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穿越武功山與明月山記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一、序曲近些年來,或結伴,或獨行,走過了國內不知多少山山水水,雖不敢妄言千山萬水,卻不乏名山大川。漸漸的,曾經動的心始而渴望安靜下來,面壁而思,積澱心境。或隱於市肆,或潛於隨處的小山林,聽泉洗心足矣。自作《採桑子。遣興》雲:“薜蘿蔭匝深山冷,坐聽泉煙。草木蟲眠。物換參移竟忘年。舊時山下依稀路,躑紫薇前。星摘天邊。海底騎魚拾貝鈿。”修身養,行影隨心。傳聞鳳凰擇良木而棲,自度非名鳥,平淡是真,隨遇而安即可也。
最近上網少,本地驢壇亦鮮有涉及,又剛從考務中掙出來,略覺疲憊。有仁兄二狼神與韓歌等力邀同遊武功山,言及竹子在驢壇有發起帖,遂應允之,也算去散散心。二狼神即張兄,新取的雅號,雖驢壇新人,卻為多年來的同事與好友。其初山水,亦好風雅,朦朦雨之郎君也。其號二狼神,幽默有味,而神話中的二郎神楊戩為司水的尊神,今之狼神莫非由其哮天犬化來。曾作七言以嬉之:“神吠天堂白水端,狼神修得萬年歡。二狼齊舞祥雲瑞,從此人間歲歲安。”武功山位於江西西部,屬羅霄山脈北段,主峯白鶴峯(金頂)海撥1918。3米,為江西省第一高峯,也為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武功山徒步線路盛名已久,素有“北有太白,南有武功”之稱。本地驢壇也常見驢跡武功山與優美的圖片,萬畝高山草甸堪稱奇觀,星星點點的帳篷點綴其間,更是引人入勝。
記得,多次聽阿巴老師提起明月山景區的纜車、瀑布與温泉,總是讚譽有加,令人怦然心動。這次穿越武功山的行程計劃中,安排了從明月山景區下,無疑增添了幾分誘惑力。
本次實際行程與原計劃略有變化,即第一天為晚上嵊州出發——萍鄉——沈子村;第二天為沈子村——九龍山埡口——金頂——白雲客棧;第三天為白雲客棧——發雲界,爾後臨時分為兩組,a組4人繼續行至沈家大院紮營,b組8人宿發雲界;第四天,a組為沈家大院——羊獅幕主峯——明月山景區——景區門口,b組為發雲界——沈家大院——明月山景區纜車下山——景區門口,全隊匯合回程。
二、穿越武功山:2011年9月30晚6點半,我們一行12人從嵊州出發,高速疾行,次凌晨至江西省蘆溪新泉鄉,在通往沈子村的岔口有人攔行,遂下車,轉乘當地的麪包車至沈子村。早餐後,約8:40am開始徒步上山,各地來的驢友眾多,浩浩蕩蕩的驢隊蜿蜒在山道上,穿行在雨霧中。
“哈提,哈提”隨着這位福州女驢的叫喚聲,一隻可愛的小犬奔來跑去,一會兒又前腳搭在主人的褲腳上作觀望狀。初為石板路,至半山鑽入叢林小道。沿途野生秋季花卉爭豔,有野牡丹科柏拉木屬植物如線萼金花樹,還有多種鳳仙花科植物。烏米飯(杜鵑花科)也差不多成了,順手採摘了幾串,略帶些酸甜麻的味道。最喜愛斑葉蘭的花,那是一串水晶般的素顏。
約11:40am至九龍山埡口,此處有岔口,一條向下至景區出入口,一條向上至金頂。上行幾步,見雲海,平展萬頃,遠接天際,金頂等幾個山頭成了飄浮在雲海中的島嶼。隨風而過,遠處通往金頂的纜車若隱若現。
就地中餐後,沿着山脊行,風越吹越緊,霧越來越濃,又化成了綿綿細雨。至疊龜石,登之,毋須觀景,伸手做歡呼狀。既而至求嗣壇,據稱求嗣特靈驗,宋朝時文某在此求子得一代名相文天祥。所謂壇者,即幾間低矮石屋。過此仙壇,復幾步,至金頂壇,又叫葛仙壇,入內拜謁了老仙翁。睹老仙翁屈居陋室,未免動惻隱之情,迅而從心頭掠過。
