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六十七章皇帝這活也不好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夜的談話很快被兩個有心遺忘的人拋到腦後去了,的做着他的永徽王,處理封地的一切事務。

葉驚玄也樂意假裝那天晚上什麼都沒説,她總覺得回想起來,那晚説得太多了,心裏最深處的話原來也能讓人疼痛。

顧至臻明顯發現這幾天葉驚玄有些不同,但又説不出哪裏不一樣,笑是一樣笑着,鬧也一樣鬧騰着。蘇青>看着這兩人實在不,早早就搬到永徽王府去住了,這倒好省得蘇青>來東山小院折騰。

于德海來東山小院拜訪,葉驚玄正和顧至臻用那天揀回來的貝殼做風鈴,一個拿着錐子打孔,一個用絲線結鈴,大的小的已經做出兩串來了,葉驚玄正惦着腳往廊檐上掛。

風一吹來,在手裏就已經叮叮咚咚響起一片,倒是真好聽。

于德海遠遠站着,葉驚玄一掛完風鈴就發現了于德海,一臉燦笑地打招呼:“於掌櫃,今天怎麼來了,還沒到月底呢,也不到報帳的時候呀?”于德海這才過來恭敬地説道:“小的見過九公子,葉小姐。這回來,是書已經印好了,特地拿來給公子和小姐看。”葉驚玄一聽書印好了,連忙從欄杆上跳到園子裏,園子邊上堆着一圈湖石,葉驚玄輕怕避開了,這一串動作嚇得旁邊看着的人直冒冷汗,葉驚玄卻跟沒事人一樣,跑到于德海跟前伸出手來:“於掌櫃,書呢,拿給我看看吧。”于德海乾笑一聲,努力安自己顧至臻瞪過來的眼神不關他的事,然後才把書遞給葉驚玄:“小姐,這一套書共印五千冊,按七王爺的意思,先送了兩千到永徽王府,剩下的三千本留在徽堂的庫房裏。”葉驚玄接過書召喚顧至臻過來一起看,顧至臻放下手中正鑽着孔的貝殼,雙手一拍把貝殼粉給拍掉,然後才接過葉驚玄手裏的書。

一套四本。詩孝。詩是天青。禮是藏藍。樂是橘黃。教是紅。封底按着徽堂地印章。封面上則有四個小字廟學專供。這就是傳説中地廣告了。就如同電視裏地廣告老愛用什麼xx專供一樣。要得這是那份排場…

“小姐。可否容小人問一句話?”葉驚玄頭也不抬地道:“問吧。”

“為什麼小姐不把那三千冊書上架出售。而是要放到庫房裏。這秋雨連綿在庫房裏保管不易啊。”于德海主要心疼那紙張。全是徽堂裏最上乘地玉板紙。每一張都不便宜。要是毀在他眼皮子底下。那就太罪孽了。

葉驚玄心説好東西就得捂捂才有身價兒。於是抬頭一笑:“於掌櫃。等過些子。書送到了京裏。廟學用上了之後。咱們再把書放架上。”于德海是個生意人。一聽葉驚玄這話立馬明白了是什麼意思。於是笑着不再説話。

顧至臻在旁邊卻聽得一皺眉:“驚玄,你這可是在用廟學替自己做文章,要是被…七王爺知道了,少不得要訓你幾句。”

“免費供書還不讓留個名姓,那就真是太委屈自己了,再説了這書是七王爺去送,書上有點小文章,想來廟學也不至於為難。”廟學的用書葉驚玄也不是沒看過,上面不是沒有類似地字眼,只是做得沒她這麼明顯而已。

顧至臻搖搖頭,也只好隨葉驚玄去了,他總是不明白,葉驚玄只要一沾上賺錢兩個字,就立馬執着起來:“我是怕你給七王爺惹麻煩。”葉驚玄想了想,決定還是讓人去支會顧重樓一聲:“於掌櫃,這事你去跟周管家説説,讓周管家給七王爺通個氣,也好讓七王爺有準備。”周隨領命去了,三後書開始由徽城往京裏送,半月之後到達了京城,顧重樓派去的人説是永徽城有奇人,發明活字印刷,出五百本,一時間讓朝野上下無不震驚。

這一版葉驚玄可是砸了大錢下去,從紙質到印刷質量再到裝設計,在這個時代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廟學迅速用上了印刷地新書,不但沒一個錯字不説,質量也是上上之選,比歷年送來的官版還要美。

宮裏留下了一些,皇帝估摸着留着也沒用,於是朝上各大臣不論官階,每人各領一套回去。剎時間京裏上上下下幾乎都以有一套徽堂印刷出來的廟學四書為稀。

皇帝對書沒多大興趣,主要是對活字印刷興趣。顧重樓老早就考慮到了這些,隨着送書的隊伍跟去了一名工匠,帶着一套活字坯子進了京城。

本來葉驚玄擔心這獨一份會被搶走,顧重樓卻搖活字坯子送到京城去了,可是印刷用地油墨方子~手裏。葉驚玄當時就和顧重樓兩人相視一眼,然後就壞笑着把工匠加到了送書的隊伍裏。

