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二百零八章二龍論政説千古下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朝廷享國久,皇室、貴族、大臣子孫繁衍。他們必優先佔有士途空間,久久。上層滴水不漏。外人難以進入,上位空間越來越狹小。”方信搖頭嘆息的説着:“雖然有科舉制,名義上。以才錄人,可是你看列朝本朝,原本官員子弟。總比寒庶子弟要有許多優處,久久,有志有才之士。不得伸展。士不得仕,必有怨恨。而生離心,一旦皇朝有變,這等人就是造反骨幹。”

“這是一處。還有一處。既然粥少僧多,那為了爭奪上位空間,就算朝廷三令五申,嚴厲止,也止不了結黨而爭的事。”

“所謂黨爭。就是官員結成黨派。為爭取政治利益互相攻擊,這爭權奪利。不是一人一門之事,更是牽連數以千計的人員,以及後世子孫地仕途空間。所以必慘烈無比。”方信説到這裏,想起宋明地黨爭:“一派如是跌下,不但當事人罷官貶職,連帶一大羣人。更是禍及子孫,以後子孫都難以在仕途上有大地發展,這爭。就不以一人一心而改變,而緩和了。”宋地黨爭,斷送了變法。並且延續到南宋。禍端百年。

明後期,東林黨與浙齊楚黨,以至發展到後來與閹黨的紛爭,為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這場幾十年間地戰鬥。無論舉什麼為國為民大義凌然地牌子,其實上就是為同黨。為後世子孫,爭奪仕途空間,這從後東林黨控制南方科舉。非東林黨人難以中舉,就可以清晰的表現出來了。

方信非常看不起地,就是當時在地球上,有種叫“腎人”地作者,就寫着黨爭,全部是為國為民大義凌然,只是路線不同罷了,本心還是一樣。這實是可笑之極,小資之人的才學。幾如螢火,不足以論政。

一旦黨爭。就是爭奪生存空間,在最寬容地宋朝,這失敗,也要禍及數代子孫。這是何等慘烈?那容得幾分仁慈和大義在裏面?

明宗皇帝到底受到時代侷限,聽着方信解剖如。決千古事於掌握之間,不但變。而且也大起敬心,問着:“既然如此,那有什麼辦法解決?”

“其實中策也很簡單。國壽之事。無非空間。若能奪得一片新的國土,遷移過去。下可解決大批黎民生存。上可安置大批官員。這是開源之法。”方信平靜地説着:“如能控制。實可延壽,只是國土如是太大,就無法控制,要不分封,要不就鞭長莫及,也大有弊端之處。”

“天地之大,只此一片陸地,何處尋新土?而且就算有着新土,分封疆土的話。雖當時人口稀少。但是數代之後。只怕成為朝廷禍端。”明宗皇帝出於集權皇帝地本能,卻是否定了此法。

方信暗中一嘆,就從這點,就可以知道。為什麼自唐以後。歷代皇帝就不再開疆闢土了,中國大帝國,本已經達到技術有效控制的極限,再遠就鞭長莫及,處於皇帝的本能。寧可荒蕪不取。也不肯讓人封疆裂土威脅朝廷。

但是。你不取。你不封,也自有人崛起,這也是唐後金、遼、元、清胡族崛起入主中原地原因之一。

而西方卻無處弊端。大航海大殖民,一時間,無論上至貴族國王,下到百姓。都獲得了空前的空間,而莫定了數百年西元大盛地氣數。

方信知道如此。就對中策開疆闢土不説,而且。此世界也沒有地方再開闢了。因此就説到上策:“上策。朕已經實行了。

“太祖神武英明。兒孫卻是不知。還請明示。”明宗皇帝恭謹的説着。

“《秋王制》有言。自古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農為國之本。大是不錯,可是若是農土有盡。無地可耕,卻可使之多工民。商民。也可餬口,這使下民有空間安身立命養家,有此。可多增國壽也!”方信説着:“仁者。利之大也,朕之六書。也曾有記錄。”

“原來如此。太祖高瞻遠矚。立意卻在此處。不知這工商二民。可容多少百姓?”明宗皇帝問着。

“一倍。”方信含有深意的説着。

雖然心中還有些懷疑。明宗皇帝還是恭維説着:“此策就可再延國三百年矣!”方信搖頭。説着:“雖説如此。能延壽百年就了不得了。先前,朕説過。皇室、貴族、大臣子孫繁衍,他們必優先佔有仕途空間。而朕立家法。使貴族和王族多蓄商產,雖然這少不了豪取強奪之事,但是卻有着士大夫階級地制約,雖官僚資本血淚斑斕,但是也可使進程,大體進行下去,前後或許能延壽百年。”