山崗上冷雨夾風,氣温低,夾緊了衣服繼續往上衝,透過濃霧見一匹悠然吃草的白騾子。據悉武功山上古時設幾處軍馬場,養良駿萬匹,正是利用了這裏豐富的草場資源。下午3點,至武功山最高點——白鶴峯(金頂),海拔1918。3m。
頂峯的標誌為一直立的石碑,正面書“金頂”背面為“世紀之碑”睹及“世紀”兩字,想必此碑為當年一度熱衷的世紀之光的產物。濃霧中也不講究什麼背景,打開閃光隨意照了幾張,算是到處一遊了。
山頂奇寒,不宜久留,匆匆下撤,過沖應壇,邊有斷裂的石碑,曰“銀頂”再下300m,為白鶴觀,周圍山坡上分佈着多家客棧,若需觀出與落,此處當為首選宿營地。下山道為漫長的石階,雨霧花了眼鏡,不得已摘下它,風快速下撤。至吊馬樁,進內避雨,一杯熱酒下肚,身子也隨之暖和起來。眾人集合後,多人要求在此地宿店,考慮到明天行程的艱鉅,遂按原計劃繼續行至目的地——白雲客棧。
白雲客棧附近的山頭,為歷年來舉辦武功山帳篷節的營地。客棧前不遠處,水泥平台下為可避雨的理想的紮營點。幾位先來的浙江寧海驢友正在搭帳篷,我們連忙也佔地搭起來。搭建好帳篷後,天也漸漸的黑了。
10月2,星期,小雨。在此起彼伏的呼嚕聲中醒來,7:40am背起行囊重新出發。上上下下,連續不斷的、泥濘的陡坡,在雨中變得異常濕滑,挪動每一步,須得萬分小心。儘管如此,也難免揀上幾個“元寶”的。約9點至好漢坡下的小店,本隊中有3位決定退出,從此處下山。半山坡有巨石佇立,為武功山神,石前平台是信徒跪拜的地方。我們在此小歇片刻,我打開手機,正好有了微弱的信號。狼兄急忙發電給家裏報平安,出來都兩天了,難免迫不及待呢。
好漢坡是考驗意志力的場所,拼盡心力,走走歇歇,終至山頂。先行者除了本人,為狼兄與花花,中餐依舊是乾糧,同時等待着大部隊的到來。慢慢的,冰火兄到位,説起大夥都快上來了,原本退出的3位也已重新歸隊,到底還是有信心完成穿越任務的,在此敬一下。我們4人緩緩前行,約1:10pm至發雲界。
據發雲界小店的人説起,自此至沈家大院需6個小時,你們今天是走不到了,還是在這裏住下吧。我們原計劃是今晚趕到月山莊的。這下,我不由得心裏慌張了起來,這哪行,我們必須繼續趕路,至少也得趕至沈家大院,也就不再等後面的人了,先到了那邊再聯繫。
在焦急的途中,遇見一個上海驢友,他是先行至發雲界安頓好住宿後,返回去接應後續隊伍的。他們昨晚就宿在羊獅幕旭山莊(與月山莊一起的),從旭山莊至發雲界走了5個多小時,其中沈家大院至發雲界約4個多小時。如此算來,我們走的快一點,中間少停頓,估計在5點半天黑前能趕到沈家大院的。增添了信心,心中的憂慮也就消去了大半。
路邊時而出現張開着粉紅小花的野草,如通泉草屬一類,只是其葉形為羽狀深裂,至少為玄蔘科。回來查植物檢索鑑定手冊,其花冠端不狹縮成喙而與江南馬先蒿有別,初步確定為玄蔘科馬先蒿屬江西馬先蒿(pediculariskiangsiensistsoongetchengf。)。江西馬先蒿為我國特有種,主產於江西武功山,生長環境為海拔1500~1700m的陽坡石巖上或山頂陰處灌叢邊緣。
面遇上已累得氣吁吁的大隊人馬,多人總問起:“發雲界還有多遠?”獲悉已不足二十分鐘的行程,臉上即顯出歡欣的笑容。
幾個下坡後,便進入了灌木叢地帶。回望草甸羣峯,在雲海中出淡淡的輪廓與身姿。在濕滑的灌木叢中攀上爬下,個人覺得最為痛苦,由於我揹着一個雙肩包與一個單肩相機包,雙手攀援着樹藤,相機包老是在身前晃盪,時而抵着前方的岩石,時而夾在樹叢中得費勁硬拽出來,唯恐身子受到牽拉而失去平衡而滑落。
