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節:發展一金沙和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就要看書網】:91KS.ONLINE

无广告在线视频开通,立即体验精彩内容,点击 X1024空间,立刻访问!

然青州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但是這種矛盾並沒有影響展,永嘉二年(公元308)在濟水北岸開墾荒地的墾荒團第一茬農作物大麻獲得了大豐收。

雖然糧食在這個年代是緊缺物資,但是生地(指剛剛開荒第一次人工種植的土地)種糧產糧並不是很高,外加上風力水泵的生產嚴重滯後,所以濟水北岸新開墾的土地上,第一茬農作物大部分人並沒有選擇種糧食,而是聽從錦繡書院那些專門研究農作物的學生的勸告,種上了對土地要求不是那麼嚴格的大麻。

大麻全身都是寶,他的纖維能製作優質的布匹,他的種子還能壓榨工業上極其需要的大麻油。大麻的豐收,不但為錦繡山莊提供了大量的用來製作油漆,油墨的原料,也同時為錦繡山莊提供了大量的大麻纖維,並大大刺了紡織業的高速發展,在此之前,雖然錦繡山莊的紡織機械非常的先進,但是限於錦繡山莊控制區內主要是糧食產地,大麻的產量一直有限,價格也一直偏高,就是收購的羊數量也並不高,王小小説是開辦了一個紡織廠,不如説是開辦了一個女校更為妥當,錦繡山莊一直都沒有成規模的大量生產過紡織品,王小小的紡織廠生產的主要產品也只是近衞軍的軍裝,攜行具以及其他一些政府採購的物品,不是紡織廠不生產民用產品,只是限於大麻收購價格的限制。王小小地紡織廠生產的成品在山莊只有少部分人才能享用的起。大部分山莊人還是按照以前的傳統自紡自織自用,山莊內部的紡織品市場一直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

這樣的產品需求和生產規模本無法適應王小小她那紡織廠裏面那些水利紡織機械的生產量的要求,基本上她們這些女孩子全年大部分時間都在上學,只有少部分時間在生產而已。

這次濟水北岸大麻地豐收,使以前一直走高的大麻價格一下子滑到了極低,從11月份開始,王小小的紡織廠裏面就已經開始~工,錦繡山莊地市場上也出現了大量的價格低廉的白坯布。

由於原材料的價格低廉,大機械生產地產品質量穩定好。王小小紡織廠裏面生產出來的步甚至還要比農民自己家裏面自己織的布還要便宜,還要結識,還要均勻細密。這種白坯布一上市,立即受到了山莊居民的熱烈歡

白坯布地生產還同時帶動了相關下游產業的發展。一連串的印染作坊開始在錦繡山莊內部開業,專門對紡織廠生產地白坯布進行再次加工使其升值。

而那些在濟水北岸墾荒地墾荒團也因此賺取了他們手中地第一桶金。由於大麻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種植簡單,生長迅速。適應強,抗病蟲災害的能力也強,種植大麻地人只需要很少的投入勞動力,就可以得到很大的產出。也就是説,同樣的勞動力投入可以比種糧食種更多的土地,雖然每畝的收益沒有糧食高。但總體效益並不比種糧食差。

這對於還是一片荒蕪。地多人少。土地相對比較貧瘠的濟水北岸來説,無疑是一個天大的福音。在這些因為種植大麻而發家的第一批墾荒團的刺下,又有更多的人開始向濟水北岸進軍,對土地進行開發,甚至連寒冷的冬天也無法阻擋他們開墾土地的熱情。濟水北岸上空,這年的冬天一直被各種燒荒所形成的煙霧籠罩着,以至於處於深山的錦繡山莊也受到了影響。

和濟水北岸的那些瘋狂開墾荒地的墾荒團不同,已經開工兩年的工業城依然在那裏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建設着,慢工出細活,不管是那多丈高綿延100裏地高大雄偉的引水渠,還是已經開始封頂的那九座甕城,還是已經出地面,現在正在安裝大型鼓風設備和進風加熱的那座焦炭高爐,以及高爐旁邊那座巨大的帶有幾個出鋼口的攪練爐,都在那些整天拿着尺子,三角板,水平儀進行不斷測量的年輕人的監督下,正在穩步進行。

從永嘉初年一直延續到永嘉三年(公元309年)連續兩年的缺雨,雖然對大晉帝國其他地方的糧食生產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但是在青州,在各地的風力水泵的幫助下,青州的糧食產量不但沒有出現一點的下滑,反而在持續的增產,穩定持續的糧食產量為青州持續接收難民,提供了充足的保證。

