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小戰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徐榮的判斷讓曹悚然而驚,至此曹
再無半分猶豫,斷然下令道:“全體拔營,連夜撤軍。”徐榮立刻附和道:“此地不可久留,五十餘萬大軍圍裹上來,一旦被他們纏住,我軍死無葬身之地也,明公請率輕騎前行,我當為之斷後。”曹
顧不得謙虛,急忙佈置疑兵之計,自率兩千輕騎,奔至巨平,與郭嘉匯合了,後續人馬在徐榮的帶領下,一路向南急奔,在龜山附近(高裏山)遭遇第三兵團,此刻,青州西路大軍潛伏的殺手…四萬五千名異族騎兵突然出現,呼嘯而至,衝散了徐榮辛苦結成的方陣。
“大勢已去,”徐榮心頭明白,兗州新兵雖採用青州軍制,上下組織很嚴密,然而,兗州只學其形而未得其神。
青州兵以武定級,以軍功得爵位,士兵是一種榮耀的職業,軍官是地位的象徵。
兗州軍制仍採用千百年來對軍户的歧視,軍户臉上刺字,防止逃跑,子孫世代為軍籍,這樣培養出來的軍隊,雖然組織嚴密,但士兵沒有榮譽,沒有拼死作戰的覺悟,一旦隊形被衝散,軍隊就一發不可收拾。
徐榮抬起頭來,眺望西方,煙塵蔽,在異族騎兵聲聲尖厲的唿哨聲中,隱隱聽到了有條不紊的鼓聲。
“第三軍團來了,”徐榮心頭顫抖,青州兵的殺戮是極端冷血的,即使是最慘烈的衝陣,撞陣,他們也在這不緊不慢的鼓聲之中,象一部有節律的戰爭機器,只知道踩着鼓點節奏,層層推進,推進,這種冷酷到底的殺戮,即使是久經戰場的宿將見了,也會被那沉悶的氣氛壓抑得心肺裂,沒經歷過惡戰的兗州軍,他們的神經
本不可能承受這種極端的冷血。
訓練一個軍團需要三年,青州兵的軍號,鼓號複雜,緊急徵召出來的百姓不經過磨合,短期內本不會有強大的戰力,所以,北面,東西和南面的敵人雖多,曹
和徐榮
本不在意,怕就怕西面久經戰陣的第三軍團耍什麼花招。
徐榮當機立斷,揚刀大吼:“隨我來,全軍向南,突擊前進。”這時如果讓這些嚇破膽的士兵戰第三軍團,他們不會起拼命之心,很可能兵敗如山倒,現在,只有
發他們逃生之心,才能把這支軍隊帶出死地。
兗州軍士懵懂之間,只知道隨着人跑,徐榮一馬當先,在眾衞士連聲招呼之下,兗州後軍士兵丟棄了兵器,鎧甲,隨着人
,埋着頭跑,跑…
片刻之間,徐榮追趕上了中軍,遠遠的,只見于統帥的中軍三萬人馬已擺開了防禦陣勢,嚴陣以待。
徐榮心中暗道:“於文則治軍真有一套。”隨即,徐榮回身大聲招呼後軍:“向兩側走,後軍在於大陣背後集結。”兵荒馬亂之中,徐榮又沒有張飛的大嗓門,驚慌之中,後軍士兵哪裏聽到他的命令,見到自己的友軍正在前言,大喜過望,亂糟糟的向中軍湧去。
徐榮猛然醒悟,大聲招呼:“軍號手、鼓手到軍旗下集合。”正在滿頭大汗招呼之際,中軍陡然響起了進攻號聲,箭如雨點,向後軍士兵來,遭突然襲擊的後軍士兵,四散躲避箭羽。
于躍陣而出,大聲宣佈:“後軍繞陣而行,有敢衝撞陣形者,殺無赦!”驚魂未定的後軍士兵轉臉看着徐榮,徐榮嘆了口氣,一馬當先繞陣而走。
不一會,第三軍團追擊至於陣前,見到無機可乘,遂立住腳跟。
“吹軍號,整理騎兵隊伍,準備衝鋒。”魯肅下令。
剛才衝擊後軍的行動,讓騎兵打亂了陣形,對待嚴陣以待的于軍,騎兵是最好的武器。
“我倒要看看你們能夠呆多久,命令士兵以營為單位,不斷髮起小規模的試探攻擊。”魯肅有成竹地微笑着。
時間對於軍顯然是不利的,青州援軍接連不斷趕到,黃忠已衝破鮑信阻攔,開城追擊,隨着時間的
逝,青州兵將會越來越佔上風,于
