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卷十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子八忽台兒,官至通奉大夫、浙東道宣使都元帥,平浙東、建寧盜賊,數有功。不花子忽都答兒既長,分襲蒙古軍千户,從平宋有功,授浙西招討使,改邳州萬户,後加榮祿大夫、平章政事,卒。

亦黑失亦黑失,畏吾兒人也。至元二年,入備宿衞。九年,奉世祖命使海外八羅孛國。十一年,偕其國人以珍寶奉表來朝,帝嘉之,賜金虎符。十二年,再使其國,與其國師以名藥來獻,賞賜甚厚。十四年,授兵部侍郎。十八年,拜荊湖占城等處行中書參知政事,招諭占城。二十一年,召還。覆命使海外僧迦剌國,觀佛缽舍利,賜以玉帶、衣服、鞍轡。二十一年,自海上還,以參知政事管領鎮南王府事,復賜玉帶。與平章阿里海牙、右丞唆都徵佔城,戰失利,唆都死焉。亦黑失言於鎮南王,請屯兵大湖,觀釁而後動。王以聞,詔從之,竟全軍而歸。二十四年,使馬八兒國,取佛缽舍利,浮海阻風,行一年乃至。得其良醫善藥,遂與其國人來貢方物,又以私錢購紫檀木殿材並獻之。嘗侍帝於浴室,問曰:“汝逾海者凡幾?”對曰:“臣四逾海矣。”帝憫其勞,又賜玉帶,改資德大夫,遙授江淮行尚書省左丞,行泉府太卿。

二十九年,召入朝,盡獻其所有珍異之物。時方議徵爪哇,立福建行省,亦黑失與史弼、高興併為平章。詔軍事付弼,海道事付亦黑失,仍諭之曰:“汝等至爪哇,當遣使來報。汝等留彼,其餘小國即當自服,可遣招徠之。彼若納款,皆汝等之力也。”軍次占城,先遣郝成、劉淵諭降南巫裏、速木都剌、不魯不都、八剌剌諸小國。三十年,攻葛郎國,降其主合只葛當。又遣鄭珪招諭木來由諸小國,皆遣其子弟來降。爪哇主婿土罕必闍耶既降,歸國復叛,事並見《弼傳》。諸將議班師,亦黑如帝旨,先遣使入奏,弼與興不從,遂引兵還,以所俘及諸小國降人入見。帝罪其與弼縱土罕必闍耶,沒家貲三之一。尋復還之。以榮祿大夫、平章政事為集賢院使,兼會同館事,告老家居。仁宗念其屢使絕域,詔封吳國公,卒。

拜降拜降,北庭人。父忽都,武勇過人,由宿衞為南宿州鎮將,分守蘄縣。後從世祖南征,年幾七十,每率先士卒,冒矢石,身被數十瘡,戰功居多。徙居大名路清豐縣,卒。贈廣平路總管,封漁陽郡侯。忽都卒時,拜降生甫數月,母徐氏鞠育教誨甚至,每曰:“吾惟一子,已童丱矣,不可使不知學。”顧縣僻左,無良師友,遂遣從師大名城中。郡守每旦望入學,見拜降容止講解,大異羣兒,甚愛獎之。比弱冠,美髭髯,儀表甚偉。

丞相阿術南攻襄陽、江陵諸郡,以偏裨隸麾下。軍行至安陽灘,與宋軍遇。宋騎直前突陣,陣為卻。拜降躍馬出陣前,引弓連斃數人,宋騎稍卻。復率眾戰良久,宋師大潰。至元五年,圍襄樊,戰有功。十一年,從阿術渡江,水陸遇敵,嘗先登陷陣,勇冠一軍。宋平,以功授江浙省理問官。時事方草創,省臣有所建白,及事有不可便宜自決須奏聞者,以拜降善敷奏,數令馳驛往諮於朝。及引見,世祖遙識之,喜曰:“黑髯使臣復來耶!”其見器使如此。

二十七年,遷江西行尚書省都鎮撫。適徭、獠擾邊,拜降從丞相忙兀台討定之。二十九年,遷慶元路治中。歲大飢,狀累上行省,不報。拜降曰:“民飢如是而不賑之,豈為民父母意耶!”即躬詣行省力請,得發粟四萬石,民賴全活。