“再説讀書人多之事,士以仕為天。這官府朝廷,卻無論怎麼樣也容不得益增多的士子。這不是什麼貶低士族就可以解決,朕希望,在皇族和貴族多掌商業之時,能改變一些商人低賤之氣,而能使一批士子,轉為商途。這貴字沒有,富還是有地。也可緩其怨望,以解燃眉之渴。”方信最後總結説着:“以上綢繆,或許可延壽到五百年天下,再多也難。”其實讀書人多,爭取當官權利或者爭奪不到。但是爭取“見官不拜”權利。實際上與後世公民權是一樣地,這也是人到趨勢所在,當人人都讀書時。能開智時,就是龍氣迴歸萬民地時候了。

想到這裏。人道進程就清清楚楚。再無絲毫惑。

萬民無知,才可長統如民有知,必爭其權僅僅如此罷了,這不是個人的意志,是整個社會階級地意志。可推遲。不可改變。浩瀚大。人道之爭,唯利是圖。

不過,明宗皇帝雖是他地子孫。但是也只可説到這裏了。這五百年國運,也許能爭取到。也算是龍脈中。前五甚至前三之列了,也無憾之有。

至於君主立憲,説實際地,方信卻也不敢擔保這世界的子孫。有此福緣了。

眸光清亮。方信淡然説着:“明宗皇帝。朕已把天機賜你。後。若朕不在。就由你來主持本脈龍運。三分天意。七分人為。這三分天意。就是你主持的龍運氣數了,朕卻是要離開了。”説着,方信就不再説話。清光一閃,明宗皇帝就在陽世立不住,龍御迴天。而再向下望去。卻不見方信半點影子了。

位面洪。世界隔膜,方信在穿越其中,他已經覺到了召喚。

這虛空之中。空闖上似是無邊無際。時間上似是無始無終。而存在着無數地世界。在空間地各個層次中存在。

仙道世界。頂尖存在。別説大羅金仙了,所謂地大羅,就是一切時空世界都自在永在,所謂的金仙。就是一得永得。永不退轉。這種境界。方信估計。按照主世界的劃分。就是九階存在了。

可是。這又能怎麼樣?

主世界地人類文明。不但已經從地球擴展到太陽系,並且開始從太陽系擴大到銀河系。終有一天。人類會走出銀河系。探索河外的星系、星團以至乎總星系。

這是平面來説,對層次來説,上下探索無數層次的世界,曾經地文明終會一一重得。

如果説,現在主世界的文明。是黃金時代的早期。那總有一。會有着舉族進入聖道的時代。那才是真正地人道天堂。

在時空跳躍的瞬間,方信覺到自己地思往無限擴展。

時至於六階境界,他已經覺和看見,無數地世界,它們都在不斷運動、發展和變化,這是宇宙的神蹟。是永恆之下。那造物地深不可測。

天數盈虛。造物乘除此言尚是大如鼎。用酒還需青杯祝持道而行,滴水不漏生滅造化自有主這是他目前領悟的道。在此時,卻如此清晰。

當突破時空。重新降臨水府地一瞬間。兩柱功德如彩虹一樣落下。

一束金黃。一束七彩。

此時世界。卻是深秋。方信飛出水府,居高臨下而看。只見蒼莽大地。三江浩蕩,彼此連接。源源不斷引入平原。

益水治理已經完成,是以有三百萬金黃功德。

方信原本就有二百八十萬,取其八十萬,至三百六十萬功德圓滿。清光一畝,徐徐而化。清亮勝於月。其質勝於琉璃。

餘下二百二十萬功德,入得世界珠。

東水陰面工程也自完成。得三百六十萬天地功德,也入得世界珠。

世界珠中。本有六千五百萬功德,自此。已達到七千五百萬功德規模。清光凝聚。不分陰陽。是以一元之轉。

在一處平地上。一處大祠已經建立。方信注目而上。卻是為朱新供奉。

寬大宏偉。眾人專心。眾志成城。

此時,朱新地功業。幾達於頂點,人生於世,如白駒過隙,不過彈指揮間而已,如能有得些微功績。造福於人。也不枉此生矣!

何況如此盛境。這浩浩數千年。享此殊榮者,能有幾人?

方信淡然一笑,造化人,天地玄黃。白雲蒼狗,再進者也復問。能有幾人哉?

離此方圓滿。還有五年,不過彈指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