在此時選擇與青州兵對峙,雖出於迫不得已,但他想
身也不容易。
不久,于顯然意識到了形勢惡劣,在徐榮整隊完畢後,于
立刻下令中軍緩緩退後,在徐榮軍身後重新列陣。
“然後,是徐榮軍退後列陣,如此輪換不停,他就可以身了。”魯肅觀察着敵勢,説:“可惜,他沒想到,我軍步卒經過了一段時間休息已恢復體力,騎兵也正好編組完成,徐榮軍是新敗之軍,哪有戰心,諸君,等徐榮軍暴
在前時,開始全面攻擊,然後,我們驅趕徐榮軍,擠壓于
軍陣,以騎兵
入對方陣中屠戮潰兵。”一戰而定,此戰,魯肅鋒芒畢
,將自己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初戰,判斷出徐榮軍歸心似箭,不耐久戰,遂提兵掩至龜山,以快速的騎兵突擊衝散了戰鬥意志不強的曹軍陣列,再以步兵緩緩推進
迫徐榮後撤,等到于
列陣,他又徘徊陣外,反覆施加壓力讓于
逃無可逃,等徐榮軍暴
在陣前時,當機立斷發動最後一擊,在這樣的連番應對下,兩大名將於
和徐榮的敗亡,已不可避免。
魯肅是東吳四英將之一,可是,歷史上總是把他與另一四英將周瑜書寫為羽扇綸巾的文人,這是因為中國的歷史從來都是文人書寫的,文人們覺得手掌重兵千人俯首,是一件很有成就的事情,為了防止武人壟斷這一yy事業,他們總喜歡把武將説成是大字不識的武夫,好讓人們覺得戰爭不需要專業知識,甚至不識字也能勝任,如此一來,他們就有充足的理由紙上談兵了。
至於特別有名氣的武將,文人們也有辦法對付,那就是:把他們説成是文人,往自己臉上貼金,給自己瞎指揮創造理論基礎,在這樣的文風下,周瑜、魯肅成了文人,近代的山東軍閥韓復渠,就被文人糟蹋為大字不識的莽夫,而實際上,韓復渠是保定軍校出身,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北洋軍人。
文人的這種不顧事實的歪曲,讓歷史上有識之士都大為頭痛,在此之前,曹在兗州提拔重用出身於社會下層的文人武士,實行“唯才是舉”的主張,打破了兩以來奉行的“德行”和出身門第的傳統思想,也引佛州世家大族和士大夫強烈抵制。
曹是個剛烈的人,不象劉備…在實行政策前已利用黃巾將異己勢力趕出青州,在其後又假借劉布叛亂之名大肆清除反對者,對於那些只尚空談,一無用處的文人,曹
懶得糾纏,舉起了刀,殺了功臣之子,掛名九江太守的名士邊讓,並屠其三族。
然而,儒士們成事不足,敗事卻綽綽有餘,曹屠殺“名士”的行為,讓兗州暗
湧動,反對曹
的勢力在文人有心的歪曲下,越來越囂張。
曹在巨平沒呆多久,接到了後軍與中軍敗亡的消息,于
率殘兵3萬奔回,徐榮下落不明,其餘的7萬士兵或死或俘,此刻,曹
雖不想戰,也由不得他不戰…牟縣的北海、泰山兩郡二十一個軍團已轉道進入梁父山,距巨平不足百里(漢裏),第三軍團乘勝進駐蛇丘,黃忠追兵已至博縣,田豐帶領的齊國、濟南郡的三十四個軍團也趕到了戰聲,前鋒已與黃忠會合。
“三面合圍,若不一戰,恐怕難以困。”于
戰意高昂:“主公,青州兵都是臨時徵召而來,而我軍士卒久經訓練,若我軍背依堅城巨平,開城一戰,手下20餘萬軍馬,不見得就會再敗。”這些士兵都出自於
訓練,龜山一戰,魯肅驅趕徐榮敗兵擠壓于
陣勢,讓他敗得心不甘情不願,如今,青州兵三面合圍,看似不可抵擋,可是在古代的通訊條件下,三面軍隊不可能同時發動攻擊。
于的打算是:背依堅城,各個擊破三面來敵,打殘的軍團可以隨時撤回城中整編,然後再出城作戰,如此,
替上陣應會民壯組成的青州兵,勝敗也在兩可之間。
