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三章衞寧計定降張燕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收藏就要看書網,防止丢失阅读进度】

張燕此人在三國志中就有註明,董卓入京之前,便已萬,而且在威勢正隆的時候向東漢朝廷乞降,隨後結公孫瓚共御袁紹,官渡之戰又投降曹,以一個賊寇腦的身份在三國時代居然還得善終…可見其人眼光獨到而頗有才能,志向不小卻並無爭霸之心,這樣的人,應該是守土之人,而非進取之主,危險算是比較小的一類了,唔…既然如此,要解決張燕其實也並不困難,難在如何取信於他,而又不至使得他見有機可趁而復起野心…恩?”衞寧微微捻了一下鬍鬚,驀而想起一些關節,眉頭皺了皺,卻又很快舒展開來。

“將軍!黑山張燕雖號稱數十萬大軍,然有上黨,定襄二郡六萬兵馬布防,卻難以西進,可見人數雖多,但多為目無軍紀而少戰力之眾,昔丁刺史在時,張燕便屢受征討而龜縮太行,聞幷州軍威而勢必喪膽!倘若我軍以大軍相徵姿態,張燕勢必恐慌,假以一人相勸,言將軍作保為其謀官而得正名,想必張燕必然受納!”衞寧躊躇了一會,這才微微頷,對楊奉道。

“張燕如今聲勢浩大,麾下數十萬賊寇,如何肯降我軍?不妥,不妥…何況,張燕若降,我軍兵馬不過數萬,豈非成主弱臣強之勢?更何況南有董卓虎視眈眈,安有人馬可用防備張燕之眾?”不等楊奉答話,反倒是衞凱這個傢伙跳將出來。大聲反對。

“靠…”衞寧狠狠瞪了衞凱一眼,他卻不知道,衞凱這一次卻是真心反對了。出身於世家之中,衞凱自然對這些反賊有鄙夷之心,而張燕數目眾多,卻依舊惑了衞凱的視線。

“咳咳…”衞寧見楊奉眉頭一聳,顯然對衞凱地話頗為贊同,這才慌忙咳嗽一聲,道。

“將軍不許多慮,黃巾之亂起始,州郡騷亂,土地荒廢。而天災**不絕人間。六年時,除去受黃巾禍亂最少的荊揚,西蜀這些天賜沃土,便只有我河東與冀州兩處恢復了不少元氣。董卓入京。天下威儀大減,諸侯多暗不奉召,自主行事而不受約束,如此…將軍可暗投書信與太尉楊彪。讓其在京中言,只道西涼韓遂又起謀逆之心,舉兵反叛…而後。將軍又可舉兵行於涼並之邊。恩。屯兵西河,詐做要與韓遂合兵相攻涼州。而董卓必不敢輕動!”

“如此,張燕養賊數十萬,幷州本就年年征伐而少糧,又有重兵相防,必然只能聚眾肆幽冀,然冀州牧韓馥,為人雖懦弱而少主見,然其帳下文有沮授乃多智之人,武有張郃有名將之姿,麾下擁兵數萬,張燕也難有所為!更別論,幽州更有嫉惡如仇的宗室州牧劉虞大人虎視眈眈,張燕必不敢輕出太行,此如同困守囚牢之勢也。”衞寧信誓旦旦的分析起來,接着臉上浮起一絲得意,看了衞凱與眾人一眼道“冀州牧韓馥也多受張燕若擾,若將軍邀韓大人共起大軍東西相攻,韓馥必允!如此,張燕降反看我等受之不受,將軍可以一大將,領幷州八千,與張燕几戰,以寒其賊心,而後,有我大軍相,只需一悉之人,張燕必降!而將軍可趁勢相脅,讓其多散賊眾,填補幷州人户,其手下多為貧民農夫,可補填幷州而滋潤元氣,又以一郡之地以置張燕,可撫其心。”

“張燕既降,而上黨,定襄兩軍人馬當可動用,有此六萬百戰之師,又有我河東三萬壯士,更可調張燕麾下數萬鋭,諒董卓兵強,也不敢犯我河東之地!”衞寧驀然撐起身體,眼睛閃過一絲光,聲音陡然大了幾分。

