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百九十一章蕭淑妃也知道了武媚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七百九十一章蕭淑妃也知道了武媚娘進了長安城,這回王皇后不再遮着掩着,擺駕從玄武門進了皇宮,王平安一直送到門口,目送王皇后進去。

王平安在玄武門等了一會兒,北衙大將軍薛仁貴親自跑了出來,等王皇后的鳳駕進去後,薛仁貴拉過王平安,進入衞所,屏退兵將,薛仁貴對着王平安一躬到地。

王平安心裏明白,薛仁貴這是謝自己給他提名呢。他笑着扶起薛仁貴,道:“薛大將軍客氣了,這是何必呢,咱們自己人,這麼客氣幹嘛,都讓我不好意思了”薛仁貴滿臉地道:“王相爺,小將在這玄武門裏看大門,都看了好多年了,這自然是先帝信任小將的緣故,隆恩如此,小將敢不盡心竭力地守衞。可話又説回來了,新朝新氣象麼,小將總想着也能出去領兵,為國家多做些事。上次因為出征的事,還特地去求了長孫大人。”王平安笑道:“這回可是遂了你的心願了,長孫大人幫忙,你可不是就能領兵出征了麼,而且這次討伐逆王,有勝無敗,功勞穩穩當當地可以立下,到時朝廷一紙詔書頒下,薛大將軍可就能守牧一方了,可比現在守玄武門,要風光百倍了”現在是初唐,還不是中唐晚唐,鎮守四方的大將軍,並沒多威風的,要説比守玄武門更風光,那是不可能的,守什麼地方也不如守玄武門的。可是,鎮守四方的大將軍自由的程度卻是很大的,只要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説什麼就是什麼,就算説雞蛋是樹上結的,誰還敢反駁説是母雞下的?

薛仁貴陪着笑臉道:“那可不是嘛,象在長安城裏,王公大臣滿街都是,小將見了誰都得磕頭行禮,要是出了長安,那可就是別人給小將行禮了”王平安嘿嘿笑了兩聲,道:“要説這長安城裏王公貴胄多,那可真是多到數不清的地步了。要是説走在街上,忽然天下掉下了塊瓦片,街上的人不小心被砸着了,砸到十個人,那有九個都是王公,剩下的一個還是貴胄,那多到沒法兒。瓦片也為難啊,不砸誰都不好意思”薛仁貴一愣,沒立時聽明白,一塊瓦片怎麼可能砸到十個人?稍想一下,才明白原來王平安是在説笑話。他忙道:“誰説不是呢,要是光給王公貴胄行禮也就罷了,有時候遇見品階比小將高的宦官,小將還得給他行禮呢,那心裏才叫憋屈呢”王平安心想:“比你品階高的宦官,可沒幾個。難不成史忠臣來了,你還敢不給他行禮麼。你要敢當他面抱怨,看他你不?嗯,史忠臣不會你的,他犯不着親自動手,他會讓你自己你自己”薛仁貴小聲道:“王相,小將想今晚去府上拜訪,不知您可有空暇?”這話説得明顯了,這是要給王平安送禮。

王平安擺了擺手,道:“咱們自己兄弟,這個拜不拜訪的不着急。你要出征了,花銷必大,至少你得給自己的親信預備盔甲吧,要是指望着衞府給你撥調,那可是得不到什麼上好裝備的。你把錢都留着給手下采買裝備吧”薛仁貴不好意思地道:“那哪兒成啊,小將這心裏頭過意不去…”王平安拍了拍他的肩膀,滿臉我是恩師的表情,道:“本相是很信任你的,薛將軍你到了前線之後,定要英勇殺敵,為國家為皇上立功,這樣本相在朝中也好為你請功。和別人説起你時,本相也有面子,畢竟你是本相推舉的嗎,咱們將相一體,共同為我大唐盛世基業奮鬥終生,添磚加瓦”薛仁貴一聽,心中讚歎,怪不得王平安小小年紀就能當上宰相,果然有過人之處啊,看人家的大道理講的,多有水平,為了我大唐的盛世基業奮鬥終生添磚加瓦,這話別人誰能説得了出來,只有咱的王相爺能説得出來啊薛仁貴大表欽佩,連聲稱是,願意跟在王相爺的身後,好好地奮鬥奮鬥。可他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不管怎麼説,自己受了人家那麼大的好處,總得要報答一下才行,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啊,他又開口説起拜訪之事。

