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四十三章桑稻之爭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工商統制法》決不會廢除!”孫的話語堅定而又不容質疑。她和張慎言均不甘示弱的直視着對方。整個會議室的氣氛立刻就緊張了起來。眾人都能受到此刻其中漸漸蔓延開的火藥味。在場的眾人都清楚去年頒佈的《軍需業統制法》和《工商統制法》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重要地位。

而《工商統制法》則隆武政府對民間輕工業包括瓷器、玻璃、紡織、制絲等產業進行扶植的政策。其主要針對的是民間興新的小工廠。這些小工廠大多是效仿香江商會的工廠模式開設的。其中隆武政府點名要大力扶植的就是江南的絲綢業和江西的瓷器業。正因為《工商統制法》對制絲業的扶持造成了更多的商賈地主紛紛逐利於這種暴利行業。於是張慎言等人看來這《工商統制法》便成了萬惡之源。

眼見孫知道一切真相之後依然固執的推行《工商統制法》張慎言不由一陣氣急,覺得本沒法和孫説通。再加上皇帝被眼前這個女人挾持自己的建議無論如何都是不可能被通過的。於是張慎言把心一橫掏出了請辭表道:“既然首相大人如此固執。那老夫也只好就此告老還鄉。也好落得耳清淨。”卻見一旁的沈宸荃以及黃淳耀等四人竟也跟着跪倒在地遞上了請辭表。張慎言等五人這一突然的請辭舉動讓在場的眾人不由一驚。孫的臉更是難看得很。自己已經很客氣的同他們商討了。這算什麼?集體辭職?算是要威脅自己嗎。想得美!於是孫一口氣後以嚴肅的口吻宣佈道:“我現在以內閣首相的身份駁回你們的告老還鄉的請求。這請辭表你們收回去吧!你們就算直接向皇上請辭,皇上也是不會同意的。”見孫不收自己的請辭表張慎言吹鬍子瞪眼的一拍桌子回應道:“孫首相你這算什麼意思?難道老夫等人連告老還鄉的自由都沒有了嗎?若是如此那老夫就告病在家。”

“諸位是朝廷的官員。朝廷有朝廷的法度。諸位將朝廷當作什麼了!街頭的賣藝攤子嗎。想入夥就入夥。想散夥就散夥!張大人你要想請病假的話先到太醫院進行檢查。若是太醫診斷下來大人身體確實不適的話吏部會給大人一段合適的假期的。”孫不甘示弱的回敬道。

見孫死活不肯放過自己張慎言一股坐了回去便再也不理睬孫了。而跪在地上的沈宸荃等人卻是尷尬得很。不知道是站起來好呢。還是繼續跪着的好。內閣會議畢竟不同於早朝這裏沒有皇帝可以訴苦。作為首相的孫是房間裏最高品級的官員。她這麼一發話沒人能駁斥得了她。卻見一旁的湯來賀清咳了一聲連忙上去扶起了沈宸荃等人打圓場道:“諸位大人還是快起身吧。首相大人並沒有怪罪諸位的意思。大家同朝為官雖然政見不合但都是為朝廷和百姓着想。有什麼事還是先坐下來心平氣和的好商量嘛。”沈宸荃等人見有台階下也順勢回到了椅子上了。此時孫的氣頭也過了,冷靜下來的她開口道:“現在不是鬧廢不廢《工商統制法》的時候。無論什麼樣的新法在頒佈實施過程中都不會是完美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問題出來了就要想辦法解決。一遇到困難動不動就簡單的全盤廢除。要麼乾脆什麼都別幹來個‘無為而治’以求穩定。這樣的話末了什麼問題都不可能解決。我知道諸位是想‘穩中求勝’。可是諸位也要清楚以堅持變革求穩定,則穩定存;以停滯倒退求穩定,則穩定亡。我們現在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堅定不移的繼續走下去。”孫的一席話説得沈宸荃等人都低下了頭陷入了沉思。他們並不是想全盤否定隆武內閣的變法計劃。只不過孫的許多做法都大大超出了他們所能認之的範圍。特別是《工商統制法》中那種惟利是圖的風格。讓這些飽讀聖賢之書的士大夫們一時很難接受。甚至從心底裏一開始就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反。然而孫的話語卻讓他們不得不靜下心來反思先前的做法。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同樣也在影響着張慎言。但固執的他還是冷冷的哼了一聲不做答覆。