“唔…仲道所言有理,此計可行!”隨着衞寧分析獻策,堂內眾人都是頗為動容,更有好戰者滿臉漲紅,聽有仗打恨不得跳出來大表贊同,同樣的,或出於對衞寧的信任,或有其中分析有理有據,或對於自己麾下將勇的自信,楊奉只思索片刻,在眾人希冀的目光下,卻還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只是不知道河東可有餘糧安置大量閒散民否?”楊奉雖顯意動,卻還是看了看衞凱,問道。

“河東經六年休養,又推行鐵質農具,屯田,灌溉等措,來往商客不斷,錢糧確是頗豐,而我軍兵馬三萬,所用不多,足可支持四十萬户百姓渡過耕!然…倘若將軍防董卓,有徵戰之時,恐只能安置二十萬户百姓了…”衞凱瞥了一眼衞寧,見後者有成竹,自知善政而不善軍,便不再阻止,雖不滿招安一介草寇,但衞凱還是老實向楊奉解答道。

“如此甚好!二十萬户足矣!足矣!有勞伯儒勞了!唔…那此計若行,仲道以為何人可以行説,何人可以領軍?”楊奉拍掌大笑,對衞凱好言寬一番,接着眉頭微微一挑,環顧左右,這才又對衞寧出聲詢道。

此話一出,只見滿堂十數大將人人翹以盼,滿臉漲紅,人人都將老臉前伸,恨不得脖子要比別人要長許多。各個都是一副希冀地目光,看向衞寧,只讓他覺得自己猶如身在狼羣,很是一陣冷寒。

“恩?有殺氣?!”衞寧汗一立,微微側頭,卻正見某個中年男人不似別人那般面紅耳刺,卻偏偏眼睛時不時閃過一絲光,很是曖昧的盯着他看。

“黃忠死老頭,你要是出聲了,這軍中,誰敢和你搶啊?偏偏嚇唬我小心肝撲通撲通的跳…”衞寧很是鬱悶,在心中對着黃忠狠狠豎了中指,卻又見黃忠下手處,另外一個貌似忠厚老實之人,不停的對他打着眼,大手拿着個酒樽不停地搖擺晃動。手指慢慢從一,一直變成二。三…

“三桶啊,小徐子倒下足了本錢嘛…”衞寧嘴角,有些意動…

“咳咳!”衞寧微微擦了擦嘴角,很快裝做大義凜然對楊奉正道“我聞白波有楊鳳,胡才曾與張燕有舊,然楊鳳已被將軍所討兵敗身死,然有胡才將軍棄暗投明,既在將軍麾下。可讓胡將軍去説張燕,我軍之勢,二可表我軍之誠,將軍以為如何?”白波自從六年前被楊奉所剿。韓暹,李樂,胡才作為最後剩下地白波領投降楊奉,但礙於其賊寇身份。而楊奉麾下卻不似歷史上那般單薄,也遲遲未得重用,更別提衞寧故意打散其麾下兵勇,三人雖有高官。但卻沒有實權,此次計較商議,皆為楊奉心腹。胡才等輩自然是不能參與進來的。就連穆順若非有投奔大功。恐怕衞寧也會找個機會將他兵權剝離開去。

“來,召胡才來見我!”楊奉點了點頭。當即對堂外親兵高聲喝道。

不幾時,便見胡才急急而來,環顧堂內眾人,神一凜,半跪抱拳對楊奉肅然道“末將參見主公,卻不知主公急喚末將有何要事?”

“將軍請起,唉…將軍自投奉以來,所待甚薄,奉心委實不安…然河東六年經營休養,卻難有將軍用武之地,非楊奉故意不使將軍建功立業…”楊奉微微點了點頭,卻不提半句勸降之事,反倒語氣有些愧疚,只讓衞寧頗為驚訝,暗中又多了幾分驚覺。

胡才大驚失,慌忙道“主公何出此言,胡才非榆木也,昔為寇實則身不由己,既得主公收留,胡才銘於心,如何能有半句怨言!主公倘若有命,胡才定當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既得將軍此言,我心稍安…實不相瞞,奉聞將軍曾與黑山張燕有舊,可有此事?”楊奉笑了笑,好似半鹹不淡的又問了一句,卻霎時讓胡才滿頭大汗,臉一片驚恐,本已起身卻又慌亂跪倒在地,瑟聲回道“主公恕罪!末將既投主公以來,未曾與那黑山張燕再有半點聯繫啊!”

