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66.第66章唇槍舌劍四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翁同龢沉聲道:“皇上,太后,北洋海軍損失雖重,然則,畢竟是丁汝昌擊退本,重創了其海軍,長了我天朝威風。此一戰,擊沉軍主力戰艦數艘,戰績彪炳,痛擊本的同時,也使西洋列強不敢再小覷我天朝無人。丁汝昌提督居功甚偉,北洋水師無異於海上長城,怎可查辦功臣,這是讓仇者快輕者痛的蠢事啊!”孫毓汶怒道:“翁師傅,查辦丁汝昌如何是蠢事了?你們千方百計鼓動皇上開戰,你可想過黎民之苦?上百萬兩白銀的戰艦一戰而歿,這些錢糧能夠是多少百名豐衣足食?丁汝昌實在是罪無可恕!”光緒帝沉聲道:“孫尚書,不要胡言亂語!丁汝昌在黃海一戰而勝,雖然損失不小,畢竟是戰而勝之,大戰之時,宜勵士氣,獎勵功臣,豈能寒了前敵將士的心。傳旨,賜丁汝昌雙眼花翎,黃馬褂一件,掛兵部尚書銜。鄧世昌忠勇報國,每戰在前,為國捐軀,實在是軍人楷模。追贈鄧世昌太子太保,勇毅二等伯爵,令其子嗣進京受封;追贈黃建勳太子少保;劉步蟾敵前勇於任事,籌謀有方,升任水師副提督,掛提督銜,其他人等封賞,由禮部與兵部會商呈報,户部向北洋海軍撥付銀兩,抓緊時間整飭軍艦,嚴防本從海上再次發動偷襲。命人傳旨,急召劉銘傳赴京聽候調用,坐鎮奉天,統籌後方,不得延誤!”光緒傳完旨後,轉過身來,低頭對慈禧説道:“親爸爸,兒臣如此處置,可是妥當,還請親爸爸示下。”慈禧面無表情,冷冷道:“皇上,好啊,不錯,有長進了。只是,皇上,你只想着開戰,大清兵何來?聶士成可是説了,軍悍不畏死,民風彪悍,大軍有十數萬之眾,一旦齊聚朝鮮,試問皇上,你打算從何處調集兵前去應戰?大清國內,哪裏還有蘆台練軍這樣的兵強將?”

“這…”光緒帝畢竟閲歷有限,慈禧一陣詰問,頓時沒有了言語,只得把眼神瞟向翁同龢與李鴻章。

翁同龢僅僅是文官,未經兵事,如何曉得哪裏有兵,只得以眼示意李鴻章。

李鴻章雅不願在慈禧面前為光緒出頭,再怎麼説自己也是貼着後黨的標籤呢,老佛爺本來就不高興了,自己還站在朝堂之上,公然力皇上,殊為不智。只是如今勢成騎虎,自己想不出頭都不行了,只得硬起頭皮説道:“太后,如今臣麾下仍然有淮軍三萬,西北尚有左中堂遺留的楚軍一脈,戰力不俗,江南劉坤一麾下還有一部湘軍可供驅策,再加上其他地方的練軍,我想大清如今能戰之軍不在少數,即便如今我大清兵不多,正好可以接着中大戰,鍛造出一支兵來。試想當年橫掃天下的八旗子弟哪一個不是從沙場上經過大戰磨練出來的?”慈禧神情一震,眼中出微微的寒芒,冷聲道:“李中堂,如你所言,中之戰,我大清勝算幾何?”李鴻章額頭微微冒汗,躬身道:“太后,依臣之見,我大清勝算有六成,和局有八成以上,只要西洋列強不強行手,我大清敗北的可能微乎其微,前提是,我大清要同仇敵愾,君臣同心,這樣本彈丸小國,敗北之不遠。”慈禧太后眼神落寞,嘆道:“如今大清國力疲弱,哀家實在不願意看到朝廷再起刀兵,既然你們君臣一意孤行,要大戰到底,那就有着你們吧?只不過,一旦戰敗,這殘局可怎麼收拾…”李鴻章心頭一冷,知道慈禧太后這是要準備秋後算賬了,自己看來不得不更加小心謹慎才是。

李鴻章沉聲道:“太后放心,老臣必不負太后及皇上重託!”光緒帝臉有些陰沉,説道:“李中堂,這援軍調集之事你看該如何措置?”李鴻章答道:“陛下,如今朝鮮聶士成部約有兵力一萬六千餘人,另外丁汝昌已由海路運送銘字營四千人登陸朝鮮,不即可抵達。屆時,開城之兵將有兩萬,雖然進攻尚有不足,但是自保應該不成問題。老臣素聞黑龍江將軍依克唐阿忠勇,可傳旨依克唐阿大人率所部人馬火速入朝,以為援引,協助聶士成。當年左中堂遺留的楚軍素來驍勇,如今統領榮祿大人正好在京,可命其迅速回陝,率楚軍主力趕赴關外待命。湘軍一部可由宿將宋慶大人率領出關待命。這幾路皆是百戰兵,加起來應該不低於五萬人,臣將調遣餘下兩萬淮軍近從海路再赴朝鮮,由聶士成親自統領。這樣朝鮮兵力將不低於五萬人,關外再行集結五萬人兵力隨時支援,方是萬全之策。”光緒帝點點頭,笑道:“老中堂果然是國之棟樑,就依老中堂之意。”李鴻章又接着説道:“皇上,臣請皇上恩准,儘快將軍資撥付國內各個製造局,加緊生產槍支彈藥,如今大戰,萬萬不能缺少火器,一旦供應不上,數萬清軍將在短期內成為炮灰,一敗塗地,此事萬萬拖延不得,請皇上重之。”光緒帝輕輕嘆道:“大戰一起,國力將更加困頓,朝廷尚賴各位臣工用心,此一戰,我們必須戰而勝之。”李鴻章猶疑了一下,説道:“皇上,臣聞聶士成麾下有張毅者,有經天緯地的大材,朝鮮**連勝,此公出力甚巨,頗受聶士成推崇。臣來京前,曾致電聶士成,詢問其中方略,此人曾言,大清勝績,固然足喜,然則,西洋列強難容崛起之華夏,必然百般刁難,阻我中興;大清敗績,本必大肆侵大清疆土錢糧,飽其私慾,大清有沉淪之危;惟中之戰和局,以戰促和,使本知難而退,我大清得以休養生息,從容崛起方是上佳之勢,本彈丸小國,國力疲弱,遠不如大清,即便有英吉利的借款,也難以長時間支撐戰事,我軍一則拖延戰事,使其無力再戰,一則重創其主力,威嚇其心,議和之勢自然而成,我大清亦不必遭受倭人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