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陰損的張遼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做事情的風格歷來是雷厲風行,也使得他的部下同雖然有張遼、郭嘉這樣兩個例外,不過資歷足夠的沒人向他們學習,資歷不夠的則本沒資格向他們學習。故而當曹決定派人接手與東部鮮卑的談判後,接到命令的董昭便立刻動身向代郡趕去。
在董昭出之前,曹曾囑咐過他一句,讓他先直接找到張遼,在與張遼換過鮮卑人的近況之後才行談判。期間若有問或需要軍方配合之事,可直接尋求張遼的幫助。
有了曹的承諾,董昭還懷揣着曹給張遼的信件,一路馬不停蹄的趕往代郡。幸好幽州這些年也大力修築道路,各城之間的道路甚至不遜於中原之地。而完好的通帶了的便是快捷的消息,董昭一路上便無需因為不知張遼身在何處而多跑冤枉路了。
張遼也同樣在翹期盼着曹儘快派人過來,雖然他知道東鮮卑那幾位需要什麼,呀同樣明白自己可以付出什麼。然而既然已經韜晦了,張遼是絕不願意出爾反爾的。雖説偶爾出格一次問題也不大,但張遼知道,在曹這種心思多的領導面前,即便是一次小小的出格或失誤,他也能給你記一輩子。所以在曹依舊健在的時候,張遼頂多會在自己的私利上出點格,但絕不會在軍國大事上隨便出頭。尤其是涉及外及軍事的大事。
有了這樣的想法,張遼才會在自己有空的情況下依舊晾着東鮮卑那三位大人,最多便是讓閻柔盡力安撫,而他自己甚至不讓他們與自己同處一城,硬是讓閻柔將他們安置在了護烏桓校尉的治所廣寧城。
同樣,也正是有樣的想法,張遼才會在接到董昭趕到馬城的消息後十餘天來次走出軍營自出城接董昭。
“公仁先生,一路鞍馬勞頓,苦啦!”張遼向董昭躬身問候道。
董昭此時也已經從馬背上下來,對着張遼還禮道:“有勞文遠將軍掛**,昭榮幸之至!”
“哈哈哈!”兩人隨即同時直起身,放大笑起來。
“公仁先生,城中以備薄酒先生進城暫歇。請!”
“將軍盛情。昭豈能不從!請!”於是。兩人攜手進城有展現曹下文武大員之間和睦關係地嫌疑。
不過張遼和董昭倒是沒麼恩怨。相反在很多地方還有共同地訴求。比如恢復五等爵位一事。雖然兩人地最終地目地不同可是單就表面上看。卻都是要求恢復五等封爵地。只不過張遼更傾向於封爵卻不封地。即便封地。也不能濫封必須有所限制。尤其是在數量和等級上。
任何一個強勢地統治在決定國家政治體制時都喜歡中央集權。漢初地削藩甚至還引了宗室地叛亂。而曹是否強勢這一點毋庸置疑。張遼是不會去挑戰曹地心理底線地。不過雖然最終目地不同。在只要殊途同歸之處。張遼也不吝嗇自己地支持。故而與董昭地關係便是暫時地合作。
當張遼將他這裏關於鮮卑地所有董昭可以接觸地情報都給董昭後對董昭説道:“公仁先生此次與東鮮卑諸酋地談判我曾建議主公啓用現任護烏桓校尉閻柔。不為別地。單就是因為其對鮮卑人地悉。不過此次公仁先生為正使否使用閻柔?何時使用閻柔?均有公仁先生獨斷專行即可。如今閻柔已經回到了廣寧打前站。那三位鮮卑大人就秘密居於廣寧城中。明我便派兵送先生前往。”
“文遠休要如此客氣!閻柔此人我亦知曉。主公曾戲言其為‘鮮卑百曉生’即便主公不提。文遠不推薦亦是要尋文遠要人地!”董昭豪地説道。
董昭雖然是曹的重臣,可他與夏后氏、曹氏諸將以及張遼相比,地位又自是不如,便是沒有叢曹的囑咐,董昭也會隨便得罪張遼,何況此次還有曹的叮囑。而閻柔本身的經歷則是眾所周知的,即便曹、張遼都不開口,董昭為了自己能夠更加順利的完成任務,也同樣會提出借調閻柔相助的事情。
張遼又一個病,這也是曹麾下大多數武將的通病,那就是護短。但凡是自己的部下,或是曾經被自己重用的部下,一旦有事,他們這些大佬便會酌情幫忙。而閻柔既然得到了張遼的認同,便也會獲得張遼給其在仕途上的幫助。此次建議閻柔也介入談判,便是給他一次立功的機會。
對於自己的部下各自組建班底曹是持默認態度的,只要這些勢力依然將他作為最高統帥,而他自己的手中也有一支同樣強悍的勢力便可以。這種御下之術可是延續了數千年,直至張遼的前世,有改變。
不過正事談完了,兩人也很默契的將話題轉到了閒談上。不過介於此時的局勢,兩人依舊沒有離開北方的範圍。
董昭也曾經是袁紹的謀士,只不過因讒言而早早離開了袁紹,對北方還是比較悉的。張遼出身便是邊郡,又在幽州為官數年,更是對北方瞭若指掌。兩人雖然不涉及正題,但雙方的話題中均隱含着很多有用的東西。
比如張遼就通過戲説、聽聞等話語,將軻比能與鮮卑諸部的矛盾一一告知董昭。這些東西很多都不是秘密,但限於兩邊來往的限制,也並非人盡皆知。而張遼能獲悉這些消息,均得益於他手下有大量對鮮卑瞭解很深的部下和那些已經加入了曹軍的鮮卑族戰士。
“文遠,你説那你死不降,最後自刎的軻立格並非軻比能的從子,而是他的私生子?此言可是當真?”董昭聽到這類“八卦”消息也是到很意外。
不過這個消息於他們而言本就沒有吃驚一説,便是文明程度遠勝草原民族的漢人在這方面也一樣齷齪不堪,越是世家越是厲害,更遑論尚未開化的民族了。就是孔子,不也是其父母野合的產物?
