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一統河北收納文武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八月初,袁紹大敗,冀南之土盡數歸於河東。戰至此時此刻,除了宣告大捷而回安邑外,衞寧依舊沒有收兵而回的打算,並上徐榮四萬兵馬,盡起大軍十一萬北上繼續攻擊袁紹。
大軍先部行至廣平為審配三萬兵馬所阻,而後又有青州呂曠,呂翔兄弟領兵兩萬北反相助,大將蔣義渠又從幽州領兵兩萬南下防禦,袁紹從朝歌起輸得一敗塗地,卻是勉強又有了一些底氣。
集合起朝歌潰敗而回的兩萬殘兵敗將,袁紹以這最後九萬兵馬以趙國,廣宗,清河,高唐,平原為最後的防禦線,袁紹更親自領兵四萬於清河,垂死掙扎抵擋。
只是,這底氣,幾乎就是他最後的本錢,幾乎乾了在各地所有的守備力量所組合而來,甚至
本無暇再顧忌蔓延開去的動亂,唯一的**頭就是用這九萬人
迫衞寧退兵南返。
兵敗如山倒,臨時瘋狂阻止起來的兵馬,又如何能擋得了河東現在勢如破竹的氣勢!
當前部初受挫而微微停滯不前時,衞寧親自領後陣兵馬又到,集合了全軍十二萬戰後鋭,士氣如虹下,袁紹軍心驚膽顫。
先有幾戰,袁紹軍皆戰敗而逃,河東斬敵殺將無數,便再只有龜縮城池不出。
朝歌一戰,衞寧俘敵兵馬十萬,使臨陣組織起來,每每使兵馬在城外叫喊,勸降,挫敵軍心。冀州,幽州,自朝歌一戰開始半年的時間,幾乎已經被這場龐大的戰爭所拖垮了,不提麾下兵將毫無戰意。就是先前。袁紹強令徵辟百姓從軍,收繳平民糧食便多積起民怨無數,如今,眼看着十萬降卒竟還在敵軍羣中。生龍活虎,顧**河東富庶盛名。自衞寧領兵圍困清河後,幾乎每晚都有從城牆上偷偷溜下來投降的袁紹兵馬。
看上去,袁紹似乎以趙國到平原的防線擋住了衞寧的進攻步伐,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到了九月初。卻讓袁紹憤怒不止地便是,光光投降。逃散地兵馬便已經達到了接近兩萬的數量,甚至還有小隊校尉整隊出降的事情生。
從朝歌的大敗開始,便已經宣告了袁紹徹底地輸了,袁紹的威望一降再降,本就沒有當初獨霸兩州地威信了。而同時,衞寧先前從安邑求到的聖旨又送達清河城外。
衞寧的老手段再次展開,使人當眾在城下高聲宣讀聖旨,一斥袁紹目無朝廷,圖謀叛亂,攻打王師。其心可誅。二罷袁紹官職,罪及祖先。打入亂黨,平滅三族,三昭麾下士兵將校,能擒袁紹者,以封侯相許,官升三級,最後許諾,罪只及袁氏一門,不累其麾下效力文武,若降,依舊善用。先將袁紹大司馬,幽州,冀州牧頭銜摘去,貶為庶人,又將袁紹打入叛國亂賊的行列,賜罪誅殺三族,而後又對袁紹大加緝賞,以高官厚祿為餌不提高自己兵馬持續不減的亢奮士氣,又挑撥對方兵馬地反抗意識,同時大赦之令更是讓人生不出抵擋河東兵馬的心情,十萬降軍如今就在河東軍營中,每
還能生龍活虎地在城下勸降,若跟着袁紹一路走到死,最後被擒拿,又會是什麼下場?