王平安想了想,道:“出征之前就算了,不要去本相那兒了。這樣吧,如果你真有這份心意,我也不好推辭,不如等你凱旋而歸後,再去我那裏,我給你接風洗塵,順便慶功,你看如何?”官場之上,沒有白送的人情,如果王平安一味地不讓薛仁貴給他送禮,那麼事必會引起薛仁貴的恐慌,薛仁貴會胡思亂想的,為什麼王平安不要我的禮物呢,為了什麼呢?説不定還會引發猜忌,產生隔閡。所以説,禮物這個東西,不是想不收就不收的,事情發展到了一定的階段,想不收都不行。

相反,王平安一説讓薛仁貴得勝還朝後,再去他那裏拜訪,這就表示現在我收你禮,你不見得能送多少,畢竟你還沒發財呢,所以禮物的事情先放一放,等你出征回來後,發了大財,再給我送禮,這樣你不是能多送些麼,我這是體諒你,這叫先辦事後收錢薛仁貴這才放下心來,不怕王平安胃口大,就怕他沒胃口,哪個將軍出征回朝,不都得發大財啊,就算王平安的胃口再大,他也能餵飽,就怕人家不讓自己喂,那這裏可就有説法兒了,而且啥説法還不挑明,可是最要命的薛仁貴當即表示,只要他能活着回來,回朝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王平安那裏坐一坐,嘮嘮家常。

兩人客套一番,王平安也進了宮,他直接去了甘殿,去見李治,要把今天的事跟李治説一説。

故意走得比較慢,估計着王皇后應該把話和李治説完了,離開了甘殿,時間上大約差不多時,他才請求面見李治。

李治果然在等他,一聽王平安到來,立即宣他進殿。李治不等王平安行禮,便從龍書案後跳了出來,揮手道:“都退下,都退下”殿裏伺候的小宦官和宮女趕緊都出去了,誰也沒敢留下。這些子史忠臣身體一直不好,沒有在殿裏伺候,而史愛國和米小苗還沒資格在這裏長時間的當值,所以甘殿的宦官高層,出現了空檔,正好方便李治和王平安商量事。

李治跑到王平安的跟前,道:“無病,剛才皇后來了,説要把媚娘接進宮來,她正在想辦法,説不為別的,就為了能讓朕過子過得開心些。這是不是真的,皇后有什麼辦法?辦法都是你想的吧,你怎麼沒有提前和我説呢?現在快快説給我聽”王平安仔細聽着李治説的這番話,前半句裏自稱為朕,後半句自稱為我,這説明王皇后怎麼樣辦事,並不能讓李治着急,換句話説他本沒把王皇后當回事兒,而後半句問自己有啥方法時,他就開始着急了。這説明了一個問題,自己這個臣子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要遠遠高過皇后這個結髮之的地位王平安心裏高興,他道:“皇上莫要着急,快快請坐,咱們有話慢慢説。”李治道:“我能不急麼,我等消息等得連飯都沒吃。”他拉着王平安的手不肯鬆開,把王平安拉到龍書案那裏,一同坐下。

王平安道:“倒不是臣事先不和皇上説,而是臣的方法也是臨時想出來的,是到了業寺後,聽了主持老尼的建議,這才想到了讓媚娘當替身的事。”他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説了出來,這事大概的經過,王皇后已經和李治説過了,尤其是關於替身的事,説得更加清楚。

李治聽罷,想了想,道:“那些曾經的嬪妃都沒認出來媚娘?這可真是奇了,媚娘在宮裏時不可能誰也不認識啊,怎麼可能沒人認出她來?還有那個老嬪妃,她為啥的要説後背有胎記的事,萬一媚孃的背後真的也有一塊胎記,豈不是要壞了大事”王平安笑道:“皇上,怎麼可能沒有人不認識武媚娘呢?關鍵的問題是,認出來有什麼用,能給她們帶來什麼好處?好處是沒有的,可壞處卻馬上就來。無利不起早,沒好處只有壞處的事,誰傻啊去做這種事”頓了頓,他又道:“至於説到那個老嬪妃指出來的胎記,這個是不可能出現問題的。一來那種大胎記百萬中無一,媚娘不一定有。就算媚娘就是那百萬中唯一的一個,也照樣能以此胎記為證據,説她不是曾經的武才人的”李治皺起眉頭,想了半晌,卻仍是沒想明白,他道:“那個老嬪妃説的胎記至關重要,直接就能證明此了空,非彼媚娘也。可萬一要是媚娘真的有呢,那該怎麼辦?”武媚娘有沒有胎記,他當然知道,但對於那個老尼姑提出的胎記,卻很不明白,為什麼要提出來呢?

