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曹翰楊信(弟嗣贊)進李漢瓊劉遇李懷忠米信田重進劉廷翰崔翰曹翰,大名人。少為郡小吏,好使氣陵人,不為鄉里所譽。乾祐初,周太祖鎮鄴,與語,奇之,以隸世宗帳下。世宗鎮澶淵,署為牙校,入尹開封,留翰在鎮。會太祖寢疾,翰不俟召,歸見世宗,密謂曰:"主上不豫,王為冢嗣,不侍醫藥而決事於外廷,失天下望。"世宗悟,即入侍,以府事屬翰總決。
及世宗即位,補供奉官,從徵高平,參豫謀畫。尋遷樞密承旨,護決河。世宗徵淮南,留鎧甲千數在正陽,既而得降卒八百,部送歸京師。時翰適從京師來詣,過正陽十數里許遇之,慮劫兵器為叛,矯殺之。及見世宗,具言其事,世宗不悦。翰曰:"賊以困歸我,非心服也,所得器甲,盡在正陽,苟為所劫,是復生一淮南矣。"因不之罪。從徵瓦橋關,會班師,留知雄州。世宗大漸,諭範質等以王著為相,翰為宣徽使。質以著嗜酒,翰飾詐而專,並寢之。改德州刺史。
宋初,從徵澤、潞,還,改濟州刺史。乾德二年,太祖親征西蜀,移刺均州,澗谷深險,翰令鑿石通道,師旋以濟;詔兼西南諸州轉運使,自石門徑趨歸州,餉運不乏,由夔、萬入會王全斌軍,成都以平。時全師雄擁眾十萬餘據郫縣叛,謀窺成都,翰率兵會劉光毅、曹彬等討平之。未幾,軍校呂翰殺武懷節,據嘉州以叛,翰及諸將奪其城。諜知賊約三鼓復來攻,翰戒知更使緩,向晨猶二鼓,賊眾不集而潰,因而破之,劍南遂平。師還,遷蔡州團練使。
開寶二年,從徵太原,復為行營都壕砦使。既班師,會河決澶州,令翰董其役,翰出銀器助役,沉所乘白馬以祭;複決陽武,再護役,皆有成績。將徵江南,命翰率兵先赴荊南,改行營先鋒使,進克池州。金陵平,江州軍校胡德、牙將宋德明據城拒命。翰率兵攻之,凡五月而陷,屠城無噍類,殺兵八百。所略金以億萬計,偽言
致廬山東林寺鐵羅漢像五百頭於京師,因調鉅艦百艘,載所得以歸。錄功遷桂州觀察使、判潁州。
太平興國四年,從徵太原,為攻城南面都部署。與崔彥進、李漢瓊、劉遇三節度分部攻城,翰攻東北,而劉遇攻西北,與劉繼元直,城尤險固,遇與翰易處,翰言:"觀察使班次下,當部東北。"遇堅
易之,數
不決。上慮諸將不協,遣諭翰曰:"卿智勇無雙,西北面非卿不能當也。"翰乃奉詔,築土山瞰城中,數
而就,繼元甚恐。軍中乏水,城西十餘里谷中有娘子廟,翰往禱之,穿渠得水,人馬以給。又從徵幽州,率所部攻城東南隅,卒掘土得蟹以獻。翰謂諸將曰:"蟹水物而陸居,失所也。且多足,彼援將至,不可進拔之象,況蟹者解也,其班師乎?"已而果驗。
五年,從幸大名,拜威軍節度,仍判潁州,覆命為幽州行營都部署。詔督役開南河,自雄達莫,以通漕運,議築大堤以捍之。翰遣徒數萬,伐巨木於漢境,遣騎五,授五
旗為斥候,前遇丘陵、水澤、寇賊、煙火,則各舉其旗以為應,又起烽燧於境上,敵疑不敢近
,得巨木數萬以濟用,訖事歸鎮。
翰在郡歲久,征斂苛酷,政因以弛。上以其有功,每優容之。會汝陰令孫崇望詣闕,訴翰私市兵器,所為多不法。詔遣御史滕中正乘傳鞫之,獄具,當棄市,上貸其罪,削官爵,錮登州。雍熙二年,起為右千牛衞大將軍、分司西京。四年,召入為左千牛衞上將軍,賜錢五百萬,白金五千兩。淳化三年,卒,年六十九,贈太尉。上命遷其四子守謙、守能、守節、守貴官,其六子守讓、守贄、守澄、守恩、守英、守吉皆補殿直。
翰陰狡多智數,好夸誕,貪冒貨賂,飲酒至數鬥不亂。每奏事上前,雖數十條,皆默識不少差。嘗作《退將詩》曰:"曾因國難披金甲,恥為家貧賣寶刀。"翰直,因語及之。上憫其意,故有銀錢之賜。鹹平元年,賜諡武毅。
楊信,瀛州人。初名義。顯德中,隸太祖麾下為裨校。宋初,權內外馬步軍副都軍頭。建隆二年,領賀州刺史。改鐵騎、控鶴都指揮使,遷殿前都虞候,領漢州防禦使。乾德初,親郊,為儀仗都部署。四年,信病喑,上幸其第,賜錢二百萬。五年,改靜江軍節度。開寶二年,散指揮都知杜廷進等將為不軌,謀,夜啓玄武門,召信逮捕,遲明,十九人皆獲,上親訊而誅之。六年,遷殿前都指揮使,改領建武軍節度。
