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俗人不懂的幸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之前曾看過伊沙寫過一本小書叫《俗人不懂的幸福》。意思大概説的是一對新婚燕爾的小夫白天同出,夜晚同歸,恩愛異常讓鄰人看見無不羨慕,可到了晚上總要吵鬧,甚至是動起手來,得鬼哭狼嚎的讓人聽了驚恐萬狀,誰料白天卻依舊如初。鄰人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問之下,小夫無奈説出原因,其實那不是吵鬧,更不是家庭暴力,恰好是種幸福。他們一個是待狂,一個是被待狂。於是我就記得這句“俗人不懂的幸福。”如果“俗”字在歷史長河中尚為遠離初始造字摸樣的話,我到能懂得什麼叫俗了。人與谷便是俗了。人活着得吃飯,在過去大多人的思想遠沒現代人這麼複雜,活着的目的就是為了吃飯。於是這些人就是俗人,而社會中具有很高階級地位的人不僅僅是吃飯而還要滿足更高的神追求,於是就跳出了俗的範圍。可泛泛的來看,無論怎樣的追求人都得吃飯,除非他能跳出人對谷的依賴關係。比如《西遊記》裏的唐僧和孫悟空。唐僧雖然在西遊的時候也吃飯,可他是金蟬子轉世投胎,註定已經跳出了這個俗字,血不比世人那麼庸俗,所以吃了他的能長生不老,而吃我的只能得高血脂高血壓。孫悟空就簡單了,他喜歡吃的是水果與穀子無關。所以他們最後都成了佛,而豬八好吃,作了使者,沙僧是天庭捲簾大將,是神仙,説白了就是高級一點的人,也只能作個羅漢。當然上述不過是瞎掰。説回前邊的話題,實際上“俗人不懂的幸福”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自——自我心靈安。其實我每天都要吃飯,吃得還比誰都多,自然逃不出個俗字。友人常戲謔我的未來肯定要出家作和僧的,也許認為我作不到合格的“俗人”可我想出家也好,入家也罷,即使去作了和僧就真的跳出紅塵俗世了?出家?我佛如來有家嗎?若是有家便不得俗了。在人跡可至的山嶺中,蓋座廟宇,擺上泥相,五貢蠟扦一樣不少,有了這番擺設算是俗了。每參悟佛法,誦經祈福,其實心裏只盼着初一、十五有廟會,大批的善男信女來這燒香佈施,少不了有些許六不淨的僧侶看見標緻的姑娘,小媳婦倒動了心思卻又不敢妄想,只能狠狠的嚥下唾沫。跳出俗字的人卻要靠俗人募養,算哪門子跳出呢?

那誰跳出了呢?釋迦牟尼?釋迦牟尼的本意是覺悟者。他所談的“四諦”

“八正道”也不過是人類該如何活的哲學話題,只是後來慢慢演變成了一種宗教信仰,產生了佛教。

“佛”便是印度哲學裏的“梵天”演變而來的。三大宗教在創始經過發展成為宗教其間都有相似地方,就是憑着不同的理解產生許多派別。佛,上帝,真主被世上的俗人支解的各種各樣。人只要還以物質的形式存在着,就跳不出這個俗字來,就算天國最美好的歸宿也是如此,無外乎,人不會死,不愁吃穿,沒有煩惱,沒有戰爭等等,反正人最想得到什麼,天國就有什麼,還有最可怕的地獄,也不過是扒皮下油鍋…這些聽着嚇人的玩意其實世上就有,甚至是與地獄比起來毫不遜,地獄有車裂?閹割?炮烙?反正可怕的刑罰,中外相融表現的一定不比閻王爺差,大不了得了什麼永世不得超生,其實活着的人是不怕,只有死的人才怕,可見閻王在世上是沒威信而言的,所以人對好與壞這兩個極端還都沒超出人的大腦想象。如對於宇宙黑,人想破腦子也不知道里邊裝的是什麼,倒在人類世界裏保持了一份"雅"。我想人腦想得出的就是俗了。

人越是跳不出俗去,偏要死命的跳,千百年來一直如此,卻不見誰真正的跳出去了。最好的也不過是作了俗人中的賢人,俗人中的聖人罷了,了不得杜撰個神仙天庭,居然也爭美,包二,勾心鬥角,溜鬚拍馬。唯一比俗人不同的就是有了不死之身,也就是不死的俗人,算是俗人中的極品了。既然跳不出,那就追求個俗中不俗好了,於是便有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