“哈哈…將軍多心矣!快快請起!快快請起!”楊奉驀然大笑,起身將胡才扶起,又道“奉請將軍來,非是要問罪此事,而是正與將軍一樁大功!”胡才驚懼加,心情一起一落,看楊奉滿臉笑意不明所以,試探地問道“主公請講…”

“我正與冀州牧韓馥共討張燕,將軍可為我遊説張燕否?”楊奉拍了拍胡才肩膀,眼睛閃過一絲光沉聲問道。

楊奉這一番表現,當真越有一地諸侯神,恩威並施的手段只讓胡才心驚膽戰,心裏雖然鬆了口氣,但臉上還頗有難道“主公既以推心置腹,末將定當以死抱全!只是張燕…”楊奉自然知道他所憂何事,微微一笑,寬道“無妨,你去説張燕,我自有大軍征討,有仲道計較已定,張燕降與不降皆是將軍大功一件!”胡才臉稍微好看了一點,這才抱拳恭敬道“既如此,末將敢不從命!”

“呵呵…有勞將軍了!”楊奉滿意的點了點頭,在大堂內踱步幾許,環顧眾將接着又對衞寧問道“既有胡才將軍為説,那仲道以為…何人可以領軍?”眾將在此立起耳朵,翹以盼,眼睛閃耀着熊熊火焰,盯着衞寧死死不放…

其餘人他倒不在意,但看了看黃忠,再看了看徐晃,衞寧不由得泛起一絲苦笑…卻不知楊奉嘴角微微翹起,似乎很滿意衞寧受迫的模樣恩,這幾天燒三十九度,沒看書評,上一次還以為解釋了一下,可以讓大家稍微滿意一點,今天碼完字一看,沒想到反而越來越多人反彈。本來頭昏腦脹,平時三千字一個半小時就可以碼完,現在得花個三,四個小時了,心情更鬱悶了。

説明一下,我並不是説李儒是頂級謀士,而是説,李儒比郭嘉,賈詡之輩差,但也差不了多少,應該算是次一級頂端那一類地。

如果人人都説李儒輔佐董卓而失敗,那麼大家為什麼不提提賈詡沒有幫助曹打贏赤壁呢?

另一方面,很多人都舉得衞寧不該放棄洛陽,被李儒趕走很不能接受對吧?

楊奉只是一個郡太守,在當時那個環境,一郡太守能有個三四萬人,那已經是不得了的事情了。

但是比起董卓來説,還是太孱弱了,人家坐擁西北,擁兵二十多萬,又有羌這樣地遊牧民族支持,所以董卓敢和天下叫板。

而楊奉就算把董卓趕跑,他敢學董卓玩廢帝?他敢學曹玩挾天子以令諸侯?沒有實力,就會受人眼紅,就會有人找這樣那樣藉口來打他。同時,楊奉立天子,你兵權是不?要知道洛陽裏面所謂地忠臣可是不少,你不,是為謀逆,你,經營多年地心血毀於一旦,衞家在河東深蒂固,實在沒必要在朝廷中趟口渾水,畢竟楊奉要在河東立足,必定還需要衞家地支持,對吧?

所以衞寧最初打算第一期目標地幫助楊奉佔據幷州,這並不是很困難,而第二期目標其實才是南下洛陽地原因,就是借丁原與董卓相爭,而儘量打擊董卓的力量,這確實是失敗了。但這第二目標本就無傷大局,畢竟現在和董卓決戰實在太早了些,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才是衞寧真正在他傷口撒鹽的時候。

沒言敗,何有勝?衞寧上一輩子人生就不彩,這輩子更是足不出户,更為枯燥,實際上,活得年歲雖然多,但成不成卻又是另外會事了。

我就很奇怪,以前衞寧贏人地時候,就老有人説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不要把古人當白痴。

現在衞寧輸了一次,就有人説不要小瞧現代人的智慧,既然知道歷史了,居然還輸,真是白痴。

大家説我為難麼?

好了,頭又開始昏痛了,鼻孔因為鼻涕,用紙巾都刮破皮了…先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