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三卷驚濤拍岸第一百一十七章以彼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三卷驚濤拍岸第一百一十七章以彼之道第一百一十七章以彼之道換出來的小孩們,早已餓得皮包骨似的,個個無打采,似乎生了重病。儘管我們馬上給了他們一些吃的,當晚還是死了四個。老神仙周山得知後,不住嘴地埋怨我們,説飢餓過久的人,只能慢慢地用稀粥調養,絕不能喂以飽食,否則很容易死人。

問起圍城情況,小孩們雖然説得結結巴巴,但也還是説出了個大概。祖大壽他們斷糧數月,把城內的樹葉、樹皮都吃光了,老鼠也捉來吃光了,然後開始殺馬匹,馬匹也吃完了,就開始吃死人。失去了戰鬥力的明兵,終於擋不住清兵的猛烈進攻,城破了,滿城軍民遭到了清兵的瘋狂屠殺,錦州成了人間地獄,屍骨如山,只留下了三千官兵和三千名十歲左右的小孩。官兵被驅使去掩埋屍體,聽説準備收編到漢四旗軍中,充作炮灰;小孩則準備帶回盛京,作滿清人家養的包衣奴才。

這晚‮夜午‬,阿濟格、濟爾哈朗和七千被俘清兵終於被送到了。我們平添了二萬步兵和一筆重要的籌碼。

第二天一早,嚐到了甜頭的清兵又推出了三百名小孩,要求跟我們換糧,不然就殺了他們。

這回我一口回絕了,然後讓談判使者看了下我們帶來的清兵俘虜,讓使者告訴多爾袞,他敢殺多少漢人,我就殺同等數量的清兵。

之後,我也派出談判使者去跟多爾袞談判。要求和多爾袞換戰俘,多爾袞遲遲沒有答覆。現在多爾袞恐怕也是進退兩難,這裏有他地兩個親弟弟,還有七千清兵,如果不換,他在道義上過不去,而錦州城內很多清兵原來也是阿濟格和濟爾哈朗的手下。滿清人崇尚義氣,多爾袞不換的話。恐怕會引起軍心譁變;但如果換,這七千人勢必給本已斷糧的清兵增添累贅,對得不到糧草補充的多爾袞來説,無異於雪上加霜。

所以多爾袞想來想去,最後同意換戰俘,但要求我們提供一百萬斤糧草。

我一口就回絕了給糧草的方案,多爾袞惱羞成怒。推出了一百名小孩和一百名官兵,要殺了示威。這個好應付,我也推出了三百名清兵,準備砍頭。我料多爾袞也只是做做樣子,誰怕誰?

不料,多爾袞還真的下令殺了兩百名人質,我一怒,也當即砍下了三百顆清兵地人頭。

多爾袞見我跟他硬碰硬。於是又出了一招,他把幾千名漢人人質推到隊伍前面,騎兵和步兵們跟在後面向東城門發動進攻。

我聞訊後立即趕到東城門,同時心內暗笑,如果讓這些人質過了木橋,我把木橋一堵。就等於救出了人質,因此,我命令士兵們不得放箭,靜觀其變。

但多爾袞的心思顯然沒那麼糊塗,等近了壕溝,後面地步兵即衝入人質羣中,一人挾持一個人質,向木橋衝來。後面的騎兵催馬趕上,人質如果不往前跑,就會被馬踏死。因此那些小孩和被俘官兵只能拼命向木橋狂奔。

我嘆了口長氣。如果讓他們衝過來,大夥兒投鼠忌器。恐怕會亂成一團。看來沒辦法了,只有犧牲這些人質了,我絕不能讓這些清兵衝殺突圍。

“開火。”我把心一橫,迅速發出了命令,大夥兒的火槍和弓箭頓時向清兵人**去,雖然儘量不到人質,但刀槍無情,最後還是誤殺了很多小孩和被俘官兵。

清兵見我們不顧及人質,如意算盤落了個空,頓時慌起神來,前進的腳步徘徊起來。但我們的火力並未停止,片刻不停地向清兵傾瀉過去。清兵見狀,只好灰溜溜地退回城裏。

等他們退回城裏,我立即令人押了二千名被俘清兵,在四個城門處各殺了五百名。東城門的被俘清兵臨死前,憤怒地向城牆上咒罵着多爾袞。城上的士兵頓時騷亂起來,一些騎兵又衝出城門,準備搶回人質。但殺人只需要一秒,等他們出來,我們地士兵早已完成任務,策馬跑回了木橋。

想着被殺的漢人人質,特別是那些孩子,我憤恨難當,計劃着另一次復仇行動。

當晚子夜,我們的營房外忽然出現了一萬名手持火把的清兵,他們喧囂着向我們衝殺過來。我們的士兵頓時慌作一團,木橋也不守了,四處奔逃。

城上的守兵一見援兵到了,而且衝散了我們的防守,都欣喜萬分,立即集中力量,出來了幾萬騎兵,叫嚷着向木橋處衝來。我們也不阻攔,直到五千名左右的清兵衝過了木橋,我們埋伏着地步兵和火槍手才突然現身,封住了木橋。此時那一萬名“清兵”忽然下上衣,轉眼間就變成了李家軍,和其他騎兵、步兵一起,把衝過橋的五千名清兵嚴嚴實實地包圍起來。

那五千名飢腸轆轆的清兵本已沒有多少戰半力,全憑突圍的希望在支撐着,一見中了埋伏之計,都大驚失,全無鬥志,短暫的刀兵接觸後,紛紛着半生不的漢語大聲喊話,願意投降。我們令他們把刀槍扔在地上,下馬受綁。

未過橋地清兵被我們的人羣隔斷了視線,不明究竟,還在拼命地往木橋上衝,留下了一批屍體。

我這招詐術是向皇太極學的,十年前的大淩河戰役,皇太極重兵圍困大淩河城後,為消滅城內祖大壽的軍隊,派人假扮成明朝官兵前來救援。祖大壽中計,帶兵出城接應,準備內外夾攻,不料接近援軍時,援軍卻轉眼變成了催命的清兵。祖大壽嚇得魂飛九天外,立即帶兵後撤,卻已陷入重圍,衞兵們拼死救出祖大壽,回到城中,部隊損失慘重。之後,祖大壽再也不敢相信援軍,直到四萬明朝援軍真的到來時,祖大壽仍誤以為是詐術,不敢出城接應,明朝援軍大敗,祖大壽最後只得投降。而現在,我正是要以彼之道,還諸彼身。

把五千名歸降清兵收拾妥當,那一萬名“清兵”又重新穿上了衣服,手持火把衝到木橋附近,我們的士兵默契地配合着,紛紛“逃散”清兵大喜,又有六千名清兵衝過木橋來,被我們依樣畫葫蘆,包了餃子,這六千名清兵比上一批稍為強悍些,衝殺了好一陣,才束手就擒。

這批清兵投降後,其餘的清兵發現中了計,立即帶兵回撤到火槍擊範圍之外,徘徊了一陣,無計可施地回到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