元貞間,兩浙鹽運司同知範某陰賊為,州縣吏以賂,鹹聽驅役,由是數侵暴細民。民有珍貨腴田,必奪為己有,不與,則朋結無賴,妄訟以羅織之,無不蕩破家業者。兇焰鑠人,人鹹側目。里人殺之,不果,顧被誣訴逮繫者亡慮數十人,俱死獄中。蘭溪州民葉一、王十四有美田宅,範奪之,不可,因誣以事,繫獄十年不決。事聞於省,省下理問所推鞫之,適拜降至官,冤遂得直。置範於刑,而七人者先瘐死矣,惟葉一、王十四得釋,時論多焉。大德元年,遷浙東廉訪副使,令行止,豪強懾伏。同寅有貪穢者,拜降抗章核之於台,遂免其官。後轉工部侍郎,賜侍燕服一襲,升工部尚書,有能聲。

至大二年,仁宗奉皇太后避暑五台,拜降供給道路,無有闕遺,恩賚尤渥。比至都,改資國院使。母徐氏卒,遂奔喪於杭。時酒方嚴,帝特命以酒十甕,官給傳致墓所,以備奠禮。初,徐氏盛年守節,教子甚嚴,比拜降貴,事上於朝,特旌其門。及老,見拜降歷官有聲譽,喜曰:“有子如是,吾死可瞑目矣。”拜降居喪盡禮,未及起復,延祐二年,卒於家。贈資政大夫、江浙左丞,諡貞惠。

部分譯文速哥,蒙古族人,蒙古軍中的一員勇猛戰將。憲宗四年(1254)隨都元帥帖哥火魯赤等征討四川。五年,萬户劉七哥、阿剌魯阿力與宋軍大戰於巴州,失利,為宋軍圍困。速哥縱馬殺入敵軍,救回被俘的劉七哥等,因功受賞白銀五十兩、馬二匹、紫羅圈甲一注。其後又隨都元帥紐瞞大敗宋將劉整,攻破雲頂山城。紐瞞奉憲宗詔書會師涪州,行至馬湖江為江水所阻。速哥加緊用皮革製成船,乘夜渡江,趕到大獲山拜見憲宗,説明逾期原因。憲宗沒有責備,而勞了他們。不久,速哥自涪州往大獲山報告軍情,途中在三曹山與宋軍進行遭遇戰,蒙古軍僅百餘人,但奮勇戰,打敗宋軍,繳獲軍器旗鼓等戰利品。憲宗九年(1259),宋軍攻佔涪州浮橋,蒙古軍火尼赤部被圍,速哥領軍殺出重圍。其後,速哥於三曹山打敗宋軍,又於石羊擊潰宋軍劉整部。

世祖忽必烈即位,賜速哥白銀、弓刀和馬鞍。中統二年(1261)又賜銀符,命他於紐瞞軍中任職。至元二年(1265),四川行省派速哥招收降民,得三千餘。至元三年隨行院帖赤與宋軍戰於九頂山。至元四年隨也速帶兒奪取瀘州。五年被任命為德州達魯花赤,又升為陝西五路四川行省左右司員外郎,並隨也速帶兒入朝,受世祖厚賞。七年,隨也速帶兒於馬湖江戰敗宋軍。由於平章政事賽典赤的推薦升任行尚書省員外郎。九年,元軍征討建都蠻,速哥為先鋒,一路奪關斬將。十年,在七盤山戰敗宋軍,並在那裏新建萬户府。十一年,被任命為管軍萬户,領導成都高哇哥等六翼及京兆新軍,訓練水戰,配合也速帶兒攻取嘉定府路。十二年蒙古軍沿岷江而下,攻佔敍州、瀘州,進攻重慶。速哥奉命率軍鎮守白水、馬湖江口。十三年元軍分兵五路水陸並進,圍攻重慶。各路均不利,只有速哥所率水軍獲勝,繳獲宋軍戰艦三百艘,俘官兵一百三十人,並佔領涪州。重慶宋軍守將張萬襲擊涪州,被速哥兩次擊敗。十四年重慶宋軍守將趙安降元,制置使張珏逃遁。速哥率兵追擊,俘獲百餘人及船二十餘支,因功而被任命為成都水軍萬户。不久,改任重慶、夔府等路宣撫、招討兩司軍民達魯花赤。十六年任四川南道宣使兼成都水軍萬户,鎮守重慶、夔府、施川、黔江、忠州、萬縣、六陽、氵名州、瀘州等地。

