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酒入詩書墨更香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談起中國的文人,嗜酒者不勝枚舉,那些頗有名望的墨客騷人更是深好此物。鴻儒相聚,可以無佳餚之香,可以無管絃之樂,唯不可缺酒。有酒方有興致,有酒方有話題,談笑風生,闊論天下,飲酒對詩,妙趣橫生。酒,因文人的飲用更顯甘醇;文人,因酒的滋潤寫出的文章更具靈氣。文人與酒似乎有着不解之緣。

文人嗜酒者甚多,而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斗酒詩百篇”的李白了。李白的酒有豪放之風,超然之氣;其文筆暢達如泉不止,其漫之情似道骨仙風。杜甫譽之“下筆驚天地,詩成泣鬼神”然而他的酒名不再他的詩名之下,一樣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了。

相傳李白在任翰林供奉時,一玄宗與楊貴妃賞牡丹。玄宗突然,讓樂師李龜年召他入宮。李龜年到處尋他都找不到,最後在一酒館中發現爛醉如泥的李白。入宮後,玄宗問他還能否做詩,李白説:“我無酒不能成詩,越醉越寫的好”玄宗疑慮,命其作詩。李白揮筆寫下了:“雲想衣裳花想容,風扶檻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等三首膾炙人口的清平樂。玄宗大悦,又賜美酒。這事不徑傳開,使李白的有了“酒中詩仙”的美譽。

與李白醉詩一樣有名氣的要屬張旭的醉書了。張旭乃唐代一書法名家,擅草書,被後世稱為“草聖”據説,他家貧如洗。每酒癮來時,到街頭巷尾,尋一粉壁,當眾潑墨。眾多名其名或好其字者便出資讓其痛飲。張旭狂醉之後,常常以發蘸墨,甩髮成字。其字更有神韻,如騰雲吐霧,似狂風舞柳,猶萬馬奔騰,實乃書法中的上品。

李白的詩與張旭的書法都是醉後而成,後人便更加推崇模仿了。然而文人為何好酒呢?我認為,月需靈,而酒恰恰可以給詩人以靈的啓迪。

靜夜小樓,月掛柳梢,風送花香。一壺濁酒入口,在半醉半醒之間,在亦真亦幻之際,望星稀月朗,聽鳥啼蟬鳴,詩人往往變得格外鋭,大自然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撥動詩人情的心絃,從而能夠捕捉住轉瞬即逝的靈

酒是詩人獲取靈的媒介,當然詩人的喜怒哀樂都離不開酒了,也就會有許多關於酒的美麗詩篇。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詩人快樂的甜酒。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這是詩人心酸的酒,“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是相思的苦酒,“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孤獨的悶酒。詩人有多少種情懷,酒就有多少種味道,詩就有多少種魅力。酒中藴含了詩人的情,詩中散發了酒的清香。

酒入詩書墨更香。酒是詩人情的催化劑,詩人是情的抒發者。兩者的撞擊是一種心靈的呼喚,一種悉的前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