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六章外世界中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69崔維茲瞪了裴洛拉特良久,臉上出明顯的不悦神情。然後他説:“你看到什麼我沒看到的,卻沒有告訴我?”

“沒有。”裴洛拉特好言好語答道:“你也看到了,正如我剛才説的,我試圖向你解釋,你卻沒心情聽我説。”

“好,你就再試一次。”寶綺思説:“別對他兇,崔維茲。”

“我沒對他兇,我只是在問問題,你別寵壞他。”

“拜託,”裴洛拉特道:“都聽我説,你們兩位,不要你一言我一語的——你還記不記得,葛蘭,我們討論過早年尋找人類起源的嘗試?那個亞瑞弗計劃?你知道,就是試圖標出每顆行星創建的年代。這個計劃據的假設,是人類當年以起源世界為中心,同時向四面八方進行殖民。因此,若從較新的行星逐步追溯到較老的行星,就能從各個方向匯聚到起源世界。”崔維茲不耐煩地點了點頭。

“我記得這個方法本行不通,因為每個世界的創建年代都不可靠。”

“沒有錯,老夥伴。但亞瑞弗研究的世界都是第二波殖民者建立的,當時超空間旅行極為先進,殖民世界一定已分佈得相當凌亂,因為跨越星球殖民並非難事,殖民世界不一定呈徑向對稱向外擴張。這一點,當然增加了創建年代的不確定

“可是你再想想,葛蘭,想想那些外世界,它們是由第一波殖民者建立的。當時超空間旅行沒那麼進步,後來居上的情形可能很少,甚至本沒有。雖然在第二波擴張時,幾千萬個世界的建立也許毫無規律;第一波卻只有五十個世界,它們有可能分佈得很規則。雖然第二波擴張持續兩萬年,建立了數千萬個世界;第一波的五十個世界,則是幾世紀間的成果——相較之下,幾乎像是同時建立的。這五十個世界放在一起,應該大略構成球對稱,而對稱中心就是那個起源世界。

“我們已經有這五十個世界的座標,你拍攝下來了,記得嗎,你坐在石像上拍的。不論什麼力量或什麼人試圖毀掉地球的資料,他不是忽略了這些座標,就是沒想到它們會提供我們所需的資料。你現在需要做的,葛蘭,就是調整那些座標,修正兩萬年來的恆星運動,然後找出球形的中心,那個中心便會相當接近地球之陽,至少接近它兩萬年前的位置。”當裴洛拉特滔滔不絕時,崔維茲的嘴巴不自覺地微微張開,等到長篇大論結束,又過了好一會兒之後,他才終於闔上嘴巴。

“可是我為什麼沒想到呢?”

“我們還在梅爾波美尼亞的時候,我就試圖告訴你。”

“我絕對相信你嘗試過,而我卻拒絕聽,我向你道歉,詹諾夫。其實我本沒料到…”他到很不好意思,沒再往下説。

裴洛拉特默默笑了一下。

“沒料到我會説出什麼重要的話。我想通常我的確不會,不過這件事是我的本行,你懂了吧。我自己也承認,一般説來你大可不必聽我嘮叨。”

“沒這回事,”崔維茲説:“不是這樣的,詹諾夫。我覺得自己是個笨蛋,而我活該有這種覺。我再次向你道歉——現在我得去找電腦了。”於是他們兩人一同走進駕駛艙。當崔維茲雙手放在桌面上,幾乎與電腦合成單一“人/機”有機體時,裴洛拉特望着他,像往常一樣既驚歎又無法置信。

“我必須做些假設,詹諾夫。”由於崔維茲與電腦已融為一體,他的表情有點茫然。

“我得假設第一個數字是距離,單位為秒差距:其他兩個數字是角度,都是以徑為單位,勉強可説第一個角度標示上下,另一個標示左右。我必須假設角度的正負號依據的是銀河標準規約,而那三着零值代表梅爾波美尼亞的太陽。”

“聽來很有希望。”裴洛拉特説。

“是嗎?數字的排列共有六種可能,正負號的組合共有四種可能,距離的單位也許是光年而不是秒差距,角度的單位也許是度而不是徑,這就構成九十六種不同的變化。此外,如果距離單位是光年,我不確定用的是哪種年;另一個問題是,我不知道測量角度用的究竟是什麼規約——我想,其中之一應是以梅爾波美尼亞的赤道為準,可是本初子午線在哪裏?”裴洛拉特皺起眉頭。

“聽你這麼一説,好像又絕望了。”

“沒有絕望。奧羅拉和索拉利都在這份名單上,而我知道它們在太空中的位置。我將據座標試着尋找它們,如果找錯地方,我就改用另一種規約,直到座標給出正確位置為止。這樣我便能知道,我在座標規約上做的假設有何錯誤。假設一旦改正了,我就可以開始尋找那個球心。”

“有那麼多可能的變化,做出決定會不會很難?”

“什麼?”崔維茲越來越全神貫注。裴洛拉特將問題重複一遍之後,他才回答道:“喔,還好,這些座標遵循的很可能是銀河標準規約,找出未知的本初子午線並不困難。標定太空位址的各種系統出現得很早,大多數天文學家都相當肯定它們甚至是在星際旅行前建立的。人類在某些方面非常保守,用慣一組數值規約之後,就不會做任何更改。我想,甚至有人會將它們誤認為自然法則——其實這樣也好,因為若是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測量規約,而且每個世紀都做改變,我相信科學發展絕對會因而受阻,甚至永遠停滯不前。”他顯然一面説話一面工作,因為他的話始終斷斷續續。此時他又喃喃道:“現在保持肅靜。”説完這句話,他整個臉皺起來,神情顯得極為專注。幾分鐘之後,他才靠回椅背,深深了一口氣,以平靜的口吻説:“規約的確成立,我已經找到奧羅拉。絕對沒問題——看到了嗎?”裴洛拉特凝視着星像場,目光聚焦在接近中央的一顆後星上。

“你確定嗎?”崔維茲説:“我自己的意見不重要,重要的是電腦的肯定。畢竟我們造訪過奧羅拉,它的特徵我們十分清楚——直徑、質量、光度、温度、光譜細目等等,更遑論附近恆星的分佈模式——電腦説它就是奧羅拉。”

“那麼我想,我們必須接受它的話。”

“相信我,我們必須接受。讓我調整一下顯像屏幕,電腦就能開始工作。五十組座標早巳輸入,它會一個一個處理。”崔維茲一面説,一面開始調整屏幕。雖然電腦通常在四維時空中運作,但將結果呈現給人類時,顯像屏幕鮮有超過二維的需要。然而現在,屏幕似乎展成一個漆黑的三維空間,深度與長寬相當。崔維茲將艙內的光線幾乎完全熄滅,好讓星光的影像更易於觀察。

“現在要開始了。”他低聲道。

一會兒之後,便出現一顆恆星——接着是另一顆——然後又是一顆。每多出現一顆星,屏幕的影像即變換一次,將所有星光皆納入屏幕。看起來,彷彿太空在他們眼前逐漸遠去,因此得見越來越多的全景。除此之外,還有上下的移動,左右的移動…

最後,五十個光點盡數出現,全部懸掛在三維太空中。

崔維茲説:“我本來希望能看到一個美麗的球狀排列,但這看來卻像個匆促捏成的雪球,而且是由過硬、砂礫過多的雪捏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