至元二十九年,速哥奉詔入朝,加升為都元帥,改任河東、陝西等處萬户府達魯花赤。三十一年為僉書四川行樞密院事。成宗元貞元年(1295)撤銷四川行樞密,速哥去職閒居家中,數年後壽終。

囊加歹,乃蠻族人,太祖平定乃蠻,其父麻察歸附於蒙古。太宗時,命麻察與察剌一同總管蒙古、漢軍。世祖時,在平定阿里不哥及李王。。的反叛中,均立戰功,賞賜甚厚,賜金符。後因其子顯貴而贈太傅,追封梁國公,諡“桓武”囊加歹自幼就向其父麻察學習兵法,有謀略,佩金符,為都元帥府經歷。在圍攻襄陽的戰爭中,因功授漢軍千户。在丞相伯顏的領導下攻復州,敗宋軍於風波湖。渡江後,伯顏南攻鄂州,阿術北攻漢陽,囊加歹與張弘範率戰艦五十艘焚敵艨艟戰船三千隻,使鄂州、漢陽兩城大恐,均出降。伯顏軍進至安慶、池州,賈似道遣宋京來議和,伯顏派囊加歹同宋京一道至宋營見賈似道。似道又遣阮思聰同囊加歹一起來元蒙軍中議和。時值夏季,雨多水漲,世祖的士卒不服水土,令伯顏緩期進軍。而伯顏、阿術卻乘勢揮師前進,至丁家洲,賈似道軍敗,元軍進抵建康。世祖聞囊加歹與賈似道談判,召他赴京問明所談內容後,又遣回傳旨伯顏,説北部邊疆不寧靜,勿輕入宋境,然而這時大軍已進入平江了。

元軍近臨安,伯顏派囊加歹入城取宋朝降表、玉璽,並提出要宋將相文武百官出城接王師。宋皇帝遣賈餘慶等奉降表、玉璽同囊加歹至皋亭山。伯顏派囊加歹把這些獻給朝廷。朝廷授囊加歹為懷遠大將軍、安撫司達魯花赤。囊加歹回軍後與阿剌罕、董文炳攻取台州、温州、福州。不久,為蒙古軍副都萬户、江東道宣使,仍佩金虎符。後又升為江東道按察使。不久,又回任江東道宣使、蒙古軍副都萬户。

世祖東征本,召囊加歹為都元帥,管領通事軍馬,但未至本而還。又詔令他與孛羅兒合為一翼,任萬户,鎮守建康。後拜雲南行省參知政事,征討金齒、緬國,因病召回京師。授南京等路宣使,又改河南道宣使,特命承襲父職為蒙古軍都萬户。

成宗時期,囊加歹曾隨太子武宗北征,與海都多次鋒,打得海都潰不成軍。這次戰役中,囊加歹出戰最多,因得病而還。

成宗崩,昭獻元聖太后與仁宗正在懷州。太后召囊加歹、不憐吉歹、因不花、八思台等,向他們説道:“今皇帝晏駕,皇后立安西王阿難答為帝,爾等應當不忘世祖、裕宗在天之靈,盡力奉二皇子登基。”囊加歹叩頭表示“:臣等雖粉身碎骨,也不能仰報世祖、裕宗的恩德,願誓死效力。”到京城後,仁宗遣他與八思台一同去諸王禿剌那裏商議即位的事。當時,朝廷內議論紛紛,立誰為帝,猶豫不決,且不敢言。囊加歹贊同禿剌的意見,定計先發制人。仁宗還遲疑不定,囊加歹勸道:“事貴速成,晚了就會受制於人。”在他們的策劃下,平定內難,立武宗為帝。當時武宗在北邊,由仁宗監國,命囊加歹同知樞密院事。武宗即位,拜同知樞密,官階資德大夫。不久,授蘄縣萬户府達魯花赤,仍兼同知樞密院事。不久,因老病請求辭官。仁宗即位,因家在河南,特授河南江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終其身。封浚都王。

