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一會,到達廟外,但見山門上題着“慈恩寺”三個大字,這正是鄉人糾眾到此尋回被擄者的地方,想必就是江山盤踞的巢。
當下疾步入內,放輕腳步,小心查看四下動靜,踏入大雄寶殿,但見殿內方磚上猶有不少黑的血漬。
他明知兇險萬分,但心中毫無畏怯之意,一直奔入後殿,這座慈恩寺倒也不小,深達三進,第二進大殿和兩側的側院都杳無人蹤,便奔入第三進。
四下一搜,都無異狀,也沒有別的怪人在內,他在一處院落內凝身止步,想道:“江山如若踞宿此地,必定有跡象可見,目下卻找不出他藏身之處,倒是十分令人不解,難道他另有宿處不成?”一面尋思,一面轉眼張望,忽然見到高出院牆不少的一座鐘樓,那口巨鍾在最頂之處,下面乃是石砌台架,僧人如鳴鐘,須得從石台內的梯子攀上。
他鑽入鐘樓內一瞧,上面還有一層木樓板,當下躍到樓上,只見兩丈方圓的樓板上有許多啃過的骨頭,還有半頭豬,一大截牛腿,俱是鮮血淋漓。
上面巨鍾吊架上一條索垂下來,乃是懸掛巨鍾之後剩餘的,不但垂到樓板上,還多餘不少,堆成一個索圈。
薛陵瞧來瞧去,測度出吊架離樓板達丈半之高,那口巨鍾甚是巨大,重逾千斤,當下有了計較。
他先升上吊架,移到巨鐘頂的橫木上,用匕首割斷索結這一邊多餘的巨索,此舉甚是費力,但終於被他割斷了。
這口巨鍾用索吊起之故,乃是準備鑄造銅環鋼鏈之後,才鬆開繩結放下巨鍾,所以餘下很長的一段索,以備吊落巨鍾之用。
薛陵把索繞過橫木,在巨鐘頂端的孔穿過縛牢,然後垂索而下,先把這一端打個活結,擺放在樓板當中。然後又躍出鐘樓之外,揀定距樓丈許的竹叢中一長竹。
薛陵費了不少氣力,才把這一株長竹扳得彎曲,竹端嵌入鐘樓石縫之內,便不彈起,在長竹頂端,他使用兩後來才找到的繩索縛牢,一條用作拉出竹尖,好讓長竹彈起,另一條別有作用,暫時不管。
連試三次,對這長竹彈起的速度和強度,到滿意,這才把長竹嵌好,把第二繩子縛在鐘樓內垂下來的索的活結附近。
這一來若是有人踏入活結圈內,外面扯動長竹頂端的細繩,長竹從石縫內滑去,疾然彈起,使另一條細繩帶動了活結,向上提起急拉,可以收緊活結。
不過此舉也是徒勞無功,因為被索活結套住之人,最多跌上一,甚至被長竹的彈力拉出鐘樓之外,也不致於有什麼傷害,尤其是這個圈套是對付江山之用,他身體偉巨,力大無窮,可以測度得出那長竹之力不能把他扯跌,更無法把他拖出鐘樓之外,再説即使可以拖出鐘樓之外,他還不是一舉手間就可以恢復自由。
當然薛陵另有安排,第一是這個打着活結的索雖然很長,可是他量好所需長度,割斷了一部份,使得這個活結恰好是平放在樓板,不長也不短。第二是他再攀升巨鐘頂端,十分小心的用匕首割劃原本吊住巨鐘的索,割斷了三分之二,便停手不動。此時他滿頭大汗,深恐這餘下的三分之一索承受不住巨鐘的重量,巨鍾因而跌墜,若是就此罷手,又怕等一會那江山中了圈套,亂扯亂繃之時,仍然沒把這三分之一的索震斷。
要知他佈下這整個圈套,主要的得靠這口巨鍾掉下來時把江山砸死,但要巨鍾砸下來,非用那活結的圈套不可,假使江山被活結收緊,他這等兇暴,一定繃扯索,這時由於索的另一端繞過橫木而系在鐘頂上,他一扯起巨鍾,除非不鬆手,鬆手的話,那巨鍾向下沉墜,自然能把原本吊住巨鐘的索繃斷,因為這索業已被薛陵割開了三分之二。
他定神想了一會,收起匕首,極其小心地離開,之後,他拿着縛着長竹尖端的細繩,一直走到另一叢修竹之中,設法爬上丈許之處,恰好瞧見鐘樓上的情形。
這一番手腳,費去很長的時間和許多力,只累得他氣不已,四肢微痠軟。
天已近黃昏,薛陵心中大為着急,心想:那江山若是等到天黑之後才回來,那時已瞧不見他的腳是否踏入活結圈中,便無從發動機關了。
正在着急之時,突然一陣獰厲啼聲傳入耳中,初聽那嘯聲好像距離很遠,但轉眼間,嘯聲再起,已到了附近,不久,一條長大人影落在院內。
薛陵凝神定慮,極力減低呼之聲,心中緊張之極,暗呼今是禍是福,全靠這個機關靈或不靈了。
江山挾着一個年青村人,在院內團團直轉,但見他好幾次張開大嘴,出鋒利的牙齒,要向那村人身上咬去,但堪堪咬中,便又停住。
薛陵怎樣也想不通江山這個茹飲血之人,為何不敢食人?尤其是分明瞧出他十分垂涎滴的樣子,卻總是不敢當真咬下。
江山團團轉了一會,突然間,嘴巴貼在那人頸側,滋滋有聲的起來,薛陵知道人體中以頸側的大動脈最便於血,所以明白他在幹什麼。
他只好硬着心腸不管這村人的生死,過了一陣,江山挾住村人一躍而去。
薛陵暗想:他一定把那村人棄置在大殿上,眼看天漸暗,心中的焦急真是難以形容。
幸而片刻間,江山就回轉來,他在老遠便騰身向鐘樓縱去,真有點像騰雲駕霧。他到了樓板上,大步走到角落,取起牛腿,張口大嚼,這一次他雖是經過中心位置,即不曾踏入活結之內。
薛陵急出一頭熱汗,瞪大雙眼,心中直叫道:“老天爺幫幫忙,教那江山踏入繩圈之內。”那江山只咬嚼了四五口生牛,便把牛腿丟下,轉步走去。
薛陵眼睛瞪得快要突出眶外,只見他巨腿提起,跨到活結繩圈上空,接着向下踏落,這一腳可正踏在活結繩圈之內。
薛陵更不遲疑,用力一扯手中細繩,繩子把嵌入石縫內的竹尖拉出來,便迅急向上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