雨霧朦朧中的美女石,透出一種飄渺的美豔。聽到了後面的人聲,有人也在往這邊趕,用嵊州土話吆喝了幾聲,沒見迴音,估計不是自己的隊員。黃昏下的樹林,遮擋住了有限的光線,更顯得昏暗。
穿出了叢林,至報仙寺。心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沈家大院應該不遠了。附近的山地明顯有人工的痕跡,看來此處曾為廢棄的山村。經過一個不太長的上坡,約5:30pm,抵達沈家大院。喧鬧的沈家大院,已有幾支驢隊紮營,我們也連忙選個空地紮起窩來。
打了幾次竹子的電話,都是聯繫不上,鬱悶。不曉得他們已到哪兒啦,不會在半途營吧,其中有幾位從發雲界下山了嗎?沈家大院的飯菜與服務態度比較厚道,比起昨晚的白雲客棧要好得多。晚上圍在一起烤火爐,正好把淋濕的褲腳、鞋子與襪子都烘乾。
晚上8點多,有人在客棧外大叫:“我來了!”原來是寧海驢隊的1人,因舊傷復發而掉隊,在後面慢慢的獨自追趕,打着頭燈摸黑趕了過來。進餐廳又是一聲大吼:“店小二,快來兩斤牛,大碗老酒!”此人幽默詼諧,可見一斑。聊起來,原來其老家是河北的,長期在寧海做事,老婆孩子也都在寧海了。他的網名叫冀恩,不忘河北老家養育之恩,不忘本的含意。他説起,曾與後面的嵊州驢隊同行一程,在發雲界時又分散了,他一路追來也沒趕上,估定他們今晚就宿在發雲界了。這是當時唯一的線索。
三、羊獅幕與明月山遊記:10月3約5點半,黎明前的黑暗中,被寧海驢友冀恩吵醒,他在叫店家起來燒早飯。我們也跟着起來了,收拾停當,6:40am告別沈家大院,循着古道上山。半小時後,至崗頂,有觀景台與凌空棧道,轉進去走了幾步,見霧海茫,啥也看不到,就退回原地,繼續下山。
此處山谷,當地人喚作半升米衝,緊挨着羊獅幕主峯。連着幾家客棧,如旭山莊、月山莊等,為同一個老闆所承包,故其實為一家。這裏是我們原計劃中第二晚的宿營地,曾在白雲客棧一起的寧海驢隊,昨晚就紮營在此。
在我的記憶中,把月山莊與明月山莊搞混了,居然不作停留,穿過山谷而下。大概走了5裏,至山谷口,有幾間半拉子的民房,牆上有嵊州驢友的墨跡,我們也一時興起,塗鴉起同行的四員大將的大號。發覺前面都是下坡,而羊獅幕是高山,看來走過頭了。打開地圖察看,我們目前所處的位置或為磨子石,而要去爬羊獅幕必須返回半升米衝(旭山莊)。與偶然兄電話聯繫了一下,也證實確實走過頭了。
事不宜遲,趕緊回走。至旭山莊,見牆上掛着導遊圖,有羊獅幕幾個景點的標識。放下行囊,向老闆娘打聽好了登山的線路,簡裝衝峯。爬至半山的平台,有欄杆與岔口。朝着北側上山的路走,攀石壁、援藤蔓、撥荊棘,登上幾處觀景台,煙霧渺茫不可見。松林旁有幾個相挨的企石,即金雞,又叫金雞進籠。其它如夫峯、穿雲石筍與妙筆生花等石景,雨霧如帷幕,依稀或可辨,卻無法拍攝下來。各位在羊角石,擺個ps,留影紀念。至羊獅幕頂峯,有松木相叉而臨時搭建的瞭望台,宜為攝影愛好者守望出的平台。
羊獅幕主峯海拔1670m,位於安福泰山、章莊兩鄉界處,為金頂的姐妹峯,同屬武功山系,素以奇峯怪石陡崖著稱,如拔地而起、高達260多米的穿雲石筍等。
約10:30am,在旭山莊補充了點心,再次下山,奔向8公里外的明月山景區,連續緩緩起伏的上下坡,相對輕鬆些。沿途,狹苞橐吾(菊科)伸出串串黃花,還有淡紫的山紫菀花,在夾道歡遠道而來的遊子。藍刺頭(菊科)的花大多已乾癟,正入孕果期。