忙兀台,蒙古族人,姓達達兒氏。其祖父塔思火兒赤隨太宗平定中原有功,任命為東平路達魯花赤。

世祖時期,忙兀台為博州路奧魯總管(按:奧魯,蒙古語,謂大軍出征時留在後方的家屬、輜重)。至元七年(1270)為監戰萬户,佩金虎符。八年,任鄧州新軍蒙古萬户,在萬山訓練水軍。九月,大軍攻襄樊戰鬥中,忙兀台攻樊城,先奪佔古城,既而於安陽灘擊敗宋軍。十月,大軍攻樊城,分五路進攻,忙兀台為一路,從西南攻入,其功在諸將之上,賞金百兩。襄陽降,同宋安撫呂文煥入朝拜見世祖。

至元十一年,隨丞相伯顏、平章阿術南征,奉命與萬户史格率軍會師於鹽山嶺。接着自郢州黃家原乘船過湖至沙洋堡,攻下沙洋堡,擒宋將四人,直抵新城,宋復州守將翟貴降。忙兀台原計劃由漢口入江,行至蔡店,聞宋軍屯守漢口,於是改道率舟師經鬥龍口至沙步入江。十月十三,平章阿術率萬户晏徹兒、史格、賈文備及忙兀台四軍,雪夜逆江而上,黎明至青山磯對岸,與宋將程鵬飛在江中大戰,宋軍大敗,程鵬飛身中七創敗走,伯顏遣萬户張榮實等率艦支援,夏貴敗走黃州,元軍攻克武磯堡,斬守將王達。阿述渡江至南岸。十七,伯顏軍至鄂州,遣忙兀台招降守臣張晏然、程鵬飛。漢陽、德安府也相繼投降。

十二年正月,忙兀台又招降了蘄州、黃州、安慶、池州。元軍至丁家洲,宋賈似道、孫虎臣率軍來抵禦,為忙兀台擊敗。忙兀台又與宋降將范文虎領兵五百,招降和州及無為、鎮巢二軍。九月攻常州,宋降將趙氵晉溧陽叛元,伯顏命忙兀台去平定,在豐登莊大戰,斬殺叛軍五百餘人,招降湖州守將二人。十二月,行省論功授忙兀台行兩浙大都督府事。

十四年,設閩廣大都督府,以忙兀台主持都元帥府事。這時宋益王趙曰正、廣王趙籨逃入海島,忙兀台奉旨率諸軍與江西右丞塔出會兵追擊,行至漳州,招降宋守將何清。十五年,回軍至福州,拜參知政事,奉詔與唆都一同主持福建行省事務,鎮撫沿海八郡。十六年,奉召回京,升為左丞。忙兀台北歸還朝後,由左丞唆都主持福建行省政務。世祖命召回唆都,忙兀台仍回福建,唆都回朝後再調忙兀台至潭州。不久,中書省奏稱:“唆都在福建放縱其部屬侵擾百姓,以致南劍等路人民殺當地官吏反叛。而忙兀台回福建後,招降了七十二寨,建寧、漳州、汀州得以安寧無事。若將忙兀台調往他處,唆都會重返福建侵擾百姓。”朝廷旨令忙兀台仍鎮守福建。十六年七月,沙縣人民反抗,朝廷命忙兀台鎮壓。十八年,忙兀台轉為福建行省左丞。

二十一年,拜江淮行省平章政事。二十二年,拜銀青榮祿大夫、江浙行省左丞相。在任期間,浙西發生饑荒,忙兀台開放河泊的令,將府庫所存貨物低價出售,買糧賑濟災民。浙東人民起義,他減免田租,減輕人民負擔以平息人民反抗。二十三年,建議將海島販賣私鹽人民募為水手,將江浙省會移於揚州,在淮東屯田,這些建議都為世祖採納。二十五年,詔令江淮聽忙兀台節制。二十六年,平息閩越人民的反抗。這年屢病,召還京師。

