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棒子揮棒造反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三個子首領金太陽、全鬥奐和宋成憲決心起事,反對惡帝國。
上文説過,子想舉事,要收斂民心,使民歸心,成為同一民族,齊心協力反對華族,這個目的基本已經達到。
從上而下,已經形成了極度仇視華族的氣氛,原本各地的酋長、首領秘密聚會,約定共同反元。
子擔心帝國的軍隊,為此他們秘密屯積大量的刀槍盾牌、弓箭和護甲,還仿製了一些弩,至於打磨得很光滑的木頭盾、鈍刀和子也有不少。
在帝國買賣兵器是合法的,子很狡猾,金太陽和全鬥奐分派人手,在帝國各地少量購買,偷偷運回來,積少成多,武器已經差不多能夠武裝起二萬人了。
這數目有點令人吃驚,大家有所不知。帝國國內,兵器是當成用品來買賣,隨便放在超市,堆成一堆堆,百姓了錢即可拿走,據帝國有關部門統計,全國平均每一個成年的男子擁有五件兵器以上,單單劍、刀、匕、盾、弓五件一套是必備,可以選用長槍、弩、大刀、斧頭或者特兵器雙截、鏈子錘等等,因此數目還在不斷增加,很多小孩子的生,父母就是送刀送弓給他們當生禮物。有不少人的庫藏居然放了上百把的兵器,而他們不過是個普通的子民。
兵器全面通,主要是帝國武風甚熾,皇帝有詔:“持有兵器,是子民的天賦之權!”帝國把夫子的六藝(禮樂詩書御)落實到實處,學堂把對兵器的運用列為正課,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想當官的,無論誰都要試考騎馬開弓箭,就連女人也不例外,固然女紅是學習的重點,可是御也要掌握,因此,在女的閨房中也能見到寶劍香弓。
還有就是帝國是個消費的社會,皇帝搞福利,鼓勵大家多賺錢,實際就是要子民多消費,大家買的商品越多,社會經濟要素就越活躍,是良的互動。結果就便宜了子,能夠在幾年時間就準備了大量的兵器。
説起來也是諷刺,如果沒有道路、航運的暢通,帝國政府保證全國子民的人身自由權,子也不可能走遍全國。
全部都是民用版的兵器,與軍用的比起來,主要差在材料和厚度上,不過照樣能夠輕鬆地殺死人,甚至比昔的遊牧民族用的兵器還要好,象一些劍、刀之類的短兵器,與軍標相差並不很大。倒是甲冑和弓弩屬於管制的裝備。
兵器壯了子的膽,膨脹了他們慾望,他們認為準備充分,時機成,終於不要用口水來做兵器了!
對於可能的大軍圍剿,子也考慮過,現在已經進入了冬季,大雪覆路,遮掩海面,實屬天時地利人和!
而且聽説帝國皇帝不在本國內,帶了大批將領與軍隊去打外國,可謂天助我也!
不過,按子高層心中的想法,若能在節暴動更有影響,能給帝國一個大大的“驚喜”可惜的是被迫提前。
帝國曆青武十年十月二十五,也就是金惜善、宋慧巧、全知賢將被送進宮離開三韓的前一天,暴動終於發生了。
那天,獸爾城(今韓國釜山)內的中心公園搞市政工程,利用冬季時節,把公園裏湖泊的水放了,招納一百多子民工,挖掘底泥,以防淤積,塘泥亦可做肥料。
很平常的工程,卻發生了不平常的事情。
民工挖着挖着,從泥中挖出了一個石人,有人驚呼道:“看!”大家仔細一看,石人居然是一個獨眼石人,那石人背上刻有兩行漢字道:“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三韓天下反。”監工的華族當場臉都綠了,拿過大衣,蓋住石人,和另外幾名監工,想把石人抬走,被早就有心的子一把糾住道:“別想跑!”百多子一擁而上,當場把四個華族全部打倒在地上,抬着石人走上了大街。
造反了!暴動了!石刻的讖語成為了興兵的導火索,天意如此,還等什麼呢?!
大批的子衝向城內的漢人聚居區和官衙,包圍了那些所在,圍捕華族,同時,一道道雪撬,載着信使,駛向四方,通知遠方的子舉事。
整個三韓地區都沸騰起來,在打倒帝國,建立國家的口號下,越來越多的子集中在造反的大旗下。
應該説,作為三韓子智囊的宋成憲還是很有眼光的,在他起草的《舉事方略》上明確指出:“圍住帝國的軍吏民後,不要強迫他們投降,以他們所受的教育,投降是件極為恥辱的事,他們是寧死不降的,如果硬要他們投降,無疑他們死戰,那麼可能造成我們的重大傷亡。
所以,在圍住帝國的人之後,採取的策略就是不打不綁,允許他們攜帶兵器、細軟,禮送他們出境,不要傷害任何一個帝國華族!切記切記!”不僅如此,就連呼喊的口號都想到了,那就是:“打倒花豬,推翻帝國。”而不是説“殺光花豬,屠盡帝國”以免子們頭腦一發熱做出不可收拾的傻事。
帝國的法律規章訂得非常仔細,宋成憲學習過,知道帝國對於地方官有那麼一條,如果是不重要的地方,那麼地方官有權棄守,以保百姓安全,不追究其責任。對於重要的通樞鈕,兵家重地等,則要死守。現在三韓並不是重地,不怕華族的地方官不答應。
更深層的一個原因,宋成憲懼怕帝國的報復,他深入研究過帝史,發現帝國皇帝是個熱衷於報復的狂人,rp惡劣,向來是“殺我一人,滅你十里”的殘酷報復手段。如果逞一時之快,大殺帝國百姓,得皇帝以牙還牙,那就是三韓民族的大劫!
退一步來説,我放過你的百姓,你總不好意思讓你的軍隊屠殺我的百姓吧?兵對兵,對於擊敗帝國軍隊,宋成憲還是有一點把握的。
他的想法,三韓子高層起初不認同,他們想扣留華族當人質、或者華族贖金金,不過宋成憲説道:“華族官府手冊上説得明明白白,不受脅迫,我們拿着人質,到時放也不是,殺也不成,反成累贅!”在他的力主下,子們認可了他的作法。
如果他的方案能夠推行,將來倒會造成帝國軍的困惑,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帝國是這樣教育他的子民的。(可解為:皇帝對你們這麼好,你們當然要報答皇帝)人家放過你的百姓,你還好意思下手去殺他們的百姓。
歷史之所以為歷史,就是充滿了不確定,宋成憲的設想能夠實現否?
現在三韓的華族約有二萬五千人,幾乎全都集中在海邊的大城市中,其中官軍六千,有一千步兵和二千海軍駐紮在軍事區“巨濟島”整個三韓大地,駐軍少到只有三千人-----帝國那麼大,不可能放很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