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拜師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蔡邕本是受太尉喬玄相招,前往洛陽任職,途中折道前來衞家,卻不想衞父執意挽留,扭不過衞父的盛情,蔡邕終究礙於情面也就暫留在衞家。
對於洛陽之行,蔡邕知道禍福難測,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再見故友,而那衞寧以三歲幼齡而表現出的沉穩知禮,聰慧有智,又引起了蔡邕的極大興趣。於是,蔡邕修書差人送達喬玄府上,言明暫延行程,暫時在衞府小住起來。
對於蔡邕的留住,衞父心裏十分高興,連忙將別院專門騰出,而且再過一兩個月也就是衞寧的四歲誕辰,蔡邕身為大漢名儒,如若能夠成為衞寧的啓蒙恩師實在是再好不過。
當然,衞寧並不知道父母那點算盤,只是有點納悶,為什麼那個傢伙還不走,不是説要去洛陽當官嗎?而且,為什麼他和我的房間隔得那麼近,**書就**書,還非**得那麼大聲,那麼吵,叫人怎麼睡覺了!
衞寧的抗議是無效的,衞父衞母充耳不聞,反而看着衞寧面紅耳赤驚喜連連,以為兒子終於開始綻放活力了。
衞寧無奈,只能悻悻的晃回房間,看着蔡邕的房門磨得牙齦刺響。
幾來,每次聽到那文縐縐的**書聲,衞寧
悶的頻率更高了,氣得咳嗽連連,睡覺的時間也大大減少。
礙於蔡邕畢竟是他的長輩,衞寧只能有苦自咽,當然不敢跑到蔡邕那裏撒潑。琢磨了幾天,衞寧實在受不了蔡邕的朗朗書聲,終於爬起身來,晃到蔡邕的門外。
正敲門時,誦讀之聲驀然消散,換做悠然琴音,衞寧舉起的小手也急急止住。這時他才想起,蔡邕在歷史上除了文采,他的音律更是一絕。
歷史上並未有多少留名琴師,蔡邕正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員,焦尾琴的由來也正是出自於他。
蔡邕所彈的曲子衞寧當然聽不出來到底是什麼,古時的曲譜傳到現代的並沒有多少,更惶論衞寧是個五音不全的人才。
聲音本沒有任何情,嵇康曾言“聲無哀樂論”但是人卻可以賦予聲音
情,尤其是一個琴奏名家,至少在衞寧耳中蔡邕所奏卻有種濃濃的哀愁,悠揚的琴聲,曲調低緩,道盡滄桑。
憂國,憂民,亦或憂家?衞寧心裏也慢慢升起一絲不忍。
東漢末年朝廷動盪,局勢黑暗,百姓無以為家,離失所,賣兒賣女皆是常事,加上十年以後即將到來的黃巾之亂,更是讓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大漢王朝不堪重負,分崩離析,進入了三國亂戰。
衞寧只是一個懶人,無大志,只是想平安度過這一生,至少當他得知現在所處的朝代時從未生出改變這個世界的想法。
可是,當蔡邕的琴聲觸動他的心的時候,他還是不可思議的產生了這個瘋狂的**頭。
搖了搖頭,衞寧徒勞的放下小手,嘆息着往回而去,琴聲嘎然而止,蔡邕的聲音飄然而出“是賢侄嗎?伯父可等你多時了。”衞寧愕然回頭,門房大開,蔡邕含笑看着衞寧,只是那眉間還有未曾散開的愁慮。
衞寧無奈,恭敬的行了一禮,至少,面對着這樣一個為國殫竭慮的文人,衞寧是打心眼裏佩服“寧兒打擾伯父奏琴雅緻,還請伯父見諒。”
“無妨!賢侄所來之由我也盡知,只是沒想到賢侄的耐盡是如此之大。哈哈屋來説。”蔡邕笑道,隨後指了指屋內,徑直入內。
衞寧進到房內,恭謹的跪坐在蔡邕的身前,事實上,衞寧很難理解為什麼古代跪坐會是一種禮儀,這樣彆扭的姿勢很難讓衞寧到舒服。
檀香繚繞有種清香的味道,一老一少對立而坐,蔡邕緊緊盯着眼前的少年,讓衞寧覺十分別扭“不知伯父喚寧兒有何訓誡?”呵呵,再過一月你也該四歲了吧?”蔡邕恍惚驀然驚醒,笑問道。
的…可是…”蔡邕問得衞寧莫名其妙,正想找個藉口溜走,蔡邕卻揮了揮手繼續問道“寧兒將來有何志向?”衞寧一愣,不明白蔡邕到底為什麼有此一問,還是硬着頭皮答道“寧兒無甚志向,只願父母安康,無禍臨及足矣…”當然,他並沒説自己的志願就是混吃等死,那要是蔡邕多嘴,還不被他老爹罵死,不知,他現任老爹正是這麼希望的…沒辦法,已經被他上任軍隊裏的那個老爹給
出陰影了…
蔡邕微微一笑,讚許到“自古百善孝為先,寧兒有此心當為大善!只是,伯父卻是問寧兒自己有何志向?”衞寧低下頭來,扭扭捏捏的不知該怎麼回答,卻聽蔡邕猛拍額頭道“是了…賢侄不過四歲,何來志向一説。哈哈,也罷,也罷…伯父問你,可願隨我識文斷字,學孔孟之道?”這一刻,蔡邕才真正把衞寧當做一個孩童,不知為何,在大堂一見,衞寧給蔡邕就有一種淡漠人生的的覺,似乎眼前那個蒼白瘦弱的人影並不是一個孩童。也正是這一點好奇讓蔡邕暫時留住在衞家。
“寧兒願意…”衞寧看着蔡邕殷切的眼光,無奈拜倒在他的身前,有氣無力道,心裏卻暗想“鬼才願意咧,也不知道你觸怒靈帝的時候會不會牽連到我家,另外,我不想讀書,我只想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