二十七年,江西平章奧魯赤不稱職,朝廷特命忙兀台為江西平章,威德並施,剷除強暴,實行教化,軍民得以安居樂業。但在任僅四十而卒。

忙兀台在江浙專橫跋扈,剛愎自用。平章不憐吉台説他改變伯顏、阿術原訂的法規。死後,其迫害劉宣及屯田無成效諸事才為世祖所知。

奧魯赤,札剌台人。曾祖名豁火察,祖父朔魯罕,均為太祖效力有功。父忒木台,隨太宗徵杭裏部、西夏,因有功,特命他主管行省政務,並統領兀魯、忙兀、亦怯烈、弘吉剌、札剌兒五部兵馬。平河南有功,賜户二千。曾駐兵太原、平陽、河南,因行德政,死後,當地百姓立祠紀念。

奧魯赤稟樸實敦厚,智勇過人,受憲宗信任。憲宗八年(1258),扈駕徵蜀,攻釣魚山。至元五年(1268)在攻襄陽戰鬥中有功,授金符、蒙古軍萬户。六年,賜虎符,承襲義職領蒙古軍四萬户。十一年,丞相伯顏奉詔伐宋,奧魯赤率所部隨行,渡江圍攻鄂州。宋兵堅守難攻,奧魯赤建議招降。是夜,宋守門將崔立開門出降,奧魯赤引他拜見丞相。第二天守臣張晏然也出城投降。因此,升奧魯赤為昭毅大將軍,其他郡縣聞風歸順。奧魯赤領兵在獨松關大敗宋軍,追逐百餘里,斬首無數。

至元十三年,宋朝皇帝降元,奧魯赤領兵討平尚未歸附的州郡,朝廷加官鎮國上將軍、行中書省參知政事。不久,以參知政事銜為湖北道宣使,兼領蒙古軍。當時,湖廣剛剛歸附,朝廷以重兵鎮守,百姓驚懼,往往逃避于山澤之間。奧魯赤下令止軍士之一切侵犯百姓的暴行為,賙濟孤老貧困百姓,號令嚴明,百姓紛紛復業。並將搜捕的逃俘都釋放為民。不久召還朝廷,升驃騎衞上將軍、中書左丞、行宣使。

至元十八年,詔令將湖廣行省省會移於鄂州,宣司設於潭州。湖南強賊周龍、張虎聚眾打家劫舍。奧魯赤據情形或招安或逮捕,將為首二人斬首示眾,其餘釋放。因此,朝廷再次召見,拜湖廣行省右丞,後改任荊湖等處行樞密院副使。

至元二十三年,拜湖廣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四月,召赴上都,命輔佐鎮南王徵趾。大軍至趾,奧魯赤建議鎮南王分三路進討。趾軍不能抵抗,逃往海島。其後,改任江西行省平章政事。二十六年,因病請求辭職,未允,改授同知湖廣等處行樞密院事。成宗即位,進光祿大夫、上柱國、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大德元年(1297)三月卒,年六十六歲。贈金紫光祿大夫、大司徒、上柱國,追封鄭國公,諡“忠宣”子二人,拜住為明威將軍、蒙古侍衞親軍副都指揮使;桓不花為驃騎衞上將軍、行中書省左丞、蒙古軍都萬户。

完者都,欽察人。父哈剌火者,隨憲宗征討有功。

完者都額頭寬廣,髯長過腹,稟驍勇,樂善好施,聽讀史書時,聞忠良則喜,遇則怒。憲宗六年(1256)從軍。八年,參加攻打鄂州。

中統三年(1262),隨諸王合必赤討伐濟南李王。。的反叛,兩戰皆有功。至元元年(1264),合必赤為樞密大臣,奏報完者都武勇,受世祖賞賜。四年十月,隨萬户木花裏征討荊南,還軍至襄陽以西之安陽縣,大敗宋軍。後又從丞相阿術圍攻襄樊,歷經四次水陸大戰,皆立功勳;特別是乘雲梯登上樊城,焚燬。。望台,其勇敢勝過他人,幕府上報其功。

至元十一年,授武略將軍,為彰德南京新軍千户。九月,隨丞相伯顏南征。十一月,攻沙洋、新城,始授金符,統領丞相帳前合必赤軍。十二月,率領水軍由沙蕪口渡江。十二年,在丁家洲大敗宋將孫虎臣,因功進升武義將軍。其後又攻泰州,戰揚子橋、焦山,攻破常州。十三年,進入臨安,攻克揚州,皆有功。江南平定後,回京拜見世祖,世祖稱他為“真壯士”賜名拔都兒,蒙古語勇士之美稱,授信武將軍、管軍總管、高郵軍達魯花赤,佩虎符。高郵軍升為高郵路,完者都升為懷遠大將軍、高郵路總管府達魯花赤。

