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五:要當探花郎的明瑾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邊城有人回來,郡主府裏收到了將軍的信。夏語將信給了夏影。夏影看着信,眉頭皺得能打結。夏影現在每次聽到説將軍有信來,都是不快。因為將軍一來信,郡主就會悶悶不樂好幾天。這次估計也不意外了。
温婉接過厚厚的信,看着信裏白世年些着他最近一段時間做什麼了云云。反正也是報喜不報憂。
温婉看完信,有些不耐煩。白世年信後説着明光科舉的事。説是温婉能多幫扶一把,那就多幫扶一把。也是孩子一輩子子的事。
温婉搖頭,上次她都已經讓方先生看了,還想要她如何啊?難道非得壓着方先生每指導着明光不成。這不讓她為難。
温婉放下信以後靠在書桌上。白世年的意思很明顯,也是希望明光可考中,以後從科舉入仕。
温婉坐在位置上,靜靜地想着事。從明光要科舉這件事,温婉想着明瑾將來做什麼。明睿要當大將軍,有目標,而且還為目標在奮鬥。而明瑾,好像都是過一算一,享福一是一。就是現在這麼努力,也是聽了明睿的話説以後要保護他。明瑾對將來沒目標,得過且過。明瑾現在不懂事,但是她這個當孃的得引導。可是明瑾將來要做什麼呢?難道也從事科舉嗎?科舉,明瑾從事科舉。
温婉將信放在桌子上,對着夏影説道:“等先生得空,請先生過來一趟。”有事也是請到書房裏來。
夏影有些奇怪,好好的請方先生過來做什麼。夏影也沒問為什麼:“我這就讓人去請方先生過來。”温婉聽到先生過來。温婉立即起身走出去了方士同進來。
方士同自從來到郡主府,生活那是相當的愜意啊!銀錢什麼的都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郡主府裏的氣氛,生活水平那都是相當的高。加上幾個孩子也都聰慧。並不需要費太多的神思。最重要的是,還能經常跟温婉郡主討論教導孩子的方式。讓他受益匪淺。方士同已經決定,要好好改善一下家裏的族學。
方士同一見着温婉。行了一禮:“郡主找老朽,有何要事?”這個時候找他,肯定是有事了。他也知道温婉是個大忙人。這一年多,温婉沒事從不見他。聊天喝茶暢談古今那是從沒有的事(雖然他很想,跟温婉談話他受益匪淺)。
温婉一笑:“沒其他的事,就是想問問先生,明光這孩子如何?秋闈有把握嗎?”若不是白世年寫信過來。温婉還真沒時間去關注。又不是他兒子,哪會去費那功夫。不過丈夫信裏提到,她肯定要過問兩句。能不能成,資質如何什麼的,有了方先生的話她也好回信。
方先生有些為難。
温婉笑着説道:“先生但説無妨。這科舉之事。不僅要有才學,還要有運數。”温婉這話説的很輕鬆,本來也是,考不考的上對她又沒什麼影響。
方士同這才説道:“這科怕是不成,火候不到。”這是方士同婉轉的話語。按照方士同來看,明光的底子太薄。這兩科都沒希望。至於之後,那他也不確定了。
温婉一聽就明白了,不僅這一科,就是下一科也説不準的事。京城裏這麼多秀才。才取三百名,考中的都是人才啊!温婉有些猶豫,真讓明瑾去走這一條路。好像這是一條不咋好的路啊:“先生,明睿是要走武將這一路的,他自己的選擇我也沒話説。但是明瑾,我到現在也不知道這孩子長大準備做什麼。先生認為。明瑾能否走科舉一途?”温婉問的其實是明瑾有沒有這個資質,從科舉入仕。
方士同大為吃驚:“郡主是打算讓二少爺科考?”之前温婉可是説,沒打算讓讓孩子考科舉的(温婉很冤枉:我只是不希望孩子太累才這麼説的)、温婉笑了下:“只是今天突然萌發了這樣的想法。勳貴人家越到後面就越衰敗。明睿跟明瑾兩兄弟榮華富貴是肯定有的,而且也不會是紈絝子弟。但是總不能就這樣渾渾噩噩過一輩子吧?再説他們的子孫後代呢?難道也是每吃了喝,喝了吃,這樣與養豬有什麼區別。先生,明瑾若是有這個資質,我想讓他試試。不説將來要做到多大的官,能考中個進士舉人,也給後輩子孫做個榜樣,給他們指一條將來要從事的路來。”明瑾若是能從科舉入仕,有了這個風氣,將來對子孫來説,是極好的。
雖然武官的地位也比文官低,但若是明瑾自己以後也跟明睿一樣要從軍,温婉肯定不管去幹涉。但是這孩子明顯對這條路不興趣。對未來也沒什麼規劃。現在這麼努力也是得了明睿的鼓勵,並不是他真心想要學武。明瑾不同明睿,對未來沒什麼想法,更沒有規劃。那這個當娘自然就給他的未來規劃一下。當然,前提得明瑾有這個資質,水平。至於興趣,温婉倒是可以引導。但若是沒有資質,温婉也不想白費功夫了。省得讓孩子苦讀一二十年,最後啥都沒成,還讀成書呆子(明瑾想讀成書呆子,還真難)。