太祖嘗令御龍直習水戰於後池,有鼓譟聲,信居玄武門外,聞之,遽入,服皂綈袍以見。上謂曰:"吾教水戰爾,非有他也。"出,上目送之,謂左右曰:"真忠臣也。"九年,授義成軍節度。太平興國二年,改鎮寧軍,並領殿前都指揮使。三年,以瘍疾在告,俄卒,贈侍中。
信雖喑疾而質實自將,善部分士卒,指顧申儆,動有紀律,故見信任,而終始無疑焉。有童奴田玉者,能揣度其意,每上前奏事,及與賓客談論,或指揮部下,必回顧玉,書掌為字,玉因直達其意無失。信未死前一,喑疾忽愈,上聞而駭之,遽幸其第。信自言遭遇兩朝,恩寵隆厚,敍謝
慨,涕泗橫集。上加
勉,錫賚有差。信弟嗣、贊。
嗣,建隆初以信薦為殿直,三遷崇儀副使、大山軍監軍。雍熙四年,就命知軍事。代還,以吏民借留再任,俄遷高陽關戰棹都監。淳化二年,改知保州,門無私謁。轉運使言其治狀,優遷威虜軍,改崇儀使,與曹思進同為靜戎軍、保州、長城、蒲城緣邊都巡檢使。改如京使,再知保州,有戰功。
真宗即位,加洛苑使。鹹平初,領獎州刺史。三年,與敵人戰於廉良,斬首二千級,獲戰馬輜重甚眾,以功真拜保州刺史。召還,授本州團練使。時楊延昭方為刺史,嗣言:"嘗與延昭同官,驟居其上,不可,願守舊官。"上嘉其讓,乃遷延昭官。嗣與延昭久居北邊,俱以善戰聞,時謂之"二楊"。嗣以武人治郡,不屑細務,又兼領巡徼,在郡少,城堞圮壞,有未葺者,詔供備庫副使趙彬代之,改深州團練都巡檢使兼保州鈐轄。
五年,邊人寇保州,嗣與楊延昭御之,部伍不整,為所襲。士馬多亡失,代還,特宥其罪。明年,與防秋之策,條陳北面利害,以其練達邊事,出為鎮、定、高陽關三路後陣鈐轄,移定州副都部署,留其家京師,假官第以居。
景德初,改鎮州路副都部署。上以嗣耄年總軍政,慮有廢闕,旋命代之。連為趙、貝深三州部署。大中祥符五年,復出為天雄軍副都部署。六年,以左龍武大將軍致仕。明年卒,年八十一。錄其子承憲為侍。
贊稍知書,無異能,以兄故得掌旅,累資朝著至牧守焉。
進,朔州馬邑人。幼給事魏帥杜重威,重威愛其淳謹,及壯,猶令與姬妾雜侍。重威敗,進以膂力隸軍伍。周廣順初,補散指揮使,累遷鐵騎都虞候。宋初,轉本軍都校、領欽州刺史,遷馬步軍副都軍頭、領虔州團練使,改虎捷右廂都指揮使、領睦州防禦使。建隆二年,改領閬州。乾德初,改龍捷左廂都虞候、領利州觀察使。後四年,權步軍。杜審瓊卒,命進代領其務。五年,領彰信軍節度兼侍衞步軍都指揮使。
開寶元年,將徵太原,以進將河東行營前軍。開寶二年,太祖師臨晉陽、置砦四面,命進主其東偏。師未成列,太原驍將楊業領突騎數百來犯,進奮身從數人逐業;業急入隍中,會援兵至,緣縋入城獲免。上賞之。六年,改侍衞馬軍都指揮使、領鎮安軍節度。九年,又命將河東行營兵徵太原,入其境,敗太原軍於城北。太祖崩,召還。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忠武軍節度。在鎮歲餘,一
自外歸,有大蛇卧榻上寢衣中,進怒,烹食之。遇疾卒,年五十一,贈侍中。
進出戎行,形貌魁岸,居常恂恂,每擐甲冑,髮皆豎。進名進,自稱曰暉,人問之,則曰:"吾
從吾便耳。"先是,
中軍校,自都虞候已上,悉書所掌兵數於梃上,如笏記焉。太祖一
問進所掌幾何,進不識字,但舉梃以示於上曰:"盡在是矣。"上以其樸直,益厚之。嘗受詔巡京師,聞裏間有畜養禽獸者,見必取而縱之,罵曰:"買
不將供父母,反以飼禽獸乎。"太宗嘗令親吏臂鷹雛於市,進亟
放之,吏曰:"此晉王鷹也。"進乃戒之曰:"汝謹養視。"小民傳以為笑,其變詐又如此。杜重威子孫有貧困者,進分月俸給之,士大夫或有愧焉。子崇義閒廄使,崇貴閣門祗候。
李漢瓊,河南洛陽人。曾祖裕,祁州刺史。漢瓊體質魁岸,有膂力。晉末,補西班衞士,遷內殿直。周顯德中,從徵淮南,先登,遷龍旗直副都知,改左指揮使。宋初,再遷鐵騎第二軍都校、領饒州刺史,遷控鶴左廂都校、領瀘州刺史,改澄州團練使,轉虎捷左廂都指揮使、領融州防禦使,遷侍衞馬軍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
