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何首烏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康熙二十九年八月,康熙率軍親征葛爾丹,九月底方班師回朝(清朝出閣記073何首烏內容)。雖然,此次遠征葛爾丹,沒有按預期那般,得以一舉擒獲葛爾丹,不過,隨後從漠北傳來”喀爾喀蒙古四部冰釋前嫌、團結一統”的好消息,讓康熙大為高興,當即拍案傳旨,要禮部盛辦今年的除夕宮宴,且還要在宴席上宣佈三件大喜之事。
此旨一下,禮部就迅速投入了宮宴的準備。至於其他各部,除了猜測皇上金口玉言所指的三大喜事所謂何事之外,都自覺地加班加點,以期趕在宮宴前能順利完成各自的分內事。皇上説了,今年宮宴,喀爾喀蒙古四部的首領均要進宮赴宴,歡慶三,年後延至正月初六方才復工。
故而,從十一月初開始,京城的節氣氛就早早開始洋溢了,無論是宮內宮外,還是大街小巷,都是一派洋洋喜氣。
“看來,今年大夥兒可以過個豐收好年了。”槿璽核對完“果之語”的賬簿,笑盈盈朝遞上熱茶的繞嬋嘆道:“皇上一開心,滿朝文武就高興。百官一高興,咱們這些小本生意就興隆(清朝出閣記073何首烏內容)。原本只想幫忙消耗梅山別院的鮮果子,孰料,‘果之語’的生意竟然這般紅火!真是辛苦你們了。喏,這兩個月好好幹,賺得的利潤給大夥兒發年終獎。”
“謝謝格格!奴婢這就將好消息告訴他們去。託格格的福,咱們呀,今年真能過個豐收大年了。嘻嘻…”繞嬋一聽槿璽宣佈完這個獎勵措施,高興地就差沒鼓掌歡跳。
“果之語”經過這幾年的穩定發展,又先後將隔壁左右兩間鋪子收於翼下,將西點坊擴展至了三間標準鋪面。
如今。
“果之語”已在京城點心鋪成功站穩了腳跟,但凡京城人士,上至八十歲老人,下至三歲黃口小兒,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果之語”的響亮名頭。
即使初時確有不少不長眼的地痞****想來鬧事,一看到鋪子附近時常有侍衞衙差巡邏,心知這間鋪子的主人,並非尋常百姓,也就不敢再起任何心歹念了。
鋪面一擴展,人手自然要增加。
這兩年。
“果之語”已經從最初的劉嬸與繞嬋兩人,斷斷續續地擴至十名員工。當然了,廚房依然由劉嬸與繞嬋全權負責。攸關配方一事,槿璽自然小心至上。餘下八名員工,五名女工負責三間鋪子的常販售與清潔佈置。三名男工輪
跑梅山別院,負責小湯山到內城的鮮果、雞蛋運輸事宜,以及採買廚房所需的一切物資材料。
自從小湯山村民確信“果之語”對雞蛋的需求那是源源不斷,且每月固定兩次。幾乎是有多少,收多少。故而,村民們已經將養雞一事當成了他們常生活中的重中之重。兩年下來,“果之語”對小湯山村的貢獻不少。至少極大緩解了村民的
常生活。以往想都不敢想的昂貴消費,如今偶爾奢侈一把也不會覺得割
般疼痛了。也因此,村民們對於梅山別院這個能幹的大小姐恭敬有加。每家每户但凡家裏有什麼好東西。都會送到梅山別院,託大管家轉
槿璽。
故而,每月兩次從小湯山返回的馬車,除了當季的果子、收來的雞蛋(清朝出閣記073章節)。還有來自村民們大包小包的心意。
槿璽勸了幾次,讓他們別再送東西給她。可村民們依然我行我素,但凡家裏得了什麼新鮮玩意兒。就給槿璽送什麼。
槿璽見狀,無奈之餘是滿滿的動。為了回報那些村民,她也會三不五時地挑些”
語”香薰坊、“尋芳”布藝坊、“果之語”點心鋪裏多做的特
貨品讓夥計替她送給這些村民。
這一來二去的,兩方的舉動倒是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習慣。小湯山村民,成了槿璽在大清的又一處家人。
“格格,這些是昨個兒從小湯山帶回來的。不知格格幾時會來巡店,本想讓虎子直接送去璽小樓的。奴婢檢查過了,這次帶來的物什,基本上都是炒貨和麥芽糖做的米酥,很耐放的。哦,對了,這個…虎子説是東村的顧老漢從山裏挖來的,説是一種草藥,還説格格必定認識,硬要送給格格做年禮。”繞嬋從後堂出來,手裏提着一隻大包袱,抖開一看,裏頭是各種炒貨和酥糖,葵花子、花生、核桃、松子、小米酥、大米酥、高粱酥、蕎麥酥…想必都是村民們準備的年貨。
還拖來一隻大布袋,裏頭是一個長約五十公分、重約二三十斤、表皮呈暗褐的大塊莖狀物,槿璽眼前一亮,何首烏!且依其長度,還是一株有着百年之齡的何首烏!