過“明月山歡您”石碑(為蘆溪縣府所立),為宜市境內的明月山,明月山風景區已近在咫尺。明月山也屬武功山山系,位於武功山北部。當地有傳説,明月山為嫦娥的故鄉,是當年嫦娥奔月的地方。傳説雖不可信,卻能加深對於景區的興趣與印象。最後,過明月山度假山莊,下山不用門票,至索道上站,與我們的司機通了話,他已到景區門口停車場了。竹子依然聯繫不上,於是按通訊錄一個一個往下撥打,終於打通了私藏的手機。得知他們8人在一起,已過了沈家大院。想不到他們走的這般快速,真個不簡單咕。
我們4人中,數冰火兄的登山包最重,約摸在35斤以上,走的也最累。於是決定,他與花花乘纜車下,我與二狼兄走遊步道下山。
江西明月山,台階六千三。遊步道上自虎背界,下至山腳,貫通着各個瀑布景點,長約5km。最上的一級台階前寫着總枱階6381級、海拔1581米,這應為確實的數字。下午1點起,我們2人開始用雙腳丈量明月山景區。由於正值國慶長假,遊客雲集,幾乎達摩肩接踵的密度。
忽聞轟鳴,下幾步,見白練如飛,左撞右突,跌落深谷。此即飛練瀑,為明月山五瀑中最上的一級。半遮半掩的,猶如藏在深閨中的美佳人。崖壁鐫刻赤字,為宋朝袁洪《遊明月山寺》詩:“石徑蒼苔入遠山,煙霞深處隱禪關。五更梵語聞天上,六月秋聲滿樹聞。口龍歸雲漠漠,巖前虎卧水潺潺。昨來因結東林社,也得僧家一閒。”袁洪為四明(浙江寧波)人氏,入元后,袁一直稱病不出仕。
在索道中站前稍歇,已下半程,半個地瓜正可生津充飢。再下,為玉龍瀑布,蜿蜒遊走於峭壁山澗。期間,小瀑布更多。復下,為魚鱗瀑。水滑崖壁,起魚鱗無數。遙望對面山崖,也是瀑布掛前川,直下三千尺。美哉明月山,瀑布的世界。
山泉洗凡心,瀑布響更幽。看到前方有直下的陡坡,想必又有瀑布在等待了。腳步隨心往下走。繞過一道高高的陡崖,便是明月山八景之一的雲谷飛瀑。此瀑高160餘米,為明月山的標誌景點,也是明月山五瀑中最長最大的一級。伴着如雷的轟鳴聲,我們且上且下,且遠且近,身臨奇境,受驚天動地之氣勢。臉上濕漉漉的,乾脆把眼鏡摘下。冷風面而來,分不清是雨是霧還是瀑布的水汽。瀑布跌入龍潭,潭前有巨石如卧虎。正可謂“終年匹練寒幽谷,盡銀河瀉紫霄”瀑布左側摩崖石刻“雲谷飛瀑”四大字,為書法大家沈鵬所書。
此時,接到私藏的電話,説是快到索道上站了。我們依依惜別瀑布羣,約3:30pm,至景區門口。找到我們的車子,得知冰火兄兩位早去温湯鎮泡温泉了。在景區大門外的停車場上遠眺,索道高懸接天庭。5點左右,後面的8位也全部到達,本次穿越任務順利完成。
四、武功山思與結語:步入新世紀,隨着户外運動的漸興起,武功山徒步線路也聲名鵲起,或譽之雲中草原、養生仙境、户外天堂等。涉足户外、親近自然、挑戰自我與享受生活,户外運動本身具有無窮的魅力,與人間勝景如武功山等相結合,更是相得益彰。武功山,是大自然對於人類的恩賜,我們理當探索之、深入瞭解之、倍加珍惜之。
武功山金頂與明月山的全程穿越,路程較長,具有挑戰。首從沈子村經金頂至白雲客棧(觀音宕),25km左右,耗時約8小時;次經發雲界至沈家大院,35km左右,走了約10小時;第三衝頂羊獅幕(含歧路來回)與明月山徒步下山,23km左右,花了9小時。里程只是一個估算值,如此,全程大致為83km。這次恰逢連續的雨天,未能目睹大景觀,又泥路異常濕滑,增加了很多爬行難度。
在許多有關武功山的介紹中,經常能見到這首詩:“千峯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景如金在冶,遊人履步彩雲間。”據説為徐霞客所作的《遊武功山》。我仔細翻閲了《徐霞客遊記》中有關武功山的篇章,未尋及,或為後人杜撰而附之。又,另見有人質疑,徐在遊覽武功山時,不是下雨就是大霧,沒能看到出。也就是説,他當年登武功山,運氣與我們差不多,無緣武功山上空的天高雲淡,更無煌煌之景。
