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369章桑弘羊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天子也有些頭疼。

他先被梁嘯潑了一盆冷水,雄心壯志差點付之東,又經梁嘯提醒,發現了一個割匈奴人的肥,損人利已的好辦法,恨不得讓梁嘯立刻去和田蚡、韓安國等人辯論一番,好達成一致,儘快拒絕匈奴人,並出兵討伐,佔據河南、河西。

然而,他又一次受到了打擊。如果梁嘯朝堂失禮,在御史趕出來,那可怎麼辦?他的目的不僅無法達成,還有可能落下笑柄。老臣們會以梁嘯為由,指責他們年少輕狂。

他很惱火,可是這又怪不得梁嘯。梁嘯出身草莽,舉止鄙,要他練掌握那些繁文縟節本不現實。和那些貴族子弟相比,這點向來是庶民的短板。不僅梁嘯如此,衞青、公孫敖、嚴助等人概莫能外。

禮節不是聰明就可以學會的,必須有人教,還要經常練習。

可是天子又迫切希望能將梁嘯的這個建議提上程。他是真的不想再忍了,匈奴使者在長安住了幾個月,幾乎天天在催。他現在只想痛痛快快的回絕匈奴人,然後給他們頭痛擊。

天子又想了個折衷的辦法。

“這樣吧,你先與枚皋、嚴助商討,到時候讓他們與諸大臣辯論,你旁觀習禮,免得被御史抓住把柄。”

“唯。”梁嘯答應了。

天子隨即叫來枚皋、嚴助、吾丘壽王等侍臣,衞青、韓嫣等人也旁聽。他們都是天子近臣,不用太拘泥禮節。就在温室殿,天子面前,梁嘯將自己的建議又説了一遍。

枚皋等人覺得有理,比起簡單的拒絕和親,梁嘯的辦法顯然更具備。更重要的是梁嘯剛剛從西域歸來。他兩次以少勝多。擊敗匈奴人,有足夠的底氣提出這個建議。在此之前,面對韓安國等老將時。嚴助等人最大的弱點就是沒有實戰經驗,底氣不足。一談到具體問題,他們很難給出有力的回答。

而梁嘯不同,他有實戰經驗,又喜歡用數據説話,提出的建議也更有

即使嚴助、韓嫣對梁嘯頗有非議,聽到梁嘯的這些建議,也不得不連連點頭贊同。他們都清楚,天子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拒絕和親。和匈奴人開戰,梁嘯的這個建議正中其下懷。就算有再大的矛盾,在這個時候與梁嘯翻臉都不是一個理智的選擇。

除非他們能抓住梁嘯的破綻,而這一點幾乎是不可能的,梁嘯沒有給他們留下任何機會。

嚴助很後悔,韓嫣很鬱悶。

儘管如此,議程進展得還是很順利。梁嘯提供建議主體思路,嚴助等人修飾,很快就商量出了一個方案。比起那些泛泛而談的想法,這個方案有理有據。至少看起來像那麼回事。

最後,梁嘯再一次強調。

“諸位,我不得不再提醒諸位一次。打仗是要死人的。拒絕和親,與匈奴開戰,要開啓的不是一次兩次戰役,而是一場關係到生死存亡的大戰,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因此,請諸位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千成不要有僥倖心理。自毀前程事小,誤君誤國事大。切記切記。”眾人面面相覷,一時凜然。同時又豪氣滿

在座的都是聰明人,他們很清楚,一旦拒絕和親,漢匈之間要開始的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大戰,比吳楚七國嚴重多了。當年孝景帝聽從了晁錯的建議,沒有準備充分就倉促削藩,結果吳楚七國起兵,孝景帝只能斬殺晁錯以謝罪。如果他們不能做好充分準備,一旦形勢不利,他們完全有可能像晁錯一樣成為替罪羊。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説,他們現在為天子參謀的是一件大事。一旦成功,加官進爵,富貴可期。他們之所以背井離鄉,來到長安,不就是為了富貴麼。現在機會擺在面前,誰願意做一個局外人?

天子非常滿意。

與嚴助等人比起來,梁嘯沒什麼文化,也不懂什麼禮節,可是他站的高度明顯不一樣。在此之前,天子多次組織身邊的侍臣進行商議,從來沒有一個人像梁嘯這樣,把這當成一個三十年、四十年的大事來謀劃。他們最多就和親而論和親,就征戰而論征戰,相比之下,眼界明顯不在一個層次。

由此可見,學問不僅僅在書裏,有些人哪怕不讀書,一樣是奇才。

有這樣的奇才相佐,匈奴何足道哉?

