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反叛者瞬間即滅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災過後必有混亂。這不僅僅是針對大承,針對皇帝一人。歷朝歷代,任何的災難過後都會有不和諧的聲音傳出。哪怕皇帝是個真正的明君,也總會有那心懷鬼胎的人會利用災難的後果來提出對皇帝的質疑。
從一開始,有人會反叛就在方笑語的意料之中。一個國家,再如何和平,都不會只有一個聲音,區別只在於對方是否有機會提出另一種聲音。
前世的大災難,皇帝幾乎被上了絕路,雖然沒被着退位,卻也幾乎失盡了民心。
葉書成的佈置是個導火索,他的人假意反叛,再由他出手製止,無形中消弭一場戰亂,讓百姓免於戰爭之苦,這樣的功績,比起皇帝昏庸造成天怒人怨而言,實在是再美不過的籌碼了。
但是,除了葉書成之外,全國各地也有大大小小好幾股勢力都出了反態,雖然最後沒幾個能成事兒的,可那段時間,大承上下十分混亂。
而不僅僅是那些盯着皇位的陰謀者,那些心懷鬼胎的別的國家也沒少下心思,皇帝腹背受敵四面楚歌,情形便越來越糟,直到葉書成如願以償。
但是這一世,因為之前那些詔書的原因,京城的百姓大部分都聽話的去了各處避難,除了那些躲在佛寺道觀或是皇宮等地的難民之外,還有一些因為害怕,早在方笑語預言的大災難之前便舉家搬離京城,去別處投親戚去了,自然也是倖免於難的。
而雖然京城幾乎被夷為平地,但是相對於京城大量的人口來説,死傷人數實在是已經很少了,再加之大災難之前,皇帝下過詔書,説過是得到了佛祖點撥,且又將災難的原因推給了教和那可能本就不存在的神魔大戰,所以即便大多數人失去了家園,卻很少有怨恨皇帝的人,相反,在方笑語的偷換概念下,皇帝反倒是成了救世主。
而就是為了防着那些心懷不軌之人,早在大災難之前,方笑語就已經派了不少人去往全國各地製造所謂的神蹟,而後又尋找了不少的説書人,將大災難是上天為了懲罰教被魔族利用禍害大承江山而降下懲罰,皇帝用真龍之氣保住了大多百姓這樣的故事改變成了各種各樣的版本,傳播到了各地。
熱血版的,勵志版的,悲情版的,憤怒版的。管它是什麼版本,但其結果都是大肆宣揚皇帝、佛道兩教還有方笑語自己的功績的。只是方笑語深諳語言之道,編出來的故事本身聽着就好聽,容易引起人的共鳴,曾經幹過作家這行業的某人自覺忽悠忽悠信的人民羣眾實在不是什麼難事。
而方笑語的這種佈置,無形中為皇帝消除了不少的隱患。
就比如此刻方笑語手中拿着的這幾本奏摺,都是從各地的父母官手上遞上來的。幾大城鎮中,因為聽聞京城的災難,加之有心人的挑撥,漸漸已有不尋常之事發生,甚至有些地方已經有人公然起兵謀反,宣揚皇帝無德無道,被上蒼唾棄,反害其民等等諸如此類,一時間風頭正盛。
而另一些別有心思者也將主意打在了教派之上,一夜之間,大大小小的教派如雨後筍般冒了出來。
這種事情放在任何時候都是會讓當權者頭疼的問題。因為一個處理不好,很可能就是國破家亡,還要背上千古罵名,被載入史冊之中遺臭萬年。
皇帝當然也擔心。當初京城一個教就叫他頭疼不已,而全國各地若都是如此,絕對是一個難以度過的巨大危機。
但是,這危機卻有了轉機。
這些奏摺,一開始無不把事情寫的嚴重之重,當然不排除有官吏想要以此邀功,但只要這種事真的發生了,那麼解決起來必然要費無數的工夫才能擺平。
但是,他們的奏摺末尾卻又幾乎同樣的寫着,這些反叛的叛軍,還有突然冒出來的各種教派,幾乎幾之間,竟是被尋常百姓給滅的乾乾淨淨。
