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篇1或短篇4》已經寫完,對它我再沒有什麼話要説。否則,原該將標題改為“中篇1或短篇5”的。但《小説月報》編輯部的朋友們希望我寫一篇創作談,我只好從命。我想這大概就相當於演出後的謝幕。我就抄錄兩則平的讀書筆記於下,向讀者聊表謝忱。
1。陀斯妥耶夫斯基説:“我不能沒有別人,不能成為沒有別人的自我。我應在他人身上找到自我,在我身上發現別人。”巴赫金説:“我能夠表達意義,但只是非直接地,通過與人應答往來產生意義。”我想:每個人都是生存在與別人的關係之中,世界由這關係構成,意義呢,藉此關係顯現。但是,有客觀的關係,卻沒有客觀的意義。反過來説也成,意義是主觀的建造,關係是客觀的自在。這樣,寫作就永遠面臨一種危險:那些隱藏起來的關係,隨時準備摧毀我們建造起來的意義。
2。普魯斯特寫道:“無論現在,還是在某個遙遠的時刻,無論勺子碰到盤子發出的聲音,還是凹凸不平的石板,亦或是瑪德萊娜小點心的味道,都把逝去的時光重現在我們眼前,…一個活的生命的存在,依賴於它在現在與過去時光的共同點上,找到唯一的生存空間,並且在這裏把握住事物的本質,也就是説,只有超越時間概念,一個活的生命才有可能出現。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當我下意識地辨認出瑪德萊娜小點心的味道時,我對死亡的恐懼心理一下消失得無影無蹤,因為,在這一刻裏,我身上的活的生命具有了超越時間概念的特徵,因此,未來的興衰榮辱對我也就無足輕重了。”為什麼會是這樣呢?第一,超越時間能給人的困境以什麼彌補呢?第二,這怎麼就能消除掉對死亡的恐懼?不不,這種幸福或喜悦並非是來自心中自由地重現往事,而是來自可以離現實勞役進人藝術的欣賞,並不是因為可以把住的生活重複經歷一回,而在於能夠從中觀賞被往的匆忙所錯過了的美。於是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雖不能以對錯來判定,卻可由美麗來確認了。如果再能從中留意到,無邊無際的空間和無盡無休的時間中生生不息,原是有這樣一條永無止境的審美路在,死亡的恐懼就可以消除除。
以上兩則讀書筆記僅僅是兩則讀書筆記,與《中篇1或短篇4》毫無關聯。
一九九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