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十二章又起風波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寒月城,城中。

我走在街上,人頭攢動,到處都是紅男綠女,沒有了昨以前的冷清。如果一整個冬天街上都能有這麼多人的話,那商家可樂壞了。

而今天,是個特殊的子,宏王朝的第三位王在今登基。

整個城池,清水灑路,家家户户高掛紅燈,個個都穿着新衣(沒新衣的,也是儘量把最好的衣服拿出來),一眼望去,整條街上是鮮亮一片,喜慶得很。

而新王登基的公告已貼滿所有的大街小巷,百姓們似乎也被這突來的事情搞得有點暈頭轉向,但在他們眼裏,誰當王都一樣,只要能讓他們吃飽穿暖行。

二十年前,這整個智泱國還處在一片水深火熱中,那時還是亂世天下,後來被這朝的第一位王--元王,統一了天下,平定了所有的梟雄,才使混亂了幾十年的國家安定下來。

記得在小漁村聽説那青刀當時隱居時,也正是亂世之時(他是最後一個隱進小漁村的),所以他的惡行才那麼囂張,而事後被揭發,也沒有太明顯的所謂的“身敗名裂”因為那時是亂世之末,沒有太多人能顧及這些。在他隱後沒多久,整個國家的形勢便已塵埃落定了。

元王定天下短短數年後,便病逝,留下幼子和寡,而他的大兒子煜便順理成章地被一班老臣輔佐成王。

接下來,似乎與我那個世界清朝初期的歷史很像,輔佐的大臣們均是開國的元勳,個個是有資歷有功勞有派頭有勢力的,於是,心裏並不把那小王子看在眼裏,而漸漸的霸攬了整個王朝的朝廷。

隨着煜王漸漸長大,他的懦弱讓那批老臣更加不放在眼裏,同我知道的清朝歷史不一樣的是,清朝的第三世皇帝康熙是千古難得一見的英主,所以連鰲拜那樣的權傾天下的滿州第一勇士也能智擒,而他的功績更不用多談。

這個煜王卻是被一干老臣擺佈着,十足的傀儡。朝中的老臣又分為兩派,也虧得是兩派,這十幾年來相互牽制,才沒有出江山易主的事情,但現在,突然之間,換了一位王?

而且聽説那兩派的主腦及一干擁護者也都在一夜之間被定罪的定罪、被抓的抓、被革職的革職、被放的放,也有的被殺頭的殺頭總之,很奇怪的在突然之間,朝廷內被重新整頓一新,在沒有了功高震主的老臣牽制的同時,又換上了比較英明果敢的燁王,這其中真是透着古怪。

這位燁王有如此厲害?比那建立盛世王朝的康熙還要厲害?

但我目前從摘星閣冷夫人那兒所瞭解到的,這燁王雖是煜王的親弟弟,卻在幾年前被那班老臣使了套,扣了個帽子,到邊疆去了,他們是看出了這個燁王的才智情,有可能威脅他們的地位而早早為除後患的走了嗎?

但這個燁王又是怎麼翻身的?竟然能如此厲害,翻得如此悄無聲息,最重要的是,竟然沒有引起動亂,也沒有引起戰爭,便這樣和平地解決了?

現在,那些百姓卻沒有想那麼多,整個街上有一種蠢蠢的騷動,説不清這些人是興奮還是不安,總之官府裏下了通文,舉國同慶,大家要着紅裹綠,而且同時會大赦天下,減免賦税。

這最後一項,提起了百姓的興致,這才能更踴躍地跑到街上來,放着鞭炮、打着鑼鼓,為這大喜的子錦上添花地助興。

只是,現在街上的人,有不少卻是衝着我這裏在指指點點的,還有不少在頭接耳--我現在很想帶個遮面的紗帽,躲過這種聚焦的目光。

準確地説,那些人不是在看我,我既沒臉上長花,也沒頭上長眼,更沒有不小心地長出三隻胳膊四條腿,沒有那本事引來如此多注目的眼光。

他們會那麼熱情地關注我們,是因為我的一左一右,跟着兩個人,兩個閃閃發光的人。

一個是樂陶,一個是雲藍衣。

在清晨享用過摘星閣的早膳後,冷宛月容提議讓我們到寒月城中看看,説這是難遇的大典之,整個城池包括整個智泱國都會在這一格外得熱鬧,官府會組織一些慶典活動,百姓家能參與的也會很多。

總之,今天是人最多的一天--我聽了心中一動,決定出來!

一來是為了看看熱鬧,二來是不想呆在那處處有機關、處處不敢落腳的摘星閣,三來嘛呵呵,我要的是人最多的一天,有利於我出行的目的。

而今早出摘星閣時,我才知道,那條暗道是早已通出了城外的,因為是地底直通的道,少了許多彎路,所以在那麼短的時間便能出了城很遠的一段距離。

現在,我看看自己左右兩側,真實地受到了什麼叫“對比”!

算我穿上金縷衣,這二人穿上那布糙衣,也無法掩蓋他們的光芒,使我能在他們跟前亮起來一些。

他們是天上的星辰,而我是地上鋪路的一顆石子--外表上,是這種差別!

今天似乎家家户户都湧出了門外,那些大姑娘小媳婦也顯得格外多。

在我們所過之處,都能聽到一些氣聲,然後是竊竊私語和“咯咯”的嬌笑聲,我順着聲音看去,便能看到或三五成羣聚在門前、或獨自一個掩在半開的門後--一個個臉上飛紅,眼神含羞帶怯,把那姑娘家的小小心思、心萌動都放在了含情如水的眼裏--而她們的眼,是望着我身邊這兩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