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公交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他們是一對農民夫。夫倆都很勤快。丈夫在外打工,主要是做建築活,在省會長安一帶做工。最近幾年,建築活很緊張,丈夫一般只在夏收秋收季節回來一下,幫農忙,畢竟,農忙季節的農活,一個婦女很難一個人持的。丈夫節也在家團圓好些天。平時基本上都在省會做工。現在,匠人是越來越吃香了。匠人,建築隊的農民工,也是技術工人了。由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上了大學、高職、高專、中專後,要麼有了正式工作,要麼去了南方,要麼看不上一身灰塵汗水下苦力的建築工,因而建築隊的匠人裏面年輕人越來越少,匠人青黃不接。物以稀為貴,由於匠人越來越少,身價在不斷提升。過去做一天工,才三四十元,逐漸漲價到現在一天就一百元。丈夫很重視自己現在的工作,乾得很盡心。雖然累些,但是能掙到錢就很開心。

他們有一雙兒女,女兒上大專,兒子上初中,都花錢。平時,家裏就剩下子一個人,養雞、養豬、養牛、餵狗,還有那近十畝地,要她一個人作。一家人子過得和和美美。老母親一個人跟着兒媳婦吃飯,也很勤快,常常幫兒媳婦做做家務,務菜地、拔拔草、拉拉柴草,忙時做個飯。

一家人在一起又説又笑,從不生氣。兒孫孝敬老人,夫和睦,一心過光景,孫子孫女懂事,學習用功,積極向上。家和萬事興。一家人勤苦勞作,幾年下來,蓋起了二層樓房,安了大紅鐵門,頭門上蓋了平房。光景好比芝麻開花節節高。

唯一的寶貝兒子學業習很用功,常常起早貪黑,每天夜裏熬到凌晨一兩點,天不明五六點又去學校了,節假,星期天,其他孩子都玩去了,到村北頭的溝裏打野果子去了,到林子裏捉藏去了,到河裏摸魚去了,或者在家看電視。他們的兒子卻常常一個人呆在自己的房子中,靜靜地看書,一聲不響,彷彿沒人一樣。兒子學習太用功了,他明顯地消瘦了,常常咳嗽。她為兒子每天訂牛1斤,給他熱了喝,才使兒子蒼白的臉有了紅潤。兒子每次‮試考‬,都在班上名列前茅。中考時,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縣一中特快班,那可是全縣成績最好的幾十名學生啊,是全縣同齡孩子中的英啊!

他們兩口子都到很自豪,很欣,為有這樣爭氣的兒子。可是,縣一中離家有二十多里路。兒子要住宿,只是每個星期天要回家。三年啊,要多少個節假啊!離得又不遠,還是回來好,又節省伙食費,又能在家學習,還能調劑一下。並且村裏的孩子,鄉鎮裏度高中的孩子都是在家過週末。二十幾里路,一週往返一次,坐車要六元錢。一個月就要二十四元,一年就要二百四十元,三年可要七百二十元。兒子算了帳,説要騎自行車,他的自行雖不新了,騎是沒問題的。兒子也早就學會了騎自行車,只是初中離家近,只有四五里路,兒子不常騎,有時步行鍛鍊一下。可平時出門,走親戚,也騎自行車。可是去縣城上高中,路一側是幾十米深的鬥雞峽大渠。一不小心,就會墮入河裏,一命嗚呼。這麼多年來,公路上騎車開車出事的不少。一個月,都每天騎車往返,好好的,也沒出哈事,兒子説,他騎車都走路邊,騎得慢,不會出事的。兒子説,一到路上車多,行人多,他就不騎了,下來走了。直到路上車少了,再騎。兒子説,咱農民來兩個錢不容易,他能省就省一些。再説,騎車也是鍛鍊呢。學生成天在教室裏學習,缺少活動,他借週末回家趁機鍛鍊一下。

兒子説得也在理。可他們兩口子老是不放心。他們只有這一個兒子呀,並且兒子那樣懂事,好強、爭氣,現在家裏又不窮,光景越來越好,犯不着讓兒子每週來回騎自行車,太心了。走幾步路,到村西邊的大路上繞過樹木村莊遮擋,往東邊不到二里的公路上看一下吧,公路上車輛像線串的一樣,錯如梭,就是在家裏也能聽到公路上車鳴不斷。可兒子聽不進去,趁他們不注意,把自行車騎走了。他們兩口子再三考慮,決定讓兒子每週坐公車往返。再一次回來時,他便把自行車鎖了,放到樓上去了。兩口子輪翻給兒子做思想工作,老也在一邊上陣勸孫子。兒子終於情願坐車去上學了。

他們兩口子和老母親都放心了。他那一晚睡得很踏實,做了一個好夢。夢見兒子在公車上甜甜地睡着了,書包裏裝着一張獎狀。他放心地去省會做自己的建築活去了。

兒子坐車上學第二個禮拜下午回來時,卻出了意外。那一週,秋雨連綿不斷,天上老是灰濛濛的雲在積壓着,路面積水橫,更加光滑。一個年輕的司機開着一輛大客車在一邊是幾十丈深的溝邊公路上急速行駛。他們的兒子就在這輛車上坐着。車行駛到轉彎時,一輛貨車面駛來,公司機忙往路邊讓開,可由於技術不,加之慌亂,大客車一頭進了路邊百十米深的溝,全車三十二人全部殞命。而這時他正在省會的建築工地上的帳篷裏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