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便利,又理直氣壯的為衞寧所用,尤其在對方敗象已成的時候,幾乎是最好使的底牌了。
於是乎,整個河北陣營在衞寧許諾的這些威脅,利誘下,開始了蠢蠢動,甚至袁紹聞得衞寧使出的這樣一計,恨得牙癢癢卻又無可奈何。
事已到了如今,河北和河東勢必只會有一個人徹底倒下,顯然,衞寧本就沒有退兵的意思,假若袁紹取得了朝歌大勝,恐怕也絕對不會容忍衞寧繼續存在下去吧。
失敗,痛恨,怒火,當初風姿綽的袁紹,彷彿已經徹底的頹廢了下去,除了每
裏尋美女陪酒作樂,彷彿對軍事上已經灰心喪氣,縱然聞得城外地搦戰,叫罵,勸降,也渾然不顧了。
當然,在幾次大規模地逃兵出現後,從郡守府中,袁紹的第一次下令,便是,屠殺!不管是議論,還是猶豫,不管是怯戰,還是退縮,只要稍微有所端倪,便是屠刀舉起。
袁紹已經徹底地瘋狂了,甚至將血淋淋的刀口讓清河籠罩在一股血恐怖之下。但不得不説,袁紹的狠辣和瘋狂,效果到是出奇的好,那些心思在袁紹初次下令之後,很快便隱沒了下去,自然,也是歸於恐懼,只是越這樣壓抑,
後爆的時候,將會更加猛烈。
眼看清河暫時穩固,從城中探子回報的消息,衞寧自然知道袁紹的暴力手段,反而是更加開心了。彈簧越緊,反彈的將更加烈,衞寧依舊每
做着必備的功課,勸降,搦戰,
練兵馬,便也任由着清河城中士卒在面對強敵壓境的神經緊繃時,還得提防袁紹瘋狂的屠戮。
自然,衞寧也不會就這樣乾坐着等待袁紹一家子的級自己送到手中,除了必要的圍困外,當初逢紀在鄴城舉城投降,衞寧顧**如今防守廣宗的審配和逢紀算是相識,曾經在袁紹帳下也是共同進退,便喚來逢紀,好言寬一番後,使他前往廣宗説項勸降審配投誠。
卻不想,比起逢紀這個軟骨頭,審配的脾氣竟然出乎意料的剛硬,不當眾與逢紀徹底斷袍絕
,還大罵逢紀不忠不義,只讓逢紀灰頭土臉的跑回來稟報衞寧。事實上,衞寧心中其實對這樣的結果彷彿早料到了一般,審配雖然在謀略上比不到頂尖,但剛烈和忠誠到頗為讓人樂道,在這個時代,審配的表現或許會是任何一個君主都推崇的品行,但又不知該如何去品評對錯。
衞寧彷彿能夠覺到另外一個時空中,曹
對河北義士的
慨。袁紹帳下。田豐擅大略。沮授計謀中正,許攸詭計多端,審配善於防守,逢紀。郭圖也是機靈狡猾,每個人都有弱點。但每個人,都投身入爭鬥內耗之中。事實上,曹
麾下,所有謀臣同樣也各自有着弱點,但比起袁紹麾下來説。不管是否是有曹
強大的威信壓力,如荀攸。郭嘉,荀,程昱等人都懂得互相彌補不足,同心協力眾志成城。
不過一想到袁紹的智囊團,看到逢紀,衞寧心中不免便有些傷。徐榮攻破邯鄲,不僅僅生擒了袁紹的次子袁熙,更險險從牢獄中救出了田豐!
昔和田豐一敍,衞寧便有勸使田豐投奔河東,但田豐卻是瞧不起楊奉。認為楊奉難成大事。反而更屬意於歸鄉隱居,等候起事。
衞寧當初沒有強求。只是後也多以書信聯繫,等到袁紹崛起渤海後,田豐作信衞寧得了袁紹召喚正要投奔後,衞寧大驚便硬聲勸解,阻止他去袁紹處,又再勸他來河東。
卻不想田豐地死脾氣本就倔強,認了地事情,便覺得不會回頭,反而認為衞寧為了楊奉招賢納士竟用詆譭他人的手段行事,反而惹田豐不快。衞寧別無他法,便與田豐賭博二事,一為袁紹後微有實力必然不甘寂寞南下
圖謀霸業,不顧民生,二為
後田豐必然不容於袁紹帳下,必為袁紹所囚
。
衞寧本是好意相勸,卻奈何田豐脾氣死拗,越懷疑衞寧居心叵測,反有絕之意。事實上,直到了袁紹起兵與河東大戰起,田豐方才想起這些往事,已是追悔晚矣。
而有了當初的賭事,衞寧要的賭注自然便是田豐不能求死,若敗於河東則必降,當徐榮救下田豐後,很快便將田豐送往了衞寧處。
事實上,田豐本來並沒有答應賭局地,但又對袁紹的忠心也淡了不少,衞寧勸解並沒有多少幾句話來,只讓人備好酒宴,彷彿許久不見地老友一般賞月談及往事回憶。
“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為無智也!君先失其智,何不矯正往過?君愛民,志在保國泰民安,河東政論本合君意,何不用君之智,行君之所!”田豐本便對衞寧在河東實行的新政頗為讚歎,曾經袁紹盡起全力和河東相爭的時候,便有勸解效仿河東政令,而待河北休養生息,如今袁紹戰敗,手段兇狠更顯暴戾,又先有牢獄之災,袁紹的不顧舊情,不顧故往功勞,卻也讓田豐頗為心灰意冷,又經過衞寧的勸解,以及對未來地展望,田豐想起當初與衞寧相識之時,書信往來,多談天説地,甚至還冤枉了他,愧疚,心冷,抱負,終究,還是降了河東。^^吧,發^^終究田豐不願意在戰場上和袁紹兵戎相見,畢竟投降為恥,這已經是田豐最後的底線,加上河東如今地勝局已定,河北併入河東也不過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便求先行回返安邑。
衞寧自然不願意讓田豐這個剛直的人為難,便使人一路護送田豐先行返回安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