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五章續出的英雄—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接下來終於正式地進人了宋的時代。在這兒我也希望能夠儘量同時述及同時代的遼和金兩個國家。

説起宋這個時代,是在五代十國之後統一了天下而建立的,然而要是從領土這一點來看的話,則大約只有唐代的一半,大抵上,只佔有如今中國大陸的萬里長城以南地帶,也就是中國本土的部份而已。

這時,在北方最強大的勢力是所謂的契丹族。

關於中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拉鋸戰,當中國衰弱而分裂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便會南下,是一種很單純的關係。而在五代十國的混亂期間,契丹在北方的勢力便一直坐大。之前在隋末的亂世之際,突厥的勢力也是一樣的情形,一直到唐最盛時期將之擊潰為止,而如今也只是類似地情況再現而已。惟一不同的是,宋的軍事力量並不若唐一般強大,因此在領土方面就一直無法收復,關係也就這樣一直僵持下去。

在此,第六十五位的曹彬登場。建立宋的乃是——太祖趙匡胤——所謂的太祖,也是死後的諡號——趙匡胤原先是出仕於五代最後的王朝後周,在三十歲的時候當上了全軍的總司令官,是一名優秀的武將。總之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即已意氣風發,而由於他是一位能夠濟弱扶貧的人,在民眾眼中確實是具有成為英雄的條件,因此以這個人為主角的小説就有《飛龍傳》傳世。不管是另稱的《飛龍記》或是《飛龍全傳》,稱呼的方式雖有不同,但在飛龍這一點上倒是一致的——要和本作比較的話,大概也只有像《太閣記》(譯註:太閣指的是本戰國時代的名武將豐臣秀吉)這樣的故事足堪比擬了。

曹彬這個人,就是在與趙匡胤同樣仕於後周的時期與之相識的。本來,曹彬這個人只不過是個小小官吏而已,與趙匡胤的相識,正是在其擔任酒品的管理官時。基本上也不過就是在宴會之上負責出酒的小官罷了。不過,這在宮中的宴會上仍然算是相當重要的一部份。

當時,趙匡胤正巧想要飲酒,於是就跑到曹彬那兒去,要他分一些酒來。而曹彬卻説即使是區區的酒,亦仍屬國家之物,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任意給予的。他更從自己的口袋掏出錢來告訴趙匡胤説,你就用這些錢去買酒來喝好了。從此,趙匡胤發現即使是向他這樣一個小官,也有偉大的節,因此便想,後如果自己當道的話,就讓他跟着自己吧!而後,曹彬果然當上了大將軍。

在中國史上,確實是有這樣的事情,本來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最後卻因被髮掘而大為活躍。只是這樣的遭遇以文官來説還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是武將的身份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趙匡胤當上皇帝的故事也是十分有名的。後周的世祖皇帝在三十九歲英年早逝,能夠繼承他王位的兒子自然還是小孩,由於當時亂世尚未完全結束,國家當然不能給這樣的一個幼主,因此這時王朝發生叛變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而最具聲望與實力的趙匡胤也就因此為軍隊所推舉,併成了新的皇帝,而幕後推手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像這樣子在為兄弟命名時使用共同的文字,對中國人來説是十分常見的。有時也會使用文字的一部份,也就是偏旁的部份。

或許有些贅述,不過還是來談談中國人取名字的方法。在本,德川家康的兒子名為德川信康、織田信長的兒子名為織田信忠、豐臣秀吉的兒子名為豐臣秀賴,以父親的名字中的一個字來替兒子取名乃是十分普遍的情形,當然這在本並無可議之處,但是在中國,就不太可能發生父親的名字和兒子的名字有共同的文字出現的情形。我所知道的惟一例外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名家王羲之,他的兒子名叫王獻之,兩人的尾字相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本來應該是不會發生的才對,這大概只能夠從“之”這個文字本身來加以考量,可惜由於本人才疏學淺,雖然認為其中應該有些道理,但實在是不太瞭解。

趙匡義本人編了這齣戲,並命兵士們拿黃袍前來——黃的衣服基本上是隻有身為皇帝的人才能夠穿的——趁着趙匡胤因喝醉而睡的時候突然將黃袍披蓋在其身上。這麼一來,趙匡胤自然也就只有登上帝位了,這是個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當然,這些事情毋須盡信,趙匡胤這個人本來就不是個會做沒有準備之事的人,因此自然不可能慌慌張張,應該早就有所認知跟想法了。在形式上,趙匡胤還是由幼主讓位之後才登基,因此他也十分地尊重皇室遺族,並以貴族的身份地位待之。這就是趙匡胤他偉大的地方,這要是發生在南北朝時代的話,不把之前皇帝的一家子都給殺了才奇怪呢!

