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看書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十七章交鋒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四章羣雄割據第十七節鋒24晨,劉備軍全軍拔營,進抵虎牢關前。

自滎陽出發,走過30裏大平原後,就可以看見連綿土山,兩山中斷處,一個關隘當山而立,那就是虎牢關。關後,山路直通成皋城。關西側,淺淺的汜水河繞了個彎,涓涓向南。故此,虎牢關又被稱為汜水關或者成皋關。

北瀕黃河,南依嵩山,當東西通要衝,唐初李世民在此以3000雄兵大勝竇建德10萬大軍,即著名的“虎牢之戰”如今,劉備帶着近三萬大軍來,對壘呂布的幷州7萬鐵騎,心中卻是忐忑不安。

遠遠地,才從望遠鏡中看到虎牢關的影子,劉備立即勒住了馬繮,眯起了眼睛,打量着地形,説:“此地甚佳,瑞棟,立即在此立營。”輔助軍團的迅速地行動起來,一排排固定好的木柵欄被敲進了土裏,再用工字釘連接好相鄰的木柵欄,不一會,一條3里長的拒馬線在青州兵身後樹立起來。柵欄旁,幾個望樓拔地而起,迅速地向兩邊擴展。

虎牢關上,軍旗飄揚,牛角號轟鳴。見到劉備大軍到來,呂布開關而出,揮軍敵。

好一個呂布,下赤兔寶馬,如火焰燃燒,火紅的戰袍順風抖動,更增添威勢。黑的皮甲,皮甲上嵌着金的金屬甲片,一閃一閃,亮晶晶。手中的長戟散發出絲絲寒氣,如狼的目光掃過,象錐子般紮在人身上。

劉備深深地嘆了口氣,此地據虎牢關5里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適合部隊的展開,更適合騎兵的突擊。幷州鐵騎,幷州鐵騎真的那麼厲害嗎?

“瑞棟,加快立營,第六軍團迅速進入營內,做好防守準備。”劉備揚聲命令道。

“雲長,你帶14軍團在左翼展開;翼德,你帶第15軍團在右翼展開;炳元(管亥),你帶鐵甲軍團居中,前進100步,穩住陣腳;第一第二軍團由我指揮;孟德兄,你和我同在中軍照應。”劉備説完,不放心地叮囑道:“元直(徐庶),大營內給你指揮,那是我軍最後一道防線,我軍一旦接戰不利,將退向大營,你注意接應。”徐庶不悦的斥責説:“主公,雖然預留後路是正確的,但主公未接戰,先想到失敗,以此種心態戰敵軍,軍中士氣如何振作?主公平生經歷百戰,未嘗有一敗,幷州騎兵,小敵也,連這都戰勝不了,如何能縱橫天下?還望主公振作神,去摘取勝利的榮耀。”劉備猛然覺醒,厲聲回答:“元直教訓的是,今之戰,不勝,則死。擂鼓,鐵甲軍,前進。”緩慢、沉重的鼓聲響起,配合着鐵甲軍重重的腳步“隆、隆、隆、隆”一步步,彷彿踩在人心頭一般。

近了,鐵甲軍近了傲然立在陣前的呂布。

“亮盾”管亥大聲吼叫,一霎時,鐵甲軍翻腕亮出了梭形鐵盾,銀亮的光芒照向了呂布,呂布眯起了眼,用手掌擋住了光亮。

梭形鐵盾有60釐米寬,110釐米高,上方是個魚尾狀的梭尾,方形的盾牌下方是個尖尖的梭頭,盾牌兩側,各開着半隻碗形的豁口,兩制盾牌靠在一起,正好成了一個完整的圓孔。

“豎盾”管亥再度發令,鼓聲中,鐵甲士兵調整着步伐,一晃眼,3000名士兵組成的六道鋼鐵長城樹立起來。每十名士兵的鐵盾連成一排,排與排之間相隔一米左右,鐵盾下方的尖形梭頭備狠狠地紮在泥土中,士兵們身子斜斜地頂住盾牌,一手扶盾,一手拎起了短柄戰斧。

呂布的士兵仍未動作,立馬在兩軍陣前,呂布的戰袍獵獵飄揚,帶着滿臉的不屑,他靜靜看着鐵甲兵佈陣。

“第一軍團士兵,全軍進入鐵甲陣。”劉備高聲下令。

第一軍團士兵聞令起步,稍後,進入軍陣的槍兵紛紛在盾兵身後站立。

“樹槍”

