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章二十三無盡的原野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草原,漠南草原,到處是牛羊,是上天賜予我們的牧放地。可惜子孫們忘了,自己祖先的一部分就是來自草原。大漢民族的龍圖騰並不是來自中原,而是來自遼河域的農牧漁獵祖先。只是後來上古世界幾十個部落融合後才把龍圖騰帶到南方。南方的圖騰是於菟,是老虎。中國中原的圖騰是熊,羌人的圖騰是猿猴,南方吳越的圖騰是魚和鳥,東夷各部以鳥為主,也有是龍,那些龍部落也是受北方遼河文明影響。

説到底,中國的文明本身就是個集合體,是各大河族羣互相融合鬥爭成的。但是作為遼河文明的一部分,和現在的鮮卑族等胡虜壓沒關係。鮮卑等民族是北方森林草原不斷南遷的漁獵遊牧民,而上古遼河文明卻是農牧文明。

吳越太上王打馬沿着澄清大河漫步“你們覺得這裏是故鄉麼?”

“大王,臣的故鄉在南方,不過這裏也好有故鄉的氣息。”

“大王,臣還是喜歡南方山清水秀,這裏的水和家鄉的不一樣,喝口生水都拉肚子呢。”説話的一個宿長,還心有餘悸。

北方是鹼水,南方是酸水,南北人竄來竄去,會水土不服,尤其那些過人羣和體質不好的人。換個地方吃喝拉撒都是問題,看來歷史上同緯度擴張也是有道理的。

當然後世的人什麼毒物沒吃過,那點區區弱鹼弱酸還不至於怎麼的。吳越太上王輕輕笑起來,大家也各有體會,尤其是來自南方的戰士們都互相説道起來,各自的水土不服。

“你們啊,這天底下有大河的地方就是我們大漢人的故鄉。不要被家鄉門前的小山丘遮擋住,雄鷹終將高飛雲天。”

“是,大王,那些土地就是膏腴,怎能放棄。”大漢的皇帝,萬年,和吳越大王商議下決定支持吳越太上王的戰略計劃。各地監獄內的罪犯首先被收攏起來,各地違法欠債的窮人也被一一驅趕到各郡府。新組建的大漢軍團士兵們驅趕這些只帶了點隨身乾糧的倒黴蛋們,往北方遷移。當然皇帝也有自己小心思,就是不能叫寄奴實力漲得太快,所以人數不多,一萬多強制移民向着燕山腳下進發。大漢現在政權只能控制這裏,而遼東遼西完全在吳越軍和大漢郡兵聯合控制下,所以各地押送人員只須把人員押送到薊縣即可。然後就是沿着渤海灣的道路,迂迴北上。沿着渤海灣有吳越十幾個補給點。吳越太上王作為完善自己戰略,那些移民的種子和第一年糧食也將由他出。

這第一批一萬多移民的任務是接受原來烏桓農民的土地,把各地先撐起來。原來草原農民和奴隸被留下來繼續耕種。只是土地完全分發下去。而戰士們有斬首大功者,願意留下的,就賞賜千畝地、三個胡虜女奴、兩個漢奴家庭,另外可以半價購買南洋阿三奴三人。破烏桓和東鮮卑各部時,吳越太上王發現這裏漢人也不少,占人口的一半左右。不過都是被擄掠的漢人奴隸,而本地耕種的自由民則是躲避戰亂逃避刑法的逃人。當然按照開發鮮卑利亞計劃,這些人是不能被放還回去,離開這些漢人還真的不能開發黑土地。那些做慣奴隸的漢人們,一下子去改變不如維持現狀。先把這裏的人丁經濟搞上去後再解決。

寄奴決定在南澤建立自己的城市,當然這地方也是草木最豐盛,控制好這塊最好草場,寄奴就能壓制住北匈奴那二十萬人口。在後世的滿洲里,寄奴開挖壕溝,夯土築就一座三里周長的小城。吳越三里就是三千米的樣子,所以比漢裏三里的小城要大上許多。那些誓死之士們也紛紛開口討要官職,人家來這裏幫寄奴是有所求的。寄奴也顧不得那麼多,殺人狂做各地巡迴法官,**犯們管轄各地人丁和農耕事宜。神經病們也沒閒着,紛紛安排了通周邊部落,要求那些部落必須臣服。

寄奴聽了老爹的建議,那就是押送各部落質子到南澤城,和各部落長老實力派通婚。當然寄奴一個人是完不成這麼重的任務,只能分發給那些怪異下屬們,要求每個人必須和五個部落女子通婚。

