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山寨版車陣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一孤注一擲的行為立刻就遭到了質疑,有將軍勸諫道“只要軍隊還在,哪怕都城暫時陷入敵手,也總能奪回,現在敵人鋭氣仍盛,決戰的時機還沒到啊!”
“哼,你説得倒是輕鬆,可我們還能退到哪兒去?你們不要忘了,西面的遼國餘孽可對我們一直懷恨在心(主要是當年金國滅遼時,西夏在被金人狠狠教訓一頓後,意識到金軍的強大,立刻掉轉槍頭加入了金國一邊,致使遼國的窘境雪上加霜,很快便滅亡了。而西遼國是當初遼國的皇族耶律大石所建,一直對此耿耿於懷,要不是沙漠阻隔,外加西夏的實力並不比西遼弱,兩國只怕早就打得不可開了。)呢,如果我們國都被佔的消息傳過去的話,他們有可能會錯失落井下石的良機嗎?”李仁孝畢竟是一國之君,看得比大臣們更加長遠。
可還是有大臣提出異議,他們的話也很有道理,興慶城經營多年,已經是天下少有的堅城,如果倚城死守的話,以趙宋聯軍那點兵力是無論如何拿不下來的。但李仁孝馬上就提醒他,趙宋聯軍既然能在西夏軍隊一直堅壁清野的情況下穩步推進,可見他們後勤的強大。而若他們包圍了興慶城,完全可以從四處徵集糧草,應付起來就更是輕鬆。反倒是西夏數十萬軍民困守國都,僅靠存糧又能堅持多久呢?在李仁孝看來,固守興慶,趙宋聯軍的確是攻不下來的,但若他們圍而不攻,那夏軍就只能等死了。
西夏的大臣們這下也提不出有力的反駁意見,所有人都將自己的力量投注於即將開始的決戰之中。説起來,項人的團結是令人敬佩的,要不然這樣一個小民族,又怎麼能在大國的夾縫中堅持這麼多年呢?
然而,神從來就不是萬能的,趙軍在中原戰場上威風八面的戰車大圈防禦戰術現在已經傳入南宋軍中,而吳璘雖然年事已高,腦袋卻沒有僵化,反倒比很多年輕的軍官更能活學活用。在吳璘看來,有強大的人力戰車固然是很好,但實在沒有的話,替代品也並非很難找,只要同時滿足路障功能和移動靈活這兩點即可。於是,當西夏步兵混編的近二十萬大軍傾巢而出之後,擺在他們眼前的卻是以運糧車為外圍骨架構建出來的山寨版大車戰陣。
西夏人一看就悶了,這運糧車還能這麼用的?其實這是很老的戰術了,當年漢代的衞青與匈奴單于的主力騎兵在漠北決戰時,就是採取了利用武剛車結陣阻擋對方騎兵衝擊的戰術,武剛車是兩用車輛,既可用作戰車,也可用作運輸車。可是後來中國人又犯了好就全好、壞就全壞的老病,在意識到戰車的諸多不足後,不是想着改進,而是直接將其扔進了垃圾堆,而走上了利用重步兵對抗騎兵的路線。這種路線未必比以車制騎的戰術差,至少成本會低上很多,然而以步制騎對士兵素質尤其是勇氣和鬥志的要求極高。盛唐時漢人極其自信,那時採用這一戰術自然沒有問題,經典例子就是唐代所向披靡的陌刀陣。宋朝繼承了類似的戰術,不過出於成本的考慮將陌刀換成了更加便宜也更加容易使用的斧鉞,效果本應沒多大差別,然而宋朝的民風已經變得文弱內斂,這時再用這種以命搏命的戰術,就顯得非常不合適了。正是因為這樣,當年金軍南下時,北宋軍隊人數再多也是不堪一擊,如果採用以車制騎的戰術,雖然也未必能阻止得了靖康之亂的發生,但至少也不會那麼慘吧?
不過,這支西夏大軍並非純粹的騎兵,所以還好辦一點,派步兵上去將那些攔路車全部砸碎就好了。可當西夏步兵真的衝上來之後,密集的車陣突然開了一道大口子,吳家軍那六千已經披上鐵甲的騎兵從中衝了出來,西夏步兵為了方便砍車,陣型混亂不堪,又如何能夠抵擋地了重騎兵的突擊?只是一個照面,西夏數萬步兵就被打得潰不成軍,伏屍萬餘,僥倖逃生的也各自逃竄,再也不敢向聯軍進攻了。西夏的步兵大多是漢人,鬥志遠不能和身為統治民族的項人相比,開小差的人越來越多。如果是在兩軍僵持階段,西夏人還能通過控制漢人官兵的家人其出死力,可現在趙宋聯軍都打到西夏的國都了,傻子都能看得出西夏危在旦夕,當地漢人自然硬氣了很多,甚至有人還威脅道,你要敢傷害他的親人,到了西夏滅國時,就是清算!而當聯軍不斷宣傳優待俘虜的政策後,西夏軍中漢人官兵反正的數目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西夏人最終還是不得不用騎兵去對付聯軍的車陣由於車陣的阻擋,西夏騎兵的衝擊力本發揮不出來,不得不採用弓騎戰術。然而,對沒有盾牌的騎兵來説,與擁有大量神臂弓的聯軍步兵對,絕對是很不划算的一件事。而近戰的話,失去衝擊力的騎兵就更不是裝備長兵器的重步兵的對手,隨着戰況越來越烈,聯軍的優勢也越來越明顯。夏王李仁孝雖然是個外行,但他也看出再打下去必敗無疑,不得不下令全軍撤入城中。可他卻不知道,這樣做正中了鄭南臣的圈套。
“這些項人在野戰上固然強悍,但要説到守城,只能算是二,何況他們還沒見識過我們趙軍天下無雙的攻城手段呢!”鄭南臣遠望高大的興慶城,輕輕冷笑道。趙軍此次帶來的工兵不多,但其中很多都具有很高的專業水平,夏軍進城後他們立刻忙碌了起來。
到了第二天早上,躲進城裏的西夏人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僅僅只是一個晚上,二十四具高聳入雲的巨型投石機就已經組裝完畢。似乎是特意向西夏人道聲早安,東方剛現出一抹魚肚白,一枚一百五十斤重的石彈便呼嘯着飛上了城頭,將一幢民宅砸了個稀巴爛。接着其他的投石機也陸續開火,興慶城再怎麼堅固,一時也有些難以抵擋。李仁孝見勢不妙,連忙增派大量士兵和民夫趕往遇襲地點,殊不知這正是鄭南臣想要看到的見到夏軍在南門增兵後,鄭南臣馬上向軍令官示意,很快那二十餘具投石機就更換了“炮彈”如果西夏人看到這些新“炮彈”的尺寸,可能會暗鬆一口氣,五十斤的“炮彈”怎麼也沒一百五十斤的可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