王平安嗨了聲,道:“皇上您想啊,只要提出了胎記,反正媚娘自家人是不會出來反駁的,女兒都死了,她們怎麼可能再提傷心事,而且臣保護她們得緊,也不會讓她們被人問起的。所以以胎記為證,再好不過。至於説到萬一媚娘要是真的也有一塊胎記,那這還不好辦麼。反正看過胎記的只有那老尼姑一個人,只要她説和以前看過的胎記不同,那不就得了。反而由此又可以引出一番評論,説小武媚娘和那死去的武媚娘有緣。”李治啊了聲,恍然大悟,道:“這就和你以前説的一樣,叫人嘴兩張皮,咋説咋有理”王平安笑道:“對,作證嘛,還不就是上嘴一碰下嘴的事麼”

“那,過些子就由皇后把媚娘接進宮業,讓她在宮裏抄寫經書?”李治問道。一想起能和武媚娘在宮中相會,而且是正大光明的相會,他就動起來了。

王平安道:“那是自然,這個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辦,頂多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只要媚孃的頭髮長出來了,不再光頭璀璨,那就可以入宮了,而且皇上還可以正式冊封她一個封號,比如説昭儀啥的”李治心癢難耐,他道:“一個月的時間太長了,朕等不及啊,不如明天…嗯,過幾天的,就讓皇后把她召進宮來吧”王平安點頭笑道:“這個便隨皇上的心情了,不過也不能太快,否則會有言蜚語傳出去,沒準有人會聯想到皇上去業寺的事,説您早就看上了了空小師太,結果皇后就把她給進宮來了,咱們等事情涼一涼的。”李治坐在龍榻上,不住扭動身子,他又想去業寺了,想把這個好消息親口告訴武媚娘。他問道:“怎麼能讓事情涼一涼呢?我要是收了一個尼姑做后妃,這事怎麼都不會涼的,肯定要有人議論,我就怕舅舅手,他對於這種事向來反,怕是會為難媚娘啊”王平安心想:“他是會想為難武媚孃的,只可惜本事不夠。”不等王平安出主意,這回李治自己竟然想出主意來了,他道:“這些子朕多找些活兒給他做。那個晝夜開城門的事不夠大,不如朕讓他代天子閲兵,這不是要出征遼東了麼,府兵大集,讓舅舅去閲閲兵啥的,主持出征事宜,保證忙得他顧不上過問朕的事來。”王平安一挑大拇指,道:“高,此計大高,皇上英明。”兩人商量了一番,王平安這才告退出殿。還沒等他出宮,只是出了甘殿不遠,就見前面來了一人,是個小宦官。這小宦官似乎是在等着王平安,連跑帶顛地過來,彎着,道:“王相爺,小的是淑妃娘娘宮裏的,奉了娘娘的旨意,想要問您幾句話?”現在王平安和蕭淑妃已經是陣營分明地對着幹了,這時候可不能首尾兩端,兩面討好。他把眼睛一瞪,道:“有話快説,有就放,本相忙着呢,沒功夫聽你的廢話”小宦官一哆嗦,好麼,人不大,脾氣不小,他道:“王相爺,您剛剛陪着皇后娘娘出宮了?可是去的業寺?”王平安一甩袖子,道:“你説什麼,聲音太小,本相聽不清。”推開小宦官,他又道:“也不屑聽,回去告訴你家蕭娘娘,收拾收拾行李,準備往冷宮裏搬吧”小宦官大吃一驚,頓時呆住不動了。

王平安大步離開,心中好笑,鬧吧,蕭狐狸鬧得越歡,王皇后行動越快,武媚娘進宮的子也就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