這絕對是很不尋常的事情。要知道,叛軍之所以是叛軍,必然是要集結成軍隊才能稱之為‘軍’的。哪怕這些軍隊也都是百姓臨時湊來的,或是某些家族的家將,都是些烏合之眾,無法與真正的軍隊相比,但畢竟集結成軍,戰力就絕不是等閒的普通民眾可比。
但就是這些叛軍,在宣揚皇帝無德的時候,在大肆收攏百姓的時候,卻遭到了無情的反抗,而百姓對他們的仇視幾乎達到了可怕的地步,全城的百姓竟然齊心協力聯合起來,將那些叛軍和教會滅的乾乾淨淨。
這樣的展開絕對是方笑語的功勞。就是因為方笑語那極盡煽情極盡危言聳聽極盡嚇唬人的各種故事,短短時間內就像是給民眾洗了腦似的。
那些百姓雖然都沒有親身親經過京城的這場災難,無法最深切的體會那種恐懼,但是方笑語自信可以製造恐懼。
民眾們閒來無事不就是喜歡去個茶館酒樓裏喝喝茶飲飲酒,約上三五好友,聽聽小曲,聽説書人説上幾個千篇一律的故事,這對於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報紙雜誌沒有各種遊戲娛樂的古代人來説,已經是難得的消遣了。
所以方笑語就充分的利用了這一點。編成故事,寫成歌曲,哪兒人多,就在哪兒説在哪兒唱,務必做到只要你不是躲到深山老林裏隱居避世都能聽到這些故事這些歌的程度。聽得多了看得多了,無形之中就會被洗腦了,何況各地也有言,京城各處的狀況,災難的程度,只要在京城裏有親戚朋友的,大多會接到一封報平安的書信。有了這些真正經歷過的人的證實,他們就是不信也得信了。再一傳十十傳百,傳來傳去,就變成了皇帝沒有身在江湖,可江湖裏到處都是他的傳説的地步。
那些心懷鬼胎打着別的主意的人,他們的陰謀還沒開始,就迅速的消弭於無形。畢竟其他城鎮的百姓聽了京城遭難的故事,又知道是因為教的原因,他們也害怕自己的助紂為會引來天罰,而既有傳言説佛祖是站在皇上那邊兒的,他們自然也就毫不懷疑的擁護皇上。所以有任何威脅到他們安全的事,就是拼盡全力也要阻止。這才有了各地叛軍教會被百姓所滅的事情發生。
而最讓人想哭的是那些企圖利用京城這次災難來滲透大承的別國,他們如何也沒有想到,他們的如意算盤竟怎麼都打不響。
這樣的情況甚至出乎了皇帝所料,也難怪皇帝的心情真是舒的不得了,看着方笑語那目光裏全是慈愛。
好在他選擇的是與方笑語好而非打壓。不説別的,就説她這腦袋瓜子,裏頭盡是些奇思妙想,常常不按常理出牌。若是為敵,她那些鬼點子餿主意要是全用來對付他,他怕是要煩死了。
“笑語丫頭這次做的不錯,想要什麼,朕賞你。”皇帝倒是大方豪邁,張口就許下了重賞的承諾。
可方笑語卻一臉嫌棄道:“皇上,臣女喜歡金銀珠寶啊,可是如今京城需要重建,百廢待興,國庫裏還有銀子可賞臣女的麼?”皇帝的臉頓時拉了下去。他竟然忘記了,他在昨個兒還在為國庫裏的銀子離他而去而到疼。
別説將來用銀子的地方還多着呢,就是現在,他也實在是無法豪邁的賞賜方笑語金銀了。説起來,京城重建事宜,方笑語還反捐了不少的銀子呢。
皇帝立刻就苦了臉,可憐兮兮道:“就不能換點別的?比如官位爵位什麼的?要不朕封你個公主噹噹?”若是外人在,聽了皇帝這話,恐怕要氣死了。金銀珠寶算個什麼?跟官位爵位公主相比,金銀珠寶算個啊!
可是偏偏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堂堂帝王,竟然拿不出賞賜的銀子,還得跟人商量着要不要換個官位什麼的,有這麼刺人的嗎?
“不要。”方笑語拒絕的斬釘截鐵。
這個世界雖説沒有明令止女人當官封爵,但是滿朝堂的男人,她才懶的去瞎攙和。至於公主的名號,有個啥用啊?不能當飯吃,也不能當衣穿,若説是身份地位或是被人尊敬,她現在這樣也好的不是?
