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見的森林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為了找不見的句子,買了一本書。
早先,去年吧,無意中在網上好像是某博客中發現了這句話:“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許我們從來不曾去過,但它一直在那裏,總會在那裏,失的人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即使是你最心愛的人,心中都有一片你無法到達的森林…”説是村上樹《挪威的森林》中的語句,頗有哲理的,心動了一下,於是找來了電子版的《挪威的森林》,一口氣從頭看到腳,化了大半天時間。印象不甚深刻,除了其中有幾個茫的青年,情節啥的後來也慢慢的淡忘了。收藏了伍佰的同名歌曲《挪威的森林》,偶爾總聽起。
前,聽着伍佰那悉的嗓音,又想起了村上的那話兒,即通過博庫書城購入《挪威的森林》書籍,林少華的譯本。重新翻閲了一遍,留意着,從頭尋到尾,還是找不見這原話的蹤影。隱隱覺無處不在,偏偏卻是遍尋不見。總不會被譯者譯沒了吧。怪了。莫非與失的人一樣,失的語句也失了,在這挪威的森林裏。求問網絡,答案也眾説紛紜,或原話為上村樹在一個記者發佈會説的,或國內某機構為了推介此書而從中概括出的的宣傳語等等。算了,不探究了,何須枉費心。都説我們的東鄰本千百年了一直處於儒家文化影響之下,深蒂固的,但從書中字裏行間受到明顯西化的氣息。一個失的社會,一羣失的眾生。下載了甲殼蟲樂隊的“norwegianwood”清脆的吉他,悦耳的旋律。反覆的播放着,充盈着耳膜,無數遍。
悄然回想起我們的大學時代,單純青澀又不乏情。曾為《一個真實的故事》而傷,為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而醉。為《愛的奉獻》而落淚,為《亞洲雄風》而熱血沸騰。戀者也大多牽牽手而已,或賦筆墨以深情。近二十年來,國內的經濟高度發展了,伴隨而來的,是物慾的橫、拜金主義的泛濫,與人情的淡漠。物質富庶了,神也空虛了。馬加爵們在冷酷中爆發,藥家鑫們陶醉於彈琴而漠視生命之珍貴。與其説青年之頹廢或墮落,不如説社會之悲哀。青年映着時尚,呼籲價值觀之再造,道德之迴歸。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主旋律,不是幾首不朽的紅歌所能代表得了的。青之歌亦然。哦,扯遠了,不提了。
為了找不見的句子,買了一本書,註定是徒勞的。人生中,難免會有讓人路的森林。森林裏有風光無限,遠離了喧囂,勝卻天堂。無為有時有還無,明瞭也罷,失也罷。快樂着就好。最後,書也送人了,隨之送出的,還有那句名言,打印出來,黏貼在扉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