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油糊辣子葱薑蒜自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葱薑蒜世人都是識得的,油發辣子卻是敝鄉獨有的風味。乾紅辣子,切成小段,伴以素油,文火焙炒。眼見得辣子香脆了,倒入擂缽搗碎。擂缽需是土陶的,擂棰得用硬木的。陳年老擂缽擂出的油發辣子,口更好。做油發辣子很有講究,須焙炒得法,脆而不焦。擂時得使暗勁,搗得越碎越好。上好的油發辣子,多淋些素油,黏稠紅亮,見着饞人。敝鄉口味重,不論小炒涼拌,少不了放油發辣子。逢年過節,十幾個碗碟上桌,滿堂紅光。單放辣子還不夠,葱薑蒜也是少不得的。

敝鄉好吃狗,我做的小炒狗,很得朋友讚許。這朋友應是南方人,不是湖南蠻子,也離不得雲貴川鄂。我炒菜沒跟過師傅,全憑自己悟具此等悟,首先是得好吃。喜歡勺下廚的,多半屬饕餮之徒。小炒狗,最好選帶皮,切成小丁,先滾水過了,去血除腥。再將素油燒老,入鍋爆炒。炒至七成,淋白酒少許,佐以香桂,蓋了鍋子,拿文火去燜。火候到了,放入葱段、薑絲、油發辣子,飛快起鍋。若有花椒葉放些進去,香味更濃。花椒葉難得碰上,摘老柑橘葉切絲亦可充之。

我別樣得意之作是炒水鴨,手法大抵同上,只是不放椒葉或橘葉,生蒜籽卻斷不可少。倘若拿黃豆炒水鴨,這道菜就更絕了。先將黃豆炒得酥脆噴香備用,待鴨子火候剛好,混入拌勻,稍稍一燜,加上油發辣子葱薑蒜,即可盛盤。我在北京吃全聚德烤鴨,總喜歡把甜麪醬換成辣椒油,叫人大惑不解。胃是自己的水土養成的,真沒辦法。

因為口味重,敝鄉父老吃飯,少有不大汗淋漓的。鄉村文化有些凝滯,大家遇着同樣場景,都會説同樣的話,代代如此。比方下了太陽雨,總有人會説:邊出頭邊落雨,皇帝老兒嫁滿女。遇着別人吃飯汗,有人就會説:牛變的,辛苦命。因為牛鼻尖上的汗總是不幹的。鄉下誰又不是辛苦人呢?我做了幾十年的城裏人,如今吃飯不好就汗浹背。自然是個辛苦命。

夫人雖是湘人,卻自小生長粵桂,口味清淡。她老是笑話我,説我炒菜的絕招就是油發辣子葱薑蒜,但凡辛辣刺的作料,盡數放齊。我卻自嘲道:在下勺中幾味,祛驅毒,通氣醒腦,好比醫家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