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五章攻打袁世凱1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百姓是高興了,可是,那些歸順袁世凱的各個省份的當官的,心裏就矛盾多了。説老實話,在皇帝手下當個大官,多舒服啊,想怎麼折騰老百姓就怎麼折騰老百姓,銀子那是大把大把地往口袋裏撈,三四妾外加陪房丫頭,排着隊等着自己,輪上幾年也輪不到一次,出門呢,三呼六擁、鳴鑼開道,威風凜凜得很,頂多,見到老佛爺的時候叩個頭,見到洋人的時候彎個,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可是,在中華共和國,就算當個大官,也只不過是一個拿着比一般人高一些工資的老百姓而已,別説不能想着法子從老百姓口袋裏撈錢,要是老百姓看你不過眼了,用不了幾年就把你趕下台,而且還合法合理,用不着上北京城裏去滾鐵釘告狀,單單靠那些工資,別説養個三四妾幾十個陪房丫頭了,老婆孩子能不能養得起都是一個問題。

只是,袁世凱是個什麼人,這些當官的,心知肚明,手頭有槍就是爺,兩年前,嘴皮子一動,就把個光緒活生生結出賣了,把個六君子送上了斷頭台,可現在勢力大了,哈,直接就把老佛爺和光緒給送到一家小小的院落裏軟了起來,自己堂而皇之地當上了皇帝,跟着這樣的人,一不小心,就得掉腦袋,伴君如伴虎啊。不過,要是比較一下的話,説老實話,這些省裏面的巡撫等等官員,倒是希望呆在袁世凱的身邊,最起碼,他會讓自己能夠大大方方地從老百姓的手裏搶銀子。

所以,當林虎於十一月六從石家莊出發,朝山西進的時候,山西巡撫拼了老命,把老百姓手中的銀子都搶了過來,愣是組織了一支多達五萬人的部隊,在太原設防,並且公開向全國宣佈,他們永遠效忠英明神武的袁世凱大帝,將與共和軍戰鬥到底。只是,説得好聽而已,這些個手拿農具,被士兵們強行拉來湊數的老百姓,怎麼可能擋得住如狼似虎的共和軍一軍二師。順便説一下,原來的護國軍,自共和國成立之後,改名為共和軍了。林虎帶着二師,以及前一段時間歸順共和國的袁世凱的兩萬部隊,以十一月十一圍住了太原,才打了那麼幾炮,太原守軍就戰地叛亂了。被抓來的老百姓拿起農具,打開了城門,並且與幾千個多少算得上是正規軍的袁世凱士兵進行了巷戰,等林虎進城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那個巡撫,帶着家人,以及一大堆的金銀財寶想要逃跑,只不過,沒有跑得過,在城外被老百姓給攔住了,落得個全家身首異處的下場。

十一月二十二,林虎渡過黃河,朝着西安直撲了過去,沿途見城奪城,見鎮奪鎮,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的戰鬥。本來就是驚弓之鳥的袁世凱的部隊,其鋭早就派到西安去守他們的老窩了,那裏顧得上陝西的一些中小城市。袁世凱手中的武衞軍,一共也就兩萬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原先大清朝的武衞軍士兵,被洋人打敗了之後,被袁世凱給收攏了起來,屬於他真正嫡系的武衞右軍,也只不過幾千人而已。而那些被收攏起來的潰兵,可沒有把袁世凱當成自己真正的主人看,只不過沒有地方跑,實在沒辦法,跑他那兒混口飯吃得了,而且,他們對袁世凱,其實也有一定的怨言的,不是麼,他們本來是大清朝心訓練出來的一支用來對抗洋人的部隊,可是洋人沒有對抗成,得,他們的主子,卻被頭有反骨的袁世凱給滅了,而且滅得實在是太窩囊了一點點,袁世凱利用老‮子婊‬對其的信任,帶兵回西安,直接就把皇室成員軟了起來,建立了自己的帝國,你説,他們可能對袁世凱一條心麼。

十二月一傍晚,林虎的三萬部隊來到了西安城北門外六公里的地方,安營紮寨。在臨時指揮部裏,林虎一邊看着地圖,一邊等着參謀送來西安的具體消息。

一會兒,參謀長姜大力走了進來,別看他叫姜大力,那是他爹媽起錯了名字,這個傢伙,可是在講武堂裏面正正經經地學過幾年軍事指揮的,表面上看,一點兒也沒有大力的樣子,白淨白淨的,個頭也不高,純南方人的樣子,可是,這個傢伙卻是一個有名的儒將,指揮能力十分不錯,很得林家哥幾個的賞識,讓他當了鋭的共和軍二師的參謀長,這個位置,比起二軍的師長還要重要。

“參謀長,怎麼樣?”

“我們一到,原先就潛伏在西安的偵察人員就傳來消息了。西安城內,表面上還有七萬部隊,其實,真正有戰鬥力的,也只不過袁世凱的原武衞軍兩萬部隊而已,其餘的部隊完全是湊數的,不但戰鬥力低下,武器也很落後,有一些部隊多少還有一些子彈不夠用的步槍,可是有不少部隊,甚至於只拿着大刀長槍,用來鎮壓老百姓還是能發揮一些作用的,不過,想要與我們作戰,還差了一點點。”

“參謀長,你也別太小看了袁世凱,這個傢伙,當初新店練兵,的確有一手,那幾千個新兵的戰鬥力也是相當可觀的,要是兩年前他支持了光緒,説不定現在的中國就不是這個樣子了。袁世凱老巨滑,老謀深算,特別是他帶兵多年,作戰經驗豐富,可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再説了,你也知道,表面上,我們是三萬部隊,其實除了二師的一萬部隊外,其餘的兩萬,都是我們中途收的,就連辮子,也是剛剛剪下不久的,我們雖然提供了他們一些武器裝備,可是,他們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其戰鬥力如何,你也知道,説老實話,從戰鬥力來説,我們與袁世凱,是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