“巨平城中尚有數萬民夫,我們盡徵民夫,加上少量人馬守城,主力出城搶先攻擊梁父山的軍隊,這支軍隊兵力與我軍相差不多,以我軍的戰力,必能一鼓而下,然後,我們回軍休整,再擇機擊破北方、西方之敵,此戰尚有六分勝機。”于繼續補充説。
曹是個喜歡冒險的人,有一線希望就奮鬥不休,聽説尚有六分勝機,大喜過望,嚯的站了起來,準備發號施令。
“不可,”郭嘉急忙阻止:“文則(于),你這番理論甚佳,可你忘了,巨平原屬劉備治下,劉備控制人心深有一套,其治下百姓剛烈異常,所以,我們不能以平常郡縣看待巨平,一旦我軍在城中失去優勢兵力,恐怕再也回不到城中。”曹
得郭嘉的提醒,稍一考慮即下令:“既然如此,乘敵軍未至,我盡屠全城百姓,以安後方。”郭嘉猶豫了一下,再度勸説道:“主公,泰山原屬兗州治下,故此我軍進入,抵抗並不強烈,若是主公開始屠城,今後恐怕難以治理泰山,另外,劉備對其子民極為護短,一旦我軍屠城,就與他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我認為,若我軍沒有取而代之的把握,還是留下退路,以待今後圖謀。”曹
兇狠地瞪着郭嘉,問:“奉孝(郭嘉),依你之見,今
之戰該如何處理?”郭嘉樹起了幾
手指,道:“泰山原屬兗州治下,我軍進入泰山,不過是行使自己的統治權,劉備此時出兵干涉,與理不合,主公可遣人送信一封,斥責劉備逾越,以此瓦解敵軍士氣,遲緩敵軍進兵,另外,我軍可選取
兵急進梁父山,先伺機破敵一路,以此打開局面。”信件送到博縣,黃忠不敢做主,急轉送後面的田豐。
田豐閲信後,淡淡一笑:“主公常説奉孝之計鬼神莫測,讓我們加倍注意,如今看來,奉孝痴守腐儒的仁義道德,與我們已不是一個層次了,來人,寫信回答他…”書吏鋪好紙筆,田豐朗聲高念:“真理總在弓箭程之內…泰山屬於誰,由弓箭做主,你以軍加於我,我以軍
之,談什麼大義,好笑!”説完,田豐一揮手,命令道:“傳令右翼第三軍團魯肅,左翼北海軍團管亥,全軍加快行動,三
內在巨平城下匯合。”汾水河上游,龍山,一支騎兵小隊散佈在半山
上,兩名騎將用望遠鏡觀察着山下的動靜。
“主公不應該攻下茲氏城”一名騎將放下望遠鏡,説:“匈奴離散不定,既然主公刻意宣揚出兵行動,給了匈奴人一個月時間聚集兵力,就該在茲氏城下頓足不前,圍點打援,以期一戰而定匈奴,攻下茲氏城,過早地暴了我軍實力,讓匈奴選擇分散後撤,長久與我軍相持,不利我軍速戰速決,子龍,我們不能再犯這錯誤了。”子龍(趙雲)答:“主公當時被義憤填
,攻下茲氏城,已明白了自己的失誤,要不然,怎會讓我們獨力負責攻擊右匈奴,張將軍不可胡亂揣測,我看,我們還是專心制定攻匈戰略吧。”張將軍即是張郃,他舉起望遠鏡,再度打量了山下埋頭行軍的於扶羅軍,説:“看來於扶羅勸説中部匈奴出兵未果,所以想去右匈奴再加試探,我決定,一路尾隨於扶羅到達右匈奴,不管右匈奴有什麼意圖,這軍都要展開攻擊,小勝則止,等待中部匈奴的反應,等待右匈奴聚集兵國,若中部匈奴沒有反應,我們拿下右匈奴,再回軍討伐,子龍,你看如何?”趙雲放下望遠鏡,道:“我贊成!幷州這場戰爭已持續太久了,主公急需回到青州,主持對曹
的攻伐,讓我們加快戰爭的進程,派騎兵突擊一下於扶羅,截下他的輜重與家眷,讓他加快行軍速度,你看如何?”張郃點頭:“正合我意,吹軍號,命令
甲騎兵當先衝鋒,遊騎兵隨後絞殺,記住:絕不寬恕!”軍號嘹亮,龍山山後響起了陣陣口令,隨即,馬蹄聲轟響,兩支軍團奔湧而出,向山下於扶羅的軍隊發起了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