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九章分省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首先第一個問題,此後各省到底是叫行省還是省?”一句話有點不着邊際,但是眾人都是聰明人,一下子就聽出味道來了,叫行省,那就是按照元廷舊制,各行省就要設左右丞相、平章、參知政事,因為行省的意思就是行中書省,這些官職不配齊,怎麼能叫行中書省,如果不叫行省,直接改為省,那就是另外一種官制,那麼如何設置又是另外一回事。

大家在那裏斟酌着劉浩然的意思,在沒有摸清底細時,誰也不敢開口説話,這時,一直像泥菩薩坐着的馮國用開口了。

“丞相,諸位,如果按舊制設行省,我認為有兩個問題,第一,設行省意味着我們繼承元廷舊制,不好!’這個意見雖然簡短,但是卻正中要害,在座的都知道劉浩然是反元死硬分子,元廷認為好的他就一定認為不好,沒見在元廷吃香的程朱理學在他那裏就吃了癟。以前叫江南行省那是沒有辦法,誰叫劉福通沒什麼治政才幹,打下的地盤都是按元廷舊制照搬,劉浩然做為他的屬下,只好捏着鼻子認了,現在大權在握,劉浩然肯定會摒棄這些,馮國用的話為眾人好好提了個醒。

“第二個問題,如果按元廷舊制設行省,置左右丞相、平章、參知政事,權柄太重而且官職重疊,不好。”馮國用的第二不好頓時在眾人心裏掀起了波瀾,按照元廷舊制,行省的丞相是從一品,下面的平章是從一品,左右丞相是正二品,參知政事是從二品的確是位高權重,而且的確官職權力相疊。可是做臣子誰願意在君王心裏留下權柄太重的印象,歷史上的權臣可都沒有好下場啊,於是原本準備爭一爭的心一下冷靜下來了,開始品味起馮國用話中的意思。

“國用的意見很好,大家還麼意見?”待到馮國用説完,劉浩然接着問道人都不言語了,誰不知道在羣臣中與劉浩然關係最密切的是馮國用,他的話就等於是劉浩然的話,大家能有什麼意見呢?

“那好,承華,你念念我對各地官署設置的初步想法。”

“是的丞相。按照丞相的步想法,各省直接稱為省,不設丞相、平章、左右丞相和參知政事,該設三司。布政司掌一省之政,朝廷中樞有德澤、令、承宣播達於該司,凡該省僚屬滿秩,其司負責考察其稱職與不稱職,上報達吏部、都察院。並派管各省治內賦税、糧儲、屯田、驛傳、水利、撫民、治安、工商等事宜。”

“按司掌一省之司法,典刑名暴,平獄訟,雪冤抑,無論民事刑事案件裁審,均由按察司處置。”

“指揮司。掌一省軍事各地守備團、民兵均由其管轄訓練。”眾人聽得明白。劉浩然地舉措就搞分權各省分設三司。分別持掌政、法、軍三權相制衡。避免其中一個權柄過重來是費了一番苦心。

“大家有什麼意見嗎?”

“丞相。”按察總使秦從龍開口了。

“各省設三司。而各部也設有各司。如此一來豈不是地方輕而中樞重?”劉浩然愣了一下。這一點他沒有想到。各省布政使是一省之長。按照他地想法應該只比各部尚書低半級。重要地省卻是與各部尚書平級。但是搞了一個三司。聽上去卻與各部下屬地各司平級。豈不是顯得等級差不多。到時各省布政使見了各部尚書都覺得矮人一等。長此以往。會而使得中樞權柄太重。地方權柄太輕。屆時地方官員處處被壓一頭。都不敢放手做事了。

“秦先生有何建議?”劉浩然虛心請教道。這次會議只是討論。還不是決定。

“丞相,前宋在各路設四監司,帥、漕、憲、倉,與丞相的三司異曲同義。只是四監司以下各州府有多高官,於是路與州府長官的關係就以品秩高低來決定,這樣的地方機構,自然會出現許多紊亂的現象。因此只可借鑑不可取。”秦從龍徐徐言道。

“而前唐在地方設有節度使和觀察使,權柄又太重,而府、州、縣諸官又關係複雜,也不可取。因此屬下認為,可取前唐宋的經驗,在各省設一文職,以為一省之長,設一軍職,以為一省總兵,而按察司持掌司法裁決,公律法之平正,權柄太重,所以不可為一職,可設多職,合議定案。”秦從龍的建議是抬高各省軍政長官的地位和權柄,但是他又將自己執掌的按察司摘了出來。按察司持掌司法,裁決下來的結果連各部各省都必須照行,不得違逆,當然權柄甚重,所以他才提出設按察使多人,以求制衡。

聽完秦從龍的建議,劉浩然開始思量起來,他在腦海把自己所知道的明清和民國等近代、現代的地方官制一一對比一下,尋找合適的設置。總督和巡撫不行,這兩個官職原本是屬於中樞特派監督地方的官職,權柄太重,與自己的初衷相左,不可取。想了想,劉浩然覺得自己的各省分三司的思路沒有錯,只是拘於,讓各省的一省之長覺得有點委屈。而秦從龍繞來;是説的這個意思,其實對自己分三司的本質卻是一點反對意見都沒有,只是建議換個官職名號而已。