安王世子妃這稱號吧,怎麼説也算是半個皇家人了,再加上她拳頭大,也沒幾個敢跟她叫板的,公不公主的有什麼用?
説起來,她似乎還是個郡主吧?封號是什麼來着?德善?管他呢。
“公主你都不滿意?要銀子沒有。”皇帝這是乾脆耍起賴來了。
方笑語送上了萬分鄙視的目光,皇帝假裝在看風景的樣子。
最終還是以方笑語的妥協為結局,誰讓對方是皇帝呢。説真的,什麼官位爵位亂七八糟的東西,真的沒有真金白銀來的實用。她還打算在大周的江湖多投入一些,不過也只能暫時擱置了。
“那皇上就隨便賞皓之個官兒噹噹吧。”方笑語退而求其次。
皇帝麪皮直,也就是面前站着方笑語,否則他早就叫人拖出去打個幾十大板再説,實在是太氣人了!他的官位爵位公主的封號竟然還敵不過那些銅臭味的銀子?
不過想想皇帝自己也蔫了。銀子是個好東西啊,他現在也是急需這些銅臭。
“好吧,待朕回頭想想該給皓之個什麼官兒噹噹,想好了再着人通知你。”皇帝擺擺手,表示不想跟方笑語這種沒有追求的人一般見識。
“謝皇上賞。”方笑語一臉的幽怨,腦門上就差寫上‘我要銀子’這四個大字了。
“如今京城百姓個個死氣沉沉,長此以往下去,朕怕會出亂子。”皇帝假裝沒看見,特別自然的就轉移了話題。
方笑語特想送給皇帝一個巨大的白眼,但對方好歹是皇帝,她還是要收斂一些的。於是就順着皇帝的話題,也自然的假裝自己啥都沒提過一般道:“家園被毀,會死氣沉沉也是無奈。且他們還怕上天依舊對他們到不滿,將來還會降下如此可怕的天罰,也是提心吊膽,睡都睡不踏實。此時百姓急需一些勵,得讓他們知道,他們是得上天眷顧的。哪怕做錯了事,只要知錯便該,皇上就能護得他們安危。皇上,這是個收攏人心的絕好機會。”
“你可是有了主意?”皇帝眼睛一亮。他特別喜歡方笑語時不時蹦出來的鬼主意,通常都是對他有好處的。
方笑語神秘一笑:“皇上,昨夜臣女又夢到了佛祖,佛祖告訴臣女,這不僅僅是皇上收攏人心的好時機,也是佛門收集信仰的好時機。”方笑語自然不用為皇帝解釋何為收集信仰。説起來,這還有賴於虛雲和尚三五不時的編個故事來忽悠皇帝。一會兒神魔大戰,一會兒仙界大勢,反正故事格局還大,虛雲和尚也是個絕好的説書人,一個故事講的皇帝熱血沸騰,還一環扣一環,鮮少有疏漏錯漏之處,以至於皇帝對於如此恢弘的世界壓就沒懷疑這都是虛雲和尚編出來的。
方笑語雖然對虛雲和尚編故事坑她的事情深惡痛絕,但此時此刻,這編故事的好處倒也顯現出來了,至少不用她再多費舌去圓謊,所以她説起謊話來真是臉不紅心不跳,就跟真的似的。
但是皇帝信啊。他本就信佛。信佛的人自然是相信佛祖是存在的。虛雲和尚又是大承有名的得道高僧,他説的故事又如此完整如此恢弘,聽起來也不像是作假。而方笑語曾被佛祖附身這種事可是他親眼所見,即便後來想來想去也曾懷疑過會不會是方笑語在他面前演戲,可直到那次酒樓中,方笑語再次被佛祖‘附身’,伴隨而來的那一道驚雷,他是無論如何也不相信方笑語若是演戲還能縱九天雷霆。那還演個什麼?直接説她是神仙算了!
再加上這一次的大災難,預言的分毫不差,就連時辰都差不多,發生的過程也差不多,幾乎沒有偏差,這叫他更加相信方笑語是受到了佛祖的提醒,來助他渡過此劫的。所以,方笑語現在就是説她已經五百歲了他恐怕也會信。
“那要如何做?朕需如何配合?”皇帝一聽方笑語又做夢了,心中立刻就高興了。
“皇上,臣女需要一面大鼓,還有幾條鐵鏈。”方笑語提出了要求,且會心一笑。
他想,是時候該石司徒出場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