至元十六年,授昭勇大將軍,調為管軍萬户。福建漳州陳吊眼聚眾數萬,劫掠汀、漳諸路,七年未平。十七年八月,樞密副使孛羅奏請朝廷命完者都去鎮壓。朝廷加他鎮國上將軍、福建等處徵蠻都元帥,率兵五千去福建。臨行,囑咐説“:如果賊就擒,聽你處治。”與此同時,黃華聚眾三萬人,號“頭陀軍”侵擾建寧。完者都先以大軍壓境,聲勢浩大,叛軍驚懼,紛紛投誠。完者都有心任黃華為副元帥,凡徵蠻之事,都一一問他。但又怕他詐莫測,因舉行圍獵來顯耀其武力。恰有一鵬飛翔空中,完者都引弓仰,鵬應聲而落,黃華十分佩服。朝廷採納完者都的意見,授黃華為徵蠻副元帥。於是,華為討敵前驅,破敵五寨。十九年三月,追擊陳吊眼至千壁嶺,生擒斬首於漳州,其餘都被平息。七月,完者都回京入覲,世祖嘉獎,賜鈔及銀、金綺、鞍勒、弓箭等物,再授為管軍萬户、高郵路總管府達魯花赤。

二十三年八月,因病被召入朝,病癒,拜驃騎上將軍、江浙行省左丞,兼管軍萬户。浙西販私鹽,不能止,完者都親至松江上海,捕獲鹽徒五千人,入伍充軍。九月,授中書左丞,兼浙西道宣使。二十五年,授尚書左丞。二十七年,升資德大夫、江西等處行樞密院副使,兼廣東宣使。成宗即位,授榮祿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

大德二年(1298)十一月卒,年五十九歲,贈效忠宣力定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尉、上柱國,追封林國公,諡“武宣”伯帖木兒,欽察人,至元年間充任哈剌赤,入宮為皇帝護衞親軍,因為人忠勇謹慎而授武節將軍,負責左衞親軍都指揮使司事。至元二十四年(1287)徵叛逆乃顏時隸屬於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兒麾下,敗乃顏於忽爾阿剌河,追至海剌兒河。乃顏部將金家奴、別不古率兵逃走,伯帖木兒隨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兒追擊,在札剌馬禿河斬殺其將二人,又追至夢哥山,生擒金家奴。

至元二十五年破格授顯武將軍。是年冬哈丹王叛,伯帖木兒與諸王乃麻歹出兵討伐,在斡麻站、兀剌河等處,連敗哈丹王之阿禿八剌哈赤的軍隊。哈丹王轉戰至帖麥哈必兒哈,再度為伯帖木兒軍所敗。接着在明安倫城擊敗哈丹王,追至忽蘭葉兒,又與阿禿一三戰,斬殺五人,擒副將一人。在帖裏揭突然襲擊哈丹,伯帖木兒親身陷陣,身中三十餘箭而還,御史大夫玉速帖木兒親去探視其病,將這次失利,歸咎於其他軍不援救。世祖親征,御駕至兀魯灰河,伯帖木兒領兵隨大夫至貴列兒河。哈丹抗拒,伯帖木兒首先出戰打退哈丹叛軍,擒獲駙馬阿剌渾。世祖大喜,將所俘叛將兀忽兒之賜予他。伯帖木兒軍進至霸郎兒,與忽都禿兒幹大戰,殺其副將五人,生擒曲兒先。九月,伯帖木兒奉御史大夫之命,率所部往納兀河東等處招降叛黨乞答真一千户、達達百姓及女直族之押兒撒等五百餘户。

二十六年正月,班師回朝,後又遣他戍守也真大王之境。五月,海都謀反,侵擾邊境,朝廷出兵討伐,伯帖木兒奉旨率其軍先行,至怯呂連河,正遇拜要反叛,伯帖木兒立即派兵討伐,擒其黨羽伯顏,世祖大加獎賞,賜所俘伯顏女茶倫。是年冬,朝廷設立東路蒙古軍上萬户府,統屬欽察、乃蠻、捏古思、那亦勤等四千餘户。升伯帖木兒為懷遠大將軍、上萬户,佩三珠虎符。