而京裏裏,皇帝得了這麼個新鮮的事,當然要當場看看怎麼出來的。

工匠在朝堂上一看,一大班臣子和皇帝都在虎視眈眈地看着自己,差點就跪下來。可心裏一想着來前顧重樓的吩咐,心裏又一定。然後當着皇帝和眾臣的面把活字坯子排好,然後粘合固定後把油墨薄薄刷了一層,用徽堂專門為了印書研製出來地紙往上一蓋,拿刷子上下刷兩下後,一張漂亮的正楷字躍然紙上。

眾臣們不住驚呼,工匠這會兒就有些飄飄然了,眼前這些可全是大官,還有皇帝…工匠不無得意地拿着印刷好地字句一一呈給各臣工看。

這時候坐上的皇帝咳嗽一聲,眾臣才醒悟過來,趕緊讓內侍把印刷好地字句給呈上去給皇帝看。

皇帝看完那張印刷的字,問道:“這一天可印多少?”工匠恭敬地跪下回答道:“回陛下,如果只印一張,一人一若印四個時辰,可印刷一千張左右。”一千張,皇帝咂巴嘴想着,一本《千秋史》不過才數千頁,要抄地話得抄上好幾年,這麼看來幾天就能印出一部來。

“眾臣工以為如何?”皇帝沒頭沒腦的問道。

“皇上,永徽王大孝啊,皇上有教化萬民之志,永徽王一去不過半年餘,便急皇上之所急,思皇上之所思,真乃是大孝。”臣子們一齊附和,臣子們不知道皇帝想聽什麼,反正誇兒子孝順總是沒錯。

皇帝坐在位子上説了句:“老七孝順朕知道,朕是問你們,這活字印刷術如何?”眾臣們長出一口氣,有臣子站出來道:“回皇上,這活字印刷術乃神術也,有了活字印刷術,何愁天下子民沒有書讀,有書讀則天下文治矣…”臣子們當然不會在這興頭上把皇帝的積極興給打消掉,當然要越往上捧越好,做臣子的也就這點樂趣了。

“皇上,臣以為當立即着令建立印刷坊,手抄書費時費工,普通人家別説買,就連見都難得見上一本,永徽王當真做了一件實事啊。皇上洪福齊天,得此孝子,得此神術,可教化萬民矣…”皇帝也知道這些臣子的話無非都是些應付場面的話,但聽了心裏還是忍不住高興,他心底偏愛的還是這老七,要不然不會把那麼富饒的海上貿易城池分封給顧重樓,雖然這其中也有顏家的原因在。

皇帝一高興,臣子們就更高興了,可着勁的往上誇…

皇帝這就想拍版定案了,叫工匠留下指導開印刷工坊,可工匠傻眼了:“回皇上,這活字坯子不難制,難得是油墨方子,這方子連王爺都不知道,且油墨裏有一味原料只有徽城才有,這印刷工坊…在京城,怕是不好開。”皇帝一瞪眼,工匠就心虛了,這話是顧重樓給教的,意思是葉驚玄的,然後可憐的工匠就光榮的成了炮灰被送到皇帝眼巴前來了。皇帝重重一哼,把工匠嚇得輕,連忙高聲道:“皇上,草民有罪。”皇帝只差沒笑出來,他無非就詐一詐,沒想到這麼幹脆就跪下認罪:“算了,也不怪你,要怪就怪老七,做個事情怎麼能不圓滿,做事只做了半截子。”臣工們從一片齊刷刷的叫好聲中醒過味兒來,趕緊又把剛才的誇獎收回來一些,朝堂上下,君臣一心,一片和諧大統。

工匠在一旁擦了擦額上並不存在的汗,溜了朝堂上的皇帝一眼,發現皇帝本沒生氣,反而笑地看着下面正在附和着的臣子,心説皇帝這活也不好乾啊。

工匠正在擦汗的當口上,臣子們在皇帝的引導下,終於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官印坊給顧重樓打理,每年供各處的印書造冊等一干事宜。

皇帝樂呵呵地聽到了自己滿意的答案後就退朝了,把那正在一邊看戲的工匠招來:“戲演得不錯,朕要賞你,回去跟老七説,好好給朕經營着,將來有他的好處。”工匠繼續抹汗,這皇帝一句話,以後這印刷歸官就蓋棺定論了,回想起顧重樓來時叮囑過的話,工匠陪着笑臉打馬虎眼:“陛下,七王爺還有一封書信託草民帶來呈上閲覽。”皇帝接過信,揮揮手讓工匠退下,展開信讀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