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大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竇嬰出獄了,長安為之沸騰。
能活着從廷尉寺出來的人屈指可數,更何況是天子親自到廷尉寺出來的。竇嬰這個老遊俠一下子煥發了青,成了長安城的名,每天上門拜訪的人數不勝數。因為竇嬰尚在病中,不便見客,絕大多數客人只是留下賀禮和名字就走,甚至很多人連名字都不留下。
來訪賓客中,不僅有豪門顯貴,也有知名遊俠,唯獨少了一個人:冠軍侯梁嘯。
雖然知道梁嘯在宮中求戰的人不多,但是梁嘯大鬧廷尉寺,為竇嬰鳴不平的事卻是無人不知。人們很自然的把這兩個人聯繫到了一起,認為他們是同聲相應的忘年。竇嬰出獄,他第一個要謝的人就是梁嘯,第一個趕來探望他的人也應該是梁嘯。
可是梁嘯一直沒有面。不僅如此,冠軍侯府大門緊閉,誰也不見。幾個自高奮勇,準備上門教教梁嘯怎麼做人的遊士都吃了閉門羹,連梁嘯的面都沒見着。
一時之間,不少人都對梁嘯的做派大為不滿,甚至有人覺得梁嘯是自高聲階,要等竇嬰上門致謝。這倒也不是不可以,但梁嘯身為後輩,如此自矜,多少與遊俠施恩不圖報的原則不合。
遊士出自儒,遊俠出自墨,一文一武,原本都有些互相看不起,不過在捨身取義,言義不言利這個標準上,雙方的原則是一樣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份內的事,施恩圖報卻為人所厭,至於薄施厚取,更是真正的遊俠都不屑為之的下作事。
梁嘯的反應顯然違背了這些準則,之前給人留下的好印象一下子減了不少。
就在此時,梁嘯又做出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他白上書,彈劾竇嬰行事孟,舉止輕率,通諸侯,對河間王劉德之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蒙恩出獄,不知閉門思過,反而招遊士,自鳴得意。
白上書,就是公開發表奏疏內容。有淮南王新辦的印書作坊,梁嘯將奏疏複印了一千份,派人在全城張貼。他出身草,文字水平差,奏疏也是大白化,卻正好符合了遊俠們整體文化水平比較低的特點,一看就懂。即使不識字,聽人讀一遍,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梁嘯對竇嬰的彈劾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傳遍整個長安城,成了無數人的談資。在無數次的口耳相傳之後,有八個字也在遊俠中取得了高度贊同。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遊俠兒之所以能成為漢代的一道風景,是因為有堅實的民意基礎。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概莫能外。甚至天子本人也有做遊俠的衝動,他乾的那些事其實和衝動的遊俠差不了太多。只不過他手中有權,所以為害亦大。
未必人人都有能力做遊俠,但是人人都有為俠之心,哪怕是女子也常有豪之氣,這就是漢人的神面貌的主。也正因為如此,漢人才能做出那麼多後人看起來很*的事。
梁嘯一句“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一下子戳中了無數人的g點,也獲得了很多人不自覺的認同,特別是那些身居高位,依然慕遊俠之行的人。比如鄭當時,比如竇嬰本人。
原來遊俠不僅可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可以做大事,甚至可以提升到為國為民的境界。
——“什麼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天子抖着手中的傳單,眉微挑,平添了幾分渾不吝。
“大概和商鞅的抑私鬥、尚公斗差不多吧。”徐樂笑道:“遊俠們好勇鬥狠,聚在長安,左右內史都很頭疼。鼓動他們從軍,為國征戰,的確是一個好辦法。陳竇子弟出征,帶走了數百遊俠兒,長安的治安狀況都好了很多。”
“可是他們現在又要回來啦。”天子苦惱不已。
“魏其侯做了一輩子游俠,終究還只是一個豪俠,離大俠還有一段距離。不得不説,在眼界上,他的確應該向梁嘯多討教。”
“陛下,所以説,冠軍侯這八個字提得及時。那些從徵的遊俠兒不少有人了爵位,最不濟的也會受賞,如果不讓他們有更高的目標,重新在街頭廝混,只怕會鬧出大事。”天子點點頭,長嘆一聲:“是啊,這些好戰之徒,如果不能好好管教,不闖禍才是怪事。可是,誰能管得住他們?”
“陛下,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徐樂指了指天子手中的傳單。
“這不就有一個現成的人選?”
“梁嘯?”天子啞然失笑。
“算了吧,他鬧起事來,比誰都出格。他還管別人?”
“陛下,梁嘯鬧起事來雖然出格,但是他識大體,知是非,與普通遊俠兒不同,堪稱大俠。”天子眼神閃爍,仔細想了想,覺得徐樂説得有理。梁嘯雖然奇談怪論頗多,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常常是幫他解決問題,而不是找麻煩的那個。別的不説,梁嘯本人就幾乎不參與遊俠兒們的聚會,他也不喜歡招攬門客,唯一的門客東方朔現在還在西域。
天子想了想。
“他太年輕了,恐怕不能服眾。”他低下頭,又看了看傳單。
“看看竇嬰有什麼反應,如果他能有所觸動,真正做個為國為民的大俠,倒是個合適的人選。”徐樂沒有再説,退了下去。
——竇嬰躺在牀上,聽兒子讀完了傳單,長嘆一聲:“是我老糊塗了。河間王自殺,置天子於尷尬之地,我的確有責任。本該早請罪,卻還要梁伯鳴來提醒我,真是不該。”竇嬰久經官場,梁嘯一提醒,他就知道自己為什麼能出獄了。不是天子恩寵他,是天子面對的壓力太大,不得不做出讓步。如果他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很難説什麼時候會再進廷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