通婚就是民族融合不二法寶,但是怎麼通婚大有講究。通婚不能解決問題,但是能幫助自己,提高自己的勢力。

草原的南方,有小片草地和農田互相雜,各地囚犯們怨氣沖天,每天行路70裏。這是吳越規定的數字,北方行路,非雨雪大風沙塵時,必須完成的。70裏是吳越裏,合後世70公里,光走就很累。可囚犯們每人一個扁擔,挑起自己的家當,所以這70裏就非常折磨人。大家都盼着能下雨,下雨可以停下修整。逃是不可能的,漢兵還特意調來內地十郡良家子八百騎士。囚犯不要説單打獨鬥,就是羣毆也很難打得過良家子們。這些良家子只要完成這次任務,配給的坐騎就能拿上一匹,使得大家熱情很是高漲。吳越太上王攻破烏桓後,就得良馬十萬多匹,而破南澤後,盡取東鮮卑牛馬,所以區區一匹坐騎也沒什麼捨不得給。

後世的呼倫貝爾草原有近千萬數量的牲畜,而南澤的概念可不是就一個呼倫貝爾草原,而是包括後世蒙古的東方省和內蒙周邊。漠北,也就是所謂蒙古,後世最多有近4000多萬牲畜,馬牛都上兩百萬多。當然這也是過度放牧後的數量,蒙古不過度放牧的話,保持牲畜2500萬是沒問題的。而內蒙有近一億一千萬的牲畜,當初除去漠北和西邊,也有八千萬數量,從數量看就是對漠北二比一,按照自然放牧比就是三比一、四比一。這個也是吳越太上王一心要奪下鮮卑人的土地。大漢在和匈奴征戰中付出太多,但是所得甚少。只有徹底擁有這塊巨大牧場,才能補償歷代為了征伐匈奴而損失的上千萬人口。

現在寄奴在南澤(呼倫貝爾)建城設王庭,一改過去漢人擊敗一個遊牧民族,別的遊牧民族則乘虛而入替代,生養幾代後又為禍邊疆。漢人,開始主動發開草原了。以吳越的農牧技術和來自後世的吳越太上王指導下,那些南則大草原能養更多的牛馬。

吳越太上王留給寄奴的指導話語:牛羣可無羊,羊羣不可無牛。羊得秋氣,足以殺物。牛得氣,足以生物。羊食之地,次年草必疏。牛食之地,次年草必密,草經羊食者,下次出必短一節,經牛食者,下次出必長一節。牛羊羣相間而牧,翌年之草始均。吳越太上王的指導意見就是少養山羊,多養牛。和後世呼倫貝爾政策也是一致的,後世呼倫貝爾也是提倡多養大畜,減少小畜。牛馬比為一比一,牛羊比被限定到一比二,山羊和綿羊比被吳越太上王強烈要求控制在1:6。來自吳越的羊駝和本地的駱駝則可以大力發展,當然羊駝是不能取代羊的地位,可以部分替代已經算不錯了。同時吳越太上王要求寄奴大力發展養鹿業,鹿的消化率比牛羊高,所以一樣體重畜羣下,鹿的消耗要少10%的草料,對草原也是保護。

“滿目皆荒草,有什麼好的。”不和諧聲音在後方傳來,但是不很高,足夠大家聽清楚。

吳越太上王看向草原“豎子,安知天下。”聲音也很輕,周圍心腹都能聽明白。

草原有什麼不好的,除了冬天難捱外,整個草原看着就心曠神怡的。草原上的物產也是很豐富,在草原上吃食,比農區要省心。雖然窮些,草原上的人家也是很寬心的。歷史上,漢人北逃不斷,還不是農區混不下去了。

漢軍這次來的世家子弟不少,有傲氣十足的,也偶有低調到看不見人的那種。酸儒也有,讀書人有責任擔負國家安全,所以筆和刀都不能放棄。大漢酸儒一個個都是武功讀書兩不誤,但是見識上大部分都覺得國家注意力看向自己即可。

吳越太上王不是不知道國內的矛盾,之所以發動對外征戰,主要還是解決國內問題。國內的大小軍閥並不是都被掃平的,吳越軍中的山頭也需要消耗掉,所以只有對外征戰一途,希望能把這些問題隨着時間而消亡。但是在這段時間內也需要這些發點,不然內部一定不安。對外征戰可以解決國內軍力過剩的問題,解決世家大族們擴張問題,解決貧苦窮人土地問題。