她接過這看上去很似巨番薯的中草藥之王,喜笑顏開地朝繞嬋點點頭,“是個好東西。從我帳上劃五十兩銀子給顧老漢送去。別讓其他人瞧見了。順便稍句話給他,就説下回若還得了這類草藥,儘管送來,咱們都收。”繞嬋聽自家格格如是説,點點頭。這幾年來,槿璽對她們這幹小丫鬟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莫説託格格的福,幾家鋪子的生意都奇好,單論格格個人的能力,就讓她們崇拜不已了。
“讓虎子進來,替我將這個提到馬車上去,我去趟南堂,下午沒什麼事,我就不過來了。有什麼消息就遣人送去璽小樓(清朝出閣記073章節)。阿瑪會
據輕重緩急遣人帶話給我的。”槿璽將何首烏擱回布袋,拍乾淨雙手,慎重地朝繞嬋吩咐道。
南堂,自她年初入宮就不曾來過了。這次,若不是太后體恤她思親情切,特意恩典她出宮探望,想必她今年都來不了南堂一次。
“莫大叔!好久不見!”槿璽提着羅裙,從馬車上一躍而下。
“眼裏就只有莫大叔嗎?”正從聖堂出來的胤禛,看到槿璽直率的動作,輕笑地問道。
“咦?你也在?”槿璽訝然愣在原地,看着胤禛走至她跟前,替她佛去頭上的落葉,方才回神。
“爺來這裏的次數可比你多多了。”胤禛笑答。
“那倒是。今年都快走至年末了,我這還是第一次來呢。”槿璽輕嘆了一聲,贊同地點點頭。一旦入宮,哪還有自由可言。
“你在這裏正好,待會兒與我説説別院的事兒吧。都快一年了,建得如何了?”槿璽見到他,就想到去年拜託他全權處理的有關太后贈與她的地契一事。
“你們兩個孩子,一見面就聊個不停。外頭風大,上樓去好好聊吧,大叔去廚房替你們煮壺熱茶來,中午在這裏用膳嗎?”
“不麻煩大叔了,我答應額娘中午趕回家用膳。”槿璽連忙擺手婉拒。太后只給了她三探親假,還有不少事需要打理,只能將三餐時間留於家人
。
“那成,大叔曉得你們忙,就不留你們了,喝杯茶暖暖身子。”莫林生理解地點點頭,轉而去廚房燒水煮茶去了。
“你也剛到不久?”槿璽見狀,疑惑地轉頭看向胤禛。
“是呀,早上先去了茶館,又去了金縷衣,前腳剛進聖堂,你後腳就到了(清朝出閣記073章節)。你猜,莫老會不會懷疑咱們是約好的?”胤禛説話的同時,笑睨了她一眼。
“有可能。怪不得他的眼神看起來古古怪怪的。”槿璽重重得點了點頭,隨即想起什麼,拉着他旋身走回馬車,“過來,給你看樣東西。”
“何首烏!”胤禛朝槿璽打開的布袋口裏掃了一眼,肯定地答道。
“看起來,怕是上百年的份齡了。怎麼?又是你那些忠實的小湯山村民送來的?”
“猜的很準嘛!”槿璽笑着覷了他一眼,“我記得你説過,想辦所中西合璧的大醫館,西藥方面,洛克船長從歐洲代購,想必種類足夠豐富。中藥方面,之前只考慮從藥販子處收購,如今,顧老漢贈我這顆何首烏,讓我突然想到,小湯山地貌濕熱,想必適合不少草藥生長。而且,那裏因有前朝苑,又有不少本朝王公大臣的別院,外頭的藥農自不敢隨意進山,而小湯山村的原住民,除了腿腳不甚便利的顧老漢外,其餘人似乎也不甚懂藥…”
“你的意思是,咱們自己聘藥農進山採藥?”胤禛聽到這裏,已經大致懂了槿璽的意思。
“還不夠,不僅可以採天然草藥,還能在山谷裏種植草藥。”槿璽眯眼一笑,講出心中的打算。
“這個法子倒是真不錯。丫頭,你又幫我解決了一個問題。你説,要怎麼謝你?”胤禛揚
一笑,餘下的自不必槿璽多説,生為一個商人,他也已經心中有了盤算。
小湯山裏,約莫三分之一的田產山頭是他的私人產業,要建所藥材培植基地還不簡單。只是,此前,他一直等着洛克船長從歐洲將要帶來的各種西藥。關於中藥一事,他還真沒考慮得那麼細。
不過,正如槿璽所言,既然有個天然的藥材培育基地可用,為何不省錢?且還能照顧到小湯山的村民們,豈不是一舉兩得之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