至元二十七年,哈丹竄入高麗,伯帖木兒奉命同徹裏帖木兒進討。二十八年正月,元軍至鴨綠江,與哈丹之子老的戰失利,世祖命乃麻歹、薛徹乾等增兵征剿,仍以伯帖木兒為先鋒。薛徹幹軍先至禪定州,擊敗哈丹,幾天後乃麻歹軍亦到,合軍擊敗哈丹。伯帖木兒領百騎追至一大河,虜其子兒女,繼續追擊。哈丹尚有八騎,而伯帖木兒只餘三騎,且兩騎重傷,伯帖木兒單騎追趕至一大山,哈丹逃竄。乃麻歹嘉獎其英勇,上報其功,朝廷賜金帶、衣服、鞍、弓矢及銀器等物。

至元二十九年,伯帖木兒聞叛王捏怯烈還在濠來倉,率兵襲擊,虜其子畜產,追至陳河。捏怯烈率二十餘騎走,伯帖木兒佔有其地及所管女直户五百餘,世祖命將這些女直人充作漁户。成宗即位後隨御駕至上都,每年向伯帖木兒徵兵千人,成為定製。

懷都,姓斡魯納台氏,祖父阿術魯,多次隨太祖征討:伐遼東女直諸部;討西夏,生擒其國王;伐宋,攻拔信安、宿州、泗州等地。

中統三年(1262),李王。。反叛,朝廷詔懷都隨親王哈必赤征討,圍攻濟南。四月,李王。。企圖突圍,懷都奮勇襲擊,斬首百餘級,俘二百餘人,奪軍器數百件,王。。突圍失敗,退入城內。七月,元軍攻破濟南,李王。。伏誅。這次平叛,懷都功居首位,詔賜金虎符,領蒙古、漢軍。隨後又攻取海州、淮南廬州。

至元三年(1266),懷都任邳州監戰萬户。四年,領管山東路統軍司,隨主帥南征。大軍至襄陽,西渡漢江,被宋水軍斷絕歸路。懷都選兵浮水殺敗宋軍,奪戰艦二十餘艘,斬首千餘級。六年,懷都率軍至淮南天長,在五河口擊敗宋軍。七年,奉詔守鹿門山、白河口、一字城。九年,攻克樊城之古城堡,斬宋將韓撥發,擒蔡路鈐。襄陽宋守軍降後,懷都率師屯駐蔡、息,巡視淮安,奪取安豐,佔領正陽。

十一年夏,宋將夏貴攻正陽,懷都領步兵沿淮河西岸至橫河口一線擊退宋軍。九月,佔有安慶。十二年,北渡淮河,在柵江堡遇宋軍三千餘,打敗了宋軍。又南渡長江,駐兵鎮江。據偵探報告,宋平江軍向常州推進,懷都領兵千人敵,相遇於無錫,兩軍大戰,宋軍敗。七月,行省命懷都領軍守護焦山江岸,懷都在揚州灣頭建立木城,駐兵屯守。九月,懷都臨時署理樞密院事,鎮守鎮江。宋殿帥張彥、安撫劉師勇攻呂城,懷都與萬户忽剌出、帖木兒追擊至常州,奪船百餘隻,擒張殿帥、範總管。冬十月,隨右丞阿塔海攻常州,宋朱都統自蘇州領兵援救,懷都率兵至橫林店攔擊,大敗宋軍。十一月,攻取蘇州、秀州,奉命撫治臨安以東新附軍民。

至元十三年秋,懷都同元帥撒裏蠻、帖木兒、張弘範攻取温州、福建,大軍所到之處,州郡都開門降。十四年,授鎮國上將軍、浙東宣使,討伐台州路、慶元路的反叛者,先戰於黃奢嶺、温州白塔屯寨,後又轉戰至漳州、泉州、興化,平息叛亂。

至元十六年(1279),召懷都回朝,賜玉帶、弓箭,授福建行省參知政事,至處州病卒。

亦黑失,畏吾兒人。至元二年(1265),入宮為宿衞。九年,奉世祖命出使海外八羅孛國。十一年,與該國使臣攜珍寶奉表來朝拜,世祖嘉獎亦黑失,賜金虎符。十二年,再出使八羅孛國,與該國國師攜名藥來獻,世祖賞賜甚厚。十四年,授兵部侍郎。

