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暢春園裏的粟娘上小修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天氣越來越熱,皇上、太后、阿哥們都搬到了暢園裏,跟着過來的人到底少些,大不如紫
城裏規矩嚴。
齊粟娘這幾無論走到哪,都聽見宮女太監們議論:“大阿哥向皇上請旨領兵修築永定河堤,陳大膽兒的臉面真夠大的…”齊粟娘雖是低垂着頭,慢慢走在宮道上,仍只覺滿天的眼刀子向她砸了過來,“一對兒撞大運的,陳大膽兒連皇上都敢頂,竟由着她拿捏,還沒進門,夫家裏的銀屑子都被她掃出來了…”齊粟娘走回太后所居凝
堂,到了後廊下的自個兒屋裏。她從牀下摸出存放陳家銀兩的小藤箱,猶豫半晌,終是推了回去。她走到桌邊打開自己的平磨螺甸小妝盒,裏面除了兩套素銀的頭面首飾是太后特意賞給她孝期戴的,其他金釵、金簪,金鐲子、瑪瑙珠璉、玉鐲子,玉製小玩藝、七八個小金倮子、幾個裝瓜子金的荷包,幾張百兩的銀票並些碎銀子,都是太后、宮妃、命婦賞的。
齊粟娘怔怔看了半晌,嘆了口氣,喃喃道:“這錢也不能動,只進不出,受了多少話,存了多少氣,留了這些,若是出了宮怕也沒得這般容易的進項,總是我的活命錢。”慢慢在原地走了兩圈,突地輕笑道:“罷了,我人小力微,把身邊的人安撫了就行,到底不會長在此。”説罷,取了些不能變錢的宮制玉飾走了出去,金銀卻是分毫未動。
到了晚飯的時辰,她正陪着玉嬤嬤等幾個老嬤嬤在房中笑談,突聽得前在一陣忙亂,“阿哥們下學來了,還不接着去。”總管太監王得勝在外頭緊喚,“叫小廚房裏趕緊着!”齊粟娘一愣,還未説話,玉嬤嬤便站起來笑道:“阿哥們都慢慢大了,除了太子有毓慶宮,大阿哥有直郡王府,其餘幾位成年已大婚的阿哥還在阿哥所裏住着。昨兒皇上有諭旨為幾位成年的皇子在宮外修府邸,太后娘娘想着後不易見,今
便全招過來了,真是熱鬧。”説罷,和幾個嬤嬤一起趕着去了。
齊粟娘微一躊躇,她自從見識了八阿哥的利害明,十四阿哥的壞脾氣和主子派頭,就從不敢到皇阿哥面前去侍候。便是十三阿哥和陳演
好,她也只和秦順兒打
道。但凡見得皇子們來慈寧宮、凝
堂請安,俱是躲得遠遠的,若是湊巧實在避不開,也是冷冷淡淡按規矩來,絕不多獻半點殷勤。
只是現下不比在慈寧宮裏,人手不夠,前面人仰馬翻,除了那些尚在讀書的小阿哥從西邊無逸齋過來,辦事的大阿哥、太子、三、四、五、七、八、九阿哥們都約着一齊來了凝堂,跟着的太監都有幾十個,齊粟娘便知道今次躲不得,聽得平
裏也不向阿哥們跟前湊的蕊姑一叫,只得上前,只得上前。
好在阿哥們自有得臉的老嬤嬤和愛攀高枝的女官上去接着了,讓她躲了懶。總管太監人手轉不開,一時急的,知道齊粟娘好説話,便讓齊粟娘和蕊姑等女官引着阿哥們的貼身太監去了西邊廊下趁涼。
太監們穿着一兒靛藍細葛布衣,束着白玉鈎黑帶,卷着馬蹄袖,戴着結纓大蓋涼帽。太子的貼身太監劉三兒一
股坐在了扶廊上,一邊摘了白頂紅纓大蓋帽扇風,一邊抱怨凝
堂太熱不如無逸齋涼快,絮叨了半會後,眼光落到齊素娘身上,叫道:“齊姑娘,這天熱得實在不行,勞你大駕,給咱家倒杯茶來。”從大阿哥到十六阿哥的十一個貼身太監原是靜靜站在廊道上看着劉三兒使威風,聽得這話兒更是寂靜。齊粟娘微微一笑,轉身去了茶水間,一口氣衝了十二杯茶,方用托盤捧了六杯出門,蕊姑看見,忙着過來一併捧了,給阿哥們的跟班一一奉茶。
