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諸葛亮出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少年時代對三國諸葛亮推崇有佳,在心中把他奉若神明。時光荏苒,我已長大成人,歷經世故洗刷,諸葛亮也逐漸走下了神壇。
諸葛亮字孔名自號卧龍,祖籍琅琊,乃司隸校農諸葛豐之後。其父名圭早卒,諸葛亮從其叔玄,玄與劉表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第均躬耕於南陽。
那時的歷史背景應該是這樣的,曹勢大,劉備處於危亡之秋,急急如喪家之犬,文不過孫乾二糜,武不過關張,兵不足萬,迫切的希望有個賢良之士以解燃眉。經徐元直司馬徽舉薦,才有了後世傳誦的三顧茅廬。關於諸葛亮經天緯地之才也大多是通過此二人表達出來的。
徐元直説:“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以某比之,譬尤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第一人也”司馬徽説的也和元直差不多。以上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之高,令人瞠目(估計是諸葛亮找的托兒)。
從上面的話可以看出,諸葛亮也是個好吹牛的主,自比秋戰國大賢管仲樂毅。全無古人謙虛謹慎之風雅,恃才而不羈,就怕埋沒了自己。目的大概只有一個,為自己出仕前進行大肆抄做。
劉備聽此言論,迫不及待的沐浴更衣前去請賢,諸葛亮又極其巧妙的利用其友其第其岳父和劉備三人偶遇,每每還口頌諸葛先生代表作《梁父》。這無疑吊足了劉備的胃口。前兩次造訪,諸葛亮故意避而不見,第三次,明明知道劉備三人以到。還故意裝睡不起,幾個時辰以後,睡足了的諸葛亮醒來還口唸:“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
睡足,窗外
遲遲”這不有病嗎,不知道是不是平時諸葛大人睡醒了覺都要作上幾首詩。諸葛亮頌完了詩,問的第一句話就是:“有俗客來否”這話給誰聽的,就是給階下劉備聽的。您看這話,俗客來否?把自己裝扮雅士大賢到極至。得知劉備久等還怪罪小童:“貴客來臨,為何不早報”多麼虛偽啊。是你不讓報的嘛!諸葛亮不只是言行懂得抄做之
華,對自己的衣着也是豪不含糊的,有文為證:“玄德見孔明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諸葛亮在家穿的這樣整齊的工作服睡覺,他累不累,能休息的好嗎,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化好了妝等着接見劉備。
劉備首先表達來意説“早就知道先生大名,來了幾回了,您都不在,我給您留的字條你見過了嗎。”諸葛説:“我是個野人,勞煩將軍來訪,真不好意思。況且我什麼都不知道,您來求教我,我別在耽誤你的事了”又在吊劉的胃口,劉的處境,諸葛亮是知道的,劉説:“是徐,司馬介紹我來的,説先生有才。想請先生出山”諸葛亮回答:“別聽他們亂説,他們是高人,我只是個農民懂什麼治理國家啊”這話説的,虛偽到極點了。什麼他二人説,不是你諸葛自比管樂二賢嗎,現在又不承認了,還在裝。然後劉就説:“本來江山是姓劉的,沒想現在兵荒馬亂的,姓劉的天下也保不住了,希望先生出點主意告訴我該怎麼做,才能保住這劉姓江山”諸葛亮聽到這,才抖出包袱講出了隆中對,賣自己的才華。並讓童子拿出軍事地圖解釋給劉聽。劉聽此倒頭便拜,懇請諸葛亮出山,這諸葛亮
擒故縱連着搖頭説出:“no,no,no我就愛種地,不愛當官”這樣的
話來。總説自己是農民只願意種地,從頭到尾我就沒看到諸葛大人拿過一下鋤頭,每
在外
朋好友,飲酒作詩,評論天下,哪點是想要做農民啊。仍在扭捏作態。
的劉拿出了看家本領,哭拜於地。諸葛亮深受
動,於是答應了要求,不過這諸葛在聰明還是中了劉的伎倆,後來才發現原來劉的眼淚是最不值錢的。當然那是後話了。
秀出風采的諸葛亮終於出仕了,關於出仕,諸葛亮是早有準備了,只是時機尚不成。俗話説學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諸葛亮之所以選擇了劉備也許有以下幾點原因:一: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三分天下中曹
兵強馬壯,謀仕如雲,(這裏不做列舉了)其才能智慧不遜諸葛,東吳歷經父子三世早也四海昇平,文武良才兼而有之。其他如劉表之地方軍閥大多喜好明哲保身,沒有什麼抱負可言。只有劉備之德之才,能與東吳曹魏可比。差的就是現在無安家立命之地,這點諸葛亮是不怕的。因為他早為自己和劉備勾畫好了藍圖,戰略方向只有一個,搶親戚們的地盤。
二:諸葛亮本是封建主義堅定的支持者,雖飽讀詩書,但仍對封建統治階級奴顏不改。劉備是漢室宗親,紅苗正,雖今昔破落,但諸葛誓為漢室江山效犬馬之勞的心思不曾懈怠過。
三:劉備的眼淚起了很大作用。諸葛亮做秀之能,劉是看在眼裏的,別以為劉是傻子,劉早把知識分子此舉分析的相當通透了,我就給你面子,訪你三回哭一哭,把你請了先,然後在説。
由此看出,諸葛亮真不如徐元直敦厚老實,且心存狡詐虛偽,時常把自己美化成什麼聖人大賢,與古人呂望張良管仲樂毅差距甚大,就算有才幹也不是人言的什麼經天緯地。這就是《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過於褒揚之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