至元十八年,拜亦黑失為荊湖占城等處行中書參知政事,招諭占城。二十一年,召亦黑失還朝,覆命他出使海外僧迦剌國,觀佛缽、舍利(舍利是梵語音譯,意即佛骨),賜以玉帶、衣服、鞍轡。二十一年,自海上還,以參知政事頭銜管領鎮南王府事。與平章阿里海牙、右丞唆都徵佔城,但失利,唆都戰死。亦黑失報告鎮南王,請屯兵大湖,伺機而動。鎮南王奏報朝廷,朝廷採納亦黑失的意見,終於全軍撤回國內。

至元二十四年,亦黑失出使馬八兒國,取佛缽、舍利,航海遇逆風,行一年才到達,得良醫善藥。該國遣使臣來貢方物,亦黑失自己也購買紫檀木殿材獻給朝廷。世祖問他已出海幾次,他回答説四次。世祖念他勞苦,賜玉帶,授資德大夫、江淮行尚書省左丞、行泉府太卿。

至元二十九年,朝廷為徵爪哇而設立福建行省,任命亦黑失與史弼、高興同為平章,軍事由史弼負責,海道事則付給亦黑失,世祖囑咐説:“你們到了爪哇,應派人回來報告。你們留在那裏,其他小國就會臣服,可遣使去招他們來朝。若他們來朝,皆是你們努力的結果。”亦黑失率軍至占城,先派郝成、劉淵等招南巫裏、速木都剌、不魯不都、八剌剌等諸小國臣服。

至元三十年,亦黑失率兵攻葛郎國,其國王合只葛當降服。又遣鄭圭去招諭木來由諸小國,各國王均遣其子弟來朝,表示臣服。而爪哇國駙馬土罕必。。耶本已來稱臣納貢,然回國復叛,事見《史弼傳》。世祖認為爪哇復叛,是因為亦黑失與史弼放縱土罕必。。耶歸國所致,因此沒收他們家產的三分之一,但不久又發還。

亦黑失以榮祿大夫、平章政事的頭銜為集賢院使,兼會同館事。他告老居家。仁宗念他多次出使海外諸國,詔封吳國公。不久去世。

拜降,北庭人。其父忽都,原為南宿州鎮將,分守蘄縣,後從世祖南征,雖年近七十,在戰鬥中還是身先士卒,傷數十處亦不退後,戰功累累,死後,贈廣平路總管,封漁陽郡侯。

拜降出生數月,父親去世,母徐氏全力撫養教誨,送到大名城去求拜名師。拜降學業超羣,為郡守所鍾愛。

丞相阿術南攻襄陽、江陵諸郡時,拜降為其麾下副將。大軍行至安陽灘,遇宋軍,拜降躍馬出陣,引弓連斃數人;又率眾久戰,大敗宋軍。至元五年(1268)圍攻樊城有功。十一年,隨阿術渡江,無論水陸戰鬥,拜降均身先陷陣,勇冠全軍。宋平,因功授江浙省理問官。

至元二十七年,調任江西行尚書省都鎮撫,隨丞相忙兀台討平邊境各民族的反抗。二十九年,調任慶元路治中。這年發生饑荒,行省不奏報朝廷賑濟,拜降十分氣憤説“:百姓受飢到非常嚴重程度而不賑濟,豈能為民父母!”自己到朝廷奏請,得粟四萬石,饑民賴以存活。

元貞年間,兩浙鹽運司同知範某,暗中與賊勾結,州縣官吏因受賄而聽他驅使,多次侵害百姓,奪民間珍寶、肥田,若不給,則指使無賴誣告,使之傾家蕩產,家破人亡。蘭溪州之葉一、王十四,有上等田地和美宅,範某奪為己有。葉、王二人抗拒,被誣告下獄十年。直到拜降來後才得伸冤,葉、王二人釋放,範某依法懲處。大德元年(1297),調任浙東廉訪副使,同僚中有貪贓枉法者,他向御史台告發,免其官職。其後轉工部侍郎,升工部尚書。

至大二年(1309)為資國院使,母死居家守喪。延。。二年(1315)卒於家。贈資政大夫、江浙左丞,諡“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