隨着管亥的命令,盾牌上方魚尾處,盾牌連接出的圓孔上,架上了一排排錯落的長槍。整個陣型彷彿一個鐵甲刺蝟般,伸出着無數的鐵刺。

呂布面一寒,手中的長戟緩緩的舉起。

“刀兵,分列兩翼;弓兵,上弦。”格鬥兵迅速奔向陣型左右,六道鐵盾間隙中,弓兵們開始繃緊了弓弦。

“這是什麼陣型?”曹揚着馬鞭,指點着鐵甲兵陣型詢問:“這種陣型似乎並不出自孫子八陣。”孫子八陣不是後世認為的魚鱗、鋒矢、鶴翼∪月、方圓、雁行、長蛇、衡軛等陣法。孫子兵法原來記載的八種陣法為:方陣、圓陣、錐行陣、雁行陣、鈎行陣、玄襄陣、疏陣、數陣、及火陣、水陣。

方形陣法在西周和秋的時代極為盛行,主要是用兵車組陣,漢代已經不免費這樣的陣法。曹本身就是個陣法專家,在《孟德新書》裏,曾有專章講述行軍佈陣之法。青州兵以盾牌組成方形陣,然而,這個方陣每排士兵錯落有致,行伍編制與孫子車陣完全不同,曹立刻察覺到那些相異點。

劉備緊盯着呂布的行動,打着馬虎眼説:“這是胎於孫子方陣的新練陣法。”曹淡淡地誇獎道:“孫子八陣是一切陣法鼻祖,玄德公能推陳出新,演練出新陣來,真不簡單呀。”于話説:“孫子八陣,也不見的個個實用?”劉備假裝沒聽見此話,緊緊盯着呂布的行動,只見呂布持戟,在頭頂上搖晃,呂布所部,立即軍陣隨即開始活動,做着衝鋒前的準備。

仍放不下於的話題,詢問道:“文則,此話怎講?”于傲然回答:“我曾仔細研究過孫子兵法,時代不同了,孫子基於車戰基礎上所做的孫子八陣,必須加以變換才能夠實用,然而,其中有些陣法,比如雁行陣,我至今未找見他的實用在哪?

雁型陣,需要排列成大縱深的雁行,如何在這種大縱深中傳達軍令,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人們常説雁行陣是一種弓兵陣法,實際上雁行陣是最不適合作為弓兵陣法的。

戰陣之上使用弓兵,就是要大面積覆蓋敵軍衝鋒的路徑,給敵軍最大的殺傷,這就要求集中使用弓兵。而雁型陣法卻反其道而行之。弓箭程有限,以大縱深排列弓兵,這樣,當雁行陣頭部(v字形頂部)弓兵,夠的上擊敵軍時,雁型陣底部士兵卻受到程制約,無法擊。當敵軍衝擊到雁行頭部,開始屠殺無法近戰的弓兵時,此時雁型陣底部的士兵才能夠擊上敵軍。

弓兵擊,受到的制約因素很多,比如,同樣的擊角度,要求拉全滿的弓,士兵一緊張,拉成了半滿,這擊距離就大不相同。雁型陣以大縱深排列,是一種最容易讓弓兵相互誤傷的陣法,後排的弓兵很容易倒前排弓兵,敵軍突入時,兩翼的弓兵很容易相互擊。

同樣,這種以大縱深排列的陣法,由於它每層分散用兵,也不適合步兵組陣,這個陣法無法集中使用力量,大縱深有導致它變陣困難…”劉備打斷了于的滔滔不絕:“呂布的軍隊開始熱身,文則,你認為它會先攻擊我們那裏。”開玩笑,不能再讓于説下去了,這個三國時期第一練兵專家,其對軍事的瞭解非同一般,曹魏兵全出自此人之手。如果不是他曾經投降了敵國,估計,歷史絕對不會對他輕描淡寫,然而,即使這樣,歷史也給他重重留下了一筆。如果讓他再説下去,劉備的軍陣,再也不是秘密了。

中國陣法發展,最璀璨的時候是宋朝,宋軍對外戰爭的累戰累敗,其步兵在戰爭中拙劣的表現引起了全國的反思,不久,在中原又出現了一股重新起用陣法對付遼,金騎兵的,但由於宋的兵權大都由文官掌握,他們哪裏懂得什麼叫實戰。於是乎,一套套據孫子八陣誕生的奇形怪陣出現了,典型如:車輪陣,衝方陣,常山陣,八卦陣,風揚陣,龍飛陣,太乙陣,五花陣,彎陣,直陣,長虹陣,握奇陣,當頭陣,滿天星陣,重霞陣,六花七軍陣,等等,諸如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