卻見孫整了整情緒開口向陳邦彥問道:“陳尚書,為何廣東等地至今也未出現江南這樣的情況呢?還有‘棉爭糧田’。棉花不是能和小麥套種的嗎?能否使用套種輪耕的方式減輕現在的矛盾。等河北、湖廣等地農業恢復後再減輕江南的負擔。”

“回首相大人,廣東等地至今未出現‘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的現象。是因為廣東的紡織業以棉、麻、為主要原料。而不是以生絲為主要原料。珠江等地雖然也有桑田但大多使用桑基魚塘的方式來緩解糧食問題。即將稻田挖深成池塘,把泥土復於四周成基,池塘用來養魚,基地用來栽桑。”陳邦彥説到這裏停頓了一下打開了一份報告繼續説道:“棉、麻、三種原料中棉田一般用來套種大豆、玉米、高粱等作物。沙田則被開墾成麻地與水稻輪種。至於畜牧業嶺南地區並沒有大的畜牧場。不過自從商會從歐洲引進‘黑麥草’等牧草後,閩北等地區相繼開始將牧草與水稻進行輪作。從目前反饋的情況看種植過‘黑麥草’的水稻田來年水稻的收成特別好。而收割下的牧草也能滿足圈養牛羊的需求。”陳邦彥的報告使得沈宸荃和朱舜水就聽得有些一頭霧水的覺了。對於具體的農事他們並不在行。至於是黃淳耀和孫兆奎。他們還是第一次聽説沙地麻田能種水稻以及牧草能和水稻一起輪作。就連張慎言也不由的出了興趣的神

看着張慎言和沈宸荃的表情孫心中不一陣嘆。她清楚張慎言在這件事上並沒有惡意。他也只是就事論事而已。可是張慎言等人並不明白“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出現的本原因。就算沒有《工商統制法》“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的現象依然會大規模的出現。就象先前張慎言自己説的“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萬曆年間就有了。對於明朝的士大夫們來説“百姓不事農耕,逐利經商”完全是一種道德敗壞的現象。然而比他們多出三百多年經驗的孫知道這是一個國家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正常現象。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與西方的圈地運動都是衣着原料生產和食物生產之間的土地之爭。不過在中國農業結構的主體是農桑(或糧棉),在西方則是農牧。

按照孫從詹母斯以及一些歐洲傳教士那裏探聽的説法。目前的英國在經歷了圈地運動後如今的農場大多使用小麥、蕪菁、大麥、三葉草的四年輪作的四圃農作制。從美洲引進的蕪菁和三葉草增加了載畜量,同時也就增加了肥料的供應。畜肥是當時主要的肥料,畜肥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和穀物的產量。另外人們發現,種過三葉草的地方小麥生長得更好,認為三葉草以某種方式給小麥準備好土壤,同樣的經驗也使他們相信小麥為蕪菁,蕪菁為大麥,大麥為三葉草準備了土壤。上過生物課的孫知道所謂的某種方法其實就是因為三葉草是一種固氮的豆科作物。它的種植增加了糧食作物所必需的營養供應。所以英國的農場是農田與牧場替使用的。就算是在放牧期農場依然可以生產、皮等農產品。而不象中國的桑田只能生產單一的生絲。

也就是説英國在經歷了“圈地運動”後其糧食的產量並沒有因為圈地而減少。相反的因為“圈地”的刺以及“美洲牧草”的引進改變了耕作技術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放型農牧場也節省了農村勞動力。這才會出現大量農民湧入城市的情況。而不是象“桑爭稻田”那樣影響糧食生產,將大量的勞動力束縛在土地上。

“桑爭稻田”和“圈地運動”是在相似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質相似的歷史事件。就是由於中西的農業結構不同,它所產生的結果卻迥然有別。

同樣的例子還有嶺南的商會農場。張慎言等人並不知曉陳邦彥所提到的一系列農業技術上的革新正是源於廣東紡織業的發展。當初“紡紗機”的出現使得新安的紡織業有了極大的飛躍。與歐洲的紡織業相似廣東的紡織業以棉、麻、為主要原料。故廣東生產的“漢布”主要的競爭對手歷來都是印度的紗布和棉布,而不是江南的絲綢。但嶺南地區沒有大規模的牧場,也不適宜種植棉花。為此孫在讓人引進玉米、土豆、高粱等外來農作物的同時。也讓詹母斯從歐洲帶來的各種牧草。以求發展畜牧業。於是在這數年間嶺南的農業結構也在潛移默化中開始傾向於歐洲的農牧結構。

