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五章西藏吃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偶爾,還能聽到牧民唱的民歌,聲音洪亮高亢,跟那著名的《青藏高原》有得一拼,聽着有味道,不過是藏語,聽不懂。

“天上的仙境,人間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孫海寧雖然來到喀則也不久,但是聽過這民歌,就給李永他們介紹。

“羊卓雍湖就是一個富饒的天然魚庫,裏面的魚蝦數量驚人,過去牧民都不吃魚,而且反對捕魚和打鳥,所以這邊的魚和鳥都很多…”孫海寧説話的時候,李永就看到好幾羣飛鳥掠過湖面的上空,寧小雪也興奮得大聲亂叫。

吉普車沿着羊卓雍湖開了一會兒,李永都沒覺到時間的逝,吉普車向左一拐,拐進一處湖汊。

“羊卓雍湖的汊口較多,就像珊瑚枝一般,這些湖汊可都是寶貝!”孫海寧嘿嘿笑道。

吉普車彎彎曲曲,沿着湖汊開進去很深,才停靠在一座藏民的小院子外面,院牆使用石塊壘成的,看着很簡陋,不過院門的檐子卻雕畫得很緻,頗有古風。

這是一對中年夫婦家的院子,男主人叫澤多,女主人叫米瑪,名字也算容易記住,待他們也很客氣。

林東臨打過招呼,坐了會就坐車走了,將孫海寧和李永他們扔在這邊。

孫海寧跟澤多似乎,兩人的友誼,也是因為魚。

澤多喜歡吃魚,這是藏民中比較罕見。

藏族人的傳統就不怎麼吃魚,雖然説現在風俗有所改變,但是吃魚的人還是不多,澤多就是個異類。

據説孫海寧當年投身水產品的研究,就是因為他比較愛吃。

孫海寧來喀則考察,一站就選擇了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羊卓雍湖,並與澤多結識。

澤多擅長捕魚,捕了魚主要是自己吃,孫海寧則比較會吃,兩人立刻相見恨晚,很快絡起來。

李永這次來,用孫海寧他們研究室用的塑料水箱,裝了一箱雲夢魚苗,還有通過冷庫過來兩條冰魚。

到了澤多家,孫海寧就將冰魚取出來,就説要澤多嘗巢麼才是真正的魚。

澤多也從水缸裏撈出條一尺多長的大魚,據説叫作“高原鯉”看樣子,跟鯉魚有很大的差別,就是外形有點像,紡錘形,頭部鈍而圓,不過沒有嘴須,也沒有鱗片,背部呈灰褐,腹部灰白,身上還有些不規則的褐斑塊,魚鰭呈淡紅

“高原鯉也叫湟魚,味道鮮美,質細,不過跟陶然魚比,還是有些差距,”孫海寧有一陣沒吃上陶然魚,今天興致很高,一邊打理魚,一邊跟李永閒聊。

“西藏的人也開始吃魚了,不過羊卓雍湖是聖湖,裏面的魚雖然多,卻不能正大光明地去捕撈,澤多這個小湖汊可以説是個福地,魚多、味美!”孫海寧做魚的法子很常見,冰凍的魚沒有鮮魚那麼新鮮,解凍以後,剁下魚頭,從中間剖成兩半,用料酒、薑片、細鹽給醃上。

等到鍋裏的水燒開,再將鋪了一層跺椒的魚頭放進去蒸,做的是有名的剁椒魚頭。

另外魚切段,先下熱油裏炸,炸到外皮金黃,再放辣椒、佐料爆炒。

話説澤多家的生活水準其實不錯,這邊雖然就他一户人家,卻也通了電,據説這邊搞了個户户通電的工程,澤多因此而受益。

澤多家裏的電器也不少,廚房裏還有高壓鍋,高原上這玩意用了最方便。

不過澤多並沒有用這些,他殺了一條湟魚,用藏刀挖去內臟,扒掉魚皮,剔了魚骨,剩下的魚剁成醬。

澤多也會説漢語,雖然蹩腳,但是溝通沒有問題。

他一邊剁魚,一邊跟李永閒聊:“這是我們西藏的傳統吃法、很好吃,等會、你就知道。”

“你的子、很漂亮,”澤多向李永豎了豎大拇指。

李永也豎了豎大拇指:“你們很熱情,謝謝了!”

“我們西藏人,都很好客!”澤多咧開大嘴笑了笑。

澤多在平底鍋裏放了點酥油打底,將魚醬倒進去,加點辣椒粉,在火上熬,最後給熬成了粥狀,濃郁的香氣漸漸從鍋裏飄出來,勾得人食指大動。

米瑪則在一邊用酥油茶和青稞面,攪拌以後,摘成團,然後攤成餅狀。

這玩意在西藏很常見,就是著名的“糌粑”藏民為了方便攜帶,通常就是團狀,要吃的時候,隨便捏成啥形狀都可以。

米瑪的漢語沒有澤多那麼利,不過她和寧小雪兩個人似乎也溝通得好,米瑪不停向寧小雪微笑,似乎在誇“她”做得也不錯。

寧小雪平常連飯都做不好,不過小姑娘手也巧的,包餃子什麼的又快又好看,捏兩隻糌粑,肯定不是問題。

米瑪做好糌粑,卻不招呼李永他們品嚐。

等到澤多這邊好了,米瑪用勺子舀一下粥狀的魚,包在糌粑裏面,再捏成團狀,才送到李永他們面前。

李永接過來咬了一口,粉粉的,味道很香。

吃到裏面的“魚粥”跟糌粑混在一起,面香、魚香、酥油香、香,還有辣椒香,真正的五香味兒,立刻讓口舌情不自地攪動起來,並開始分泌大量的津

李永三口兩口吃掉一隻包了魚的糌粑,在嘴裏大嚼特嚼,越嚼嘴裏越香,那香噴噴的味道,似乎怎麼也不會變淡。

不過,可能是吃的有點急,覺有點幹。

澤多似乎早就料到這種情況,給他們每人倒了一碗酥油茶。

初喝酥油茶,一口異味難耐,二口淳香芳,三口永世不忘。

李永他們之前已經品嚐過這種西藏風味的酥油茶,這會兒就比較適應,端起來兩口喝掉一碗,口中又是另外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