方士同聽了温婉的話,已經知道温婉的意思。就是大公子走武官的路,二公子走文臣的路了。方士同點頭道:“二公子極為聰慧,若是郡主有這個心,我想能成的。”方士同之前聽温婉的意思是沒打算讓孩子考科舉的。他也只是引導幾個孩子。現在温婉願意讓明瑾科考,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按照方士同的看大,明瑾很聰慧,學東西很快。只要努力數載,從科舉入仕,也不是什麼難事。
温婉還有一層顧慮:“先生,實不相瞞。我之前是沒這個念頭的,因為文官一直都很排斥武將的。你也知道。我夫君是武將,以後明睿也要走這條路。我擔心若是明瑾走了這條路對他前程有妨礙。先生,你看是否對明瑾有妨礙?”温婉想得長遠,明睿以後若是當了大將軍。掌了兵權,可以預見明瑾從文會受到皇帝的壓制。還有一點,白家是功勳人家。明瑾從文,温婉還擔心會遭遇文官的抵制。
方先生笑着説道:“郡主擔憂的不無道理。郡馬是武將,若是明瑾單從郡馬這邊説起,明瑾當文官肯定有所阻礙。不過郡主怎麼將自己給忘記了。宋先生是何等人物,老朽就不説了。單就以郡主在士子之中的威望,明瑾從文也會不會有任何的妨礙。再説郡主又是算讓明瑾從科考上去,只要明瑾是真才實學一路考上去的。半點妨礙都無。”只要明瑾是靠自己的本事考上去的,從秀才到舉人,再到進士,一步一個腳印,別人只會誇獎。不會排斥。文官排斥功勳人家出來的。那是因為他們寒窗苦讀考出來的,而這些人卻是風快活捐官後還能與他們平起平坐。
温婉聽了這話一笑:“先生過獎了。”温婉還真沒將這些名聲放在心上,不是温婉誇大,而是温婉一向覺得受之有愧。所以自動忽略。卻不知道能跟這麼多的大儒相,得到他們的稱讚,自己又做了這麼多的事,她早在文壇之上有了一席之地。這一席之地就夠明瑾好用的了。再有明瑾若是自己從科舉一步一步上去的,別人也沒什麼可説的。畢竟也是寒窗苦讀熬出來的(前提得明瑾能考上)。
方先生見着温婉在思考,忍不住笑着説道:“郡主。從開國至今,沒有沒落的功勳之家都從科舉尋求新的路子。郡主現在就為明瑾以及子孫做這樣深遠的打算,實在讓老朽敬佩。”温婉汗顏。她也是從白世年的書信裏得到啓發。温婉想着明瑾若是不從武,那就從文好了。就算將來真有妨礙,但是也給明瑾一條路,讓他有個奮鬥的目標。若不然。明睿有個遠大目標,明瑾整天昏昏噩噩,被明睿牽着鼻子走,以後打了難免有埋怨,所以才有的這一問。至於後代子孫,也是這麼説着出來的。並沒有想的這麼深遠。她活着就為他們謀劃,死了都成灰了還去管什麼後代子孫。
方先生見着温婉面有些糾結:“郡主是否在擔心將軍跟明睿受握兵權會影響到明瑾?”温婉確實是在擔心這個。雖然想給明瑾指一條道,但是又擔心明瑾以後從文,考出來後因為他們的原因受到牽連。以後明瑾有怨言,所以這當孃的心啊,就一直在煎熬着:“是的。”不僅白世年,她也掌管兵權呢!碰了武的還想碰文的,天下的好事全部都想佔了不成。
方先生也認為這是一個問題:“其實郡主也不用擔心。將來的事誰也説不準。而且只要將軍了兵權,過個十年也平了。就是明睿掌兵權,放個外放什麼的。對明瑾前程沒影響的,明瑾真要考出來想上位,也是需要熬資歷的。文官不如無關有軍功就可以立即升上去。再者郡主着眼的是後代子孫。過個三四十年,在軍中的影響力也弱了。”温婉點頭,覺得方士同言之有理。
方先生見着温婉點頭:“郡主,那是不是要將明瑾的課程調整一下。”真要考科舉,這樣可不成。若是這樣的狀態,考一輩子也考不上的。他以後也得將主要力放在明瑾身上了。
温婉想了一下後説道:“一切等明年再説。”方先生有些奇怪,為什麼要等明年再説。不過見着温婉沒打算再説,他也不好問。不過方先生算了下,明瑾學東西快,很早就啓蒙底藴也夠。明年也才八歲,不算晚。恩,方先生決定打算傾盡權利培養明瑾了。這以後就是他的衣缽傳人了。
柔和的燈光,照在温婉身上,如披了層紅紗,分外的美麗。明瑾側躺着牀上,靜靜地聽着坐在牀榻下的温婉講故事。
温婉有了讓明瑾從事科舉這條路,現在講的故事自然是有意往科舉這方面偏。講的都是狀元,榜眼,探花等這些事蹟。温婉講得最多的不是狀元。反倒是探花。探花郎英俊瀟灑而且風。
明瑾這會疑問了:“娘,不是都説狀元郎好嗎?為什麼反倒你更喜歡探花郎?”看書上都説狀元郎是最好的。
温婉笑呵呵地説道:“娘都喜歡,不管是狀元公,還是探花郎。娘都喜歡。明瑾,你哥哥要當大將軍,你呢?想當狀元公還是探花郎?”温婉這是將明瑾往這條路上帶了。只要明瑾自己有這個想法。慢慢的有一個努力的方向,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