想到這裏,劉浩然笑着開口道:“三司就三司,與各部諸司相似也無所謂,我家是丞相府,難道與諸府平級不成。”聽到這句玩笑話,眾人不由笑了,司與司都是虛名而已,只要品秩上去一切都好説。

“為了讓各省布政使安心,我建議各省縣令、縣丞等正副職由布政司合議定奪,吏部報備就好了,如何?”聽到這裏,大家議論了一番,對於如此增強布政使的權力沒有什麼意見道,原本一省之長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中間還要管刑獄,現在被連剝了兩項重權,不給點甜點不行。

“那好,三司就這定了。

布政司設布政使一名為省之長,參政四到五名,為布政使副職,凡諸省重大決策、人事任命均用布政使、參政合議決定。”

“丞相,這合議定又是怎麼一回事?與按察司合議裁決有何不同?”劉基突然開口問道。

“這合議決定就是由於省重大決定是布政司做出,但是布政使一人不能代表整個布政司,不是還有參政嗎,所以必須開會合議,多數人同意方可以布政司名義下達和上報。”要也有穿越人士在場,肯定會説劉浩然不是想搞什麼常委會吧。還真別説,這布政司合議還真有點常委會決議的味道,要知道gc玩民主與集中可是高手。但是在場眾人聽來卻覺得劉浩然又在玩權衡。你布政使不是一省之長嗎,我就給你來個布政司合議要想專權,除非你把其餘的參政都拉攏好了可有難度啊,人家也想當布政使呀。而且這也符合劉浩然常常講得權利與義務,權責相連的思想。一旦布政司出問題犯錯誤了,布政使第一個跑不掉,你幾個參政也不要想推卸責任,因為這決策是經過合議以布政司的名義施行的要想背後手腳也得掂量一下。

朱升、陶安等劉然親近之人卻在心裏暗暗敬佩,想不到丞相玩政治權衡的手段是越來越高明瞭以前君主猜忌臣下專權是常有的事,而當臣子的也對這一點畏忌如虎生怕一不小心踩了地雷,現在好了決策由合議而出,不怕別人説我專權,執行起來底氣也足多了。

“丞相,那各府縣是不是也循此例行?”章溢開口道。

“是的,這項政策從省到縣循行,各府除知府外,另設副職同知四到五人,各縣除知縣外,設副職縣丞四到五人,各分管一攤。”劉浩然當即答道。

眾人沒有多話,只是在下面低聲議論了一番,然後繼續聽劉浩然往下説。

“指揮司設都指揮使一人,副指揮使兩人,指揮僉事一人,這是地方軍事機構,而且調兵權又在樞密院,用不着搞什麼合議了。”眾人紛紛點頭,這裏都是文官,當然也擔心武官擅權。現在劉浩然給指揮司定義非常明確,只是常管理和訓練地方守備和民兵部隊,調兵權還在中樞,而且糧草供給還要中樞統籌,地方安排,不怕他翻了天。再説了鋭的常備軍-定遠軍不是還握在劉浩然的手裏嗎?

“按察司正如秦先生所言,權柄甚重,不好一人擅專。但是這是斷案,有律法和證據為準繩,按察使只需依據做出判決而已,而且我已經和秦先生商議過,對按察司審案過程準備做出更改,所以這按察司可設按察使數人,各自分審一類便好,一般案件不必搞合議。”劉浩然的話剛落音,陶安開口道:“丞相,那都察院在各省的設置如何安排?”都察院原本是監察、彈劾及建議機關,但是在劉浩然和陶安的默契配合下,都察院慢慢地變成了專職“起訴”單位,它下屬的都察御史分巡各,發現地方官員有什麼不法行為或者執法不當,他也懶得寫本子彈劾你,直接到按察司告你。而且這些都察御史都是直接屬於都察院,與地方官員本沒有利益關係,告起狀來那就一個狠啊,因為人家也要博個剛正不阿的名聲不是。劉浩然發現這個現象,於是便開始想把都察院向後世的檢察院引導。

“我們的都察院都御史大人也忍不住了。”劉浩然笑着説道。眾人一下子鬨笑起來,大家都知道陶安和劉浩然的關係,當然也知道這是一句玩笑話。

“這樣吧,都察院隨按察司走,各級按察司配幾名都察御史,單獨署事,這官署衙門嘛,就按駐地叫都察御史官署吧。”聽到這個官署名字,大家都聽出味道來了,劉浩然這是在極力保證都察御史的**。陶安上任以後,招攬了一批“憤青”文人當都察御史,這些人個個都是“熱血青年”看不得任何骯髒的事情且這些人又在江寧大學培訓過,個個悉律法,抓起辮子來讓你苦不堪言,江南各地官吏都叫他們為“惡鷹”陶安一聽覺意,於是也不再有多話了。