因此就象英國那樣嶺南地區畜牧業和紡織業的快速發展並沒有對農業產生什麼重大的衝擊。相反卻形成了不少特殊的輪耕制度,為商會農場的形成奠定了技術基礎。如今工部和户部合作已經開始在湖廣、河南、兩淮等地推廣這些種植技術。甚至打算將蕪菁和三葉草引進到河南的公社。以便效仿歐洲實行四圃農作制。當然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特點,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依然會有所取捨。於是一旁的黃宗羲接口道:“朝廷不可能照搬嶺南模式到江南。畢竟兩地氣候土質相差甚大。江南有其自身的特殊優勢。例如江南等地普遍都能實現一年兩,有些地方甚至還能做到一年三。依下官之見朝廷現在應該制定相關的法規限制商會開發桑田的數目。規定不得將農用的水田改為桑田。以及對生絲業的出口重税用來治橫絲綢業的發展。至於棉爭糧田的問題。還是在河南兩淮等地推廣棉、麥輪作制的好。”孫聽罷點了點頭“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是個複雜的問題。它們涉及到的不單單是農業結構、農業技術的問題。更深層次的是“市場調控”與“國家調控”的問題。就象黃宗羲所説的那樣現在是該國家出手動用行政手段的時候了。於是孫了一下回道:“此次的桑稻之爭暴出了朝廷在治國理政方面諸多問題。糧食關乎民生涉及是國家之本決不能忽視。因此朝廷不能就此再放任商會無限制圈地下去。户部與刑部要儘快查明江南目前的真實狀況。據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臨時措施以限制桑田的擴展。以保證今年江南糧食的產量不受影響。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幫助湖廣、南陽等地百姓恢復耕種。只有這些地區恢復了糧食生產才能減輕江南在糧食供應上的壓力。”

“遵命!”陳邦彥和黃宗羲聽罷齊聲領命道。

見狀滿意的點了點頭又回頭向沈宸荃和朱舜水兩人説道:“這次兩位大人在桑稻之爭的問題上處理得很好。及時向朝廷反應了地方上的問題。作為地方上的司法官員你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至於户部這次整改的效果最終如何就要仰仗諸位的監督以及反饋了。兩位大人要記住商人總是逐利的。他們總是想方設法的鑽空子。現在朝廷又需要商賈們發展商業。但沒有朝廷的管束他們就會無法無天。怎樣有尺度的約束商賈就要看諸位地方官員的能力了。兩位大人也不要有太多負擔。一切按照大明的律法為準則行事就行。”孫的一席話語讓沈宸荃和朱舜水受寵若驚。在他們看來這首相大人雖同商會有聯繫卻並沒有袒護商會。也算是做到公私分明瞭。就連張慎言也覺得孫最後的幾句還算能接受。但他依然抱着觀望的態度看待此事。畢竟孫現在也只是口頭承諾,還不知道那些個商會耍什麼花招呢。卻聽孫以誠懇的口吻向他和湯來賀説道:“對於摺子上的案件刑部也只是提供部分證據。至於案件的審理由司法院全權處理。皇上和內閣都不會手。一切以大明的律法和簽定的契約為準則。該怎麼判就怎麼判。無論商會,還是百姓都是平等的。”

***********

歷史上“桑爭稻田”和“棉爭糧田”的問題從明朝中葉開始出現一直貫穿清朝。程度據不同時期國家的政策以及人口變化而改變。總的來説應該是越來越嚴重的。當然柳丁在書裏描寫的有些誇大了。書裏提到的意大利黑麥草是歐洲最古老的牧草之一。歷史上一直要到20世紀40年代才傳入我國。真正大規模種植要到建國以後了。

另附:明清杭嘉湖地區人均耕地下降情況表地區年代人均耕地杭州洪武3。01畝乾隆1。01畝嘉興洪武3。5畝乾隆1。58畝湖州洪武3。6畝乾隆1。2畝明清時期中英農業對照表中國西方農業結構農桑農牧結構變化桑爭稻田圈地運動農作制度多制四圃製作物引進甘薯和玉米等糧食作物蕪菁和三葉草等飼料作物農具狀況倒退:從江東犁到鐵搭進步:從撒播到畜力條播農村人口增加減少糧食狀況供應不足,依靠進口自給有餘,還有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