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封龍山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那邊,哪邊?”郭守敬顯然沒有反應過來,畢竟他只是科學家而不是政治家,一時刻本就不知道林子然此話何意。
看着郭守敬那一臉的茫然的神,林子然一拍額頭,才發現自己身旁的是一名技術人才,這種啞人家完全聽不懂。
“額!郭大人我是漢王派過來,任務就是能夠讓您看清局勢,畢竟我們都是華夏人。”林子然隨即不再賣關子直接開口道。
“漢王!就是最近南方的那個漢王!”郭守敬並沒有在乎對方此時話語之中的不禮貌,反而疑惑的開口詢問道。
“是的,正是,大王他志在萬里,勵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正是郭先生的用武之地,總比在這閒置或者給外族賣命好吧!”既然公開了身份,林子然也不在用大人來稱呼,直接用起來劉宇慣用的先生二字。
“恩!”郭守敬一下子再度冷靜下來了,原本疑惑驚訝此刻全部消失的無影無蹤,整個人完全沉默起來了沒有任何的表示。
北方封龍山學派信奉“天下一。家”思想,勸忽必烈改蒙古帝國為大元朝、制定朝廷制度的大儒,是郭守敬的師傅劉秉中;出使南宋被扣十六年,始終堅貞不屈的“北廷蘇武”也是他的同門,封龍山學派中人出仕大元朝廷,先後已歷三代,為大元的政治、經濟和學術效力頗多。出身封龍山的郭守敬,對忽必烈是有那麼幾分。之情的,是大元皇帝提供了大筆經費。讓他能夠在城郊建起規模巨大的天文台,撥出價值不菲的銅材。鑄造渾天儀、玲瓏儀、仰儀、立運儀、證理儀等天文儀器;是大元皇帝,毫無保留的信任他。把疏通運河、營建大都城,這些足以名垂青史的任務給他。儘管他如今已經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也明白作為一名漢人,一名華夏人到底改做什麼,可是忽必烈的知遇之恩本本無法忘懷,正所謂知遇之恩大於天。
他老師劉秉中説過,北方從遼代開始,就置於。異族的統治之下,三百年來。遼、金、元三代相繼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與其做無謂的抵抗,盡百姓的鮮血,何不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輔佐大元、幫助大元,平息戰火,給百姓一個太平盛世呢?
原本他以為,雖然離太平盛世還遠得很。但郭守敬已經看到了希望,這夢幻般的大都城,歷時將近二十年的建設,花費無數人力物力。不是在華北平原、燕山腳下巍然矗立了嗎?城中的百姓,不是安居樂業了嗎?那些往來如織的各國番商,運來波斯的羊絨毯子、大食的椰棗、大秦的天鵝絨、中亞的寶石和葡萄美酒;江南的漢商。把成都的雲錦、蘇杭的絲綢、兩浙的茶葉、江西的瓷器,順着大運河北運。在這裏和番商易;漠北、波斯故地伊兒汗國、高麗、大理、八百媳婦等國的使者,接連不斷的前來朝覲——不是有萬商雲集、萬國來朝的氣勢嗎?
原本以為老師説得對。大元“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四震天聲,大恢土宇,輿圖之廣,歷古所無”這樣強大的王朝,怎麼可以和它正面對抗呢?只有合作,才能為北方百姓帶來安定生活,才不至於讓整個民族徹底沉淪啊!
“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可這這子的觀察,他才發現一切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所謂太平何來太平“寧做太平犬,不為亂世人。”本來就是錯的。
可如今到底改如何選擇,忽必烈的知遇之恩,恩師的教會又置於何地,此刻的郭守敬內心十分的糾結,當時見到林子然的時候是想過直接離開大元朝,可如今他去猶豫了。
“郭先生,你是對忽必烈的知遇之恩無法忘懷,還有你們封龍山一脈的觀念而猶豫吧。”林子然一眼就看出了郭守敬的猶豫還有糾結。
看着郭守敬沒有回答意思,林子然緩緩的開口詢問道:“第一你説是知遇之恩大,還是民族存亡大。”淡淡的語氣沒有絲毫情。
“至於你恩師的理論,那本就是錯的!”看着郭守敬臉越來越黑,再度開口道:“你不要急着辯解,我説説為什麼是錯的。”
“第一,你恩師的理論是建立華夏無法抗衡異族是產生,所追求的是使華夏能夠延續下去,這本身沒有錯!可是卻忘記了一點異族和我們永遠只是狼和羊的區別,唯一的不同是到底是我們是羊而是他們是羊。”
“很不幸如今的我們本就是羊,本就無從選擇,如果我們是狼他們想怎麼走,還不是我們説的算,可如今我們是羊,那就悲劇了,其結果是他們什麼時候想吃我們。”林子然的聲音不大,卻每一字都重重敲打在郭守敬的心靈。
原本動搖的心也漸漸恢復,原本他就已經被自己説服,只是放不下忽必烈的知遇之恩,恩師的教會才開始了猶豫徘徊,如今聽了林子然的闡述一下子直接明白了很多。
封龍山一脈雖然替大元朝廷效力,但秉承的是“天下一家”思想,求的是平息戰亂、解救百姓,當年郭守敬的老師劉秉中就和耶律楚才一起,以“留下漢人農耕納税,比放牧所得更多”諫止意圖殺盡天下漢人、變漢地良田為牧場的窩闊台汗。
這和做蒙元忠犬,替大汗搜刮百姓財富,趁機上下其手中飽私囊的以阿合馬為首的目系官員,就有了天壤之別,兩派在朝堂中的牴牾,貫穿大元朝開國的前二十年。
如果不是他們北方的漢人早就死完了,而且封龍山一脈之人能力還是不一般的出眾,正是以上種種原因才導致劉宇肯下大力氣的主要原因,要不然哪怕郭守敬再怎麼牛叉,劉宇想的也只是幹掉對方。
中華北方故地,自遼、金以降,便和大宋割裂,戰亂和異族統治,讓這裏的文化和南方漸漸的有所區別,誕生了有“天下一家”思想。
努力實踐“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的理想,試圖通過文化影響異族統治者,實現和平的封龍山學派,並和北地漢人軍功世侯相結合,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政治集團。
劉秉中、姚樞等大儒,就是這個集團的思想核心,姚樞的學生張弘範、劉秉中教授史氏兩萬户子弟,都是他們和漢人軍功世侯相結合的表現。
姚樞等講“天下一家”為核心內容的儒學,劉秉中入朝參贊機要,郭守敬為大元整修城池、監造水利、編定曆法,史天澤、張弘範等人在外領兵征戰,就是這個集團在把觸角伸向大元朝的各個權力範圍。劉宇費勁大力氣拉攏甚至收復郭守敬,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這位在封龍山一脈的重大影響力,擁有了郭守敬基本就可以下一步進行如何分裂蒙元的工作。
當然如果真的是呂文煥,范文虎這種漢級別人物,劉宇也認為可以拉攏為他所用,畢竟很多漢人都是原本生活在金人,遼人統治下的你能説他們是漢嗎。
顯然不可能,因為他們儘管是漢人,可沒有受到任何正規的教育你能夠期盼他們能夠有多大的民族情節,唯一有的一點恐怕也是血脈產生本就不可能濃烈。
投靠蒙元不説理所當然,也是十分正常的行為,當然呂文煥,范文虎這兩個敗類漢還有大元朝裏那些是不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