現在吳越人口接近四千萬,大漢本土人口也有四千萬,這麼多人在技術上來前,必須消解掉。吳越的糧食是足夠吃的,但是大漢現在還沒怎麼提高農作物產量,只是簡單一年兩季,一部分糧食還要從吳越進口。這就決定大漢和吳越聯合體必須通過擴張來解決內部問題。一如前世那個沙俄,沙俄不斷擴張延緩內國內矛盾爆發,一旦不能擴張了,沙俄便不再有。而繼承沙俄遺產的俄國,依然有不小的國土。我國也是如此,滿清擴張的領土,到現在基本到手,有點點虧,不算太厲害。這個就是祖先擴張的好處。後代再不濟也能繼承一大部分。有了一個巨大的國家,國民自然慢慢培育起大國心態來。要是窩在老鼠內的鼻屎國家們,國民總是那麼一股子小家敗氣。

“你們快點,今天完不成,你們就連夜走,別以為能逃走,這附近的郡縣都是騎兵,你們甭打主意了。”騎在馬上的騎兵很愛護自己的戰馬,馬蹄已經釘上蹄鐵,馬鬃也給剪刀寸許,馬尾也給編成幾股,然後用紅繩子紮了起來,長短不一的馬尾也給修剪整齊。最為好的是,整匹馬被刷拭得非常乾淨,沒有一點污垢。

棗紅的戰馬也吐得打了個鼻響,算是附和主人吧。吳越太上王推廣農牧技術,一個重點就是收集各類農牧好手,結合後世的技術,彙編成書刊印成冊,廣發天下。這些農書的大量販賣,也使得消沉了幾百年的農家也開始活動起來。這年代讀書不過就是些經書詩詞。沒啥娛樂的書籍,看農書也就漸漸變成那些識字良家子們的愛好,畢竟良家子大部分就是中小地主富農。他們對如何搞農牧也是非常有興趣的,所以一個小小良家子騎兵能把馬兒照顧得如此之好,也確實發自內心的。

戰士愛武器,這歷來如此,戰士愛戰馬,也是一樣。那些囚犯一樣喜歡馬,男人嘛都有點清潔在。

囚犯既討厭那良家子騎兵吆五喝六,也非常喜歡那匹棗紅馬,有個囚犯甚至不顧扁擔上重物,一臉諂媚“官爺,小人給您牽馬。”

“去,去,你自己挑好東西跟上前面即可。”士兵很厭惡人家來動他那洗乾淨的馬繮繩,愛馬的他,把那些馬具都清洗得一塵不染。這個和後世那些農民養的髒馬完全不一樣。後世農牧民們對馬基本是放,牽出來的馬兒難得有乾淨的,有些人甚至連刷拭也不給。大部分人直接拿了個竹掃帚給刷幾下,就算完。和西方人養馬差距是很大的。就算阿三那些養馬也沒這麼糙的。華夏何以變得如此邋遢骯髒,五胡、蒙元、滿清都功不可沒,一波比一波差勁。邋遢滿清就是最好解釋,滿清之髒,歷代所絕無僅有。現在中國有些地方一時改不過來壞習慣,那些髒民們居然還振振有詞,説北方缺水云云。古代中國人可沒這麼髒的子孫,連洗澡都不願意的子孫。在古代,即使是遼東,那麼寒冷的地方。原本的歷史上管寧一樣教導鄉民和土著們要遵守五天洗一次澡的最低標準,即使是冰封萬里的嚴冬,那些移民遼東的人一樣愛乾淨。

華夏,何以華,何以夏,一個蓬頭垢面的人何以稱華夏後代。那些滿身酸臭,卻捨不得十來分鐘衝個澡的人是不能稱為華夏,只能算蠻夷。況且歷史上蠻夷中喜歡乾淨的也是多數,豬玀也喜歡乾淨,何況人乎。什麼是文化,這些小節就是文化,吳越現在道路揚灰、道路曬穀等就是判刑罰款。對於三次教導不聽就是罰款,三次罰款還屢犯的就判刑義務勞役,還犯的只能判決放邊疆。

訕訕一笑,囚犯終歸是囚犯,只能低頭。

遠遠一黑馬騎士過來“你們快點,到了地方,每人分給牛三頭,地一百畝,馬一匹,還不快點去,走晚了,健牛好馬都被人挑光。”瞬間剛才還是拖拖沓沓的囚犯們挑着重擔加快腳步來,看着就如後世競走比賽一樣。既好笑有可憐的人們真是在利的引誘下,壯大了大漢的邊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