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佈局建設成果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過一年多熱火朝天的大規模工業建設,太原行署和綏遠、南北蒙的工業種類、工業規模都有了巨大的變化,發展建設的成果也已經開始逐漸顯現出來。
宋哲武的航空研究院,已經研製出來了戰鬥機、偵察機和強擊機的新機型,現在正在做最後的試飛調試。
雖然第四路軍自己的航空發動機還正在緊張地研製,這三款新機型的發動機還使用的是進口貨,可是僅僅用了多半年的時間就拿出了這三款新飛機,這還是有些讓人吃驚。
起初,宋哲武甚至還很有些不相信,因為這個時間太短了。不過,宋哲武很快也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這個時候的飛機設計和構造,遠沒有後世那樣複雜,相對要簡單得多。在國外,只要有錢,甚至個人也能造出飛機來,更何況他的航空研究院裏,現在可是有着巴玉藻、王助、王孝豐、曾貽經等一批頂尖的專家學者們在。
對於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有了幾乎是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自己的飛機,宋哲武內心十分欣喜,不過宋哲武還是強忍住要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新飛機的強烈的衝動。
宋哲武很清楚,在飛機的設計製造方面,和巴玉藻這些專家們相比,自己實際上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門外漢。據他自己前世的記憶,在先進理念和飛機發展方向上,給這些專家們提出一些指導建議還行,甚至在某些技術環節上,提供一些先進的改進方法,也還是可以的。不過,在他有限的記憶裏,現在已經沒有多少關於飛機方面的東西了,他即使是去了,也幫不上什麼忙。
經過改擴建的飛機制造廠,現在已經是具備中等規模的比較先進的工廠了,如果正式投產,按照王助的估計,大概可以月產十架左右,以後隨着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生產工藝的理順,以及飛機的所有部件都實現國產化,應該還能再提高百分之五十的產量。
雖然這個產量遠遠低於宋哲武的要求和需要,可是他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要建設大型飛機制造廠,不僅需要大量的設備,還需要大量的有着一定經驗的練的技術工人,可那還需要時間。
現在,如果沒有王動和李如娟聘請回來的來自歐美的工程技術人員和華僑工程技術人員和練技工們,由他們幫助培訓和參與實際生產作,不要説月產十架飛機,就是五架也不可能。至少技術高超,能練控機牀加工高質量零部件的技工,他現在就沒有多少。
而飛機能的好壞,跟構成飛機的所有部件的加工工藝有着極大的關係,有圖紙是一回事,製造出來又是一回事,甚至按照同一套圖紙製造出來的飛機,不同國家,甚至不同的廠家也多少有一些區別。
在沒有數控機牀的今天,飛機零部件質量和加工度的高低,完全取決與加工這些零部件的技工們的技術水平。這事確實是急不得的。
不過,好在在質量和速度上,宋哲武和巴玉藻等人取得了共識,那就是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損失了生產製造速度,也一定要保證質量,這是關係到飛行員生命安全的大事情。
當然,宋哲武現在不會,或者説他也沒有向的工人那樣益求的本錢,他倒是不會要求要盡善盡美的。在飛機制造方面,甚至在其它武器裝備製造上,還是要在保證能的基礎上力求簡化。
同航空研究院一樣,郭文淵的機械設備研究院也拿出了最新型的坦克樣車,在越野能力、火力、靈活等方面,比原先那輛樣車,在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這輛坦克,宋哲武是去看過的,這輛樣車跟二戰中的蘇軍著名的t-34十分相似。最喜人的是,這輛坦克竟然還實現了部分壓傳動。
現在唯一不足的就是坦克炮和防護裝甲鋼還是不過關。
