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君要臣死臣就死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林沖緊緊的盯着宗澤:“最後一個問題,如果是當今聖上呢?”宗澤在林沖問到皇子嬪妃的時候就知道林沖必然要最後問到聖上,這是他最不願意回答的問題,其實隱約中,宗澤已經知道了這個問題的最終答案,可是,他真的不想去面對。從小到大,他受到太多的儒家思想的薰陶,自從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今,千百十年,千千萬萬的文人武人百姓人都知道三綱五常,都知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綱”中最最重要的就是君臣之間的關係,他怎麼能去懷疑自己心中深蒂固的思想錮。
宗澤的心情很沉重:“自古,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卻沒聽説過臣讓君死,君不得不死。聖上不僅是我大宋之真命天子,也是我大宋能立足下去的本,出聖上,我大宋國威何在,我大宋千千萬萬子民的顏面何在,我泱泱中華的靈魂何在!如若定要在這二者中選其一,我只好選死戰護君。”
“可惜啊,可惜。”林沖聽宗澤説完,就趕忙接口,同時大搖其頭。
宗澤惑:“兄弟,你…”林沖瞧着宗澤,這種死板的老頑固一定要狠狠地打擊一下。咬着牙,下了狠心,從牙縫裏迸出一句:“有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如若聖上昏庸荒,損德無道,哥哥也要侍奉到底麼?”宗澤聽了呼頓時重起來,臉難看,一言不發的看着林沖。
過了一會兒,宗澤不由的壓低了聲音:“兄弟可是要造反?”林沖搖搖頭:“哥哥莫要起疑,小弟只是就事論事,不曾想過造反。當今聖上雖説不上英明決斷,但也還未到是非不分,顛倒黑白的地步,小弟只是為我大宋益積弱擔憂,如若我料想的不錯,五年後十年內,金國必定滅掉遼國,撕毀盟約,與我大宋為敵,兩國開戰之,不久矣。”林沖説的這話,還算是比較靠譜的。此時為西曆1119年左右,大宋宣和元年,金國正與遼國打得難解難分,等到到了西曆1125年,遼國五京『東京、上京、中京、西京、南京』被金國依次打下,金國最大的世仇遼國亡國的時候,金國本未做修整,直接揮師南下,與北宋開戰,短時間滅了北宋,擄掠了徽欽二宗,即為中華史上的最丟人現眼的歷史事件『靖康恥』。
林沖可不是史學家,上學的時候對歷史上一串串的數字就頭疼,本不知道現在所處的時間是公元什麼年代,更不用説大遼亡國的時間了。
但是林沖會算。
記憶中嶽飛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抗金了,小時候看的連環畫上,宣和這個字眼比較好聽,後來又有宣紙的説法,經常見爺爺在書案前拿着潔白柔韌的宣紙揮毫潑墨,就記下了宣和的年號。連環畫中,岳飛在大宋宣和元年的時候正是16歲,結婚生子後有了小寶寶岳雲,然後還在家裏頭跟着某個武師學習武藝,好像是術吧,記不清了,但岳飛在19歲的時候抗遼,因父喪還鄉守孝,五年後岳飛24歲的時候金兵大舉南下,算來算去,也就是五六年後金兵滅遼攻宋,這樣推算出來的結果,自然準確高些。
宗澤聽林沖沒有造反的意思,還言之鑿鑿的説金兵馬上來攻,頓時放下心來。據這幾年上任知縣時候的經歷,特別是聽從宋金邊境回來的人説話,宗澤有理由相信,林沖這種判斷不是聳人聽聞,空來風。
當下宗澤豪氣干雲,鬚髮無風自動:“如若金兵來犯,定叫金兵有去無回!”林沖面上一笑,心中卻對這種一筋的忠臣不怎麼看得起“哥哥老當益壯,自應多多殺敵,只是如若聖上下旨所有兵馬不準就地抵抗,而是回京勤王,又當如何?”宗澤不愧為一代名將,也不思索,張口便答:“果真如此,八十萬軍可悉數回京,其餘廂軍番兵土兵等則可就近修築堡壘要,層層設防,以抵擋金兵鐵騎。”林沖大讚。
大宋朝實行募兵制度,有所謂八十萬軍,其實指的是常規軍。
八十萬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前的宋神宗年間統計的數量,後來王安石裁減了不少,不過民間常用此數量而已。而且軍並不是後世所説的保護皇帝的近衞軍及京畿的衞戍部隊,而是常規部隊。依據大宋朝兵制,軍隊由軍、廂軍、番兵、土兵等組成。軍相當於人民解放軍,廂軍相當於各地武警部隊,番兵由西北部各少數民族部族構成,相當於自治區的武警部隊,土兵基本上相當於民兵組織,但也擔任當地的治安職責,有民警的影子。
宗澤用此種方法進行防衞,優點是可以阻擋金兵南下的步伐速度,可以爭取時間儘快從各處調兵力與之對抗,缺點是廂軍土兵戰鬥力低下,容易傷亡過重,不過金兵兇悍暴極易屠城,算下來還是宗澤的方法更好一些。
只是林沖緊接着問了一句,卻把宗澤給問倒了:“如若朝中有佞小人挑撥教唆聖上,割地求和又或者遷都大江以南,又當如何?”宗澤頓時語結,朝中佞橫行,他是知道的,不過官小言微無可奈何。
挫敗佈滿心頭的宗澤思索了一會兒,悲壯説到:“若果真如此,便是我大宋劫數難逃,宗澤有生之年,不能讓我大宋子民當那亡國奴才,必與金兵糾纏到底,不死不休!”林沖繼續問到:“可聖上定要求和割地,還不許抵抗,又當如何?”宗澤長嘆一聲,彷彿這就是最終的結局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亡,臣不得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