武功山主峯之爭,涉及各地經濟利益與影響力等而愈演愈烈。武功山山系,位於吉安市安福縣、萍鄉市蘆溪縣與宜市袁州區界處,主峯白鶴峯(金頂)介於安福與蘆溪之間。武功山歷來屬於廬陵(吉安市)安福縣管轄,而今萍鄉一側開發較早,成立了武功山國家級風景區,遊步道已貫通山頂。類似爭議,時有所見,但多人似乎忽略了一點,把古之香爐峯與今之香爐峯相混淆了。《徐霞客遊記》:“武功山東西橫若屏列,正南為香爐峯。香爐西即門家坊尖峯,東即箕峯。三峯俱峭削,而香爐高懸獨聳,並列武功南,若欞門然。其頂有路四達。由正南者自風石柱,下至棋盤、集雲,經相公嶺,出平田十八都為大道。餘所從入山者也。由東南者,自觀音崖下,至江口,達安福。由東北者二里,出雷打石,又一里,即為萍鄉界,下至山口,達萍鄉。由西北者,自九龍抵攸縣。由西南者,自九龍下錢山,抵茶陵州,為四境雲。”竊以為,其中提及的香爐峯,即今之金頂(白鶴峯),西側的門家坊尖峯即九龍山,東邊的箕峯即今之香爐峯(當地人亦稱大箕峯)。千百年來,峯名有所演變,不可混同。如此,觀音崖下今有(安福)觀音堂,雷打石在今萍鄉側武功山景區內,下出一里即古之萍鄉界。當然,古今邊界之變化也是正常的,無可厚非的,不論地方邊界,縱觀全球史國界之變遷也是常有的事兒。擱置爭議,攜手開發與保護為好,為了武功山更美好的明天。
穿越武功山的線路眾多,嵊州本地驢友走的也各有異同。譬如,楊家嶺——羊獅幕——發雲界——金頂——武功山景區大門,2007年10月大鵬與雲煙等曾走過,2008年5月炊煙等3人與同年10月青龍帶嵊新驢隊走的也是同樣的線路。武功山景區——金頂——發雲界——羊獅幕——萬龍山景區,2008年10月,棋子等;2010年10月傑聖等25人,走的同樣線路,只是好像沒上羊獅幕。我們走的,沈子村——金頂——發雲界——沈家大院——羊獅幕——明月山景區,去年同期小牛牛他們等走的好像與我們相似的線路。綜上,這條線路最長,貫穿武功山金頂與明月山兩大景區,風景指數為最佳。三天穿越比較匆忙,假如考慮到觀光與拍攝為主,則宜分4天,即第一晚宿金頂,看金頂晚霞與出,第二晚宿發雲界,第三晚宿半升米衝(旭山莊),登羊獅幕賞出,然後從明月山景區徒步下山,慢慢的玩賞。如此,則從容了。
嵊州本地驢隊大多包車走的,而外地驢隊多見火車行。我參照了一些資料,也曾做過一個火車出行的計劃,即火車k212/k209上虞(13:22)——萍鄉(次02:02am),硬座125元,從火車站乘1路公到公西站,公西站乘萍鄉至武功山的車,每天有多班,在沈子村岔口搭車至沈子村。徒步線路,按前述。歸程,明月山景區門口乘118路公車至宜,火車k524/k525宜(21:54)——義烏(次06:22am),硬座92元。火車班次很多,可隨機應變,費用也更低廉,也符合花最少的錢、走最遠的路、看最美的風景的驢行宗旨。出行的人數不在於多少,獨行也可,武功山穿越是一條成線路,走的人多,一般不會走岔的。我們這次路上,也多次遇見獨行客。
難忘這3天4夜,難忘眾位同好相伴,還有那一路灑落在武功山上的汗水與歡笑聲。最後,作《踏莎行。遊武功山》,以記之:“金頂平濤,葛翁居處。武功如晦因煙雨。仙壇壘壘豈勝寒,丹田太極觀如炬。霞客隨風,喚來同去。當年明月應忘顧。高山萬畝草原頭,接連飛瀑生青霧。”我觀霞客之遊記,未見明月山瀑布之記載,看來他忘了,應當去把他喚來同去。