在臨氵名打敗了田悦,於是解除了對臨氵名和邢州的包圍,他因功升任檢校兵部尚書。後又和馬燧在洹水大敗田悦,田悦率幾百名騎兵逃回魏州。李抱真和馬燧包圍了魏州,又在城外打敗了田悦,他因功又升任檢校右僕。當時田悦危在旦夕,朱滔、王武俊都反叛了,聯合軍隊援救田悦,李抱真和馬燧等退駐魏縣。皇帝因變亂逃到奉天,皇帝問和報告消息的使者來到軍營,眾將都對天痛哭。李懷光率全軍趕去勤王,馬燧、李秡各自率軍回到轄區。朱氵此佔領了京城,同時李希烈攻佔了大梁,李納也在鄆州反叛。不久,皇帝逃到梁州,李懷光又佔據了河中。李抱真獨自在紛憂動亂之中,率河北三州對外抵抗眾多叛將,對內整頓軍隊,叛賊們都很害怕他。

興元初年,他升任檢校左僕、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當時朱滔率幽、薊州全部軍隊,又向回紇借了兵,共糾集五萬軍隊,向南進攻來和朱氵此呼應。包圍進攻貝州。當初,叛將們依附李希烈,李希烈稱帝后,有要叛將們稱臣的意圖,叛將們逐漸分裂了。皇帝在奉天頒佈歸罪自己的詔書,赦免了眾叛將,李抱真就派門客賈林用禮義勸説王武俊,聯合對付朱滔,王武俊答應了。當時雙方軍隊還互不信任,李抱真就帶幾名騎兵到王武俊軍營裏去。他去之前,門客都勸阻他,李抱真派軍司馬盧玄卿掌管軍隊並吩咐説:“我今天的舉動,關係到國家的安危。我如果死了不能回來,管理軍隊聽從皇帝的命令,也靠你;指揮軍隊,到東邊為我報仇,也靠你。”説完就走了。王武俊戒備森嚴,李抱真對他説:“朱氵此、李希烈僭越稱帝,朱滔圍攻貝州,他們都想騎在我們頭上。您既然不能和他們爭雄,難道願拋棄真命天子去臣屬叛賊嗎?何況皇帝在奉天下詔歸罪自己,真是夏禹、商湯式的好天子啊。”説到皇帝外出避難,他抱着王武俊哭了起來,淚水直,王武俊也哭了,周圍的人也被動了。晚上他就睡在王武俊營帳裏,睡了很長時間。王武俊因他不疑心自己很受動;對他更恭敬了,指着心對天説:“我這條命已答應您誓死殺敵了。”兩人結為兄弟後才分手,約定明天會戰,於是在經城打敗了朱滔,他因功加封為檢校司空、食實封五百户。貞元初年,他到京城來朝拜,住了不久,又回到了轄區。

李抱真沉着果斷多計謀,曾想招納全國賢才,聽説誰有長處,一定命人帶着禮品哪怕千里之外也要把他請來;請來後和他談話,如沒有可取之處,才逐漸疏遠他。當時國內沒有戰事,他就大規模建樓台,挖池塘來消遣。晚年又相信道士,想長生不死。有位叫孫季長的道士,給李抱真鍊金丹,欺騙李抱真説:“服了可以成仙。”李抱真就任命他為幕僚。李抱真多次對部將説:“這金丹秦始皇、漢武帝都沒得到,只有我碰到了,今後我要去朝拜上清,不能再和諸位在一起了。”他又夢見自己騎鶴昇天,醒來後就命人雕刻一隻木鶴,自己穿上道士衣裳練習騎坐木鶴。他共服了兩萬粒金丹,肚子發硬吃不下東西,快死了,不省人事有好幾天。道士牛玄用豬油谷漆瀉肚子,幾乎把金丹都瀉光了。病略好了一點,孫季長又説:“差點成仙了,為什麼放棄呢!”他又加服了三千粒金丹,一會兒就去世了。此前,李抱真長期生病,相信吉凶徵兆,有人叫他沖沖氣,又被巫婆神漢們惑,叫他請求降低官職爵位來驅除祟。這年間,他共七次上奏章辭去了司空,又任檢校左僕。他貞元十年(794)去世,當時六十二歲,皇帝停止上朝三天致哀,贈官為太保,贈給的綢布糧食等助喪禮物數量不等。

李抱真去世那天,他的兒子殿中侍御史李緘隱瞞不發喪。營田副使盧會昌命李抱真的外甥元仲經暗中和李緘謀劃,第二天召集將領,元仲經偽造李抱真的命令説:“我病重了,不能管事,現命李緘掌管軍務,各位要好好輔佐他。”節度副使李説和眾將校都俯首聽令,説:“好。”一會兒,李緘穿官服走了出來,眾人都對他跪拜行禮,李緘拿出所有庫存獎賞兵將。盧會昌又偽託李抱真上奏章,請求將官職給李緘繼任。第二天,又命眾將聯名上奏請求任命李緘掌管軍隊。皇帝已聽説李抱真去世了,就派第五守進任使者坐傳車去觀察情況,並命將軍中事務給大將王延貴掌管。第五守進到了潞州,李緘欺騙他説李抱真病重,請求明天會見。像這樣過了三天,李緘才出來會見使者,他身邊帶着軍隊,戒備森嚴。使者對李緘説:“皇帝已經知道李宰相去世了,命將軍務給王延貴,你應該回家發喪服喪。”李緘驚呆了,出去對眾將説:“皇帝下詔不讓我掌管軍務,你們認為怎樣?”將領們沒人敢答腔。李緘害怕了,退了出去,趕快將節度使大印和鑰匙給了監軍。當天,就發喪了,哭一場就完事了。使者召來王延貴,宣佈皇帝口頭詔令命他管理軍務,又趕快把李緘打發去了洛陽。元仲經逃到外地,王延貴把他抓住殺死了,既然認為罪名都在元仲經身上,盧會昌沒受牽連。李緘當初想作亂,派偏將陳榮偽造公文告訴成德節度使王武俊,求借錢財,王武俊很生氣地説:“我和他父親好,是為了輔佐皇上,不是合夥做壞事,現聽説他父親已去世了,怎能靠欺騙立他的兒子卻不等待皇上的任命呢?你們怎麼敢把這消息告訴我,竟然還想找我借錢財!”於是將陳榮關押起來並派使者去責備李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