劉三兒一邊吹着茶沫兒,一邊盯着齊粟娘笑道:“齊姑娘,到底是皇太后她老人家會****人,你如今這模樣氣度,和當初可不是一回事。”説罷,眯着眼連啜了三口茶,吐了一口長氣道:“聽説你原是姓文?咱滿人包衣三旗裏姓文的也不少,趕明兒咱家也幫你打聽打聽,不定還能趕上明年的小選。”齊粟娘從托盤裏取了茶,正要遞給李全兒,忽地聽到這句話,那碗裏的滾水頓時顫了出來,全濺在李全兒伸過來接茶的手背上,立時燙紅了一片。蕊姑輕輕低呼,李全兒卻眉都未動一分,笑道:“齊姑娘,燙着沒?”齊粟娘猛然回過神來,陪笑向李全兒道:“公公,對不住,我——”見着李全兒手背上起了水泡,顧不得別的,連忙用冷水衝了,請着他到了自個兒房中,尋藥替他包紮。
李全兒不過也是二十來歲,白淨着臉,平裏如他主子一樣,總是謙卑着,看着比當年更是穩了些。他站在房中,左右微微一瞟,見着小竹籃裏的針線、棉衣和鞋子,眼角兒一跳,對正低頭在箱子裏尋藥的齊粟娘道:“聽説齊姑娘還記得家裏有兄妹?”齊粟娘手上一頓,仍是取了藥轉過身來,一面給李全兒塗上,一面道:“原是有的。”不待李全兒再説,笑道:“公公家裏可還有兄妹?”李全兒點了點頭,把一兄三妹説了,便看向齊粟娘,齊粟娘卻轉身去取淨布,嘴裏説道:“公公這幾
可讓別讓傷口沾水了。”又細細地説了些養燙傷要小心的事兒。
李全兒點頭應了,兩人一併出了房,便見到蕊姑急急忙忙過來叫道:“粟娘,太后傳你過去。”凝堂西邊便是俯鏡清
,堂後是桃花河堤,水聲淙淙,微風吹過,帶着水氣涼意,比慈寧宮大是不同,雖是暑天,走在宮中,竟也微有涼意。
阿哥們在凝堂東室邊的
涼
舍裏,齊粟娘方一進門,便覺寒氣撲面而來,背上的汗
兒豎了起來。她掃了眼四周玉廉後放着的大塊兒冰塊,低頭請了安。皇太后笑咪咪地坐在當中,左右兩側坐着太子和大阿哥,其下眾位兄弟依序而坐。
皇太后見她進來,召她近前笑道:“哀家原是想召他入宮瞧瞧的,沒想到皇上一點頭,他轉眼就去了永定河,你把制好的東西給大阿哥身邊的人帶上,”轉頭對大阿哥道:“大阿哥,你去了,便和他説,是哀家賞他的。”太子轉頭看了看齊粟娘,笑道:“可見太后是疼你了,陳大膽兒多大的臉面,大哥這位郡王爭着替他修堤,皇太后跟前的人替他成價製衣製鞋的,如今連太后都驚動了。”大阿哥哼了哼,笑道:“原是為皇阿瑪分憂,這永定河治了七八年,還是年年地泛,不治住它,大夥兒都睡不安穩不是?”頓了頓,笑道:“皇阿瑪叫四弟、十三弟也一併去看看,多學着些。”四阿哥和十三阿哥齊聲應了。太子的臉
越發陰沉。
兩位長兄説着話,其他年輕阿哥都靜了下來,齊粟娘突覺這宮殿裏冷得有些悚人,尋個時機退出,回了房取了包袱。她聽得十三阿哥也要去永定河,走到廊下,避開了劉三兒,尋着時常相托的秦順兒,將包袱了。
齊粟娘正要些瓜子金給他,那秦順兒笑道:“齊姑娘不用如此,原是順手的事,十三爺對陳大人讚不絕口,要知道奴才為了這事兒收銀子,怕不把奴才的手給打斷了?”齊粟娘連聲謝了,正要離去,卻聽得秦順兒追了上來,猶豫着輕聲道:“齊姑娘,你真是一點兒也不記得家在哪個縣了?”----1:看到有朋友問到男二,鄒鄒在這裏説明一下,清穿文是寫爛的,為了讓這文能讓人看下去,不論是文章背景,還是男主和女主我都盡力做到與以前的不同,男配女配也是這樣。所以需要鋪墊,曖mei與jq需要合理的鋪墊才能經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