王師徵江南,命領行營騎軍兼戰棹左廂都指揮使,自蘄攻岐口砦,斬首數千級,獲樓船數百艘,沿
拔池州,破銅陵,取當塗,作浮樑於牛渚以濟大軍。分圍金陵,率所部度秦淮,取鉅艦實葦其中,縱火攻其水砦,拔之。江南平,以功領振武軍節度。
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彰德軍節度。四年,太宗親征太原,改攻城都部署。漢瓊與牛思進主攻城南偏,漢瓊先登,矢集其腦,並中指,傷甚猶力疾戰。上召至幄殿,賜良藥以勞之。先是,攻城者以牛革冒木上,士卒蒙之而進,謂之
子。上
幸其中,以勞士卒,漢瓊極諫,以為矢石之下,非萬乘之尊所宜輕往,上乃止。太原平,改鎮州兵馬鈐轄。
契丹數萬騎寇中山,漢瓊與戰於蒲城,大敗之,逐至遂城,俘斬萬計,加檢校太尉。車駕幸大名,漢瓊上謁,陳邊事稱旨,命為滄州都部署,加賜戰馬、金甲、寶劍、戎具以寵之。六年,以病還京,賜白金萬兩,月餘卒,年五十五,贈中書令。
漢瓊木強,使酒難近,然善戰有功。無子,弟漢贇、漢彬。太平興國初,漢贇補供奉官,嘗監高陽關、平戎軍,乘傳衢、婺二州,捕劇賊程白眉數十人,悉殲焉。累仕崇儀使、知寧州,大中祥符七年卒。漢彬至禮賓副使。
劉遇,滄州清池人。少魁梧有膂力。周祖鎮大名,隸帳下。廣順初,補控鶴都頭,改副指揮使。宋初,遷御馬直指揮使,俄領漢州刺史,改領眉州。累遷控鶴右廂都指揮使、領瓊州團練使。從徵太原,以功遷虎捷右廂,改領蔚州防禦使。開寶六年,轉侍衞步軍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徵江南,領步軍戰棹都指揮使。時吳兵三萬屯皖口,遇會諸路兵破之,擒其將朱令贇、王暉等,獲戎器數萬,金陵以平,錄功加領大同軍節度。車駕雩祀西洛,命率衞以從。
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彰信軍節度。四年,徵太原,與史珪攻城北面,平之。進攻范陽,師還,坐所部失律,責授宿州觀察使。五年,從幸大名,復保靜軍節度、幽州行營都部署,護築保州、威虜、靜戎、平、長城五城。八年,徙鎮滑州。晨興方對客,足有灸瘡痛,其醫謂火毒不去,故痛不止。遇即解衣,取刀割瘡至骨,曰:"火毒去矣。"談笑如常時,旬餘乃差。遇
淳謹,待士有禮,尤善
,太宗待之甚厚。雍熙二年,卒,年六十六,贈侍中,歸葬京師。
李懷忠,涿州范陽人。初名懷義。太祖掌兵時,隸帳下為散都頭,累遷殿前都指揮使、都虞候、領開州刺史。乾德中,授東西班都指揮使,改領富州。開寶中,從太祖徵晉陽,累月未下。會盛暑,
班師以休息士卒,懷忠謂:"賊嬰孤城,內無儲峙,外無援兵,其勢危困,若急攻之,破在旦夕,臣願奮鋭為士卒先。"會大熱,戰不利,懷忠中
矢,力疾戰益奮。還授散指揮使,遷富州團練使,改
騎左右廂都指揮使。
上幸西京,愛其地形勢得天下中正,有留都之意。懷忠乘間進曰:"東京有汴渠之漕,歲致江、淮米數百萬斛,衞數十萬人仰給於此,帑藏重兵皆在焉。
本安固已久,一旦遽
遷徙,臣實未見其利。"上嘉納之。
太宗即位,改領本州防禦使,稍遷侍衞步軍都虞候、領大同軍節度。三年,改步軍都指揮使,五月,卒,贈侍中。錄其子紹宗等三人為供奉官。大中祥符三年,又錄其子德鈞為借職。
米信,舊名海進,本奚族,少勇悍,以善聞。周祖即位,隸護聖軍。從世宗徵高平,以功遷龍捷散都頭。太祖總
兵,以信隸麾下,得給使左右,遂委心焉,改名信,署牙校。及即位,補殿前指揮使,遷直長。平揚州
,信執弓矢侍上側,有遊騎將迫乘輿,
之,一發而斃。遷內殿直指揮使。開寶元年,改殿前指揮使、領郴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