宋哲武發現,他還是有些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他的技術力量還是太薄弱了,雖然有了裝甲鋼的技術專利,可是試製出來的裝甲鋼的質量還是不如進口的,看來要研製出合格的坦克炮和裝甲鋼不是短時間內能做到的。
再有就是坦克發動機的問題了。王動已經研製出一款新型號的大功率柴油發動機,使全重35噸的這輛坦克越野時速竟然達到了驚人的50公里。只不過這款新型號的柴油發動機技術狀態還有些不穩定,經常熄火不説,個別部件使用壽命也不高,王動正在抓緊時間研究改進。
汽車製造廠的成果最為顯著,宋哲武欽定的“鐵馬”、“彪馬”、“悍馬”三款卡車和“幼虎”吉普都已經實現了量產。其中“鐵馬”和“悍馬”產量較少,現在每月各為二十輛。
這倒不是生產技術原因,因為生產設備基本上整體買來的八成新的,技術上也處於當今國外先進水平,問題是出在管理技術上。
雖然1913年福特公司就率先設立了水線,可是這種先進的生產方式並沒有被廣為採用,王動買回來的這家汽車廠就是這樣。不過,即使是這樣,汽車廠的產量也要比這個產量大數倍,現在這個產量是被簫國棟有意限制的結果。
原因是“鐵馬”牌卡車載重能力只有2噸,因為它不是作為越野車設計的,車體結構也較單薄,不能作為軍用車輛使用。而矮壯敦實的“悍馬”是專為拖曳重炮設計的。現在的問題是,宋哲武的部隊裏100mm以上口徑的重炮很少,暫時並不急需數量眾多的這種卡車。
只是,為了不斷改進提高汽車能,積累設計生產經驗,這兩款車還是需要維持少量生產的。
這幾款車正式生產三個月以來“悍馬”已經生產出了四十五輛。其中二十五輛被簫國棟給了北蒙李文田主持的北蒙前線司令部,用來拖曳那幾十門重炮,不足部分以後補足。剩下的二十輛,都被宋哲武白送給了中央教導總隊。
宋哲武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德國顧問魏採爾的幫助下,正在以教導總隊為基礎,準備編練德械師,德械師雖然也沒有配備重炮,只有75mm山野炮,可是以後會陸續裝備一些重炮,比如著名的炮兵第十團和第十四團都裝備了德制150mm榴彈炮。宋哲武的目的,主要就是想讓中央軍知道,國產的卡車也很好用,不要什麼都從國外買,創牌子做廣告的意思十分明顯。
幾十輛“鐵馬”則全部被宋哲武拿來出售。售價2800大洋每輛的“鐵馬”一投入市場就引起了轟動,就被急需擴大運輸規模的太原地區的民營運輸公司搶購一空。
由於太原行署工商業發展極快,不僅採購的大量原材料要運進來,生產出的大量商品銷售後,商人們也需要儘快的運出去。而正太路運力有限,不僅運費上漲較快,有時還要排隊等上十幾天。
因為正太路運力飽滿,正太鐵路管理局盈利猛增,這讓已經被蔣介石重新接納的新任鐵道部長顧孟餘喜不自勝,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幾年,他就又有錢建設新鐵路了。
為此,顧孟餘不僅來電和宋哲武聯繫,甚至還指示正太鐵路管理局局長王懋功親自趕到太原,和賈景德商討在太庫鐵路代縣段,修建一條到大同的鐵路,把平綏線和太庫鐵路連接起來,實現聯運,提高運力。
對於顧孟餘的這個建議,宋哲武倒是十分支持,如果真的和平綏線聯網,太原行署的貨物進出會更加方便。而且即便以後抗戰真的打到了山西,他也不怕小鬼子會利用這段鐵路,平綏線和他修建的這段不同軌,小鬼子如果想要利用他的鐵路,那還得要有他的機車和車廂,這些東西那是是絕對不會還留在大同的。
不過,修建代縣到大同這條支線,那可不是他宋哲武説了算,能否修成,關鍵得看徐永昌的態度。
可是,雖然徐永昌也很樂意有這麼一條鐵路,不過也只是想一想而已,因為他沒有錢。雖然這段鐵路不長,用不了太多的資金,可是他還是修不起,現在晉綏軍的軍費就很讓他頭痛了。
而如果由宋哲武出錢來修,那這段鐵路就要由宋哲武派人來管理,徐永昌雖然並不反對,可是晉綏軍的所有將領竟然沒有一個人同意。徐永昌無奈,只好作罷。
不過,這件事情在閻錫山回來後已經有了一些轉機,據王懋功告訴賈景德,閻錫山已經在和顧孟餘商討這件事情了。
只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這條鐵路即使馬上開工修建,建好後也要一兩年的時間。況且,即便建成,看現在太原行署的發展勢頭,也仍然無法滿足太原行署進出貨物的需要,汽車運輸一樣會紅紅火火。
謝“雲霧中的風”、“cn2541”兩位書友的月票和打賞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