同時,連續的乾旱缺雨也幫了錦繡山莊一,使錦繡山莊的濟水水利樞紐工程的截工程和黃濟掘也少了不少的麻煩,在永嘉二年底,濟水終於順利截成功,並開始為安裝大型的水輪帶動的巨型水泵建造引水槽和送水的水上渡槽。同時通過兩年努力已經建造好的水閘也開始投入了使用。

濟水的截成功,不但抬高了濟水上游的水位,同時也保證了濟水水上運輸的暢通,要不然,越來越小的濟水會很嚴重的影響到濟水的水上運輸安全,在歷史記載中,到了永嘉三年夏天的時候,由於乾旱少雨,濟水,黃河基本上都可以徒步而過,要是哪樣的話,別説重型的運輸船了,就連小型的通訊船在濟水上面行駛都會非常的困難。

在山外的工業城建設的同時,在原來的錦繡山莊的鐵工場的內部也在進行着各種的試驗,現在的鐵工場不但出產鐵和鋼,而且還在冶煉提純着銅,,銀,和黃金,當然他們還在用收集到的銅錢在提純着金屬錫。

張金亮本不用去滿青州的找金礦和銀礦,那些在青州的州志上記載的都有,青州自古出金銀,在王敦,芶晞先後退出青州以後,早已經獲得了青州全部文獻資料的錦繡山莊,很快就在當地人的幫助下找到了距離黃縣銅礦不遠的(文登)銀礦,和(招遠)金礦,由於連年的戰亂,這兩個礦區早已經是人去樓空,無人管理,被整個的遺棄了。

在西晉年間,由於落後的採礦技術和落後的冶金工藝,金和銀雖然早就出現,可是價格異常昂貴的他們從來就沒有被當作貨幣,而只是被達官貴人做成飾物佩戴在身上。

而在當時所説鬥米萬金並不是指的一斗米能值萬兩黃金,實際指的只是銅錢。

黃金白銀在這個年月不能通,就是能通也沒有糧食來的實在,雖然這兩個礦就在那裏放着,可是卻本無人開採,就連留在當地的礦工也沒有人願意耗費那個時間幹那種無用功,有那個時間還不如上山逮兩隻兔子實在呢。

看到這種情況,離開山莊出來散心的張金亮不由得苦笑了一下,這要是在後世那種商品經濟異常發達的時候,這個地方早就被人堆滿了。

對於黃金的冶煉和提純張金亮並不懂,他在觀看了幾名當地人用工具費了半天勁才淘出一個比米粒還小的金沙片的時候,馬上明白過來,金子本不用冶煉,直接淘出來的就是原金啊,只用到後期把這些散碎的金沙想辦法煉到一起就可以了。

他所需要辦的只是想辦法參考這些淘金的人的所採用的方法,製作出能粉碎金礦石,並淘出沙金的機器就可以大大增加金沙的產量了,這個問題對於山寨現在擁有的條件來説,那不過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就在張金亮他們臨走的時候,有個可憐的山裏老人從自己所住的地方拿出一個比小孩拳頭還小的口袋來:“大人,俺看你是好人,你要是喜歡這些東西,把他都帶走,能給俺留點糧食和鹽就行。”張金亮接過袋子打開一看,一下子查點沒有暈過去,那裏面竟然是小半袋金沙,看分量差不多有一斤多重,這幫人竟然要用這東西換一點糧食和食鹽,這也太---。

那個老者看着張金亮臉上風雲變幻,還以為自己説錯了話,慌忙跪倒在地,向張金亮叩頭道:“小老兒糊塗,大人見諒,這些東西你只要喜歡,拿走就是,小老兒多嘴了。”他説完伸出手去,使勁的就扇了自己兩個耳刮子。

張金亮連忙拉住並把跪在地上的老頭拉了起來,説道:“可不敢這樣,可不敢這樣,這可是要折我的壽,你給我這些東西貴重的很,只換點糧食那裏能行。”那老兒連忙又要跪下,卻被張金亮死死拽住,他只好站着説道:“好多年了,官府也不來我們這裏收金沙,俺們山裏面不出糧食也不出鹽,在沒有糧食和鹽,俺們這裏的人恐怕就要死光了。”鹽你別看他便宜,還渺小不顯眼,但是人離開了他就沒有辦法過。沒有鹽吃,人就沒有力氣,就會得病。因此在中國歷史上,鹽這種東西在很多時候都實際上起到了硬通貨的作用,官府一直採用的都是鹽業官營的政策,從而控制人民,謀取暴利,至今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