在趙匡胤為取得天下而前往攻打強敵南唐之時,其總司令正是曹彬。而其副將,則是一個名叫潘美的人。

當趙匡胤送這兩人出征的時候,曾經問過兩人對此行的意見,此時曹彬回答説這對他而言是一項十分重大的任務,然而潘美卻很自以為是地説這不過是小事一件。於是趙匡胤便看着曹彬説道:將大言不慚的副將除去也是大將的工作之一啊。這是另一個了不起的逸話。

就這樣,曹彬在成功地渡過長江之後,便將南唐滅亡了。而單就能夠成功地渡過長江這件事來説,本身就算是一件壯舉了。

關於曹彬這個人——從前面,以我們後來加人的成為名將之條件d來説,他的確是個不害於民的人。在之前蜀為宋軍所佔領時,其餘的將軍都曾做過不少放火以及掠奪的事情,惟獨曹彬不做這此事。太祖趙匡胤就是看中了他這一點,才命其擔任南唐征伐軍的總司令官的。而在滅亡南唐的時候,曹彬也依然沒有做任何的掠奪。

只不過,征戰歸來的時候,曹彬卻帶了不少的行李回來,於是便有人以為這是他所掠奪而來的東西,還因此而批評他,這點讓太祖相當地生氣,經過調查之後,才發現那些行李裏面本就沒有任何的財物,全都是一些古書,而留下了這樣的一段逸話。

當然,曹彬也有子嗣,而且各有不同的發展,不過最有趣的是其中居然有一個人成了仙人的故事。

在八仙這幾位中國有名的仙人之中,有一位名叫曹國舅的人,傳説正是曹彬之子。由於這只不過是民間故事而已,自然無從考據其真實

曹彬於後來元朝忽必烈滅宋之時還傳出了一則相當有名的故事,原來忽必烈曾對部下提出他要向曹彬學習一事,原來他征服江南的軍事行動不但可説是完全地成功,而且也沒有對當地進行任何的掠奪行動,因此才説是向曹彬學習。

在滅了南唐之後,宋的天下統一大業可説是差不多要實現了剩下的就只有北漢這一個國家而已。

那是位在現今山西省境內一個不算很大的國家,但由於它的後台是契丹,接受他們的援助,因此並不容易輕取。

在好不容易將北漢滅亡,成功地統一天下之後,趙匡胤卻突然過世,由其弟趙匡義繼位,這也是歷史上有名的神秘事件。當趙匡胤卧席在牀之際,弟弟趙匡義前來探病,本以為要其他人等迴避是因為要密談要事之類的,沒想到趙匡胤卻突然舉起手邊的斧頭大叫道:這就是你的意圖吧。之後,就在斧頭落地而發出聲響驚動大家前來察看時,趙匡胤就已經死了。

因此當時也有着是不是弟弟把哥哥給殺了的説法,只不過由於實在是太奇怪了,一點證據也沒有。因此自古就有這樣的説法:“斧聲燭影千古疑”所謂的斧聲乃是指斧頭的聲音,而燭影指的則是燈火搖曳的樣子。千古疑也就是經過了千年依舊無法解開的謎團。

總之,趙匡義就順理成章地接任了皇位,成了宋太宗。因為是第二位,所以叫做太宗,天下就在這個人的手上完全地統一了。因為經過後周的世宗、宋的太祖、宋的太宗共三代以至天下統一的事業,宮崎市定博士就拿來和本的信長、秀吉、家康等三代統一天下的事情比擬。

最後被攻陷的北漢,最初還想要與宋進行對抗,然而實在沒有辦法獲勝,因此最後就降服了。此際北漢的將軍中,有着第六十六位的楊業,就是這個人勸説君主向宋投降是較為明智的。

中國賣得最好的小説之一的《楊家將演義》,也就是從這個叫做楊業的人開始的。這本《楊家將演義》也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因此要説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稱呼其實也非常地困難。

這個人的一生,都是在與北方的契丹——其國號為遼——進行作戰。從其歸順於宋來看,他歷經了不少次的戰爭,而在最後一次出征時,於潘美——之前曾經提及,就是那個在征伐南唐之時大言不慚而被太祖叱罵的人——之下,以副將的身份遠征北方。將潘美派到北方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他對北方的事物幾乎完全不瞭解,卻要勉強出征。楊業的反對不但無效,還被硬派出去。抱着一死的決心下出擊的楊業終究為敵人所包圍,於打倒十數人之後因中槍落馬而遭俘。契丹雖然勸其歸降,惟其抵死不從,在傷口尚未處理、連飯都沒得吃的情況之下,數後氣憤而死。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潘美這個角在《楊家將演義》中就成了徹底的大惡人。

這楊業一門的所謂楊家將,其後歷經五代,一直都在北方與契丹進行作戰。而在這延續了好幾個世代的故事之中,最有名的要屬女英雄穆桂英,她除了是楊業孫子的子之外,也是我們要介紹的第六十八位武將。

在那之前,我們要先來看看第六十七位的耶律休哥。從名字上來看,耶律休哥乃是契丹族,也就是遼國的人。他有着“電帥”的綽號,也就是電擊將軍的意思(thundergeneral)。除了他本身非常地勇敢之外,也表示出他在用兵的速度上也是相當地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