天子心中歡喜,拍了拍手。

“好了,諸君都辛苦了,暫且歇一歇,用了午膳再議。”眾人恍然,這才發現已經過正午,飢腸漉漉。聞説有用御膳享用,個個眉開眼笑。

梁嘯開始還有些擔心,在他印象中,享用御膳聽起來很威風,其實是一個很受罪的事。等開始吃,他才發現其實沒那麼可怕。也許是因為天子年輕,也許是這個時代君臣之間還沒有那麼生份,天子很隨和,不僅不端着架子,還主動找人喝酒。見梁嘯不善飲,他還鼓動其他人來灌梁嘯,着實灌了梁嘯好幾杯。

酒過三巡,天子翩翩起舞,且舞且歌,唱的正是剛譜成的《天馬歌》。

“太一貢兮天馬下,沾赤汗兮沫赭,騁容與兮跇萬里,今安匹兮龍為友。”嚴助、韓嫣紛紛起舞,加入舞圈,大聲唱。一時間氣氛熱烈,君臣同歡。

吃完午餐,他們又繼續研討。越想越細,要考慮的事情越多,大家漸漸有了分歧,有樂觀的,就有悲觀的,爭執不下。説得起,捲袖子,擼胳膊,就要開全武行。

年着眼前這些年長的不過三十,年幼的不到二十的一羣人爭得面紅耳赤,看着眼神興奮中帶着幾分調皮的天子,始作俑者梁嘯不莞爾。這還真是朝氣蓬啊,誰會想到這羣大呼小叫的年輕人中會有一個千古一帝,會有橫絕大漠的衞霍雙星,還會有一個來自兩千年以後的穿越者?

數風人物,盡在今朝。

——討論中途,梁嘯被他們吵得心煩,一個人跑到殿外透氣。未央宮是一個大建築羣,建在一個龍首山上,居高臨下,能夠俯瞰長安城。宮內又分成幾個規模略小的建築羣,温室殿從屬於前殿。站在殿門的台階上,向南便是前殿,向北便是椒房殿,向東可以看到高達三十丈的罘罳闕,蔚為壯觀。

梁嘯正看得入神,一個年輕人從殿中走了出來,手裏捧着一杯水。

“梁君,喝口水。”梁嘯接過水,躬身致意。看此人服飾,剛才又一直在天子旁邊侍候,應該是和韓嫣、嚴助差不多的近侍。只是梁嘯第一次入宮,不認識他。看他身材高瘦,不是很強壯,不像是武臣。

“敢問足下是?”

“洛陽桑弘羊,十三入宮,幸得陛下不棄,選為宿衞。”梁嘯一愣,再次打量了一下桑弘羊。這可是一位奇才,不僅在理財上是一把好手,還是在漢武帝時代為數不多的見證人。漢武帝一朝名臣輩出,但是像桑弘羊這樣與漢武帝共始終,侍奉了漢武帝一輩子,最後還沒被漢武帝幹掉的人,還真沒幾個。

“原來是桑君,久仰,久仰。”桑弘羊出幾分赧然,遲疑了片刻。

“梁君,我…能向你請教一個問題麼?”梁嘯笑了。

“你向我請教問題?是箭的問題,還是西域的問題?”

“都不是。”桑弘羊搖搖頭。

“是關於千里眼的問題。”梁嘯哈哈一笑。他明白了,這個由劉陵提出來的問題大概難住了不少人,作為善於計算的奇才,桑弘羊肯定被天子寄予了厚望。不過,桑弘羊的計算能力出眾,不代表他的數學能力就高。這種連東方朔都解不出來的問題,桑弘羊也搞不定。

“這個問題啊,我倒是聽東方朔提起過。”梁嘯笑道:“的確比較難。”桑弘羊吃了一驚。

“東方朔解出來了?”

“是的。”桑弘羊出幾分遺憾,輕嘆一聲。

“東方朔是奇才,我不能及也。”

“桑君也無須遺憾。東方朔能解出這道題,是因為他從西夷的典籍中得到了啓發。你沒見過那些典籍,是很難想得出的。”

“西夷能有什麼樣的典籍,比我大漢的學問還要深厚?”韓嫣走了出來,張開雙臂,吁了一口悶氣,佯做出來透氣,正好聽到的樣子。

“梁君,能否也給我解解惑?”梁嘯眉頭一挑,漫不經心的説道:“西夷雖不敢説比我大漢文明,卻也有一些智者,學問也與諸子百家頗有不同,理解起來恐怕有一些難度。桑君於算術,思維捷,問題不大。王孫雖擅弓馬,卻沒聽説在算術上有什麼長處。你這惑,我怕是解不了。”韓嫣嘿嘿笑了兩聲。

“原來在梁君心裏,我就是一個鄙無文的匹夫。梁君,我雖不,也侍讀多年,有些學問只怕我知道,桑君卻未必知道呢。”梁嘯咧咧嘴。

“既然如此,那不妨測試一下。如果王孫有桑君的一半算術能力,我就為王孫解惑,如何?”

“一半?”韓嫣的眼神變得凌厲起來,嘎嘎笑道:“這算術能力還能以倍計?”

“很簡單,我出一道算術題,你們同時開始算,以用時長短來衡量智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