“這消息誰知到真假。不過卑人內部能有此傳言,當非是空**來風。否則我不過就吃掉他八百騎兵,他軻比能至於如此憤怒嗎?”張遼並未將探子獲悉的西鮮卑之事告知,畢竟這事情還需曹親自決定,他也就是拿出這些個鮮卑人的“八卦”消息來消磨時間。
然而張遼的卻讓董昭心中暗自腹誹“你這傢伙也太看不起鮮卑人了吧?雖説八百騎兵對於鮮卑人不算太多,可能夠成建制的派出來執行任務的便應該是其中鋭。而且裏面還有兩百王庭護衞軍,那可是鮮卑人最強悍的軍隊!”不過董昭想想張遼的態度也沒錯,畢竟他是以少勝多吃掉了鮮卑人的騎兵,而自己的騎兵不過陣亡三人,這種戰果再加上張遼昔的戰績,看不起鮮卑人也確實正常。
“你啊!也就是你,換了別人,誰敢如輕視鮮卑人!”董昭笑道:“而且還堂而皇之的就鮮卑騎兵越境以至於生衝突一事義正言辭的向軻比能提出抗議,要求其作出解釋。你這可是在打軻比能的臉啊!”
“若不如此,如何能壓這幫桀驁不馴的蠻子?”張遼這一套可是和後世的老美學的,可是典型的蠻不講理的作風。但他如今手中有實力,軻比能又不能全力對付他,這便形成了一方全力以赴,而另一方卻心有旁顧的格局,也形成了如今張遼的強勢和軻比能的猶豫。
這可是張遼刻意營造出來的一種圍,只要大多數人接受了軻比能已經沒落的猜測,那很多別有用心便會出頭。而這一點即便有有人能看出來,可除了軻比能的嫡系,並不會有人全力幫助他,甚至還會有人為了自己的目的而暗中配合張遼。如今在廣寧城等着董昭的東鮮卑三部便是如此。
“你真損!”董昭的笑意中透這番意思。
“一般一般!還要努力啊!”張遼謙虛的笑了笑。
“對了,文遠。你説如今軻比能他會有什麼反應呢?”董昭突然問道。
“啊?”張遼愕然。
“混蛋!張遼匹夫!欺人太甚!
…
”在軻比能的帳篷中,這些天來,這類憤怒的話已經不止一次的響起,伴隨着的還有疾風暴雨般的摔東西的聲音。幸好帳篷中鋪着厚厚的氈子,草原人用的又多是金屬的器皿,除了少數幾個出自漢人那邊的瓷器、陶器被摔壞了,倒也沒多大損失。四周的士兵均知道他們的大王此時正在暴怒的階段,都很自覺的躲得遠遠的。而那些被輪到在帳篷外站崗的治兵則紛紛苦着臉,在眾人同情的目光下一步三回頭的向崗位上蹭去。而終於能夠下崗的士兵則迫不及待的等待着換崗的同僚,臉上滿是急切期盼的神。
“唉!但願天神保佑他們,在這段時間別出事就好了!”一個滿臉滄桑的老兵説道。
“軻立格也算倒黴!好好的一個後起之秀,卻偏偏遇到了‘蒼狼’!唉!寧惹閻王,莫惹蒼狼。這句話可不是説着玩的!”
“那蒼狼便真的厲害,如今也不過人。咱們有十餘萬大軍,為何不直接打過去?”
“小孩子家家莫要亂説話!這是大人們考慮的,跟咱們這些人無關。”
“好啦!好啦!都歇着吧!養好了神,明天還不知道會怎樣呢!唉…”(大郎求票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