“另外就是各省布政司下設辦事職能機構,分管事務,我們就暫時不議了到中樞部門完結後再照行就是了,不過這個機構我看就不要叫司了,改稱廳吧。”看到大家沒有異議,劉浩然繼續説道:“大家就議一議各省布政使、參政、指揮使的任命人選吧。”

“丞相,這萬萬不可。此等大事當由丞相乾坤獨斷。”宋站起來反對道。眾人紛紛附議。大家都知道這個議項是今會議最重要的,但是誰不敢提出來,宋這麼一説,大家怎麼不趕緊附和。

“正因為此事重大,我不能不慎重,古語有云者千慮必有一疏,大家還是議一議吧。”沉寂了一會,剛一直沒有開腔的李善長咳嗽一聲説道:“那我就先來拋磚引玉吧。太平知府範常在任上勤勉肅正,興工場商貿,而今太平已是我江南工業重地績昭著,可為安徽布政使;平江知府楊元,練達政體,思慮周密,處政平和,現平江棉廠廣佈貿通達,可為江蘇布政使;州知府郭景祥折衝禦侮之才,和兩城久廢祥治城郭樓櫓,廣屯田賦役,威望肅然,現和遂為江南重鎮,其才可為江西布政使;饒州知府孫炎,原所治的處州、饒州新復未久,地方窘破,百姓困頓,孫大人上任以來勤政勞,而今兩地已百業待興,政通人和,可為湖北布政使。信州知府章溢,治政有道,安民有方,可為湖南布政使。”一口氣説到這裏,李善長:於停了下,端起杯子喝了口茶水。這時宋急忙開口道:“杭州知府潘堅庭署理杭州數年,政績卓著,可為浙江省布政使。”容不得他不呀,李善長一口氣推薦了五個布政使,可總共才六個布政使,而且他推薦的人,範常、楊元是州人,是最先跟隨劉浩然的一批文人之一,早就被算在淮西集團;郭景祥乾脆就是淮西濠州人;孫炎算不上是淮西集團的,卻是劉浩然的死忠,雖然遊廣泛,與眾多理學文人名士好,可是人家並不支持理學的政治理念,一切以劉浩然為準繩;章溢雖然是浙東理學派出身,理學派還能接受,但是此人相對務實,專於政務,對於傳播程朱理學倒不是很熱心。如果劉浩然真的同意了這個任命方案,那理學派原本爭取兩到三省主政官的計劃豈不落空。唉,誰叫他們都是讀書斯文人,剛才太矜持了。

但是宋還算有急智,住機會推薦出來的潘堅庭卻是非常合適,首先他頗得劉浩然的器重,要不然也不會當杭州知府數年,而且他是當塗人,與陶安、李習等人關係密切,他們不會反對,最重要的是潘庭堅雖然長於政務,但是也非常熱衷於理學傳播,是程朱理學寄以重望之人。

“百和潛溪先生都提出人選來了,大家還有什麼其他人選建議嗎?”大家都在那裏寂着,李善長是劉浩然最信任的文官,又是龐大的淮西集團領頭人,而且他推薦的人又經過深思慮,才幹、人選都挑不出任何病來,大家也一時不好出言挑刺,免得得罪人。

“那好,我來提一個建議,潘堅庭和;遇換一下,陳遇出任浙江布政使,潘堅庭出任應天府知府。”劉浩然説道,剛才陳遇沒有被提出來,那是因為應天府升級,他理所當然地也跟着升一級,而且應天府做為唯一的直隸府,管轄地又是江寧都城,位置比一般的布政使還要顯赫。大家都清楚,劉浩然這麼一換,其實是不想讓理學派大將持掌理學老巢浙江省,而陳遇雖然也出身理學派,但是他更務實,更跟得上劉浩然的思路。而潘堅庭去了江寧想大力發展理學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畢竟這裏是天子腳下,光是一個江寧大學就能讓你繞着走。宋、胡從憲等人在心裏暗暗後悔,下手晚了一步啊,要是能抓住江蘇和江西省就好了。

接着是各省參政人選,這次大家就踴躍多了,各自提出了人選,最後經過討論,由劉浩然定下宋思顏、王、、阮弘道、汪河、汪睿、孔克仁、劉、胡惟庸等為各省參政。

至於各省指揮使,則完全是劉浩然和馮國用商議以後定下來的,旁人也不願話發言。各省指揮使沒有從定遠軍現役將領中選定,而是直接從各守備中選拔,這些人原本都是定遠軍統領以上的將領,也都是因傷退役的。

而至於按察司和都察御史人選,眾人也提不出多少意見來,因為這兩職要求很高的律法水平,大家悉的人中沒有多少這類人,尤其是理學派幾乎沒有。所以就由劉浩然與秦從龍、陶安去商議定奪。

最後,劉浩然與眾人商議,準備在各省開設大學,以各省名為學校名,直屬中樞管轄,東南大學直接改為浙江大學。

會議開到下午,總算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